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高速公路超软土地基的真空预压加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曹永琅  丛建  吴晓峰 《岩土力学》2003,24(5):771-775
某高速公路采用了真空预压法加固高填方路堤的超软弱土地基。试验表明:与常规堆载预压法相比,采用真空预压法工期节省1/4,路堤实际填高6.2 m的超软弱地基土在预压3个月后,其固结度大于95 %,路基沉降量却减少1/3;地基土强度平均增长1.5倍;路堤填筑期侧向挤出的日均位移量小于0.2 mm/d,路堤地基一直处于稳定状态。预估的路基工后沉降均小于20 cm。由此得到的实践经验,可以在其他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劈裂真空法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最新研制开发的气压劈裂真空预压法及其施工工艺,并通过现场试验段测试结果分析了劈裂真空法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测试结果表明,较常规真空预压法而言,劈裂真空法可以提高真空荷载向深层土体中的传递效率和加速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既可改善深层软土的加固效果又可加速地基固结,缩短工程工期;劈裂真空法加固地基的沉降效率大于常规真空预压法处理地基,沉降易于收敛,有利于工后沉降的控制。通过加固前后孔压静力触探试验测试结果对比和取样室内试验土性参数变化分析,论证了劈裂真空法加固深层软土地基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真空堆载预压法具有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双重加固效果,真空预压产生的侧向收缩变形与堆载产生的侧向挤出变形相抵消,保证了上部路堤的稳定性,加速地基土的固结,提高了施工速度.依托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实体工程,设置四个现场监测试验段,对完整有效的观测断面的沉降进行了全程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真空堆载预压法加固的路基沉降量主要发生在初期和中期,沉降速率在监测初期较大、中期时达到最大值,后期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减小,最后阶段最大沉降速率为0.09 cm/d,小于堆载预压规定的允许值1cm/d的要求,表明真空堆载预压法加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真空预压法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平面比奥固结理论为基础,考虑土的流变性,采用粘弹塑性本构模型,反映周围环境的影响,较系统地介绍了利用有限元处理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的数值方法。通过对某工程实例中软基的应力,位移,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与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的计算分析,说明在真空预压法中采取防护措施可以明显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真空预压法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直排式真空预压法可以很好缩短工期、效果明显,是近年来在我国沿海地区广泛应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如何判别地基加固的程度,除了理论分析外,常常以地基处理过程中的沉降、孔隙水压力等指标的实时监测资料作为依据。以杭州湾地区吹填土加固工程为例,采用地表沉降和孔隙水压力的监测资料,分析加固地基固结沉降程度。结果表明,以沉降和孔隙水压力实时监测数据可准确判别吹填土地基固结程度,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作用机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沿海地区海相沉积的软土地基加固以排水固结为主要方法,但随着工程要求的提高,加固方法也不断发展经体的综合讨论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基本原理,加固特点与效果,该法利用真空预压法与堆载预压法加固效果可以叠加的原理,在超软基上可以获得较真空预压法更大的预压荷重,获得更佳的加固效果,同时结合一些工程应用实例具体分析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应用效果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常规真空预压法在处理超软土地基时耗时较长,且加固效果有限。真空预压联合加热技术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软基处理技术,但国内相关研究刚刚兴起。针对宁波典型软黏土地基,利用自制的温控模型试验装置,设计并开展了真空预压联合加热与常规真空预压处理效果的对比研究,细致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情况下(常温~80℃)软土地基的温度、孔压和沉降的发展趋势,对比了不同技术加固前后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真空预压法,真空预压联合加热技术能加快固结速率,减小工后沉降,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当加热温度不高时,真空预压法处理效果随温度升高而增强,但这种趋势并非线性增长;当温度达到一定值后,热法联合处置技术的加固效果会衰减,甚至起反作用;通过对固结沉降的反演分析得出,相比于常温情况,40℃、50℃和60℃处理后软土固结系数分别提高30%、35%和5%;从处置效果和经济性出发,加热到40~50℃是热法地基处理技术的较适宜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8.
结合在苏州吴越岭秀软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了真空一复水联合预压法的加固机理和效果,并与真空预压法和堆载预压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加固方法在提高超软大面积地基承载力方面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底部抽真空预压法砂井地基固结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福海  陈雷  郭帅杰  任朋勋 《岩土力学》2014,35(10):2787-2793
基于谢康和等应变条件砂井地基固结理论和Hansbo砂井固结理论,考虑底部抽真空预压法加固方法中真空作用面位于固结土层底部的实际边界条件,推导出忽略竖向渗流情况下的底部真空预压加固地基固结方程解析解答。根据超孔压固结方程形成过程以及其解析解表达式,分析其与一般负压径向固结解答的区别。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实测数据与解析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不同位置处孔压和固结度计算值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同时运用该模型也可有效验证已有关于底部抽真空室内模拟及现场原位试验结果。底部抽真空轴对称固结解析解可为底部抽真空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基础性的理论支持,推动底部抽真空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某软土回填地基加固工程现场试验,论证只要合理地确定施工参数和工艺,完全可用塑料板排水分级堆填压载并联合强夯的静态——动力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此外,就不同排水板间距、不同填料及不同夯击能时静态、动力排水固结过程中地基的变形、孔隙水压力分布、固结状态及地基的强度增长规律等进行对比分析。也与检测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叶观宝  张晴雯  张振 《岩土力学》2016,37(12):3356-3364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与混凝土芯砂石桩复合地基相结合是处理深厚软土地基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既能利用预制混凝土芯桩提高地基承载力,又能利用砂石外壳缩短排水路径、传递真空负压,加快固结。根据真空联合堆载预压下混凝土芯砂石桩复合地基的固结特点,将堆载预压和真空预压的固结效应分开考虑,然后再进行叠加,推导出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下混凝土芯砂石桩复合地基的平均固结度解析解,并利用三维数值模拟对平均固结度解析解进行了验证。通过对解析解的参数分析,探讨了置换率、涂抹区大小及渗透系数、混凝土芯砂石桩长径比和芯桩率对混凝土芯砂石桩复合地基固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芯砂石桩复合地基的固结速率随着置换率和芯桩率的增大而增大,随涂抹区和砂石外壳直径之比、未扰动区和涂抹区渗透系数之比、长径比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真空预压联合电渗加固高塑性软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处理常规排水固结法难以处理的高塑性软土,进行了真空预压联合电渗加固的大比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试验首先对塑性指数为26~29的高塑性软土进行真空预压的加固,待固结度达到80%后启动电渗进行加固。试验中对电流、电势和表层沉降等进行了全面的监测。试验结果表明电极反转、间歇通电技术有利于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土体强度由加固前的0~7.1kPa增长到加固后的18.2~26.2kPa。后期电渗对强度增长的贡献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3.
真空加固前后软土工程地质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秦焱  王清  侯红英 《世界地质》2007,26(1):89-93
借助X-射线、扫描电镜及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技术,对海积软土真空预压加固前后的结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室内试验,对比研究土体微观结构和工程性质的变化,探讨真空预压加固的机理。研究表明真空预压加固效果明显,软土工程性质得到改善。加固前软土的微结构以蜂窝状、团粒-絮凝状结构为主,大孔隙较多;加固后以团粒状结构为主,粒内和粒间孔隙变小;加固后结构单元体和孔隙未形成明显的定向性。这与堆载预压加固的结构变化显著不同。真空预压加固是在球应力即等向压力下固结。  相似文献   

14.
针对真空预压作用下排水板淤堵与排水条件受限等问题,提出絮凝−真空−电渗联合加固法。首先通过沉降柱试验确定合适的有机絮凝剂,然后采用该絮凝剂,分别在 48 h(开始介入真空预压,固结度为0 )、60 h(排水速率明显下降,固结度为60%)及 84 h(排水速率近乎 0,固结度为 80%)时介入电渗,开展不同电渗介入时间的絮凝−真空−电渗联合加固试验。试验从排水量、十字板剪切强度、含水率与孔压等对比分析联合加固的有效性,确定其最佳电渗介入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固结度为 80% 时介入电渗,絮凝−真空−电渗联合加固法能够有效地抑制排水速率减小的趋势,增长有效排水时间。同时,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承载力亦得到大幅提升,孔压消散更加均匀。此外,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作用下,初始排水速率快,在一定程度上使土体的渗透性得到提升,有效地解决了排水板淤堵问题,说明絮凝−真空−电渗联合加固法具有较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变形与固结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仪萍  严露  俞亚南  刘伟超 《岩土力学》2011,32(Z1):149-154
考虑真空度的衰减情况,对真空预压加固软基的变形和固结度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先根据真空预压时砂井的真空压力状态建立了真空预压的空间轴对称变形模型,用位移法推导该模型在等应变条件下的变形及体积应变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之上结合Hansbo砂井地基固结理论和真空预压的边界条件,推导了忽略竖向渗流情况下的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固结解析解。比较文中计算方法与已有计算理论和现场试验实测资料结果表明,体积应变的计算对真空预压的孔压和固结度的计算有较大的影响,而直接引用传统堆载预压的体积应变计算公式计算会导致较大误差。在固结度计算中,采用Hansbo的近似方法能满足计算精度的要求,所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围海造陆是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但吹填土为一种成分复杂、结构特殊的软土,真空预压是吹填软土地基加固的有效方法。本文以天津临港造修船基地一期工程为例,分析了真空预压在吹填软土地基加固中的效果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扈胜霞  陈育民  闫竹玲 《岩土力学》2014,35(4):1173-1180
以准确计算预压荷载作用下软土路基的工后沉降为目的,分析了不同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时土体的应力变化。提出了用弱化应力路径变化过程的弹黏塑性模型表示软黏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结合经典比奥固结理论,推导了预压荷载作用下土体沉降计算的有限单元法。通过具体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结果表明:(1)不同预压方法的加固机制和应力路径均不相同。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基是一不等向的正压固结过程,真空预压法则是在负压作用下的等向固结过程;(2)弹黏塑性模型是不受瞬时施加应力的大小及具体应力路径变化过程影响的软土流变模型,运用于预压荷载作用下的软基时具有不考虑应力路径和不划分主次固结的优越性;(3)在比奥固结理论中,用弹黏塑性模型反映软土的物理方程时,可计算软基考虑了弹黏塑变形性质的固结沉降和工后沉降;(4)弹黏塑性模型的软土体黏性参数? /V和塑性参数? /V对竖向位移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试样在模拟的堆载预压、真空预压、真空-堆载联合预压以及各向等压4种情况下土体的固结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在真空预压模拟试验情况下,试样的变形、加固情况等指标与各向等压模拟试验下的情况很接近,即:试样的竖向变形小于堆载预压模拟试验情况下试样的竖向变形,土性改善程度要优于堆载预压的情况。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模拟情况下,试样的竖向变形大于真空预压的情况,加固效果好于堆载预压的情况,总体上具有更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超载预压软土的次固结特征,分析超载预压处理软土地基的工后沉降,文章考虑应力历史对软土结构性的影响,模拟现场工况,对重塑洞庭湖软土试样进行超载预压后再压缩的一维固结蠕变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超载预压的软土卸荷后再进行加载,压缩变形过程中主固结时间明显缩短,约为未经超载预压处理软土主固结时间的1/3,打设排水竖井对软土主固结时间几乎没影响;预压荷载越大,次固结系数越小,超载预压有利于消除软土的次固结沉降;随着建(构)筑物荷载的增加,次固结系数增大;打设排水竖井,未经预压处理软土的次固结系数略有增加,经过超载预压处理软土的次固结系数略有减小,但影响效果不是很明显。考虑应力历史,引入超载增量比,发现次固结系数与超载增量比呈线性递减关系,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提出了次固结沉降计算公式。试验及分析结果对预压处理地基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真空预压软基处理沉降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天津滨海新区某真空预压处理现场进行了地面沉降和分层沉降监测,地面沉降总量80~160mm左右,由工前沉降和施工沉降组成;分层沉降监测资料揭示了沉降量主要产生在吹填土和海相沉积软弱地层中,而且埋设分层沉降观测设施在软弱地层形成的扰动带,会产生难以避免的误差。由于塑料排水带的存在,增加了真空预压场地中软土的渗透性,通过理论推导和具体算例,提出了利用沉降观测资料计算土体固结度需考虑其瞬时沉降,建议计算采用地基处理手册相关公式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