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大湖塘地区近年发现了一批大-特大型钨铜多金属矿矿床,矿床类型均为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型,成矿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基底中的成矿元素被活化并参与成矿;矿化受燕山期断裂及其岩体与围岩接触面的控制,根据岩体形成时代、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与矿化的关系判断,细粒花岗岩及花岗斑岩为成矿岩体或成矿地质体;该区的成矿作用与区域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直接相关,并受深部作用过程和浅部构造环境的双重控制;其成矿机理是基于成矿系统内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的耦合,成矿实际上是深部过程背景与表层岩石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对小秦岭地区与金矿化有关的主要地质体中流体包裹体叠加组合标型特征和有关地质体Sr、H、O同位素组成的标型性研究证明,小秦岭地区中生代中温热液金矿化流体与中生代花岗岩浆分界出的热液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成矿流体更可能是一种演化的大气降水。花岗岩浆活动对金矿化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提供了一组局部热源,间接地影响了金矿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梁磊  董业才  高嵛飞  张玲  徐桃 《地质论评》2021,67(1):67020021-67020021
关于稀有金属花岗岩的成矿流体来源及与岩浆演化的成因关系长期存疑。现以华南稀有金属花岗岩的典型代表广西栗木花岗岩为例,通过对成矿地质体花岗岩垂向分带的岩相学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的深入研究,分析岩浆—热液的形成演化路径与成矿过程。研究表明,岩浆演化除了结晶作用外,还有大规模的气—液分离,岩浆—热液的形成主要与其中的气—液分离有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岩浆残液。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均来自第二次气—液分离形成的二级残余富气流体相构成的岩浆—热液,岩浆—热液系统由三个不同空间分布的分支系统组成,每个分支系统在不同环境下以交代、结晶等不同形式与上部地质体作用,演化形成成矿流体,最后形成岩体接触带及附近的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和以细晶岩为底部边界的成分分带。研究成果还原了岩浆演化形成岩浆—热液的详细路径,构建了成矿模型,对深入认识花岗岩的岩浆演化与成岩成矿作用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湖南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成矿系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湖南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是南岭成矿带具有代表性的矿床。长期以来,对脉型钨矿床的成矿岩体特征及各种不同类型矿化的空间与演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论。文章以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成矿岩体、含钨石英脉及与之相关的矿化开展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工作,探讨了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类矿化现象,从而建立了脉型钨矿床成矿系统。在瑶岗仙钨矿床中,成矿地质体即成矿花岗岩为碱长花岗岩,主要矿化类型包括岩浆岩型、云英岩析离体、云英岩脉、石英脉和毒砂黄玉层等,分布于岩体顶部接触带附近。成矿作用可划分为岩浆晚期阶段、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岩浆期后热液阶段,岩浆岩型矿石形成于岩浆晚期,云英岩析离体和云英岩脉等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石英脉和毒砂黄玉层主要形成于热液阶段,岩浆阶段→热液阶段的演化是连续的。成矿花岗岩侵位深度约为2~3 km,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成矿系统相对封闭,外来成矿物质和流体较少,含钨石英脉主要以快速充填的形式形成于岩浆固结之后。瑶岗仙矿床含钨石英脉控制垂深达1300 m,"五层楼"垂向分带不明显,顶部未出现细脉带和线脉带,而在石英大脉的顶部出现横向交代形成的毒砂黄玉层。研究表明,瑶岗仙矿区脉型钨矿床成矿系统保存较完整,代表系统顶部的毒砂黄玉层保存完好,剥蚀水平正好达到岩体顶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个旧锡矿阿西寨矿段地表基岩的地球化学勘查。发现其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表现出明显的环状分带,并以测区内隐伏花岗岩凸起为中心,元素分带序列与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所决定的侧向迁移活动能力相符合。该现象再次证实个旧锡矿为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成矿,花岗岩是大多数成矿金属元素的物质来源,同时也是成矿热液活动的主要驱动营力。分析认为,阿西寨测区是一个相对较完整和独立的(凸起)成矿场,成矿热液活动以阿西寨凸起为中心。成矿热液活动体系受断裂导流影响,在以花岗岩凸起为中心的分带控制下,可能存在的工业矿体将在主干断裂附近和有利的构造岩性界面产出。  相似文献   

6.
矿化剂元素硫(S)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化剂元素硫(S)是绝大多数有色金属矿床成矿矿物中必不可少的组成物质,其对矿床形成的直接控制作用不言而喻。在目前收集到的文献资料中,有关S的研究多集中在示踪成矿流体来源方面,而关于地质体中S初始富集及其在成矿过程中的活动特性对成矿的控制却少有涉及。本科研团队历经十余年,在40多个矿床上对矿化剂元素S与成矿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热液成因矿床均产出在富S地质体中,地质体中S的富集与赋矿围岩同期形成,而且伴生有成矿元素的富集,构成初始矿源,奠定成矿物质基础。热液活动期间,初始矿源中矿化剂元素S及成矿元素发生活化、迁移和再富集,是控制成矿的直接因素。青海野马泉铁多金属矿研究结果证实,试验区灰岩中S的富集与灰岩同期形成,同时伴生有Pb、Zn、Ag、Cu等富集,构成矿源层。后期热液作用主导矿源层中S与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和再富集是成矿的必要条件,矿源层的沉积环境具有其特殊性。此项研究成果对矿床形成机制研究和矿床地球化学勘查均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梁磊  董业才  高嵛飞  张玲  徐桃 《地质论评》2021,67(3):722-735
关于稀有金属花岗岩的成矿流体来源及与岩浆演化的成因关系长期存疑。现以华南稀有金属花岗岩的典型代表广西栗木花岗岩为例,通过对成矿地质体花岗岩垂向分带的岩相学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的深入研究,分析岩浆—热液的形成演化路径与成矿过程。研究表明,岩浆演化除了结晶作用外,还有大规模的气—液分离,岩浆—热液的形成主要与其中的气—液分离有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岩浆残液。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均来自第二次气—液分离形成的二级残余富气流体相构成的岩浆—热液,岩浆—热液系统由3个不同空间分布的分支系统组成,每个分支系统在不同环境下以交代、结晶等不同形式与上部地质体作用,演化形成成矿流体,最后形成岩体接触带及附近的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和以细晶岩为底部边界的成分分带。研究成果还原了岩浆演化形成岩浆—热液的详细路径,构建了成矿模型,对深入认识花岗岩的岩浆演化与成岩成矿作用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香花岭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华南褶皱系中部、湘南成矿带的西南缘。对香花岭锡多金属矿田地层成矿元素和岩浆岩微量元素、成矿元素、稀碱元素、挥发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硫、铅、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矿田内主要矿化、蚀变均围绕花岗岩体产出,含矿热液主要来自壳幔混合岩浆结晶分异成岩期后产生的流体,在流体运移演化过程中有围岩成矿物质和地下水加入,岩浆热液矿化作用过程是在一个有围岩物质、地下水不断加入的开放体系中完成的。香花岭锡多金属矿田在成因上属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锡多金属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9.
祝平 《西北地质》2001,34(3):54-61
经昆仑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环境与成矿标志分析,认识到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内,外接触带受断裂控制的热液脉型矿化特征是明铁盖地区的首选找矿目标。经野外实际调研,在花岗闪长岩外接触带找到了罗布盖子沟多金属矿化区。对罗布盖子沟多金属矿化区地质特征,化学分析,野外调查等综合分析,形成明铁盖地区Pb-Zn,Cu,Au矿化综合成矿模式。经过野外验证,系统采样测试,和Pb,Zn,Cu,Ag,Au趋势面分析图揭示了矿化强度的空间变化;由元素趋势需图分析和研究区内矿化特征综合分析建立了明铁盖地区的已知矿产成矿模式,该模式对明铁盖地区找矿及区域矿产勘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重磁场研究讨论桂北地区的铀成矿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孝敬  管南生 《铀矿地质》1995,11(3):147-154
桂北地区的重磁场与铀矿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球物理场的特征反映了与铀成矿有关的地质环境。研究表明,桂北地区的铀矿化主要有如下一些明显的特点;(l)铀矿化位于不同规模的地球物理场或异常的边缘,尤其是大规模的铀矿化产在区域重力低异常(对应于地壳增厚区即地幔拗陷区)的边缘;(2)深部地质作用如莫霍面的起伏、深部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深断裂作用是铀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3)花岗岩体不仅是花岗岩型铀矿化,而且也是碳硅泥岩型铀矿化的铀源体,且岩浆的动力场愈强烈,岩体的铀含量愈高,对铀成矿愈有利;(4)与铀成矿有关的热液流体为非岩浆成因,具有很强的去碰能力,花岗岩为热液循环提供动力;(5)与铀矿化密切共生的黄铁矿主要源于岩体的“磁性壳”;(6)铀矿床形成于中-低温、浅地表的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山东大庄子金矿床矿区深部不同钻孔岩芯样品的元素特征及统计分析,研究了其矿化特征及其与矿区碎裂岩及石英脉型金矿体的差异,揭示了矿区深部"铅锌矿化体"的成矿作用以多金属成矿为主,Au成矿期/阶段发育相对较弱。深部"铅锌矿化体"作为燕山晚期浅成热液活动的产物,为区域"Au-Ag-Pb-Zn"成矿演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深部"铅锌矿化体"作为碎裂岩型金矿体推测的延深部位,具有同浅部相同层位铅锌矿体类似的地质特征及富集规律,指示了在其深部可能存在另一个碎裂岩型金矿体富集段。  相似文献   

12.
广西大厂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同位叠加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厂矿田各地质历史时期地质环境条件以及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分析表明,100号矿体是大厂矿田内层状、脉状两种基本矿化类型之外的独特类型,可称为块状矿化类型,属有机成矿成因。大厂矿田成矿元素多、品位富、规模特大的原因在于基底Sn等成矿元素预富集作用、泥盆纪热水沉积成矿作用、有机成矿作用、燕山期花岗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等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多种成矿作用在特定空间部位叠加。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东戈壁斑岩型钼矿床是新疆境内发现的第一个特大型钼矿床,与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不同的是矿体不是产于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而是产于斑岩体外侧围岩脉体中。与矿化有关的脉体主要为具一定规模的石英脉,其次为钾长石脉,此外尚有复成分脉体如方解石—石英脉、萤石—石英脉、萤石—钾长石脉等。脉体之外围岩中基本无矿化。文章从东戈壁成矿斑状花岗岩体与矿化脉体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入手研究了斑状花岗岩体与矿化脉体的同源性,即二者为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各种脉体是斑状花岗岩浆演化至期后分异的产物,说明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斑状花岗岩浆,此研究对进一步深入探讨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方式及成矿作用过程具有借鉴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深部矿地球化学勘查实际需求出发,根据近年来20余个矿床研究结果,总结提出了热液成因有色金属矿床矿致异常规律--多维异常体系。多维异常体系是指产出在特定成矿地质时期地质体中,空间有序共存、形成机理各异、成矿指向递进的多属性地球化学异常体系,将在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型以及沉积改造型等与热液作用有关的有色金属矿产深部矿预测和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安徽马头斑岩型钼铜矿为例,对该矿床多维异常体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该矿床中,存在着以Na2O为代表的负异常体系、以S为代表的矿化剂元素异常体系、矿化剂元素S与Fe和成矿元素间协同平衡体系、成矿及其伴生元素异常体系等,这些异常体系对成矿的指示作用是递进的,从而证实了多维异常体系的存在。对应用多维异常体系思路预测和评价深部矿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文章简述了四川冕宁县泸沽—喜德县冕山地区猴子崖铁锡矿、铁矿山铁矿、大顶山铁锡矿、下山堡—黑林子锡矿和拉克铁矿等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分析了铁锡成矿与岩浆岩、地层及构造的时空关系,对铁锡矿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进行了总结。壳源泥质岩类重熔形成的A型花岗岩体为成矿提供了Sn、W等成矿元素,泸沽花岗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的热能和挥发组分大量逸出形成成矿热液,并使幔源基性岩墙(脉)产生强烈蚀变,释放出大量的Fe质进入成矿热液,为铁锡矿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物质组分;中-新元古界登相营群的Fe元素丰度较高,在构造-岩浆活动中部分Fe元素被热液萃取,为成矿提供出部分成矿元素;区域性NNE向断裂、岩体构造、局部性褶皱(曲)构造、沿层和切层的滑动断裂(裂隙)带均可以控制矿床(体)的产出部位、形态特征和矿化类型;本区铁锡矿床包括矽卡岩型铁锡矿和云英岩型锡矿2种类型,分别受大理岩层与变质砂岩(或千枚岩)的岩性转换界面(钙-硅质岩界面)和变质砂岩(千枚岩)岩性界面(隔水界面)的控制。该区铁锡矿床为与新元古代复合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矽卡岩型-云英岩型铁锡矿床,具有成矿物质多源、成矿岩体多个、控矿构造多样、矿化多型(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大卜场钼矿化体赋存于花岗斑岩体与正长花岗岩体接触带及构造破碎带中。矿化体所在位置范围内表现△T负异常、中等极化率中阻激电中梯异常,成矿元素Mo异常极为发育。根据区内的地质、物探、化探综合研究表明,大卜场钼矿化体成因类型可能为花岗斑岩型,矿化体可能为燕山期成矿。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盖县猫岭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猫岭金矿床赋存于早元古代辽河群盖县组变质岩系内,空间上与印支期猫岭似斑状花岗岩体关系密切,两者相距仅0.2km,花岗岩体本身有金矿化及蚀变现象。矿床的成矿热液为一种氧逸度较低、富集碱金属及卤族(特别是Cl)元素的热液,其δD=-77——80‰,δ18O=6.05-7.38‰,δ34S=6.15-10.3‰。矿床的矿石铅与猫岭花岗岩体长石铅的同位素组成不尽一致。根据上述特征可认为:猫岭金矿床为与中生代花岗岩有关的、典型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但金属成矿物质除成矿热浪本身带来外,部分还由成矿热液萃取自容矿围岩-辽河群盖县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南岭地区40个不同矿化类型的花岗岩体成矿金属元素的丰度、挥发组分的含量、岩体规模、侵位深度等的不同,将成矿花岗岩主要分为两类:铌钽(钨锡)成矿花岗岩和锡成矿花岗岩。并认为前者主要为射气分异作用成矿,后者为岩浆期后热液萃取富集成矿。两类成矿花岗岩具有不同的迁移、富集机制和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跨越中缅边境的金腊铅-锌-银多金属矿田包括南腊和金厂两处铅锌银矿床, 大地构造上处于保山-掸泰地块东缘, 勐统-耿马-西盟元古宙-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带南段.通过对容矿围岩、与矿化有关的花岗岩和矿石元素地球化学以及矿石硫、铅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结论如下: (1) 与同类岩石相比, 与矿化有关的花岗岩普遍富集Pb、Zn、Cu、Au、Sn、W等成矿元素, 其中钾长花岗斑岩与Pb-Zn-Ag矿化关系最密切. (2) 铅同位素表明, 矽卡岩型致密块状矿石铅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 皆低于热液充填型角砾状矿石和似层状硅化白云岩型矿石, 意味着形成于岩体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矿石相对形成于远离岩体的热液充填型角砾状矿石和似层状硅化白云岩型矿石含有更低的放射性成因铅. (3) 铅-锌-银矿化主要经历了两个成矿期: 矽卡岩化成矿期和中低温热液成矿期, 前者主要形成铅-锌-铜(金) 矿化, 后者主要形成铅-锌-银矿化; 中低温热液成矿期又可划分为两个成矿阶段: 中温成矿阶段(200~290℃) 和低温成矿阶段(140~200℃), 前者主要形成交代充填型硅化角砾岩矿体, 后者主要形成层间破碎带充填型硅化矿体. (4) 金腊铅锌矿床、保山-镇康地块某些铅锌矿床和昌宁-孟连火山岩带的铅锌矿床, 虽然产于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 但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却具有类似的特征, 而且矿化皆与喜马拉雅期侵位的花岗岩密切相关.这表明: 虽然上述矿床产出于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 但成矿皆与喜马拉雅期构造岩浆活动具有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国外岩浆热液成矿理论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80年代以来国外岩浆热液成矿理论取得重大进展。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热液成矿作用已引起人们重视,与中酸性岩有关的热液成矿理论进展尤为突出,不仅提出了全新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而且在热液体系,含矿流体金属来源,矿化与非矿化花岗岩,开放的岩浆热液成矿休,成矿作用 复杂性等诸方面都有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