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8 毫秒
1.
1940年計荣森在湖南跳馬澗首次發現溝鱗魚(Bothriolepis)化石后,將跳馬澗系定为上泥盆紀,引起了古生物学家和地質学家的長期爭論。1957年3月間,筆者到湖南湘潭茶園舖工作时,在跳馬澗系找到兩層魚化石,它的層位应屬中泥盆紀。現將地層剖面报導如下,供討論这一問題的参考。茶園舖位于湘潭南二十公里,湘衡公路經过。化石產在茶園舖西北五十公尺,獅形山南坡茶園旁边,开  相似文献   

2.
田奇 《地质论评》1938,3(4):355-404
引言中國泥盆紀化石之著聞於世,爲時最早。西歴一八四六年,即有康力克氏(L.G.de Konick)爲之研究,刊行於世。一八五三年,戴威遜氏(Thomas Davidson)亦記述泥盆紀腕足類數  相似文献   

3.
地質知識于1955年第六期刊登了“我國北方G层鋁土礦及其时代問題”一文。其中根据鋁土矿上复岩层厚度变化与南方泥盆、石炭紀沉積鉄矿,紅色岩层的出現,將北方G层鋁土矿对比为下石炭紀,山西式铁矿对比为泥盆紀。作者認为在这篇文章中的論点尚值得商榷,时代的比較可能还不是完全正确。今將自己的意見寫成如下,供大家討論。  相似文献   

4.
四川江油縣發現了三億年前的古生物——節甲類魚化石。這塊魚化石包括頭甲、中背甲、前側甲及腹甲等,它們保存在不純的灰黑色石灰岩中。像 這樣比較完整的節甲類魚化石在歐洲、北美洲發现較多,而在我國還是第一次發現。經古生物學家研究證明,這种节甲類魚的特徵在已知的种屬中還未見過。是巨大的恐魚和雷魚的祖先型的旁支,繁生於約三億年前的泥盆紀時代。  相似文献   

5.
張有正 《地质论评》1957,17(3):310-323
一.區域地質簡述水口山所處在的大地構造單位,是位於江南古陸東南及華夏古陸西北側之間,大義山複式背斜鹽湖向斜之北端。約當於志留紀末期,本區地層受到加里東造山運動的影響,前泥盆紀地層發生褶曲與斷裂,隨後泥盆紀海開始由西南侵入,遂沉積了泥盆紀  相似文献   

6.
丁道衡 《地质论评》1937,2(3):223-232
‘古盃珊瑚’的統系(System)問題,爭論至今已經七十七年了,有人把牠歸在原生動物,有人把牠歸入海綿動物,有人把牠歸在珊瑚動物,有人把牠當作藻類,有人把牠作為前二者,或前三者之間的過渡者。我因為研究志留紀及泥盆紀珊瑚的構造等等  相似文献   

7.
一中國中生代海陸分佈之情形 統覽中國地質史,古生代之海相地層,遍佈中國,迨至古生代之末葉,石炭紀及二叠紀,海相與陸相地層,二者兼而有之,約而計之,海陸參半。迄至中生代,陸地特別增加,海水逐渐撤退,此後陸相地層,與海相地層,二者較而論之,不啻倍蓰焉。  相似文献   

8.
李積金 《地质论评》1957,17(4):402-416
早在1931年孫雲鑄敍述過中國含筆石地層從下奥陶紀早期特馬豆克期(Tremadocian)至下志留紀凡倫期(Valentian)七個地層單位。穆恩之(1949)在“中國筆石述要”一文中提到過三十幾個含筆石的地層單位。近年來,在很多地方從上寒武紀後期到中志留紀地層中均陸續發現筆石。筆者在  相似文献   

9.
許德佑 《地质论评》1938,3(2):105-118
自“中國南部下三叠紀海產化石之新材料”一文發表而後,作者於最近一年中又曾鑑定湖北,湖南及雲南等省之三叠紀化石。其詳細叙述將陸續發表於中國地質學會誌中,今先將其結果作一簡報於此。  相似文献   

10.
張兆瑾 《地质论评》1940,5(Z1):91-92
貴州東南部有甯鄉式鐵鑛,前人尚無知者,作者則見之於八寨三合兩縣。特性有四:一、篇層狀赤鐵鑛;二、俱鮞狀結構:三、鐵鑛層之上下壁,偶真海綠石砂岩:四、鑛層僅限於泥盆紀之上部。查本式鐵鑛於中國西南各省,如贛、鄂、湘,  相似文献   

11.
自翁文灏先生唱燕山運動之說,一時言中國地質構造者莫不宗之。顧以其時調查未遍,立論往往有所出入。卽翁先生亦復前後稍異其辭,始謂燕山運動在侏羅紀末,白堊紀前,繼乃分爲甲乙二期,而以其間爲火山活動期。甲期在侏羅紀末白堊紀初,謂之緒動。乙期在下白堊紀火山岩系之後,以盛大褶曲及逆掩斷層  相似文献   

12.
《地质学报》1930,9(4):329-330
一本會爲紀念趙亞曾先生於民國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考察西南地質在雲南殉難並爲鼓勵中國地質學者從事專門研究以貢獻於地質學及古生物學之進步起見募集基金以二萬元爲額無論是否滿額每年以所得利息爲補助金名爲紀念趙亞曾先生補助金  相似文献   

13.
地质界消息     
《地质论评》1936,1(1):81-97
中國地質學會第十二次年會於民國二十五年一月二十六日起在南京舉行,會期共五日,前四日俱爲事務會論文會及特别討論會,最後一日則爲地質旅行。茲將開會詳情,紀錄如後:  相似文献   

14.
楊敬之 《地质论评》1940,5(6):475-482
附圖一版民國二十八年春,筆者隨侯德封先生調查北川、安縣、平武、江油一帶地質,見泥盆紀地層分佈甚廣化石豊富完美,爲研究地層者,不可多得之良機,會詳測一二部面以作比較。同年秋筆者同任績又赴廣元、昭化附近調查,此區仍有泥盆紀地  相似文献   

15.
一、鑛區地質情況 火燒坪鑛区在大地构造中所处的位置,应屬于川湘凹陷的东北部,区內鑛产主要为宁乡式铁鑛,地层系統自志留系至下三疊系之間,除缺失下泥盆系、下石炭系地层外,其他各紀地层,均有广泛出露。下三疊系以上地层,因浸蝕关系,在区內已剝蝕殆尽。志留系以下地层,則因出露地点距鑛区較远,故不包括在鑛区范圍之內。这些地层絕大部分都屬于海相沉积,只有在中泥盆紀、上泥盆紀初期、下二疊系初期和上二疊系初期才沉积有部分陆相或海陆交替相地  相似文献   

16.
今年五月初,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在南京南郊方山一带进行野外实习时,在该山南坡冲溝的洞玄觀礫石層的上部發现了一塊牙齿化石,共六颗、長十一公分。經中國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鑑定系新生代新第三紀初期的安希馬(anchitherium)化石。这个化石在中國的南部还是第一次發现,它对于争論多年的洞玄觀礫石層和雨花台礫石層的層位問题,方山玄武岩噴發的时  相似文献   

17.
就目前所知而言,我国震旦紀鉄矿主要分布在华北,泥盆紀铁矿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由于这两个时代铁矿的儲量丰富、质量好,并且有很大的远景希望,故曾为許多生产部門和研究单位所重視。特別是在解放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宁乡式鉄矿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及其成矿規律的探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言中国南方宁乡式鉄矿,分布很广,工业意义很大,是普查勘探鉄矿的重要对象之一。 1.宁乡式铁矿发现经过及其名称问题“宁乡式鉄矿”最初名为“萍乡式鈇矿”,由丁文江第一次在江西萍乡泥盆紀地层(丁文江当时誤认为下石炭統)中发現鉄矿而得名。1933年,在謝家荣、程裕淇著“揚子江下游鉄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地台北緣已发現的磷矿主要为下寒武紀的层狀与結核狀磷块岩,其次有志留、泥盆紀含介壳磷酸鹽化砂岩。目前看來后者价值不大,前者却可成为新疆所需磷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解放以來的數年中,地層上及化石上新的重要發現時有增加。最近潘江同志對於南京附近的地質研究頗詳,曾在雷鼓山剖面烏桐系發現魚化石,經劉憲亭同志鑑定,認为胴甲魚類(Antiarcha)的一種(屬名及種名俱未能鑑定),地層時代應屬於泥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