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龙头山镇Ms 6.5级地震造成617人死亡,触发1700多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点,同年,该省又发生了Ms 6.6级景谷地震和Ms 6.1级盈江地震。笔者在对鲁甸等3次地震区次生地质灾害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研究了鲁甸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首次提出了地震“干滑坡”的概念,并从震级、地形地貌、活动构造、人口密度等多个方面对比了鲁甸地震、景谷地震和盈江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异同点。主要结论有:(1)鲁甸地震后新增地质灾害数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分布在水系的深切峡谷区,表现为“干滑坡”特征;(2)大型、特大型崩塌滑坡灾害点主要受活动断裂控制;(3)地震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地貌高程和微地貌具有很好的响应关系;(4)鲁甸震区的地形坡度明显大于景谷和盈江震区,地形坡度是鲁甸地震区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5)我国西南高山峡谷区的断层、河流、阶地和城镇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地质环境载体,震后房屋选址、重建规划不仅要注意房屋抗震问题,还应充分考虑地质环境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疏勒河中、下游盆地景观环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少玉 《地球学报》2001,22(4):355-359
通过70-90年代中期遥感卫片解译,对疏勒河中,下游盆地生态景观进行分类,阐述了分布特征,应用GIS技术计算各类景观面积,分析了时空分布变化和成因,指出了两重点盆地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支持及平台,以黑龙江省为研究背景,对该区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评价研究.对其环境质量做出定量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合理的等级划分,进而判别出黑龙江省存在的最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及问题区,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为矿山环境保护和矿山环境问题的防治提供有效指导,为政府实施矿山环境问题防治工程以及相关企业杜绝和减少环境地质危害提供规划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矿山遥感监测主要成果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四川省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开展了矿山遥感监测工作,构建了“遥感数据源选取—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信息提取—野外验证—图件制作”相对完整且较为成熟的矿山开发遥感监测技术方法体系。以卫星光学遥感数据为主、航空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数据为辅,并采用无人机遥感图像; 在正射纠正、几何配准、数据融合等图像预处理基础上,结合有关资料建立矿山开采面、矿山建筑、排土场、尾矿库、选矿厂、滑坡和泥石流的遥感解译标志; 采取以目视解译为主、计算机自动提取与目视解译相结合、辅以野外验证的方法进行遥感解译; 建立以遥感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GIS定量评价方法,实现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采用矿山遥感监测与传统地质环境调查技术相结合方法,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区划研究。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包括: ①首次建立了省域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本底数据库,为实现矿山开发环境动态监测和国土资源空间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②监测成果已在矿产卫片执法、矿山环境治理和矿产资源规划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四川省矿政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③开展了矿山遥感监测技术方法研究与探索,形成了适应川西南山区的矿山遥感监测技术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5.
宁夏草原实验站地区地质环境质量的GIS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凌鹏  李智毅 《现代地质》2001,15(1):108-112
宁夏草原实验站地区生态地质环境脆弱 ,土壤侵蚀 ,土地沙化 ,水质恶化等地质灾害现象较严重。为了提高全民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的意识 ,帮助政府部门制定环境管理和地区开发政策 ,利用模糊加权评价的数学模型 ,借助 GIS空间分析技术 ,对来自于多渠道的地质环境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 ,将研究区地质环境质量分为差、较差、中等、较好、良好 5个等级 ,并制作了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分区图 ,为制定合理的地区经济开发和改善地质环境提供了直接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丽君 《中国地质》2005,32(3):518-522
青海省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可持续开发战略与规划应建立在对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分析青海省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规律,建立了青海省未来矿产资源开发的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的框架。提出了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的基本准则和地质评价指标。在荷兰国际地球科学测量与观测学院(ITC)开发的GIS软件——ILWIS环境下,利用其新开发的空间分析功能的SMCE模块,对青海省的地质环境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具有矿产资源远景开发的地区地质环境比较脆弱,对未来的矿产资源开发有着较大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地质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和目的,采用GIS方法,建立地质环境评价模型,并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与层次分析法为基础,讨论了GIS进行地质环境评价的方法和实现过程,分析了利用GIS进行评价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球系统科学调查研究中诸多高新技术的应用,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得以迅速发展.本文以郯庐断裂带(安徽段)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遥感、地面调查、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工程地质钻探、测试分析等手段开展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了研究区地下水质量、地下水防污性能、区域稳定性、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和易发性等.调查与评价结果可为区内地质环境管理、地质资源开发利用、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地质环境依据.  相似文献   

9.
贾三满  姜媛  赵越 《城市地质》2015,(Z1):111-116
本文选取山区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以及平原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和活动断裂等缓变性地质环境问题,作为北京市地质环境质量影响因素。从城市工程地质学观点出发,首先制定各单灾种危险性评价标准,再叠加各因素进行地质环境综合分区评价,将北京市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良好、较差和差区。并结合城市规划与防治措施,分析各区地质环境特征及功能规划,为北京市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摘要: 为了研究福建莆田城区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地质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选取软土埋深、软土厚度、砂土液化、卵石及砂卵石层埋深、基岩埋深、地下水咸水与淡水分界、地下水腐蚀性、地震(场地类别)和推测断层9个评价因子,以500 m×500 m网格为评价单元,利用GIS软件和模糊数学评价方法评价福建莆田城区地质环境承载力。福建莆田城区地质环境承载力属于中等—高的区域占全区面积的90.18%,地质环境承载力属于低的区域占全区面积的9.82%,主要位于木兰溪入海口附近。地质环境承载力低的区域,不适合规划、布置大型建筑。建议对已完成的重大工程实时监测,掌握工程动态,避免因地质环境问题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11.
Eco-environmental changes which generally manifest as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changes are mainly affected by natural and human factors. Through complex interaction,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activities alter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decide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regional ecosyste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RS) techniques, the researches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andscape changes have made great strides forward. In this paper, the landscape change dynamics in the Weigou River basi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the combined use of high-resolution RS images and GIS techniques. The objectives are to determine the landscape transition rates among landscape types and to quantify changes of various landscape indexes using FRAGSTATS, one of the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programs for categorical maps. Under man–machine interactive interpretation method, all of the 10-m resolution SPOT + TM images are classified into six primary types (farmland, forest, grassland, water, construction area and desert) and 12 sub-types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key which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1947 filed pictures in the Weigou River basin. A field check on the data accuracy shows that the total interpretation accuracy approaches 97.53%. Significant land-use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the Weigou River basin over the six years from 1998 to 2004 due to rehabilitation meas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has been a notable decrease in farmland mainly due to conversion to forest and grassland, the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and evenness has increased, and there is a greater connectivity. The dominance of farmland patch has decreased. And henc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started to develop in a reversing direction. The study of the integration of high-resolution RS images and GIS technique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analyze the landscape changes at river basin scale.  相似文献   

12.
汶川5.12大地震地表次生灾害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汶川5.12大地震,对由地震引起的地质次生灾害发生的坡度和坡向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地表破坏的易发坡度、坡向及其与震中的关系等。另外,分别以不同震中距为缓冲区、以平行中央断裂带的各级缓冲区、以等烈度区为缓冲区对地震引起的地表破坏的空间分布以及发生地表破坏的坡度在各级缓冲区中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地震引发的滑坡及滑坡群共5093个,总面积大约958km2;②在30°~44°坡度区间地表破坏发生的数量最大,42°坡度为地表破坏发生概率的拐点。主要的地表破坏发生在迎着地震波传播的坡向上;③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表破坏的发生概率逐渐减小,震中距40km以内的速度减小非常迅速,40km以外则整体上缓慢减少,局部略有起伏。各缓冲区中发生地表破坏的平均坡度比缓冲区内的地形平均坡度大4°左右。④地震引发的地表破坏主要受到断裂带的控制,有64.17%的地表破坏发生在中央断裂带两侧10km范围内。⑤高地震烈度区域引发的地表破坏率远远大于低烈度区域,在烈度为Ⅺ度的区域内发生地表破坏率达到14.5%,而Ⅶ度烈度带上引发地表破坏率仅为0.01%。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调查,结合大量前人资料和多时段的遥感解译成果,在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地质环境与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了生态环境演化的动态演变分析,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个典型地段进行深入剖析,充分揭示了人类活动-生态系统-地质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初步建立了流域生态地质环境演化机制概念模型。为改善、恢复和保护生态地质环境,实现人与生态地质环境的协调,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China Geology》2019,2(1):1-7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survey and monitoring results of snow line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following eco-ge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water resources, permafrost, desertification, wetlands, lake, geological disasters, sea-level rising, earthquake, etc., affected by the change of snow lines over the past 40 years, and discuss the response between glacier evolution and the eco-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eliminarily.©2019 China Geology Editorial Office.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与ANN模型的地震滑坡易发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开展地震滑坡易发性区划研究.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后,基于航片与卫星影像目视解译,并辅以野外调查的方法,在地震区圈定了2036处地震诱发滑坡.选择高程、坡度、坡向、斜坡曲率、坡位、与水系距离、地层岩性、与断裂距离、与公路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同震地表破裂距离、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共12个因子作为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这些因子均是应用GIS技术与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基于地形数据、地质数据、遥感数据得到.训练样本中的滑动样本有两组,一组是滑坡区整个单滑坡体的质心位置,另一组是滑坡滑源区滑前的坡体高程最高的位置.应用这12个影响因子,分别采用这两组评价样本,基于ANN模型建立地震滑坡易发性索引图,基于GIS工具建立地震滑坡易发性分级图.分别应用训练样本中滑坡分布的点数据去检验各自的结果正确率,正确率分别为81.53%与81.29%,表明ANN模型是一种高效科学的地震滑坡易发性区划模型.  相似文献   

16.
汶川大地震对地质环境影响很大,由于大地震的影响,其震前震后的地质灾害类型、数量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本文通过搜集前人资料,现场调查,分析了汶川大地震前后汶川县地质灾害的变化。结果表明,地震前汶川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泥石流为主,地震后,汶川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其次为泥石流和滑坡。地震使汶川县地质灾害数量极大增加,同时,也使得其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刘浩  陈建平 《江苏地质》2020,44(4):422-428
“5?12”汶川大地震使震中汶川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地震前后多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和气象站点数据,将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分为地形因素(高程、坡度、坡向)、自然因素(植被覆盖度、土壤湿度指数)和气象因素(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3大类。采用综合评价指数法,即加权综合评分法中的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出评价因子的影响权重。利用评价因子分级和权重计算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对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进行分级,综合比较研究区生态环境变化,总结汶川地震前后10年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生态环境受地震影响,经历了破坏、修复和超过震前水平的过程,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华南西部滨海湿地调查及主要成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遥感、单波束测量、地质取样、海水取样、钻探、地下水采集与监测等多种调查手段及工作方法,首次在我国华南西部开展1∶10万滨海湿地地质调查与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对滨海湿地类型及分布、滨海海域地形地貌、沉积物环境质量、海水环境质量、生态地质演化、地下水化学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项目系统查明了该区滨海湿地类型、分布、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湿地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构建了华南西部滨海湿地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和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滨海湿地保护和恢复的建议,为后续我国南方滨海湿地调查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19.
肖进  李辉 《工程地质学报》2012,20(4):532-539
汶川地震发生在地质环境脆弱的山区,震后内外地质营力加速了灾区地质环境变迁,在变迁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本文通过研究灾区地貌变化、地表破坏、山体震裂、水文地质条件改变、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等地质环境现状,分析震后斜坡演化过程、地表地质环境变迁过程、外界因素的影响、崩滑流地质灾害转化关系,总结了地质环境变迁过...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布局和新要求下,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更加紧密的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综合考虑青海省生态环境、地质背景和赋煤特征,按照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生态功能、土壤类型、水系分布、冻土分布、生态自修复能力、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问题)、地质勘查和矿山生产活动强度等因素的明显差异划分出5大生态地质勘查区及相应的13个含煤盆地生态地质勘查分区。通过生态地质勘查分区的划分和其生态地质环境特点的总结认识,进而为今后地质勘查工作的生态文明开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