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晚前寒武纪海绵的研究状况以及保存完美软体的云南澄江下寒武统海绵化石群的研究进展,认为晚前寒武纪海绵虽然存在一些争议,但却具有很大的可靠性。指出澄江与加拿大BurgessShale中的普通海绵与蒙古、南澳、中国陕西、湖南等地六射海绵的分异度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并认为海绵生活的环境不同可能是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文章描述了云南寒武纪早期澄江生物群小细丝海绵属一新种--螺旋小细丝海绵(Leptomitella spiralis sp. nov.)。新种 具有横向骨针束围绕海绵体呈螺旋状排列的典型特征,明显区别于属内其他种;此外,在外部形态和骨针类型上与属内其他种 也存在较大差异。新种的发现增加了Leptomitella种间形态结构的多样性,也为海绵动物的早期演化及寒武纪海绵动物辐射演 化研究提供新的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3.
文章描述了云南寒武纪早期澄江生物群小细丝海绵属一新种——螺旋小细丝海绵(Leptomitella spiralis sp. nov.)。新种 具有横向骨针束围绕海绵体呈螺旋状排列的典型特征,明显区别于属内其他种;此外,在外部形态和骨针类型上与属内其他种 也存在较大差异。新种的发现增加了Leptomitella种间形态结构的多样性,也为海绵动物的早期演化及寒武纪海绵动物辐射演 化研究提供新的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4.
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寒武纪果线地层的微体植物化石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磊明 《地层学杂志》1995,19(4):299-307
前寒武纪-寒纪界线地层在扬子地台发育良好,分布广泛,并有包括微体植物群、海藻、瓶原生物、具硬体动物及‘澄江动物群’等化石的发现。因而,扬子地台成为研究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生物地层的代表地区之一。基于对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寒武纪界地地层已知微体植物化石纪录的回顾和论定,总结概括了下寒武统微体植物化石组合:寒武系最底部硅质磷块岩中的Micrhystridium-Paracymatiosphaera-Me  相似文献   

5.
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地层的微体植物化石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前寒武纪一寒武纪界线地层在扬子地台发育良好、分布广泛,并有包括微体植物群、海藻、瓶形原生物、具硬体动物及‘澄江动物群’等化石的发现。因而,扬子地台成为研究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生物地层的代表地区之一。基于对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地层已知微体植物化石记录的回顾和论定,总结概括了下寒武统微体植物化石组合:寒武系最底部硅质磷块岩中的Micrhystridium-Paracymatiosphaera-Megathrix组合和较高层位页岩的Skiagia-Annulum-Archaeodiscina组合。它们分别与Anabarites-Circotheca-Protohertzina小壳动物化石带和Parabadiella及Eoredlichia三叶虫带相对应。与东欧地台疑源类生物地层相对照,扬子地台Micrhystridium-Paracymatiosphaera-Megathrix组合的纵向分布大体和东欧地台Asteridiumtornatum-Comasphaeridiumvelvetum组合带相一致,而以上两地台的化石组合产出层位可能都略高于纽芬兰东部剖面,依据Phycodespedum所厘定的寒武系底界?  相似文献   

6.
杨继媛  马海丹  陈爱林  侯先光 《地质学报》2022,96(11):3750-3759
本文描述了云南寒武纪早期澄江生物群中原始单轴针海绵化石一新属种——群体小卵海绵Ovulispongia multa gen. et sp. nov.。群体小卵海绵为小型薄壁海绵,整体呈卵形,骨骼双层,由四个方向的单轴骨针穿插成网状,左倾方向和右倾方向骨针与水平骨针和纵向骨针斜交呈45度角;骨针之间无叠接;海绵体无口须和根须。群体小卵海绵在外部形态和骨架类型上与其他的原始单轴针海绵存在明显差异,其半紧密型骨架处于无规则排列的鬃毛海绵骨架和规则排列的细丝海绵骨架之间。另外新材料显示在海底固着取食的生态环境中,新属种用高密度的个体分布来获得竞争优势。群体小卵海绵独特的过渡形态的骨架结构和高密度生态分布为研究古生代原始单轴针海绵的骨架演化与生态空间扩张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线索,也为研究寒武纪早期海绵动物的起源和多样化提供新的化石材料。  相似文献   

7.
马海丹  杨继媛  陈爱林  侯先光  唐烽 《地质学报》2019,93(11):2715-2728
本文报道澄江生物群似斜纹海绵属Paradiagoniella的两个新种:橄榄形似斜纹海绵P.oliviformis sp. nov. 和锥形似斜纹海绵P. conicasp. nov. 。两个新种具有似斜纹海绵属的基本特征:体壁薄;由排列不规则、分级的十字骨针为基底构成骨骼;除十字骨针外,还穿插排列有五射针、六射针、弯弓形和针形双尖单轴针等。然而与模式种不同,两个新种十字骨针分级不明显;同时,两个新种在外形、骨针组成、最大十字骨针射长比等方面,与本属的其他种都存在明显差异。新材料的发现增加了寒武纪早期原始海绵物种多样性,为研究海绵动物早期起源演化提供了新信息。  相似文献   

8.
《甘肃地质》1985,(Z1):139-157
正确的地层划分是进行地层对比的基础。地层对比的目的在于查清沉积物的时空关系,重塑古地理环境。为普查找矿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关于前寒武纪地层的对比,目前应用最广的主要方法是古生物学方法、地质学方法和同位素方法。古生物学方法对于前寒武纪地层来说还处于发展阶段,不同学者对于叠层石和微古植物的生物地层潜力存在不同认识。从我们初步的研究结果认为,利用叠层石和微古植物进行晚前寒武纪地层的划分是可行的。地质学方法是进行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与对比常用的主要方法。对前寒武系巨大地层单位的划  相似文献   

9.
华北南部、西南部寒武系及上前寒武系的分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河南的罗圈组被认为是冰碛层以来,许多同志对华北南部及西南部寒武纪及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等问题比较重视,不少同志发表了文章,提出了一些看法。这对我国南北寒武纪及晚前寒武纪地层对比甚为重要。 1976年8—9月卢衍豪、袁克兴,袁金良在宁夏贺兰山苏峪口及山西南部中条山观察寒武纪底部的地层。同年9—10月张文堂、林焕令、伍鸿基、袁金良在山西芮城中条山水峪  相似文献   

10.
华南晚前寒武纪硅铁建造的层位、类型与形成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布于华南诸省的晚前寒武纪条带状变质铁矿,1957年首先发现于江西新余地区,被命名为“新余式铁矿”,后又相继在湘中、闽北、桂北等地被发现。由于此类铁矿分布广泛,层位稳定,不仅是南方重要的铁矿资源,而且对我国南方前寒武纪地层的划分对比,澄江—加里东地槽的形成演化,以及变质铁矿的成因研究等,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因而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本文在系统研究江西新余式铁矿,并实地考察华南诸省铁矿的基础上,综合前  相似文献   

11.
王泽九 《地球学报》2009,30(4):415-420
邢裕盛教授是我国著名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学家, 是我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和古藻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是一位野外勤奋工作、实验室严谨治学的科学家。邢裕盛教授长期从事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及生物地层研究, 为国际上最早研究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的少数专家之一。自1962年以来开拓了中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研究领域, 发现和确定了一些前寒武纪后生动物和后生植物化石门类, 建立了中国晚前寒武纪各时代微古植物组合序列, 探讨了地球早期生物演化进程, 同时在全国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和地层对比中解决了一些重大地层问题, 为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与国际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辽南、苏皖北部地区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以及鲁东蓬莱群与鲁西土门群的上下层位,存在着"叠接"与"叠置"的错误.本文通过对辽南及苏皖北部地区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和鲁东蓬莱群与鲁西土门群层位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在厘清地层层序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划分与对比方案.新方案中这些地层在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柱中的位置,反应出了震旦系与青白口系的地史演化及生物演化间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试论福建前寒武纪地层的划分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在近年对闽北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进行较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大量地综合分析、对比省内外有关前寒武系地层序列、含矿性,微古生物、同位素地质年龄、变质岩与愿岩共生组合及其建造特征等资科写成。文中通过9条代表性地层剖面的描述,确定了三个含义明确、分布稳定,野外容易鉴别、特征显著的区域标志层组,建立了福建前寒武纪交质岩系由前震旦系麻源群的大金山组、南山组到震旦系的吴垱组、东岩组及龙北溪组的新的地层层序,并按新划分的岩石地层单位重新厘定了地层名称,对各地层单位的岩性(区域变质岩及其原岩)组合特征、区域分布规律、厚度交化、含矿性、变质建造、原岩建造以及接触关系等,作了详略不同的论述。同时指出闽西南地区在早震旦世末和晚震旦世初可能受到区域澄江运动的影响,存在短期沉积间断。对于福建前寒武纪地层序列中,缺失华南地层区西部或西北部广泛存在的、划分震旦系与前震旦系的不整合面以及南沱冰期的冰成堆积的问题,作了初步讨论,认为这与福建当时所处的太地构造位置或古地理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4.
张丕孚 《地球学报》1985,7(1):139-148
通过对辽南苏皖地区晚前寒武纪地层的同位素年龄及生物化石的研究,及对辽南复州地区海岛子—袁家沟剖面的研究,认为该区原确定为晚前寒武纪地层的层序有叠接的错误。重新厘定的地层层序为永宁组(曹店组)、钓鱼台组(八公山组)、南芬组(刘老碑组)、桥头组(寿县组)、高家屯组(九里桥组)、洼里组和金山组(四顶山组)。震旦系与青白口系无空缺存在。  相似文献   

15.
东亚晚前寒武纪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距今约在6亿年至20亿年的阶段为晚前寒武纪时期(表1)。该时期内海、陆地壳的演化表现强烈,留下了较丰富的地质记录。晚前寒武纪大地构造的演化,无疑是在早、中前寒武纪的构造基础上发展的,并且对寒武纪以后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所以,研究晚前寒武纪的大地构造演化,对于揭示现今大地构造特征和探讨早、中前寒武纪的大地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研究中国前寒武纪层控铜矿矿石组构特征的初步总结。所研究的层控铜矿床既有早前寒武纪的,也有属于晚前寒武纪的。虽然早、晚前寒武纪层控铜矿床在地质特征方面有显著的区别(张秋生,1981),但是这些矿床的矿石组构特征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早、晚雨寒武纪层控铜矿床的对比研究有利于查明矿石组构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关于晚前寒武纪有生物存在没有任何疑义,不仅有动物,而且也有植物化石,起先在上前寒武系发现了无硬壳后生动物化石印痕;后来发现凝源类的角质外壳,或称为碳酸盐藻类一迭层石及核形石。每一种生物化石对于前寒武纪生物地层的划分和对比都起着很大作用。过去认为后生动物仅存在于晚前寒武纪上部地层中,并成带分布,不久前发现他们  相似文献   

18.
澄江生物群分子在贵州遵义牛蹄塘组发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澄江生物群是认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重要窗口,它的分布范围一直仅限于滇东地区,员近在贵州遵义松林牛蹄塘组底部页岩中发现有Naronia,Archotuba Conoidalis,Isaxys,Perpicaris,Lingulepis,Tsunyidiscus,Scenella,水母状化石(medusiform fossil),海绵动物化石Leptomitus,类似半索动物秆壁虫Rhabdopleura化石,软舌螺类Hyolithids,宏观藻类和疑源类化石Zunyiphyton perelegans Yang et Zhao,1999,Yuknessia sp.,Longenema Ding,1996,Sphaerocongregus variabilis等。其中有一部分是属于澄江生物群分子,这是云南省外澄江生物群分子的新发现。由于生物群之下40m处还产大量海绵动物、高肌虫和藻类化石等组成的松林生物群,其上又有下寒武统明心寺组古杯动物群,因此,这一生物群的发现对研究早寒武世生物的演化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同时,对澄江生物群的古生态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台东北部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与铀成矿旋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研究华北地台东北部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为基础,阐明了该区不同地质构造单元中铀的分布与富集规律。根据铀矿化与铀源体的空间分布关系、硫同位素组成、稀上元素分布模式及同位素年龄等资料,论述了该区前寒武纪铀成矿作用具有同源性相多阶段复成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铀成矿旋回的概念,并将华北地台东北部前寒武纪构造区存在的铀矿化划分为晚太古代、早元古代和中-晚元古代三个成矿旋回。  相似文献   

20.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七月廿二日至廿四日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参加会议的全体同志一致认为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十分发育,南方和北方均有极好的剖面和相当水平的研究程度,通过努力都可以争取成为国际通用的年代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