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将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正六面体归为结晶类,将正二十面体、正十二面体归为准晶类。大小相近的原子倾向于形成正二十面体配位;再将正二十面体看成球体,那末符合m35对称的理想堆垛方式是以等大正二十面体共角顶连接,形成大一级的正二十面体。继续按照这一规律连接将不断形成更大一级的正二十面体,从而获得理想准晶结构模型。此模型很好地解释了Al—Mn准晶体的高分辨结构图及Penrose拼图与准晶体的高分辨结构图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准晶体的构筑原理及微粒分数维结构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准晶体的原子构造中两个原理在起作用,即二十面体原理和黄金中值原理。二十面体原理是指大小相近的原子形成孤立的十二次配位体时,二十面体配位形式在能量上最有利。黄金中值原理是指在准晶体中原子的排列符合黄金中值律。这两个原理适用于由少量原子构成的体系,也适用于某些生物的结构。运用这两个原理于准晶体微粒,我们获得了最简单的准晶体结构模型。此模型可以解释Al-Mn准晶体的高分辨图的所有细节。此模型与Hiraga模型以及Bursill和彭菊琳模型都不相同。在此模型中Al_(12)Mn二十面体不是共棱的。这一模型具有分数维结构的待征,因此称之为准晶体的微粒分数维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3.
描述了准晶结构研究状况, 提出了具有5次对称性的准晶结构模型, 包括正二十面体与正十二面体共轭生成的准晶结构模型和Al-Cu-Li共轭生成的大块准晶结构模型; 讨论了二维准晶的基本特征、二维准晶胞选取, 提出了具有8、10、12次对称性的二维准晶结构模型; 探讨了纳米微粒多重分数维结构模型, 分别给出了多重分数维表征值.   相似文献   

4.
刘守偈  李江海  贺电 《地球学报》2007,28(6):609-614
截顶正二十面体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球体张拉整体结构模型之一.它具有60个顶点,12个五边形边,20个六边形面.球壳在均匀的伸展状态下,沿该模型的棱的方位最容易裂开.前人从全球规模的角度出发,用截顶正二十面体模型解释了劳仑大陆以及冈瓦纳超大陆裂解时期全球范围内的伸展构造组合的展布,包括裂谷系、非造山岩浆活动和岩墙群.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用该模型解释了现代大洋中脊分布、东非-红海-亚丁湾裂谷系的平面几何形态以及华北克拉通1.80 Ga裂谷系分布.根据该模型进行计算,得出半径为单位1的该模型的棱长为23.3°,带入地球平均半径则得全球最长直线裂谷的长度为2589.53 km,同时得到五边形和六边形的顶角分别为111.4°和124.3°由此,超过该长度的裂谷将以120°左右的夹角拐弯.该模型能解释大范围伸展构造组合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1987年8月王宁等报道具有八次对称轴准晶的高分辨图象,呈现出正八边形相嵌的图案。本文认为从配位多面体理论上对八次对称存在的可能性加以研究是有必要的,为此提出了具有十次配位的等腰三角十六面体和一系列带帽反棱柱,精确地求出了这些十六面体的顶点间的夹角、棱长和晶面法线与四次轴间的夹角等几何参数,作为应用对于Cr—V—Ni—Si八次对称准晶,设Ni原子(简称原子A)位于多面体中心,而V,Cr,Si原子(简称原子B)位于顶点上,原子A和B之半径分别为1.24(?)和1.32(?),间隙0≤(?)(?)≤0.6(?).则:(1)若原子A和B按等腰三角十六面体配位且A,B的键长为(2.56+δ)(?),则原子B间的键长为1.08(2.56+δ)(?)或1.29(2.56+δ)(?);(2)若原子A和B按带帽反棱柱配位且呈“紧密堆积”,则原子A和B之间的键长为(2.56+δ)(?)或(2.56+δ)(0.511+(0.261+[0.08/(2.56+δ)]n)1/2(?)  相似文献   

6.
彭志忠 《地质科学》1986,(2):134-137
五次对称和准晶态的发现(Shechtmen,1984)不仅是结晶学的新阶段,对包括地质学在内的整个自然科学将产生深远影响(彭志忠,1985)。在准晶体结构中,配位二十面体作长程定向有序,但无平移有序。作者(1985)探讨了准晶体的构筑原理,认为,在准晶体的结构中两个原理在起作用,即二十面体原理和黄金中值原理。  相似文献   

7.
1.五次对称轴和准晶态的发现 1984年11月,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的一个研究小组(D.Shechtmen等人)报导了他们在急冷的Al-Mn合金中发现一种“二十面体相(Icosahedron)”,其不同方位的选区电子衍射图,显示出它具有6个五次轴,10个三次轴和15个二次轴(6L~510L~315L~215pC),即具有二十面体m35点群。整个颗粒(约2微米)  相似文献   

8.
黑硼锡镁矿是1985年在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矿物,微孪晶特别发育,其电子衍射斑点往往具规律的分裂现像。用选区电子衍射获得[010]、[141]和[121]定向带轴电子衍射斑点分裂图,经矩阵分析,确定两套斑点分裂是由其呈挛晶结构关系所致,孪晶面为(101),属于面律孪晶,这种孪晶的微形貌由明场像(BF)得到证实。根据不同取向的电子衍射图,确定该矿物属单斜晶系,a_0=10.7,b_0=3.01,c_0=5.39,β=94.5°。上述挛晶结构特征及其晶体学数据与X射线单晶研究结果有很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准晶态被认为是介于玻璃态和结晶态之间的一种新物态,具有分数维结构.本文计算了国内外提出的三种理想准晶态结构模型的分数维数;介绍了一种计算准晶态结构模型的分数维数的方法;从分数维观点对三种模型进行初步比较;指出对具有同一点群对称性的准晶态结构模型,分数维数是描述它们的特征的一个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地开石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粘土矿物,是含水的层状铝硅酸盐。它与高岭石相同,属于1∶1型高岭石族二八面体。但层的堆叠方式不同,各层的位移是1/6a_0 1/2b_0。在扫描电镜下地开石晶体一般比高岭石厚大,堆叠成塔形,即呈假六方板状晶体,一端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地开石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粘土矿物,是含水的层状铝硅酸盐。它与高岭石相同,属于1:1型高岭石族二八面体。但层的堆叠方式不同,各层的位移是1/6a_0 1/2b_0。在扫描电镜下地开石晶体一般比高岭石厚大,堆叠成塔形,即呈假六方板状晶体,一端较小,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通过均匀电场中的实测发现,虽然有限面极化体其界面的极化系数频谱特性可满足柯尔模型,但该模型的参数是界面位置的函数.本文建立了面极化柱(球)体面极化系数的一般表达式.通过理论计算,出现了复电阻率异常曲线的宽度和形态随频率发生奇异的变化,该理论结果得到实验的证实.有限面极化体复电阻率异常的这种奇异性,乃是激电效应为“准”线性系统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3.
一种白云母/蒙皂石1:1规则间层矿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北随县长岭地区变钠长辉绿岩与绢云母千枚岩接触带中,产出一种青灰色粘土矿物。经X射线衍射、红外、热分析、电镜观察及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证明该矿物是一种二八面体白云母与二八面体蒙皂石的1:1规则间层粘土,(K_2O含量达到4.97%)。风干样的00l衍射具有良好的整数倍关系,δ=0.059,VC=0.239,d_(060)=1.503,a_0=5.20,b_0=9.02,c_0sinβ=24.70并依据化学分析值计算出该矿物的化学结构式。  相似文献   

14.
砂岩的结构和组构与沉积环境中水动力条件关系密切。砂岩组构指碎屑颗拉聚集成集合的方式,包括颗粒的定向和填集。填集是不定向的,指矿物颗粒在岩石中的分布或聚集形象(美国地质学会编的《地质辞典》)。填集一般有两种“形象”,一种沉积物是完全由粒度均一的球休的颗粒所组成。在这种极为理想的情况下,已证明有六种颗粒无定向排列的“形象”,其中主要是最疏松的立方体填集和最紧密的菱面体填集,此外尚有随意的填集。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用强功率四国单晶衍射仅成功地测定的氟碳铈钡矿的二级超结构.氟碳铈钡矿(Ce_2Ba_3(CO_3)_5F_2)属单斜晶系,a_0=21.338(3)、b_0=5.0666(8)、C_0=13.276(9)Α、β=94.78(4)°、V=1430Α~3、Z=4,采用空间群P2,根据1916个独立的衍射点经多轮各向同性热振动参数最小二乘修正最后的偏离因子R=0.07.Ba、Ce重原子具有 5种不同的配位形式,其配位数有10、11、12三种,平均键长Ba-O(F)=2.963~2.801Α,RE—O(F)=2.580Α_。Ba、Ce的配位多面体沿(301)在(010)面上的投影方向以共棱及共面的方式按Ba-Ce-Ba-Ba-Ce-Ba-ce-Ba-Ba-Ce的顺序连接成链,其间由(CO_3)~2进一步连接成平行(010)方向的网层,位于Y=0及Y=1/2处的这样的网层通过共角顶或共棱的方式连接形成三维格架.  相似文献   

16.
现就本刊1992年第4期刊出的“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编图——以中国南方泥盆纪地层为例”一文与原作者商讨以下几个问题: 1.泥盆系的顶界据最近几年对南方浅水型泥盆纪地层的研究表明:无论从微体化石(牙形石、有孔虫、孢子)还是大化石的演化来看,泥盆系顶界应从孟公坳组上部(或顶部)以  相似文献   

17.
黔西织金矿区乐平世煤系中的菱铁矿以多种微观形态产出,基于镜下薄片观测、泥岩微量元素分析,探讨了菱铁矿 成因及演化。研究表明菱铁矿可划分为第一世代的胶状集合体、第二世代圈层结构发育不良的球粒及第三世代圈层结构发 育完好的鲕粒与菱面体三个成岩世代产物。菱铁矿胶状集合体是在成矿组分(Fe2+ 与CO32-) 浓度达到超饱和状态时快速结 晶形成的;圈层结构发育不良的菱铁矿球粒是成矿物质围绕第一世代形成的菱铁矿胶粒聚集而成;圈层结构发育完好的菱 铁矿鲕粒是大量放射状菱铁矿线晶以第二世代的球粒为核心连续共轴生长而成,晚二叠世脉动式的海侵可能是菱铁矿在结 晶非平衡态与平衡态与之间往复循环驱动因素,最终形成了同心圈层结构,而同心圈层发育完好的菱面体状菱铁矿可能是 成矿条件的变化促使鲕粒从放射状生长向自形菱面体生长而成。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世代的10个天然黑钨矿和1个人工合成的黑钨矿进行了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粉晶X射线衍射、穆斯堡尔谱和溶矿物相试验及电子扫描分析等测试工作。结果表明;黑钨矿中含有较多的Nb、Ta、Sc、Y、Yb和Fe~(3+)等微量元素,它们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呈三种方式替代Mn、Fe~(2+)和W_(6+)离子,并分别占据在Fe(Mn)O_6八面体和歪曲度大的WO_6畸变八面体中;因此,黑钨矿结构中的W不是以WO_4四面体状态存在,而是形成Fe(Mn)O_6与WO_6以角顶相连的复杂链状氧化物结构体。  相似文献   

19.
矿物聚合材料基体相的形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体相在矿物聚合材料结构中起与其他矿物表面键合的作用 ,是材料强度的来源。本实验以富钾岩石提钾后的硅铝质溶胶相加NaOH固体 ,在 6 0℃下制备矿物聚合材料基体相 ,并采用XRD、SEM、IR、NMR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固化时间基体相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在基体相的形成过程中 ,没有新的结晶相产生 ,说明基体相为一种半晶质到非晶质物相 ;随着固化时间的变化 ,其自身 [SiO4]4-四面体发生解聚又重新聚合 ,聚合后基体相形成了致密完整的块体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地台北缘和东北缘的曲面金刚石(英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曲面金刚石广泛产于金刚石砂矿和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管及钾镁煌斑岩中。曲面金刚石是一种特殊的晶体类型 ,它与平坦面金刚石相比 ,不仅晶习不同 ,曲面金刚石常呈四六面体 ,而平坦面金刚石常呈八面体 ,而且它更坚实 ,更具宝石价值。热力学计算和实验表明 ,八面体金刚石比立方八面体和立方体金刚石的形成温度高 ,意味着曲面金刚石形成深度较浅 ,可能在石墨 -金刚石稳定区的边界上。目前对曲面金刚石是生长形还是由平坦面金刚石熔蚀而成尚有不同见解。文章对俄罗斯地台北缘和东北缘的曲面金刚石进行了综合研究。经切割抛光 ,用 X射线形貌法、阴极发光法和普通光学法进行了结构研究 ,还对金刚石进行了光学荧光、 X射线荧光 ( T=77~ 2 90 K)、ESR电子自旋共振、可见光区的吸收谱等研究。用光学测角仪和扫描电镜查明 ,研究区的金刚石中四六面体单形占 60 %~ 80 %、 { 0 65} +{ 365} +{ 1 1 1 }聚形占 8%~35%、平坦面八面体占 0~ 8%且无菱形十二面体。研究发现金刚石表面覆有成分不同的薄膜 ,厚约 0 .1~ 1 μm,其成分有 2 9种之多。表明天然金刚石是在多种金属和碳的熔体中结晶的 ,乌拉尔 -巴西型金刚石的曲面晶为生长晶而非熔蚀晶。在罗蒙诺索夫金伯利岩管中获取的金刚石表面附有超基性岩的原生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