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关于龙马溪页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壹、龙马页岩改称龙马溪页岩民国十三年李四光在鄂西调查,所见新滩系地层共厚600公尺。其底部页岩32公尺,色黑质坚,富含笔石,与其上地层之岩性迴异。李氏主张别为一系,名之曰龙马页岩(3,页373)  相似文献   

2.
李霞  王勤  黄志诚 《江苏地质》2015,39(1):13-24
天然气可以吸附或以游离态赋存在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使页岩成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储集体。页岩的微米—纳米级孔隙是页岩气富集的重要场所,常规孔隙研究手段难以适用,目前,国际上尚没有关于页岩孔隙类型的统一分类方案。因此,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成为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关键问题。总结近年来页岩孔隙结构的主要研究手段和分类,并初步分析了浙西—皖南下扬子地区古生界页岩的孔隙特征。  相似文献   

3.
页岩本身既是生油层又是储层。本文对美国几个著名页岩气产区的页岩进行了对比分析,对页岩岩性特征(岩性、矿物组成、化石种类含量、碳含量)、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方面做了简要介绍。并简要介绍了国外此类研究所采用的先进技术,简要分析了当前中国国内勘探页岩气的现状,希望能在今后中国勘探页岩气的道路上给予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5.
6.
詹柏松 《福建地质》1989,8(2):110-116
页岩陶粒具质轻高强可作轻骨料而适用于高层建筑,并且具有吸音、保温隔热特性而用于多功能的现代化建筑。适用生产陶粒的页岩(泥岩)应是在浅海相弱还原环境下沉积的砂泥质碎屑岩,我省二叠系下统文笔山页岩是寻找此类矿产的主要对象。页岩膨胀机理主要受有机碳和铁氧化物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发气效应制约,页岩陶粒按制作工艺分为普通型和圆球型两种。  相似文献   

7.
泥页岩裂缝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国内外大量泥岩裂缝油气藏不断发现和近年来北美地区页岩气勘探获得的巨大成功表明,泥页岩裂缝的研究尤为重要.在对国内外泥页岩裂缝研究成果全面系统调研和详细深入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认为与其他岩石类型的储层相比,塑性相对较大的泥页岩储层在裂缝类型与成因、裂缝识别方法、裂缝参数估算、裂缝分布预测等方面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依据成因...  相似文献   

8.
9.
延安周边地区长7泥页岩地层中获得工业油流,使得针对该地区的勘探工作开始审视页岩油目标。基于此,开展了系统化的烃源岩品质评价工作以及页岩油气潜力分析工作,以期为深入的页岩油勘探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研究区页岩有机质丰度整体较高,平均总有机碳含量4.05%;有机质类型主体为Ⅰ型、Ⅱ1型及Ⅱ2型;整体进入了生油窗,处于成熟生油的热演化阶段。页岩的物质来源为陆地与湖泊的混合来源,其整体上沉积于弱还原弱氧化环境。三类有机质中,有机质含量越高,则其生烃能力也越强;Ⅰ型有机质的生烃能力最大、Ⅱ1型有机质次之,Ⅱ2型有机质相对最小。Ⅰ型有机质、Ⅱ1型有机质及Ⅱ2型有机质,页岩油含量即总游离烃量分别为10.30 mg/g、8.99 mg/g、8.14 mg/g。页岩油相态以游离态为主,吸附态相对较少。可动用性方面,页岩油的可动用资源集中于Ⅰ型有机质,Ⅱ1型有机质可动用较差,Ⅱ2型有机质可动用性极差。在综合勘探潜力方面,最适于进行页岩油勘探的对象是Ⅰ型有机质,其次为Ⅱ1型有机质。Ⅱ2型有机质基本无页岩油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0.
页岩孔隙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兴起页岩孔隙研究备受重视,如何研究页岩孔隙已经成为非常规油气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其对页岩油气勘探层位选取、资源潜力评价和油气渗流能力计算具有重要意义。对页岩微—纳米孔隙表征技术、页岩孔隙类别的划分以及页岩孔隙演化规律分别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存在问题,同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页岩孔隙研究进行展望。提出工业CT—微米CT—纳米CT/FIB系列辐射扫描方法和压汞(MICP)—氮气吸附(N2)—二氧化碳吸附(CO2)流体法是孔隙定量表征的最优方法,通过单井孔隙度测井资料与实验室测定结果建立校正图版指导储层孔隙发育段优选;页岩孔隙分类研究还应该考虑含油气性,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等工具加强孔隙含油性研究;孔隙演化规律研究应该采用模拟实验和真实剖面样品对比并结合矿物组成分析等寻找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1.
北美页岩油气研究进展及对中国陆相页岩油气勘探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美在海相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中已获得巨大成功,研究表明,页岩油和页岩气形成条件和赋存状态虽然具有较多的共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共性为二者均呈"连续型"分布于沉积盆地的斜坡和中心带,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页岩油气均产自有机质丰度高、脆性矿物含量高、存在异常高压的页岩地层。两者的差异性表现在页岩气的产生具有多源性和多阶性,即页岩气既可来自Ⅰ-Ⅱ型有机质,也可来自Ⅲ型有机质,但页岩油主要来自Ⅰ-Ⅱ型有机质;页岩气可形成于有机质成熟作用的任何阶段,但页岩油是有机质处于成熟阶段的产物。由于页岩油和页岩气分子直径和结构的差异导致两者在页岩中的赋存状态和开采机制存在一定差别。勘探实践表明,中国陆相盆地存在着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有针对性地研究其勘探开发技术,是我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页岩油是我国继致密油、页岩气成功开发后下一个重点突破的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目标。页岩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其分类与评价方案繁多。本文采用广义的页岩油储层的概念,着眼于国内与国外对页岩油评价的不同思路,以及页岩油储层与烃源岩评价指标的异同,论述了国内重点关注的"五度"(储层深度、储层厚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成熟度、脆性度)指标及页岩基础物性参数(孔隙度、渗透率、孔喉直径),并引入北美页岩油流体性质风险评估的6个指标(OSI、AI、POI、GOR、碳酸盐含量、总含油量)。结合我国页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参考北美页岩油储层实例,系统论述了影响页岩油资源潜力与可采性的主要评价指标,并给出了优选区、有利区、风险区的流体参数值范围,以期对我国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页岩油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页岩油是以游离(含凝析态)、吸附及溶解(可溶解于天然气、干酪根和残余水等)态等多种方式赋存于有效生烃泥页岩地层层系中且具有勘探开发意义的非气态烃类。根据泥页岩地层中所含烃类相态、成因机理及勘探开发等特点,将页岩类油气划分为页岩气和页岩油等两类八种。结合页岩油特点,指出了我国页岩油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即规模分布的有效生烃泥页岩、形成于深水-半深水相的富有机质泥页岩、较高的有机质丰度和适当的热演化程度以及较好的基质物性条件等是页岩油形成的主要条件。建立了中国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发育模式,指出概率体积法可以作为页岩油资源评价的主要方法,提出了页岩油远景区、有利区及目标区优选的参数体系和标准。作为非常规油气能源的主要类型之一,页岩油将会对我国能源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页岩纳米孔隙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页岩油气勘探的兴起及近年来北美地区页岩油气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功,含气页岩储层的孔隙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页岩储层不同于常规储层,其以纳米孔隙为主,无法用常规储层孔隙研究方法进行表征和评价。对目前国内外含气页岩孔隙分类及孔隙表征方法进行了综述,从定性及定量的角度对表征方法进行归类和总结,指出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定性表征方法主要是利用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宽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电子显微成像分析技术及Nano-CT技术等直观描述页岩孔隙的几何形态、连通性和充填情况等;定量表征方法是利用气体吸附法、压汞实验、小角散射及核磁共振等技术定量分析页岩孔径大小及分布、比表面积等。进一步探讨了含气页岩纳米孔隙发育演化的控制因素以及纳米孔隙对页岩气聚集的影响。展望未来,在页岩纳米孔隙结构表征技术方面,应不断提高实验精度和效率,定性与定量表征相结合,改进三维成像技术;在页岩纳米孔隙储层评价研究方面,纳米孔隙发育演化的控制因素、纳米孔隙储层的储气及产气能力、陆相非均质页岩纳米孔隙的表征与评价是关注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8.
油气是由保存在称为源岩的细粒岩石中死亡生物的有机残余体在化学分解下所形成的,其形成湿度在100℃以上。这些有机残余体称为干酪根。假如生成了足够的油气,那么其中的部分就会从源岩下排出。我们研究了北海的启莫里阶(上侏罗统)页岩,该岩石目前正将烃类排到邻近的砂岩中。假如大多数排出发生,那么油气以不连续烃相在压力驱动下通过页岩孔隙进入砂岩孔隙就能够解释这个结果,这在以前也有人提到过。此外毛细管力增加了在页岩和互层砂岩的界面附近的排驱效率。可能由于小于10个碳原子的烃类的分子扩散,改变了残留在页岩中以及从页岩排出的烃类流体的成分。  相似文献   

19.
王祥珍 《地层学杂志》1989,13(4):296-300
<正> 徐州贾汪地区的奥陶系有一层厚约10m、以土黄色为主的页片状岩石,1930年李四光命名为“贾汪页岩”。1932年谢家荣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1973年和1976年,江苏省第五地质队和江苏省区调队在贾汪地区填图时,实测了贾汪寨山剖面,将“贾汪页岩”的含义扩大为“贾汪组”,时代划分意见不同。1975年河北、山西区调队等把与“贾汪页岩”相当的层段划为下马家沟组一段。1982年张文堂称“贾汪页岩”为“贾汪段”,置于纸坊庄组顶部。1984年梁宗伟把鲁中相应层位划归东黄山组(O_1d)底部。本文试图从  相似文献   

20.
胜利油田相继在罗家等区块部署了页岩油藏水平井,用于页岩油的开发。页岩地层层理和微裂缝发育,钻井过程中极易引起井壁失稳问题。同时,由于水平段较长,也存在着润滑、井眼清洁等难题。针对施工难点和风险,研究制定了页岩油藏钻井液方案,二开采用胺基钻井液体系,三开采用油基钻井液,顺利地完成了钻井施工。就胜利油田页岩油藏钻井液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针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对页岩油藏的勘探开发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