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钐—钕同位素测定,抱板群中的斜长角闪片岩、混合花岗片麻岩及其中的暗色包体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7Ga、1.4Ga和2.9Ga.用单矿物铅同位素测斜长角闪片岩、混合花岗片麻岩年龄分别为1.1~1.2Ga和940Ma.铷—锶全岩等时线法测得抱板群斜长角闪片岩和石碌群、抱板群中的云母片岩为1.3Ga和1.2Ga。因此,海南岛存在着前寒武纪地层,其中,具有花岗—绿岩且含有玄武质科马提岩组合的抱板群是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或前地槽构造层.石碌群是地槽早期发展阶段形成的构造亚层。海南岛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前地槽(X)、地槽(Ⅰ)、地台(Ⅱ)、地洼(Ⅲ)等多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在卡纳塔克约为35亿年的霍莱纳拉西普尔绿岩带的变质橄榄科马提岩、蛇纹岩和角闪岩中,发现了呈岩席和透镜体产出的极细粒的变质斜长岩—斜长岩质变质玄武岩。岩石的稀土元素图谱表现出其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稍有富集,与球粒陨石相比,La的变化在12—7倍之间,而重稀上元素在3—4倍之间变化。(Ce/Yd)N平均比值是2.1。岩石的Eu含量是可变的。Eu/Eu~*比值范围是1.2—9.0,相对于标准角闪石呈现强的负相关。在这些方面,这些上地壳的斜长岩质岩石与格陵兰西部和挪威西北部地区的那些主要化学元素近似的高级变质区斜长岩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但与月球高地玄武岩相比却表现山有明显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通过其结构关系和其它诸如地球化学的相似性等方面来证实的.斜长玄武岩相对不分异的性质表明它可以代表斜长玄武岩熔体,并在熔体中出现了少量斜长石的堆积。根据稀土元素资料,这种熔体的成因有两种可能性:(a)由于含水的地幔橄榄岩的部分熔化程度很小所致;(b)由于有大量的橄榄石和斜方辉石从橄榄科马提岩岩浆中分异出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杏树台矿区片麻状花岗岩的成因,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以往资料认为,它是由沉积泥砂质岩石经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均质混合岩。本文根据其产出特征,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及稀土元素分配的研究,认为其原岩是晚太古高Al_2O_3型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系,是壳岩部分熔融的产物。 1.地质背景杏树台矿区位于太行山南段,大地构造为华北陆台山西台背斜赞皇隆起区。矿区出露地层为五台群石家栏组,黑云母K-Ar法年龄为23.74亿年(常子文,1961)。石家栏组分为三个岩段:下段为黑云斜长片麻岩、二云斜长片麻岩;中段为斜长角闪岩和石榴斜长角闪岩;上段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夹条带状铁硅质岩。变质程度相当于绿帘角闪岩相—铁铝榴石角闪岩相。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原岩为泥质粉砂岩;斜长角闪岩和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的原岩为与水下玄武质火山活动有关的基性火山岩,其中斜长角闪岩为岛弧拉斑玄武  相似文献   

4.
采用地质调查和显微镜下观察方法,研究了辽南小黑山区太古宙岩石组成和构造变形特征。小黑山区太古宙岩石包括上壳岩、古老片麻岩和变基性岩脉,它们在小黑山变质岩体中呈包体出现。上壳岩由黑云变粒岩、条带状闪石磁铁石英岩组成;古老片麻岩为条带状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条带状角闪斜长片麻岩,原岩为英云闪长岩;变基性岩脉为斜长角闪岩和角闪石岩。上壳岩堆积之后有英云闪长岩侵位,基性脉侵位于上壳岩和英云闪长岩(古老片麻岩)。小黑山区太古宙岩石经历了2幕变形:D1幕变形主要表现为褶皱构造(DF1)、与褶皱轴面平行的面理(DS1)、矿物线理(DL1);D2幕变形在叠加褶皱作用下形成斜歪倾伏褶皱(DF2),面理和线理不发育。小黑山区太古宙变质岩中发育的变形序列、构造特征、变形特征、变质条件表明,这2幕构造形迹群属于中部构造相。D1幕变形形成逆冲推覆构造,D2幕变形形成第Ⅲ型叠加褶皱,它们都是在同方向的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孙立秋  樊金虎 《地下水》2012,34(6):158-160
辽宁省营口市赵平房铁矿赋存于太古界鞍山群茨沟组,区内皆为第四系掩盖,依据钻孔揭露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黑云角闪变粒岩,磁铁石英岩,角闪磁铁石英岩。该矿区通过对斜长角闪岩类岩石的全分析,对其进行原岩恢复,P尼格里化学成分计算法的图解显示该类岩石原岩属火成岩系列。A、H扎瓦里茨基化学成分计算法图解显示原岩矿物中富含铁、镁、钾质。火山岩TAS分类图解中显示斜长角闪岩类原岩属玄武岩类。  相似文献   

6.
桂北中元古代的科马提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北四堡群的科马提岩,自下而上分为堆晶带、鬣剌带和冷凝带。它们分别由辉石质科马提岩、具鬣刺结构的玄武质科马提岩和淬碎熔岩组成。与国外太古代绿岩带科马提岩对比,岩石化学成分、分带性、特有的鬣刺结构及区域变质特征、含矿性等方面亟相似。但我国华南元古代科马提岩也有自己的特点,产于元古代古大陆边缘,化学成分为超镁铁—镁铁质,且以镁铁质为主。  相似文献   

7.
1 地质概况本区位于华北地洼区晋冀地穹系山西地穹列阜平地穹。依据地洼学说的观点,该区地壳发展经历了四个大地构造时期。即太古代前地槽期、早、中元古代地槽期、晚元古代、古生地台代期和中生代、新生代地洼期。区内出露太古界阜平群,由一套中深变质岩系组成。其岩石类型主要有: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浅粒岩、大理岩、石英岩及角闪岩等。本套岩石普遍遭受区域混合岩化作用。混合岩化以注入作用为主,交代作用不发育,基体岩石尚保持原岩的原貌。与金矿化直接有关的围岩则为斜长片麻岩。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金矿化可在地壳演化历史的各个阶段和在不同的地质环境内产出。从太古代变质岩到中新生代火山岩,从超镁铁质科马提岩到碱性侵入岩均可成为金的成矿主岩,但是大量统计资料表明,世界上许多重要的金矿床均赋存在前寒武纪地盾区的绿岩带,我国70%的原生金矿床均同前寒武纪变质岩有关。金矿的成矿主岩分别为角闪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片岩和斜长角闪片岩,其中以五台群(耿庄和兴寨金矿的赋矿层位)、太华群(金铜岔、文峪和大湖金矿)、桑干群(小营盘、张全庄金矿)、胶东群(新城、焦家、玲珑和三山岛金矿)、八道河群(金厂峪金矿)、建平群(东风山和  相似文献   

9.
西安地矿所用微量锆石铀—铅法测定了陕西略阳鱼洞子铁矿(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型)围岩——混合岩化碎裂斜长角闪岩,获得同位素地质年龄为26.57亿年,发现了这一古老的绿岩地体。鱼洞子铁矿位于陕西勉略宁地区北缘,属于碧口群的一部分。碧口群为1944年叶连俊、关士聪所创立,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研究历史,但由于地质构造复杂,缺少生物化石等,其时代层序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碧口群以西宽东窄的契形插于秦岭与大巴山之间,成为扬子地台、松潘—甘肃地槽与秦岭地槽的分野地体。现已获初步资料证实,分布于甘、川交界处大片面积上的碧口群,时代应为晚前寒武纪,其下限年龄  相似文献   

10.
冀东早太古代迁西群是由火山-沉积岩系变质生成的一套变质杂岩。它的主体是麻粒岩类以及退变质生成的斜长角闪岩类的岩石。该套变质岩系的下部夹有层状和透镜状变质超镁铁质岩(变橄辉岩、变辉橄岩、变辉石岩及变闪辉岩),而上部为变质的含铁岩系。以石渣子山和娄子山为例,它们的含铁岩层分别为辉石磁铁石英岩和英榴易熔岩。 本区的麻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在岩相学上呈渐变关系。绝对不含角闪石和/或富钛黑云母的麻粒岩是很少的。本文将以角闪石和斜长石为主要组成矿物的岩石归为斜长角闪岩类。在斜长角闪岩类岩石中,角闪石含量大大超过辉石,另外常见被角闪石交代的辉石残晶。  相似文献   

11.
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位于秦岭商丹断裂以北,是该地区出露最大的超基性岩体,以侵位方式与秦岭杂岩接触.该岩体主要由细粒纯橄榄岩、中粗粒纯橄榄岩和斜辉橄榄岩组成.对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接触变质带榴闪岩中锆石包裹体成分及锆石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与相邻的镁铁质岩(主要是斜长角闪岩)不是同一构造旋回的地质体.斜长角闪岩先形成,之后松树沟岩体侵位其中.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MORB和IAT两个端员组分特征,很可能是秦岭群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弓长岭铁矿床是鞍山本溪地区最典型的BIF型铁矿床之一,而且是该地区最大的富铁矿产区。从野外产出关系来看,弓长岭矿区的富铁矿与蚀变岩密切相关,蚀变岩与富铁矿基本上是形影相随。蚀变岩具有分带性,由富铁矿向外依次为镁铁闪石岩石榴石岩绿泥石岩弱蚀变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岩。弱蚀变岩保留了蚀变原岩的岩貌特征,矿物的蚀变并不完全,可见残余的原生矿物。强蚀变岩的蚀变较彻底,基本无原生矿物残留。将蚀变岩与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弱蚀变岩、石榴石岩、绿泥石岩与斜长角闪岩的痕量元素特征基本一致,而镁铁闪石岩的痕量元素特征更接近磁铁石英岩。再结合镜下特征、野外接触关系、主量元素特征等证据,认为除了镁铁闪石岩是由磁铁石英岩蚀变形成,其余蚀变岩都是由斜长角闪岩蚀变形成。根据各类蚀变岩中主要矿物的(Fe+Mg)/Si值以及蚀变岩的SiO2和Fe2OT3含量变化规律可以发现,在蚀变岩和富矿形成过程中发生了Mg、Fe以及Si的迁移。对本次取样的样品进行原岩恢复和构造环境判别投图,投图结果表明,绿泥石岩和弱蚀变岩的最初原岩都是形成于弧后盆地的玄武岩。  相似文献   

13.
大别山北部斜长角闪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构造背影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大别山北部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斜长角闪岩类的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它们可划分为二类:Ⅰ类为洋岛型拉斑玄武岩;Ⅱ类为岛弧型玄武岩且其中大多数属钙碱性玄武质安山岩和少数属拉斑玄武岩。  相似文献   

14.
秦岭造山带内高压榴辉岩变质带与元古宙碰撞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北秦岭造山带的秦岭群中发现两个高压变质带,分别出露于秦岭群的北部和南部边界线之内侧。其中北带内以榴辉岩为主,并伴生有石榴角闪岩、含石榴斜长角闪岩、含多硅白云母及石榴石的长英质片岩;南带中由石榴单辉岩和石榴角闪岩组成。变质作用可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榴辉岩或石榴单辉岩阶段、石榴角闪岩阶段,斜长角闪岩阶段,前二者是元古宙时期华北和华南板块碰撞中地壳发生了强烈增厚的作用的产物,后者是晚期抬升作用下再现降  相似文献   

15.
一、北祁连地质构造概论位于中朝准地台西南部的北祁连山,是一较为典型的优地槽褶皱带。它北邻陆棚海型冒地槽——走廊过渡带,与阿拉善台隆相望;南侧是祁连中间隆起带;西北隅衔塔里木地台;东南与秦岭褶皱系毗邻(图1)。北祁连优地槽褶皱带与走廊过渡带、祁连中间隆起带,南祁连褶皱带,共同构成祁连褶皱系。北祁连地槽演化从中寒武世开始,经历晚寒武世、奥陶纪和志留纪地槽发展阶段,沉积厚达2万余米,于志留纪末褶皱成陆,结束地槽期。地槽内有多期蛇绿岩侵位和蛇绿混杂岩  相似文献   

16.
矿区位于内蒙地轴东段中部,广泛分布的地层为前震旦纪建平群小塔子沟组(Arjnx)。岩石遭受区域勤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以里云母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夹磁铁石英岩为主体的变质岩及各类混合岩。超基性岩体呈群带分布,分段集中,大致可划分为北、中、南三带。每带均包括  相似文献   

17.
在印度达瓦尔克拉通认出了三个连续而类型不同的绿岩带。最下部的绿岩带,主要是由镁铁-超镁铁火山岩和化学沉积物组成。中和上群是由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屑和化学沉积物组成。但在绿岩带中,化学沉积物的类型和丰度有很大差异。最下部群,是以霍伦纳拉西普尔-努吉哈利(Holenarasipur-Nuggihalli)片岩带为代表,含有铬云母石英岩和磁铁石英岩。在一个地区,也见到了薄夹层状重晶石层与产在具鬣剌结构的橄榄  相似文献   

18.
在华北克拉通中部的山西云中山地区,新太古代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中存在一些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块及由斜长角闪岩、角闪变粒岩、石英岩和石榴夕线黑云片岩等岩石类型构成的变质表壳岩残片,其中的超镁铁质-镁铁质岩、斜长角闪岩和角闪变粒岩构成一套高镁火成岩组合。超镁铁质岩已变质为橄榄绿泥阳起片岩等岩石类型,呈变余斑状结构,橄榄石斑晶仍有保存;岩石SiO_2含量为39.22%~44.99%,Al_2O_3为8.82%~13.47%,Mg O为19.24%~22.13%,Na_2O+K_2O=0.71%~1.11%,CaO为5.75%~8.42%;Al_2O_3/TiO_2=14.8~17.4,CaO/Al_2O_3=0.60~0.84;化学成分上与科马提岩有一定的相似性。与之紧密伴生的斜长角闪岩也具有高镁特征,Mg O含量为11.28%~15.09%,铝、硅和碱质均偏低,具正铕异常,显示堆晶辉长岩的特征。非高镁斜长角闪岩有相对高的铝、硅和碱质,其原岩应为钙碱性玄武岩。角闪变粒岩样品的SiO_2含量为54.21%~55.71%,Al_2O_3为14.24%~15.49%,Mg O为6.26%~8.28%,Fe OT/Mg O=1.11~1.58,高钠低钾,Na_2O+K_2O=3.7%~4.78%,Na_2O/K_2O=5.15%~13.13,Mg#=53.0~61.5,属于高镁安山岩。由超镁铁质质岩-斜长角闪岩-角闪变粒岩构成的变质高镁火山岩组合具有钙碱性系列趋势。超镁铁质岩稀土元素含量总量较低,具有轻稀土富集和重稀土亏损的稀土型式;斜长角闪岩与超镁铁质岩比较,除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Cr、Ni明显较低外,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图谱形态。三种岩石类型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均显示出Ta、Nb、Ti负异常和Pb正异常。野外产状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超镁铁质岩和高镁斜长角闪岩属于阿拉斯加型杂岩体,角闪变粒岩属于赞岐岩质高镁安山岩。在Zr/Nb-Nb/Th和Nb/Y-Zr/Y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显示出与俯冲相关的演化趋势,在Hf-Th-Ta、Nb/La-(La/Sm)N和Th/Yb-Nb/Yb图解上也落在岛弧钙碱性岩石区域。以上特征表明高镁火成岩组合形成于与板块俯冲相关的岛弧构造背景。野外地质关系和锆石U-Pb年龄限定高镁火成岩组合形成时代在~2.5Ga。云中山地区阿拉斯加型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与赞岐岩质高镁安山岩共生,表明该地区存在新太古代的板块俯冲作用,为太古宙存在板块构造机制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9.
河北迁安地区的早太古代结晶基底,构成一个卵形褶皱穹窿,其西南缘的弧形褶皱带是一个含铁岩系。这套地层隶属于迁西群,主要岩性有斜长辉石岩、角闪二辉斜长片麻岩、紫苏麻粒岩、紫苏黑云变粒岩及二辉磁铁石英岩等。按其原岩乃是一套以中性火山岩系为主体的火山一沉积多旋迥性岩  相似文献   

20.
陈觉民 《福建地质》1999,18(4):207-212
闽赣交界武夷山脉中段里心--付坊地区,奠基于古岛弧的天井坪组和上坪超单元,五台-吕梁期发生中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角闪岩相变质岩主要为片岩、变粒岩夹长石石英岩及斜长角闪岩,其次片麻状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等。角闪岩相变质后续有重熔型混合岩化。五台--吕梁期变质尾声及叠加区域动力变质作用。该区变质作用自始至终,由于4个世代不同样式叠加,形成绚丽的构造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