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松辽盆地齐家地区具有可观的常规、非常规油气资源,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致密油勘探潜力较大,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其具有(3~5)×10 t的资源潜力,因此很有必要加强该区的致密油储层研究,为研究区的致密油勘探与开发提供指导。致密油是致密储集层油的简称,它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生油岩中,或与生油岩互层、紧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储集岩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石油聚集。目前通常将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0.5×103μm2的储层定义为致密砂岩储层。本文通过铸体薄片、恒速压汞及纳米CT等微观技术,并结合沉积特征对齐家南地区高台子油层进行储层综合研究。研究区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齐家凹陷,北邻黑鱼泡凹陷,南至哈尔温油田,该区主体为齐家南向斜和喇西、萨西、杏西三个鼻状构造,向西逐步抬升为一向东南倾斜的单斜,向东抬升过渡为大庆长垣,勘探面积约1 300 km2,研究层位为青山口组二、三段中的高台子油层三、四段,深度为1 800~2 300 m,青山口组优越的烃源岩条件为高台子油层致密油成藏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储层平面分布特征主要受沉积控制,北部厚度大、发育层数多,南部厚度小、发育层数少,但稳定性强。储层沉积环境以三角洲相为主,北部齐家南地区主要受北部两种物源影响,沉积类型从北向南主要为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岩厚度分布在30~80 m,沉积主体厚度大于河道间厚度;南部主要以席状砂沉积为主,至龙虎泡南部主要发育GⅢ3—5层,且全区发育,厚度为3~6 m,适合水平井开发。纵向油层主要集中在中下部的高四及高三中下油层组。岩心观察描述发现纵向存在大量介形虫化石标志,砂层中普遍含有钙质成分。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及次生溶蚀孔隙为主,碎屑颗粒接触类型主要以点-线接触为主,粒度中值主要分布在0.1 mm(其中40%小于0.05mm);孔隙度平均为11.6%,平均空气渗透率为0.46×10-3μm2,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内溶孔,存在少量微裂缝(其中横向相对纵向微裂缝更为发育)。纳米CT测试结果表明,孔隙度百分比低于10%,孔隙连通性较差,喉道半径相对较小,符合致密特征。恒速压汞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孔隙含油下限约为35 nm。成岩作用破坏性作用主要以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为主;建设性作用以溶蚀作用及部分绿泥石环边为主。储层岩性主要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存在碳酸盐与泥质胶结物成分,高三段底部存在含油性较好的油页岩。综合以上方面数据信息,为实践生产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致密砂岩储层流体可动性对油气开发、预测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查阅国内近十年相关成果,对致密储层流体可动性的相关参数、测试方法、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致密砂岩储层的弛豫时间T2谱截止值为0.540~41.600 ms,可动流体孔隙度为0.12%~14.35%,可动流体饱和度为2.16%~90.30%,Ⅲ—Ⅳ类储层是致密砂岩储层的主要类型,致密储层可动流体的孔喉半径下限为0.013~0.110 μm,高压压汞、核磁共振、恒速压汞识别的孔喉半径下限分别为0.037 5、0.070 0~0.200 0、0.120 0 μm,水膜厚度为0.05~1.00 μm。统计分析显示,核磁共振、恒速压汞测得致密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偏低;水膜厚度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流体渗流的主要因素;低煤阶煤层可动流体饱和度最高,致密砂岩储层次之,页岩储层最低;致密砂岩储层约是页岩储层、低煤阶煤层可动流体孔隙度的10倍;砂岩储层可动流体赋存于孔隙和喉道中,受孔隙和喉道共同控制;致密砂岩具有喉道分布集中,有效孔隙发育差,孔隙大部分为喉道半径小于1.000 μm的微细孔;喉道半径越集中、孔喉半径比越小、有效喉道半径越大,越有利于储层流体的渗流;砂岩渗透率(<2×10-3 μm2)越低,可动流体参数衰减越快;渗透率(>2×10-3 μm2)越高,可动流体参数升高越缓慢;喉道半径是控制致密砂岩储层流体可动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三塘湖盆地上石炭统烃源岩是火山喷发环境下形成的,烃源岩往往与厚度不等的凝灰岩交互出现,但凝灰岩致密储层的厚度和物性差异较大,源储关系较复杂,因而近源凝灰岩致密油藏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条件。为了认识三塘湖盆地上石炭统近源凝灰岩致密油藏的形成条件,以典型致密油藏M36为例,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测录井、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对成藏要素进行解剖,建立上石炭统凝灰岩致密储层及烃源岩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并总结出近源致密油藏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储层孔隙度大于5%、对应渗透率大于0.07×10-3μm2的凝灰岩可以作为有效储层;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在4.0%以上,对应生烃潜量大于10%,且Ro大于0.8%的高炭泥岩、暗色泥岩为优质烃源岩;较好的储层、优质的烃源岩和互层型源储配置关系是近源凝灰岩致密油藏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4.
宋永  周路  郭旭光  常秋生  王霞田 《岩石学报》2017,33(4):1159-1170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新近发现了独特的湖相云质混积岩致密油储层,不同于传统的海/湖相硅质/灰质致密油储层,展示出重要的学科研究意义。本文报道了这类储层的基本特征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这类储层岩性主要由砂屑白云岩、粉砂质白云岩/白云质粉砂岩和微晶白云岩组成,见少量粉砂岩和凝灰岩;储集空间以次生粒间溶蚀孔隙和部分剩余粒间孔隙为主,微裂缝仅在少数样品中发育。储层含油性与物性呈正相关,据此将储层分为三类:一类储层孔隙度12%,渗透率0.1m D;二类储层孔隙度7%~12%,渗透率0.01m D;三类储层孔隙度以4%~7%,渗透率0.001m D。前两类是相对优质储层,分布特征表现为南厚北薄,物性南好北差。这种特点受控于沉积相及其物源,南部是主物源区。据此预测了有利储层分布区,其中芦草沟组上甜点段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吉32-吉171-吉31井区,下甜点段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吉174-吉251-吉36井区。这些认识还可供区域油气勘探参考。  相似文献   

5.
厚刚福  宋兵  倪超  陈薇  王力宝  窦洋  李亚哲  彭博 《沉积学报》2021,39(5):1078-1085
为查明源储配置对致密油富集的影响,优选下一步致密油潜在有利区,在岩心和薄片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地球化学分析和扫描电镜、微米CT等测试,对川中地区大安寨段烃源岩和致密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已知油藏解剖,对大安寨段致密油源储配置类型和平面展布进行了研究,发现源储互层式和上源下储式配置关系最有利于致密油富集。研究结果表明:川中地区大安寨段发育旁生侧旁生侧储储式、源储互层式和上源下储式等3种源储配置,烃源岩为最大湖泛期泥页岩,有机质含量0.54%~2.32%,干酪根类型以腐泥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溶蚀孔洞和基质孔隙,分别发育于厚层介壳灰岩和中—薄层泥质介壳灰岩中,孔隙度0.38%~6.82%,平均1.67%,渗透率多低于0.1×10-3 μm2,为特低孔致密储层。现有勘探实践证明油田源储配置关系以源储互层式和上源下储式为主,秋林、仪陇、渠县、李渡和广安地区以该类源储配置关系为主,为下一步致密油潜在有利区。  相似文献   

6.
杨可薪  肖军  王宇  宁霄洋 《沉积学报》2017,35(3):600-610
通过钻井、测井、岩芯及实验数据综合分析,对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致密油特征与聚集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致密油分布在三角洲前缘及湖相区,储集层属于片状浊流形成的致密储层,孔隙度一般小于10%,局部可达到15%,渗透率普遍小于0.1×10-3 μm2。储集空间为粒间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微裂缝等,孔隙直径分布在5~200 μm,孔喉半径小于0.5 μm。烃源岩是青山口组一段和二段湖相泥岩,具有广覆式分布特点,干酪根为Ⅰ型或Ⅱ1型,平均有机碳含量(TOC)为1%~3%,热成熟度(Ro)为0.9%~1.1%,属优质成熟烃源岩。聚集模式为储层平面上大面积连续分布,无明显边界,纵向上储层与源岩交互叠置形成千层饼状,具有紧密接触的源储共生型成藏组合。因此,致密油聚集宏观上受成熟烃源岩控制,其次取决于致密储层分布。致密油储层普遍超压,含油级别为油斑和油迹,不存在油浸和富含油,原油属于低黏度轻质原油,单井无自然产能,采取水平钻井并进行大规模分段体积压裂才能获得工业产能。对其沉积及聚集模式的认识为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勘探拓展了新的空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致密油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达木盆地具备致密油形成的地质条件。柴达木盆地大面积分布的中下侏罗统(J1+2)半深湖相泥岩、第三系下干柴沟组(E3)、上干柴沟组(N1)半深湖及深湖相烃源岩和与其互层或位于其附近的滨浅湖相砂体或碳酸盐岩构成了对致密油形成非常有利的源储共生关系。柴北缘侏罗系湖相烃源岩有机碳平均1.85%,有机质类型以Ⅰ-Ⅱ2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具有较好的生油潜力。柴西第三系烃源岩有机碳一般在0.4%~1.2%,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RO分布在0.4%~1.2%范围内,处于生油窗内。与国内其它盆地相比,柴西第三系烃源岩具有烃转化率较高的特点。碎屑岩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隙为主,孔隙度3.8%~10.2%,渗透率0.1~2.0×10-3 μm2,储层具有单层厚度较薄、纵向上多层叠加、累计厚度较大、平面上多油层复合叠置分布的特点。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以溶蚀孔和层间收缩缝为主,孔隙度5%~7%,渗透率0.2~0.7×10-3 μm2,储层层数较多,单层厚度薄,多沉积相带控制,具有横向广覆连片分布的特点。古构造斜坡区和生油凹陷中心是致密油分布集中区。致密油可能的成藏组合包括源内包裹组合、源上广覆组合、源下依伏组合和源侧披覆组合等四种。柴达木盆地致密油资源丰富、潜力大,初步估算资源量在8.16~10.46×108 t。通过成藏条件分析,认为柴西扎哈泉-乌南、小梁山-南翼山、七个泉-跃进和柴北缘冷湖等四个有利勘探区带可作为近期致密油勘探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储层物性、铸体薄片和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长6砂岩的致密化过程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长6超低渗透砂岩的原始沉积物孔隙度为39.3%,渗透率为22400×10-3 μm2,其致密化过程分为2个阶段;早成岩阶段的压实作用和方解石及绿泥石膜胶结作用,导致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急剧下降到8.0%和0.17×10-3 μm2,砂岩转化为超低渗透储层;中成岩阶段A期的油气充注成藏过程中,油气携带有机酸性流体进入超低渗透储层,长石与有机酸性流体发生反应,产生长石溶蚀孔隙,使孔隙度和渗透率提高到11.6%和0.61×10-3 μm2;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长6超低渗透砂岩致密与成藏的配置关系为"先致密后成藏,边成藏边扩容增渗"。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优质烃源岩和优质储层的耦合关系在致密油气成藏过程中的控制作用,本文应用地化测试、恒速压汞、常规压汞、含烃流体包裹体等多种资料,对比了松辽盆地南部致密油和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气的成藏条件。研究表明:1)优质源岩生、排烃中心基本吻合超压高值区,超压到达的边界就是致密油气富集边界。2)孔喉结构约束下的松南泉四段优质储层渗透率下限为0.10×10-3 μm2,松北沙河子组优质储层的渗透率下限为0.05×10-3 μm2。3)时间上,形成致密油气藏的前提条件是源储之间应具备"先致密后成藏"的匹配关系,这是决定其成藏机理的根本;空间上,2个研究区的"甜点区"均发育在近源、强压、高渗的优质源储叠合部位,其展布特征受控于优质源储的空间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0.
川西坳陷的油气勘探已经从源储分离的常规油气勘探逐渐转变为源储一体的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协同勘探,其中致密储层发育特征及成藏特点成为目前亟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运用石油地质学与沉积岩石学原理及分析方法,对川西坳陷须五段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须五段砂岩储层的孔隙度为1.371%~8%,小于10%,渗透率为(0.005~0.701)×10-3 μm 2,小于1×10-3 μm 2,属致密储层范畴。基于砂岩粒度大小结合储层物性以及含气性分析,须五段识别出三类优质储层,即粗砂、中砂和细砂。研究区粗砂较少发育,厚度较大的中砂和细砂在上亚段、中亚段和下亚段的三角洲前缘亚相较发育,储集空间发育微孔隙、少量微裂缝。粒度中值控制致密砂岩优质储层的发育类型、沉积相带与层序控制优质储层的发育位置,成岩作用控制优质储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渗透率与孔喉半径、T_2弛豫时间的相关性,在分析目前对常规储层渗透率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压汞和核磁共振实验数据,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适应于长7致密油储层渗透率评价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于常规储层和其他类型的致密砂岩储层,长7致密油砂岩累积进汞饱和度5%所对应的孔喉半径(r_5)与渗透率产生了良好的相关性,是渗透率预测的最佳孔喉半径,且在这个孔喉范围内孔喉大小主要介于0.1~1μm,由微孔和中孔构成;核磁共振渗透率评价参数T_2截止值(T_(2cutoff))和T_2谱峰(T_(2peak))对长7致密砂岩储层不再适用,而T_2几何平均值(T_(2gm))是长7致密砂岩渗透率评价的重要参数,其与渗透率、孔隙度产生良好的关联性,建立的评价方法结果显示预测渗透率与实测渗透率非常接近,吻合度较高(R~2=0.9599)。利用孔喉半径和T_2弛豫时间建立的渗透率评价方法匹配使用,对今后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质量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Winland公式可以从压汞测试数据中快速合理地预测渗透率,但对于致密砂岩油藏,由于滑脱效应的存在,常规方法测得的地层样品渗透率和实际有一定差距,克氏渗透率能更真实地反映致密砂岩储层的实际情况。利用压汞曲线中孔隙半径的几何加权平均值(RWGM)预测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7致密砂岩地层渗透率:通过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砂岩样品的孔隙度、克氏渗透率和进汞曲线的测试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研究区克氏渗透率、孔隙度和RWGM之间的经验公式。相比于Winland公式,RWGM公式在致密砂岩储层中可以更好地预测渗透率,对致密砂岩的开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潘高峰  刘震  赵舒  王菁 《现代地质》2011,25(2):271-278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8段现今含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分别为4%和0.03×10-3μm2,属于特低孔低渗油藏。主成藏期、成岩作用、埋藏史及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致密油藏缘于成藏后储层致密化。传统方法是通过统计现今含油物性下限作为成藏物性下限,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成藏后再致密油藏的研究。以现今储层含油物性下限为切入点,利用砂岩孔隙度演化规律,对现今储层含油物性下限进行成藏后孔隙度损失量补偿,从而求取油气成藏孔隙度下限,利用该方法得出镇泾地区长8段石油成藏孔隙度下限为10.5%。研究表明成藏物性下限是镇泾地区长8段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只有成藏期孔隙度大于成藏孔隙度下限时油气才可能进入圈闭成藏。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紫金山地区上古生界煤系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大,是我国当前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地区之一。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渗测试和压汞实验等分析测试,结合钻井和测井资料,分析了致密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物性和含气性特征。结果表明:紫金山地区煤系砂岩储层以岩屑砂岩为主,石英和岩屑体积分数高,长石体积分数低,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孔隙类型以溶蚀孔为主,孔隙结构以中孔细喉和小孔细喉为主;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00%~12.00%之间,平均6.96%;渗透率主要为0.01×10-3~1.00×10-3 μm2,平均为0.36×10-3 μm2,孔渗相关性较好,与后期溶蚀作用有关;含气储层平均厚度为10.3 m,占砂岩储层总厚度的29%,含气饱和度为40.4%。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作用、压实作用和溶蚀作用控制,沉积作用控制了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空间展布,不同环境下沉积的岩石成分直接影响了压实作用的强弱,砂岩、泥岩、煤层叠置发育的特征为溶蚀作用奠定了基础;压实作用是造成储层致密的最主要因素;溶蚀作用是区内储层物性改善的决定性因素;紫金山岩浆热作用和喷发作用进一步加强了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低渗透—致密油已成为目前勘探的热点,在我国具有可观的前景。而对于低渗透油气成藏启动压力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难点,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完善直接关系到低渗透乃至致密油气成藏的理论研究及勘探。本文首先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岩心为基础进行覆压孔隙度、渗透率实验研究,分析储层物性随覆压的变化关系;其次,结合喉道半径与孔、渗的关系,研究喉道半径随有效应力的变化关系,并探讨不同成藏机制的致密油藏的启动压力;最后详细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合水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致密油藏的成藏启动压力及成藏下限。结果表明:超低渗储层的孔、渗与有效应力间存在较好的乘幂关系,拟合函数的系数与地表的物性值相关性较好;喉道半径与孔、渗的相关性较好,与孔隙度呈指数关系,与渗透率呈乘幂关系;对于先致密后成藏类型油气藏来说,以渗透率建立的启动压力计算方法可靠,而先成藏后致密或边成藏边致密类型油气藏,启动压力计算方法还有待深入研究。华池—合水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油藏成藏时储层渗透率为0.00473×10-3μm2~0.52832×10-3μm2,平均0.01380×10-3μm2;孔隙度为1.458%~10.851%,平均7.224%;储层的平均喉道半径为0.0033~0.3769μm。该区属先致密后成藏,成藏的实际启动压力为0.0788~13.0022 MPa,平均2.1025 MPa。长7源岩的最大埋深为3000 m,原油的充注压力为6.06 MPa,油藏条件下充注的喉道半径下限为8.576×10-3μm,渗透率下限为0.00486×10-3μm2。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世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对象逐渐转向非常规油气,致密砂岩油气成为研究热点。在我国,一般认为孔隙度小于10%,覆压渗透率小于0.1×10-3μm2的储层即为致密砂岩储层,其油气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鄂尔多斯、四川、松辽等盆地[1]。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低渗透—特低渗透储层。姬塬西部长81油层组,由于致密砂岩油气藏的致密过程复杂,关于储层致密与油气成藏的先后顺序存在以下3种观点:[2][3][4]  相似文献   

17.
东濮凹陷杜寨地区沙三中-下段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特征,但其储层物性下限尚不明确。为此,基于岩心实测孔隙度、渗透率和压汞资料等,综合采用经验统计法、孔隙度-渗透率交会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水膜厚度法、Purcell法、Wall法)及压汞曲线法等多种方法,确定了杜寨地区沙三中-下段致密砂岩气藏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值存在一定差异,杜寨地区沙三中-下段致密砂岩气藏有效储层的孔隙度下限值介于3.92%~5.306%之间,平均值为4.264%;渗透率下限值范围为0.032×10~(-3)~0.059×10~(-3)μm~2,平均值为0.038 7×10~(-3)μm~2。总体上,经验统计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值较低,而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和压汞曲线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值较高,特别是Purcell法计算所得的物性下限值明显高于其他方法,可能与其更能表征大孔喉的贡献有关。在此基础上采用算术平均法,综合确定杜寨地区沙三中-下段有效储层的孔隙度下限值为4.264%,渗透率下限值为0.038 7×10~(-3)μm~2。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A地区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实践提供指导,基于大量地球化学数据、储层分析测试实验,讨论了临兴A地区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气藏形成的烃源条件、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及构造条件。结果表明:临兴A地区下石盒子组具有形成大规模连续致密砂岩气藏的良好成藏条件,广泛分布的烃源岩以Ⅱ2型、Ⅲ型有机质为主,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高、生烃能力强的特点;下石盒子组连片发育的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在整体致密的背景下发育局部相对高孔高渗带;上石盒子组泥岩及下部烃源岩分别构成区域盖层及气藏的底封条件,有利于气藏的保存;紫金山岩体的活动通过加速烃源岩排烃并形成作为天然气运移通道的裂缝,有利于气藏的发育;烃源岩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达到生排烃高峰,储层致密化发生在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储层致密化时间早于天然气充注时间,致密砂岩储层垂向上与烃源岩紧邻,天然气在烃源岩中大量生成后通过生烃增压产生的气体膨胀力作用进入临近的致密储层并在毛细管阻力的作用下滞留在储层中。  相似文献   

19.
合水地区长73发育一套15~35m厚的油页岩,是上覆长71、长72致密油及下伏长8特低渗岩性油藏的主力烃源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分析表明,长7致密油储层富含伊利石,而长8储层富含绿泥石,在相同孔隙度条件下,长8储层渗透率远大于长7储层。为了分析造成长7、长8储层物性差异的原因,在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新的计算方法研究孔隙演化过程,表明沉积时期的杂基充填导致长7孔渗损失严重,后续的压实作用进一步加强了长7、长8储层的物性差异;在有机酸进入储层时,长7、长8储层的渗透率分别为1×10-3,8.9×10-3μm2,有机酸难以进入物性差的长7砂岩储层;长7砂岩中的长石溶蚀孔和长8具有本质区别,它是蒙脱石伊利石化的结果,而不像长8那样属于有机酸作用的产物,表明早期孔隙演化过程对后期有机酸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储层物性下限研究对评价储层的储集产出性能及估算油气资源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由于致密砂岩的孔隙微观结构和孔喉配置的特殊性,相同孔隙度的储层对应渗透率相差较大,常规储层的以孔隙度下限代表储层下限的指标体系不适用于致密砂岩储层下限的表征。基于此,本次研究以川中蓬莱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砂岩储层为用例,提供了一套适用于特低孔特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下限求取的方法步骤。对于非均质性较强,孔隙结构复杂的储层,选取与气藏产能相关性较高的渗透率作为储层下限研究的关键参数来提高低孔渗储层的评价精度。以蓬莱107井区为例,根据不同的储集空间类型,将储集层分为孔隙型储层和裂缝-孔隙型储层。通过岩芯物性、试井、压汞分析成果等资料,运用经验统计法、最小孔喉半径法、气藏工程法、KH法、KH-产量相关法等多种方法对储层下限进行分析,确定研究区须二段储层储集渗透率下限为0.04×10^(-3)μm^(2)。研究区达到储量规范标准下工业产能的储层孔隙度下限:孔隙型储层为7.2%,裂缝—孔隙型储层为4.5%;达到中产产能的储层孔隙度下限:孔隙型储层为11.3%,裂缝—孔隙型储层为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