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豫西熊耳群金矿地质特征看陕西熊耳群找矿方向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豫、陕熊耳群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形成的构造环境等方面详细对比,总结了豫西熊耳群中金矿的矿床类型、分布规律、成矿物质来源及控矿构造等地质特征,并将其与陕西熊耳群相比较,认为缺失下熊耳群许山组陆相大山岩这一重要含金层位和成矿层位是陕西熊耳群中缺乏大型金矿床的主要原因,同时,从成矿物质来源的多源性、控矿构造的相似性对陕西熊耳群的找矿方向和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河南豫西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广泛分布,且遭受多次构造活动、岩浆侵入及剥蚀的影响。区域火山活动贯穿整个中元古代熊耳期,时间自NE向SW由早到晚。通过对熊耳群火山岩的岩石学研究,确定了熊耳群的岩石系列及火山岩中的杏仁体,通过对其中杏仁体分布、形状及内部构造的研究,可为今后有找矿勘查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河南豫西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广泛分布,且遭受多次构造活动、岩浆侵入及剥蚀的影响。区域火山活动贯穿整个中元古代熊耳期,时间自NE向SW由早到晚。通过对熊耳群火山岩的岩石学研究,确定了熊耳群的岩石系列及火山岩中的杏仁体,通过对其中杏仁体分布、形状及内部构造的研究,可为今后有找矿勘查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子敏  范光 《铀矿地质》1996,12(6):347-352
熊耳群中基-中酸性火山岩系是熊耳山区最为重要的产金层,其形成时代大致相当于华北地区的长城系,为华北地台南缘结晶基底之上的第一套盖层沉积。多年来,中元古代早期华北地台南缘构造框架颇有争议。本文从熊耳群火山岩系的分布形态、与基底的接触关系、常量、微量元素特征、稀土之素特征诸方面证实了熊耳群火山岩系为典型大陆裂谷喷发的产物,并非陆缘火山岛弧成因。  相似文献   

5.
应用碲(硒)地球化学信息探寻熊耳群火山岩系中的金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西熊耳群火山岩系中金矿床类型多样,有构造蚀变岩型、构造蚀变岩-石英脉复合型、石英脉型、爆破角砾岩型等,但以构造蚀变岩型为主。矿床规模较大,多为大中型矿床。应用水系沉积物Au、Ag及多金属元素组合异常,首先在熊耳群火山岩系中发现了大型上宫金矿,打破了熊耳群找矿希望不大的看法。此后逐渐加强了熊耳群的金矿地质专题研究和找矿工作,并不断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块自太古宙形成统一的克拉通之后,于元古宙时期进入伸展张裂构造演化阶段。在华北地块南部,由于地幔物质运动的不均匀性和地幔柱上涌,发生南北向伸展运动,继之形成熊耳裂陷盆地,伴随岩浆侵入-火山喷发活动,产生板内熊耳群火山岩系。在熊耳裂陷盆地中,基底是起伏不平的,呈现出盆-岭构造景观。熊耳群火山岩系由拉斑-钙碱和钙碱-碱性两个岩石系列组成。晚期碱性岩浆活动形成的正长岩和石英二长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750±65)Ma和(1731±29)Ma,确定熊耳群上限年龄约为1700Ma。参照中条山区西阳河群下部许山组中锆石U-Pb年龄,熊耳群下限年龄约为1850Ma  相似文献   

7.
在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的矿化部位,普遍存在着特征明显的杏仁体,有的杏仁体甚至构成了矿化体,前人对此研究很少。对杏仁体的结构、构造特征及充填矿物进行了系统研究,详细论述了杏仁体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成矿热水流体和成矿作用的关系,指出杏仁体是在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内进行找矿勘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分布于华北地台南缘。本文提出马超营断裂以北火山岩是以安山岩占主导地位的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而不是胡德祥等人提出的基性—酸性双峰态组合,它们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安第斯型火山弧。火山岩上部的粗安岩—粗面岩组合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弧内盆地。  相似文献   

9.
熊耳群火山岩系金矿床中的碲(硒)地球化学信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熊耳群火山岩系中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北岭金矿、庙岭金矿)和爆破角砾型金矿(店坊金矿)中的元素Au与Te、Se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且金品位在地表高于深部,官矿石是火山浅成热液成矿的标志。熊耳群火山岩无(弱)矿化构造蚀变带中Au与Te、Se的相关性较差,进而出现负相关性。Au与Te、Se的正相关性信息是探寻火山岩系中金矿床的重要标志,尤其是浅部产出的富碲化物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河南嵩县黄庄-汝州高水泉一带熊耳群火山岩分布区属构造变动强烈的中深剥蚀区。依据岩石岩相标志、断裂构造形迹、火山岩的产状以及地貌标志等,首次识别出活动于许山期、鸡蛋坪期及马家河期的五个古火山口和一个古裂隙喷发带。熊耳群火山活动早期为NEE向裂隙式喷溢,中期演化为中心式喷发、伴有裂隙式喷发,晚期为中心式喷发。区域火山活动贯穿整个熊耳期,时间自NE向SW由早到晚。古火山口及受其控制的次火山岩与区域矿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华北陆块南缘熊耳期次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庞振山  燕建设 《华北地质》2004,27(4):234-238
熊耳期次火山岩广泛分布于熊耳群火山岩及接近熊耳群底部的基底变质岩系中,活动时间贯穿整个熊耳期,以早期和晚期最为发育。次火山岩与围岩呈侵入接触,主要以岩脉(墙)、岩带、岩株、岩床等形态产出。岩石类型多样,包括超浅成一浅成的基性、中性、酸性岩石。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次火山岩富FeO^*、K2O而贫CaO、MgO、Al2O3,为钾质岩系,具岛弧型火山岩的地球化学,不同岩性的次火山岩是由同源岩浆结晶分异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豫西地区熊耳群火山岩钠长石化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豫西地区熊耳群火山岩的钠长石化进行镜下观察发现:熊耳群火山岩中的长石有交代作用的痕迹,对长石的电子探针测试结果显示熊耳群中性火山岩中的长石几乎均为钠-更长石,且钠长石占绝对优势,酸性岩中均为较纯净的钠长石(~A b97),这些钠-更长石是岩石遭受普遍钠长石化的结果。通过熊耳群与后期中基性侵入体的对比,揭示熊耳群火山岩的钠长石化的形成与熊耳群的喷发近于同期,可能主要是岩浆期后蚀变作用所造成,熊耳群喷发晚期海水的灌入可能也对钠长石化有所贡献。蚀变作用导致了熊耳群火山岩碱质(N a2O K2O)偏高,其原岩可能为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  相似文献   

13.
位于华北陆块南部的熊耳群形成于古元古代1.80~1.75 Ga,以火山熔岩占绝对优势,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仅占地层总厚度的4.3%。熊耳群火山岩是华北陆块结晶基底形成后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火山活动产物,基岩出露面积约7 000 km2,地层厚度3 000~7 000 m,以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为主,次为英安-流纹岩,SiO2=60%±的岩石较少,显示双峰特点。中基性熔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是斜长石和辉石,几乎没有角闪石和黑云母。其岩石化学成分的突出特点是高Fe,K,而低Al,Ca和Mg,火山岩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的岛弧型地球化学特征。Nd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这种地球化学特征是地幔源区遭受地壳组分改造及少量岩浆上升过程中的地壳混染造成的。熊耳群中的沉积岩主要分布在大古石组及马家河组。沉积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熊耳群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结合火山岩的结构、构造特征,表明火山喷发的主体环境是海相,经历了陆相到海相再到陆相的演变过程,即:伴随着裂谷的发育、地面沉降和海水的侵入,以及随着火山喷发的进行最后又高出海面暴露于地表的全过程。熊耳群形成后,海侵范围更广、海水逐渐加深,表明地壳逐步向更大的凹陷发展。熊耳群形成于夭折的三叉裂谷环境,其火山岩所具有的岛弧型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是继承于受俯冲组分改造的陆下岩石圈富集地幔源区。熊耳期岩浆活动在华北陆块广泛分布,除了陕西宝鸡附近及山西吕梁地区的火山岩,还广泛分布1.75 Ga前后的基性岩墙群、A-型花岗岩以及比熊耳群稍晚的斜长岩、奥长环斑花岗岩等(1.75-1.70 Ga)和碱性花岗岩类(~1.65 Ga)。这些岩浆岩和熊耳群火山岩在源区性质、岩石 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等方面,可能存在必然的联系。上述岩浆岩的发育,说明华北陆块在1.80 Ga后处于地壳拉伸、减薄,很可能沿早先拼合的薄弱部位最先发生破裂,是华北陆块裂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豫晋陕熊耳群沉积岩夹层特征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太平  原振雷 《河南地质》1998,16(4):261-272
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广泛分布于豫晋陕交界地带的华北板块南缘,时限为1850 ̄1650Ma。通过火山熔岩中沉积岩夹层(砂岩、泥岩、硅质岩和碳酸盐岩等)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熊耳群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生成的古地理环境是以陆相为主,晚期才有海水入侵,沉积了一些海相沉积物。  相似文献   

15.
熊耳群火山岩系以熔岩为主,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双模式火山岩套:下、上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细碧岩及细碧岩、钾角斑岩及角斑岩,属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其源岩浆来自地幔,在上升过程中曾在中间岩浆房停顿并与壳层物质混染。中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石英角斑岩,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岩浆来源于下地壳的熔融。火山岩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分布特征表明熊耳群火山岩系产于活动大陆边缘裂谷带,豫西-陕西这一裂谷带从下熊耳群至上熊耳群火山活动从北向南移动,从东向西扩展,上熊耳群形成时裂谷深度最大,东西范围也最广。中熊耳群形成时期裂谷带为相对闭合阶段,壳层熔融物质上升喷发。  相似文献   

16.
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岩石学及其形成环境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耳群火山岩系以熔岩为主,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双模式火山岩套:下、上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细碧岩及细碧岩、钾角斑岩及角斑岩,属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其源岩浆来自地幔,在上升过程中曾在中间岩浆房停顿并与壳层物质混染。中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石英角斑岩,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岩浆来源于下地壳的熔融。火山岩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分布特征表明熊耳群火山岩系产于活动大陆边缘裂谷带,豫西—陕西这一裂谷带从下熊耳群至上熊耳群火山活动从北向南移动,从东向西扩展,上熊耳群形成时裂谷深度最大,东西范围也最广。中熊耳群形成时期裂谷带为相对闭合阶段,壳层熔融物质上升喷发。  相似文献   

17.
评熊耳群和西洋河群形成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陈衍景  强立志 《地质论评》1992,38(4):325-333
1850—1400Ma的熊耳群及西洋河群火山岩建造形成的构造背景,是认识华北古板块南缘构造发展的关键。近年的研究产生了两种认识,即孙枢等提出的裂谷观点和胡受奚等提出的山弧观点。本文基于对秦岭山系的长期研究,对两种观点作了较详细的评述,且提出了山弧与裂谷并存的新认识,即熊耳群为山弧火山岩建造,西洋河群为裂谷火山岩建造。裂谷与山弧同时发育,裂谷与山弧垂直,属被动型裂谷。  相似文献   

18.
嵩县黄庄——汝阳三屯熊耳群火山岩古火山机构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嵩县黄庄-汝阳三屯-带熊耳群火山岩分布区属构造变动强烈的中深剥地区,依据岩石岩相标志,断裂构造形迹,火山岩区的产状以及地貌标志等,区内首次识别出了活动于鸡蛋坪湖,马家河期的五个古火山口和一个古裂隙喷发带,并对许山期的火山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熊耳群火山活动的早期为北西向的裂隙喷益,中期以中心式喷发为主,并伴裂隙式喷发,晚期演化为中心式喷发,区域火山活动表现为自北东向南西由早到晚。  相似文献   

19.
熊耳群研究四十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全面回顾四十年来熊耳群火山岩的研究历史综述前人成果,详细分析了现存在的问题,对于今后应着力开展的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笔者认为,现有认识矛盾的关键问题是,熊耳群形成矢折的裂谷构造环境,为什么体现岛弧的地球化学特征(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今后熊群火山岩研究的重要问题有:鉴别岩浆源区性质和可能可经的过程,揭示其富钾并体同出岛弧型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原因,确定是否有冲带组分  相似文献   

20.
华北陆块南部古元古代熊耳群中的硅质岩主要发育于马家河组沉积岩中,有少量与火山岩共生。通过分析硅质岩的主、微量元素特征,把熊耳群硅质岩分为热水成因和非热水成因两类。热水成因硅质岩表现为低TiO2、MgO、Al2O3和∑REE含量,以及低的A1/(A1+Fe+Mn) 比值的特征;其北美页岩标准化的稀土分配模式平坦,但具有Ce负异常与Eu正异常,U/Th>1,反映沉积速率快,受陆源物质的影响小。非热水成因的硅质岩的∑REE含量高,轻稀土富集(LaN/YbN=1.41~9.04),U/Th<1,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大。熊耳群硅质岩的Cr/Th比值变化小,表明物源区成分比较单一;其与熊耳群火山岩具有相似的REE配分模式图和蛛网图,也说明物源为熊耳群的英安—流纹质火山岩和玄武—安山质火山岩的混合。硅质岩的Al2O3/(Al2O3+Fe2O3)比值为0.44~0.64、以及Ce/Ce*(0.77~0.94)、LaN/CeN(1.18~1.47)的特征表明,熊耳群硅质岩主要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熊耳群硅质岩主要形成于海相、海陆交互相等环境。早在古元古代熊耳群时期,熊耳—中条拗拉谷发生强烈的扩张裂解作用,华北陆块南部遭受海水入侵,豫南有些地区已经处于海相环境,晋南垣曲有些地区处于海陆交互相环境,局部地区还处于陆相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