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对辽宁岫岩县桑皮峪透闪石玉的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运用二次离子质谱仪测定从桑皮峪透闪石玉中分离的锆石和榍石的年龄。结果表明:桑皮峪透闪石玉主要由透闪石组成,次要矿物包括磷灰石、方解石、绿泥石、石墨、褐铁矿、锆石、榍石等。偏光显微镜下桑皮峪透闪石玉的主要结构是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显微细晶质结构和纤维变晶结构;主要构造为块状构造。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MgO和CaO,Mg2+/(Mg2++Fe2+)值为0.964~0.971。桑皮峪透闪石玉的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 851±7 Ma,榍石的207Pb/206Pb年龄为1 848±17 Ma,表明桑皮峪透闪石玉矿形成于古元古代白云岩的区域变质时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镜下观察,配合电子探针和红外光谱等大型仪器分析,对广西大化东扛村新发现的透闪石玉进行了宝石学特征及成因研究。矿物颗粒主要呈纤维状、柱状等变晶结构,晶体颗粒细小,结构致密。主要矿物角闪石的Mg2+/(Mg2++Fe2+)全部0.90,属透闪石,透闪石含量一般在95%以上。通过矿石共生矿物包裹体测温确定透闪石玉矿成矿温度为250~327℃。利用稀土元素和氢氧同位素分析,确定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东扛村透闪石玉矿为岩浆热液型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3.
继贵州罗甸、广西大化发现多个新型透闪石玉矿床之后,在同属黔桂地区的广西巴马亦发现了透闪石玉矿。通过偏光显微镜镜下观察、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及重砂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广西巴马玉的宝玉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巴马玉主要由微晶透闪石组成,具毛毡状结构和束状结构,多见水草花结构,其主要矿物成分为微晶透闪石集合体,并含有滑石、褐铁矿、高岭石等次要矿物,Mg~(2+)/(Mg~(2+)+Fe~(2+))-Si投点显示数个巴马玉样品分别属于透闪石和阳起石,定名为闪石玉。巴马透闪石玉的密度为2.81~3.00 g/cm3,折射率为1.61,硬度为5.19~5.32,次要矿物滑石是导致其硬度低的原因。根据电子探针数据计算出巴马玉相关化学式并对比分析,发现巴马玉样品中C位Fe~(2+)的数量为0.08~0.67 a.p.f.u,随着样品颜色从淡紫到青灰到深青灰变化,C位Fe~(2+)的数量也相继增加,说明颜色的变青加深与巴马玉Fe元素的含量增加有关。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水草花的矿物成分中有针铁矿的存在,说明巴马玉水草花为地表次生结构。通过野外观察,对其主要化学元素、稀有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其它矿点的相关特征进行横向对比,基本确定了巴马玉矿床为辉绿岩侵入碳酸盐岩经过岩浆热液接触交代作用而形成的层控性接触交代型岩浆热液矿床,与之前发现的位于黔桂地区的贵州罗甸、广西大化闪石矿的成因一致,它们应属于同一矿带。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子探针、等离子质谱、等离子光谱等测试方法对河南栾川透闪石玉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国内其他产地的透闪石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河南透闪石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其化学组成特征与和田玉相似.初步推断其矿床成因为岩浆热液交代成因.  相似文献   

5.
在滇西福贡亚五夺地区普遍发育有规模不等的透闪石玉矿(化)体,呈不规则大脉状产于片麻岩、片岩的大理岩夹层与糜棱岩化花岗岩的接触部位。本文在系统调查矿床(体)地质的基础上,采用化学分析、粉晶X衍射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区内透辉石玉的宝石学、矿物学特征,进而对其成因进行探讨。透闪石玉矿石折射率1.60,硬度5.6,密度2.9g/cm~3±,达到玉石品质的指标要求,可作为一种新类型的软玉矿床开发;其主要矿物组成(体积分数)为透闪石(45%)、透辉石(40%),并含方解石(5%)、石英(5%),以及少量的长石、石榴石、磷灰石、榍石、独居石等;透闪石的SiO_2、CaO、MgO含量(质量分数)分别54.54%、22.32%、18.62%,并有少量的Fe_2O_3、Na_2O、Al_2O_3,其晶胞参数a0、b0、c0及β分别为0.978×10~(-10) m、1.785×10~(-10) m、5.284×10~(-10) m及104.45°。结合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石与围岩稀土元素示踪分析,该透闪石玉矿床仍属变质热液型矿床,但其是在区域性同岩浆同变形时期的拉张阶段,变质流体混合岩浆残余热液沿裂隙充填而成的,应是一种新的矿床成因类型。其成矿时期与碧罗雪山—崇山变形带喜马拉雅中晚期大规模的走滑剪切作用相关大体时限为22~15Ma。本区域具有同等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的地段范围巨大,具有很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通过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仪、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以及拉曼光谱仪等测试对广西大化玉的宝玉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化玉主要由微晶透闪石集合体组成,并含有方解石、透辉石、磷灰石、石英、绿泥石、蛇纹石、滑石、石榴石和褐铁矿等次要矿物。对其硬度、密度、折射率、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韧性等进行了系统测定。通过野外考察以及对室内成矿温度、氢氧同位素、硅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大化玉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性接触交代型岩浆热液矿床,根据辉绿岩中锆石U-Pb法测年,确定其成矿年龄为2.6亿年左右,并建立了对应成矿模式图。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调查、室内镜下观察、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等综合研究后认为梅岭玉是透闪石族的软玉,有白玉、青白玉、青玉等品种.矿床是多种成因的,其中以透闪石矿物为主的梅岭白玉是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形成的,以钠透闪石矿物为主的青玉形成较晚,是由"玉浆"贯入后,在低压高温下迅速冷凝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辽宁岫岩河磨玉岩石地球化学组成及锆石U-Pb定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奋  刘琰  张红清 《岩矿测试》2019,38(4):438-448
河磨玉是产于辽宁省岫岩县细玉沟沟谷及白沙河河谷底部和两岸阶地的和田玉,目前仅依据产出位置判断河磨玉来源于细玉沟沟头的原生和田玉矿床,但河磨玉的矿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年龄等并不清楚,与原生和田玉是否一致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主要通过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全岩主微量分析、氢氧同位素分析、锆石SHRIMP U-Pb定年等测试方法对河磨玉的矿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及年龄进行研究,确定河磨玉与老玉是否为相同成因。结果表明:①河磨玉中主要矿物为透闪石、阳起石,次要矿物为透辉石、磷灰石、绿泥石、绿帘石、石英、榍石、锆石、磁铁矿、菱锌矿等。②河磨玉的成因类型为大理岩型。河磨玉稀土总量低,相对富集轻稀土,普遍显示Eu正异常。③河磨玉中透闪石δ18O值为8. 00‰~10. 60‰,δD值为-94. 95‰~-75. 20‰,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为岩浆水。④河磨玉中的岩浆锆石U-Pb年龄为220. 8±7. 6Ma(n=4,MSWD=2. 3),代表河磨玉成玉年龄的上限。本文提出河磨玉的稀土分配特征、氢氧同位素组成、成矿流体来源及形成年龄均与原生和田玉不一致,河磨玉并非来源于细玉沟沟头的原生和田玉。  相似文献   

9.
近期,珠宝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商业名称为"翠花玉"的呈紫色、绿色和白色的玉石,容易被误认为是和田玉.为了查明其矿物组成及宝石学特征,笔者选取了3块样品,对其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和偏光显微镜下的观察,并用X射线粉晶衍射法和电子探针测试等分析方法,重点对"翠花玉"样品的矿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翠花玉"样品为多矿物集合体玉石,为交代成因产物,主要矿物组成为透辉石、透闪石、萤石、石英、斜长石、方解石,其中透闪石多呈网脉状分布.绿色部分折射率为1.61(点测),紫色部分折射率为1.43(点测),平均密度为3.03 g/cm3左右.样品颜色主要由紫色的萤石和绿色的透闪石致色.  相似文献   

10.
和田玉、玛纳斯碧玉和岫岩老玉的产地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用电子探针研究了和田玉、玛纳斯碧玉和岫岩老玉的矿物成分,结果表明和田玉的主要矿物成分是透闪石,玛纳斯碧玉是阳起石,而岫岩老玉则由透闪石和阳起石组成,并论述了它们的产地特征.  相似文献   

11.
青海软玉的岩石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青海东昆仑三岔口软玉矿区的样品进行了显微硬度、扫描电镜、X射线粉晶衍射物相定性和结晶度等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新疆和田软玉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青海软玉普遍显示出硬度较高、透闪石含量稍低、结晶度偏高的特点;透闪石主要呈毛毡状交织结构、显微纤维结构和显微片状结构,定向性普遍较好。对比两地软玉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发现青海软玉成矿母岩相对贫Mg、Si而富Ca,动力改造相对较弱,成矿温度较高,这是造成两地所产软玉在上述岩石矿物学特征上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也是造成青海软玉透明度偏高、油润度不足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溧阳软玉的岩石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采自江苏溧阳小梅岭软玉矿区的软玉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扫描电镜、X射线粉晶衍射物相定性和结晶度等分析,确定其主要为透闪石矿物集合体,并具有显微纤维、柱状及片状3种特征结构.将分析结果与新疆软玉进行对比,发现溧阳软玉普遍显示出透闪石含量稍低、透闪石纤维(片晶)定向性良好以及结晶度偏高的特点,这与溧阳软玉矿区动力改造相对较弱密切相关;溧阳软玉显示出ALK含量(>0.51)高于新疆等其他产地(普遍<0.46)的特点,这与其成矿母岩含碱量偏高关系密切.成矿地质条件的不同是造成溧阳与新疆两地所产软玉在上述岩石矿物学特征上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也是造成溧阳软玉透明度高、油润度不足、工艺加工性能不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辽宁桓仁软玉的宝石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维峰 《岩矿测试》2012,31(5):794-797
利用常规检测及薄片观察、红外光谱、化学分析法,对产自辽宁桓仁的一种灰白色玉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及宝石学性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测得其折射率为1.60,相对密度为3.08,摩氏硬度为6.5±。偏光显微镜下显示玉石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及普通角闪石,杂质矿物为透辉石、磷灰石、碳酸盐矿物、蛇纹石等,呈不等粒变晶结构、叶片状变晶结构及交代结构。玉石的组构特征导致其透明度较差,颜色不均匀,具黑色斑点及绿色团块状包体。红外光谱特征与标准的透闪石特征非常相近,证明该玉石为透闪石玉(软玉),其化学分析结果与和田玉及岫岩软玉结果相近。普通角闪石的存在(已黑云母化)一定程度影响了玉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与展望:软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自古以来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地质学者不懈的研究,期间大致可分为开创和萌芽、大发展、总结和探索三个时期。通过努力,在软玉文化、物质组分、物理性质、矿物学特征、岩石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基于对软玉研究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软玉矿床学、成玉机理和质量评价三个方面的研究还存在极大的不足,是下一阶段软玉研究的重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加州软玉和缅甸软玉特征及矿物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加里福尼亚州的“加州玉“和缅甸“困就“的物理性质、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及红外光谱特征,确定“困就“的主要矿物成分是透闪石,“加州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阳起石,两者的宝石名称是软玉.此两玉石较新疆和田、江苏溧阳、辽宁岫岩、俄罗斯贝加尔湖软玉具有较高的Fe、Cr、Ni含量,其矿床类型均为透闪石化或阳起石化超基性岩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及化学成分表明:Cr是它们的一个重要致色元素.  相似文献   

16.
软玉中的一种绿色斑点——钙铝榴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来我国软玉市场上见到一种比较罕见的局部带有翠绿色矿物的软玉,其矿物组成及绿色斑点还没有相关研究报道.本文应用高倍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绿色矿物的晶形较完整并呈斑点状分布,再利用拉曼光谱仪和能量色散荧光光谱仪对样品及其绿色矿物进行无损分析.结果表明,该软玉样品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呈斑点状分布的绿色矿物为钙铝榴石,钙铝榴石的主要致色元素为Cr元素,因此含Cr绿色钙铝榴石是使玉石局部呈现绿色的原因之一,与青海翠青玉、碧玉的绿色成因有一定差异.绿色石榴石多出现于碧玉中,在其他品种的软玉中一般没有见到,本文研究的玉石中出现一定数量并有一定晶体形态的绿色钙铝榴石对研究该类玉石的产地及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冗里软玉矿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冗里透闪石玉是近年贵州首次发现的高档软玉,软玉矿体产于基性岩与燧石灰岩的接触变质带上。矿石中的透闪石含量大于95%,具放射状纤维变晶结构、毛毡状变晶交织结构,致密块状构造。玉石种类主要有白玉、青白玉及青玉,具弱油脂-油脂光泽,偶见蜡状光泽。矿体规模大、玉石品质佳,其成因与新疆和田玉及青海软玉不同,属于基性侵入岩与钙质碳酸盐岩接触交代型矿床,是近年国内新发现的另一种成因类型的透闪石软玉矿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The Hetian deposit, located south of the Tarim Basin in Xinjiang, China, i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dolomite-related nephrite deposits. In the Alamas orebody of the deposit, nephrite occurs as veins or lenses along faults or fissures of the adjacent dolomitic marble. Chemical analyses us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probe analysis and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e were carried out on nephrite and dolomitic marbl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a cross section in Alamas to investigate zonal structure of the orebody. The nephrite in Alamas is predominately composed of tremolite with minor calcite, titanite and phlogopite, and that dolomitic marble is relatively pure with a FeO content less than 0.20 wt. %. Contents of color-inducing elements, such as Fe, Mn, and Cr, increase gradually as color changes from white through white-green and then to green,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color-distinctive zones. Tremolite grain size increases as color changes from white through white-green to green. The trend may be consistent with temperature changes from dolomitic marble to granodiorite, which, in turn, suggests that both change in color from white to green and variations of grain size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resulting in formation of the nephrite zonal structure. Both nephrite zonal structure and minor minerals, such as calcite, titanite and phlogopite found in the contact, indicate that this dolomite-related nephrite orebody is of a metasomatic origin under assumed pressure of 100–200 MPa and temperature <550°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