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洛阳市伊川县鸦岭镇—汝阳县小店镇一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表层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研究了土壤中硒的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硒的赋存形态以腐殖酸态、残渣态和强有机态为主,水溶态硒和离子交换态硒之和仅占总硒的2.70%,具有水溶态硒含量水平较低,而有机态硒占总硒比例显著高的特征.土壤总硒含量、酸碱...  相似文献   

2.
吕大火房剖面位于松嫩平原东部,是研究松嫩平原富硒土壤带中硒来源的典型自然剖面.在白垩系嫩江组(K2n)两条垂直剖面上共采集了33件样品,分析了硒及其赋存的7种形态、总有机碳(TOC)、pH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所采集的样品硒含量在0.01×10-6~3.05×10-6之间,平均含量0.56×10-6,不同层位样品硒含量差异较大;剖面样品中硒以残渣态硒为主要赋存形式,残渣态硒平均含量0.092×10-6,所占比例为51.98%.剖面样品硒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油页岩)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TOC和pH对剖面硒含量分布有一定的影响,TOC与强有机结合态硒、腐殖酸结合态硒、离子交换态硒、水溶态硒呈正相关关系,pH与各形态硒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土壤硒的丰缺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密切相关,依据李家熙的土壤硒含量划分标准,石头河地区存在中硒土壤(0.2~0.4×10-6)和富硒土壤(0.4×10-6)。小麦籽实分析均为富硒小麦,与富硒土壤关系密切。硒形态分析表明土壤中硒的强/弱有机结合态、水溶态、残渣态、铁锰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含量变化均为:水稻土水系沉积物褐土。硒的全量及形态含量受pH值影响较大,在酸性土壤中施加一定量的CaCO3,可提高土壤的pH值,增加硒的溶解度,有利于提高植物对土壤硒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相似地质背景区、相同成土母岩下土壤硒的空间分异特征的研究相对薄弱,长期制约着对土壤硒素分异机制的全面认识。本文以同处四川中生代前陆盆地且成土母岩同为侏罗纪陆相红色碎屑岩的重庆市江津区和石柱县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土壤硒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分异特征,对揭示土壤硒富集机制提供新的参考。结果表明,江津区表层土壤总硒(TSe)含量(0.32×10-6)显著高于石柱县(0.21×10-6);江津区富硒等级土壤占比46%,而石柱县为21%。江津区表土磷酸盐提取态硒(ASe)含量(0.03×10-6)和ASe/TSe(11.2%),均显著高于石柱县(0.02×10-6和9.9%)。与石柱县相比,江津区表土TSe、ASe与土壤有机质(SOM)的相关程度较强。研究认为,即使同发育在四川中生代前陆盆地侏罗纪陆相红色碎屑岩上的土壤,土壤硒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也具有显著性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影响了土壤硒的迁移和富集所致。  相似文献   

5.
浙西常山地区富硒土壤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浙西常山地区表层土壤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面积富硒土壤,总结了该地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研究区内表层土壤硒含量均值为0.44×10-6;不同土壤类型硒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石灰(岩)土土类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58×10-6;不同母质条件形成的土壤硒含量差异较明显,全新世洪冲积物形成的土壤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59×10-6。概率累积曲线表明,常山地区外源输入组分对土壤硒的影响小。土壤硒含量与V、Mo、Ni、Cr、S、Cu、Cd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有机质关系密切(r=0.35),而与土壤pH相关性不明显。西阳山组泥灰岩、荷塘组炭质页岩、硅质岩及宁国组炭质页岩等岩石硒含量较高。土壤硒继承了岩石硒,硒含量高的岩石分布面积广是形成富硒土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基于青海省开展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通过分析土壤pH范围和Se含量特征,掌握青海省土壤酸碱性和土壤Se背景值,建立小麦、油菜籽、豌豆、大蒜、牧草等作物与根系土Se的富集模型,结合人群Se摄入推荐量和青海省富硒农畜产品Se含量标准值,推算青海省富Se土壤推荐值。建议青海省碱性土壤以0.23×10-6作为富硒土壤下限值,中酸性土壤以0.25×10-6作为富硒土壤下限值。本次研究对青海省富硒土壤地方标准的制定及指导富硒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富硒土地开发在全国各地区普遍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果,然而西藏地区目前尚无报道有关富硒的土地或作物。本文以西藏白朗县重点耕地区为研究对象,讨论土壤、作物中的硒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支撑服务西藏高原地区的富硒土地开发及利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e含量范围为(0.05~0.76)×10-6,高于西藏土壤背景值0.15×10-6;研究区76.83%土地面积为足硒,根据碱性土壤Se标准阈值(w(Se)≥0.3×10-6)划定,Se含量高于0.3×10-6的土地面积45.43 km2。进一步研究显示,富硒土壤分布区域青稞籽粒中Se含量范围为(0.017~0.17)×10-6,平均含量为0.063×10-6,油菜籽籽粒中Se含量范围为(0.043~0.14)×10-6,平均含量为0.078×10-6。富硒土壤区域根系土结果表明,涅如组地层控制着土壤中Se的来源,土壤Se和有效Se含量与N、P、碱解氮、速效磷等...  相似文献   

8.
硒是人体必需的生命元素,开发富硒农产品是提升人体硒摄入的安全有效途径,富硒土地资源是开发富硒农产品的基础。然而,近年来全国开展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发现,富硒土壤中重金属元素镉通常较高,不利于富硒土地开发利用,因此,研究富硒土壤区镉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生态风险状况对于富硒土地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对承德市富硒土壤区表层土壤中主要的重金属元素镉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旨在为承德市富硒土地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七步提取法”研究了表层土壤镉的形态特征。同时,配套分析了苹果、玉米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镉的含量,以了解其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承德市富硒土壤区表层土壤镉在全区均较富集,在新积土和中性粗骨土、水田中显著富集。研究区圈定了4处镉轻度污染土壤,均在表层土壤镉的高值区。表层土壤镉形态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水溶态 < 离子交换态 < 强有机结合态 < 腐殖酸结合态 <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 碳酸盐结合态 < 残渣态,生态风险相对较低。表层土壤镉未对苹果和玉米样品产生影响,苹果和玉米中镉均不超标。承德市富硒土壤区表层土壤镉的生态风险较低,暂不影响承德市富硒土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黑龙江省1:5万富硒土地专项调查取得的7701个高精度土壤数据,分析了硒、有机碳(TOC)、pH等理化指标,运用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研究了绥棱县农田土壤硒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硒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硒含量在0.05×10-6~0.87×10-6之间,平均硒含量0.27×10-6;农田土壤以足硒为主,足硒土壤占比88.00%,富硒土壤占比3.90%,硒潜在不足土壤占比7.24%,缺硒土壤占比0.86%.不同土壤类型硒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黑土 > 草甸土 > 暗棕壤 > 白浆土 > 风沙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TOC是影响土壤Se含量的主要因素,pH对土壤Se含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海伦市农耕区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伦市是黑龙江省耕地面积最大的县市,为了研究海伦市农耕区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在海伦市农耕区采集了15 608件0~20 cm表层土壤样品和976件150~200 cm深层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全硒含量、形态等土壤化学指标。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硒元素含量在0.02~0.87 mg·kg-1之间,平均含量0.29 mg·kg-1,93.87%的农耕土壤为足硒土壤,4.99%的土壤为富硒土壤,几乎不存在硒潜在不足和缺硒土壤,无硒中毒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硒元素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稻土>黑土>草甸土>风沙土>暗棕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研究区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pH、有机质和成土母质,土壤中硒元素赋存形式以有机结合态为主,土壤总硒、有机质、pH也是影响硒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青海东部碱性土壤中硒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东部碱性富硒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硒含量区表层土壤样的采集和分析,研究了天然富硒土壤中硒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残渣态Se强有机态Se腐殖酸态Se水溶态Se碳酸盐态Se离子交换态Se铁锰氧化态Se;可利用态Se(即水溶态Se和离子交换态Se之和)占总Se比例为6.38%,潜在可利用态Se(即碳酸盐态Se和铁锰氧化态Se之和)占总Se比例为4.53%,这两项均高于国内部分酸性富硒土壤相应形态比例;不可利用态Se(即强有机态Se、腐殖酸结合态Se和残渣态Se之和)所占比例为89.09%,低于国内部分酸性富硒土壤中相应硒形态比例。青海碱性富硒土壤硒形态表现出高可利用态、高潜在可利用态和低不可利用态的特征。除铁锰氧化态Se外,其余6种形态均与全量Se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土壤总Se、腐殖酸态Se和残渣态Se与p H呈显著负相关。随着土壤碱性程度的增强,土壤总Se和不可利用态Se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1∶25万多目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采集的表、深层双网格土壤样品,对宣城市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宣城市表层土壤Se含量在(0.12~8.80)×10-6,平均含量0.44×10-6,区内足硒和富硒土壤分布广泛,占比分别为61.90%和35.63%,富硒土壤主要分布在宁国市宁墩镇—绩溪县伏岭镇、泾县晏公镇—宣州区百棵树—水东镇、泾县陈村—赤坑山、广德县新杭镇等地。土壤Se含量主要受母岩及成土母质控制,震旦系蓝田组,寒武系荷塘组、杨柳岗组等含炭质泥页岩、炭质硅质泥岩分布区,二叠系、三叠系、石炭系、寒武系、奥陶系等灰岩分布区土壤Se含量高,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第四系分布区土壤Se含量低。不同成土母质中碳酸盐岩类、浅色碎屑岩类、浅变质岩类母质土壤Se含量高于晚更新世黄土、河流冲积物以及酸性岩类母质Se含量;不同土壤类型中石灰岩土、粗骨土、石质土、红壤Se含量高于水稻土、黄褐土、潮土Se含量。土壤Se含量与V、Cd、Ba、Ag、Zn、Mo、U、Ni、Sb、P、S以及有机质等理化指标相关性较好,土壤全量硒与有效硒相关性较好。区内...  相似文献   

13.
安徽石台大山地区硒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安徽石台大山地区硒的分布、迁移、富集特征和地质背景进行地球化学调查,结果表明,岩石中硒质量分数平均2.72×10-6,深层土壤硒质量分数平均1.47×10-6,表层土壤硒质量分数平均1.24×10-6,并且不同母质类型的土壤硒含量不同;硒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存在空间差异,总体趋势是硒在表土层聚集;土壤中硒表现为离子交换态硒、强有机态硒和腐殖酸结合态硒等易溶态硒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可达2%~10%,而碳酸盐态、铁锰氧化态、残渣态等难溶态分别为90%~92%,所占比例较高。硒有效量一般在0.096×10-9,土壤呈酸性至强酸性,处于氧化环境;各类岩石中以含煤岩系中的石煤层含硒量最高,最高达到37.4×10-6,确定硒来源于寒武纪荷塘组含煤岩系。土壤中硒含量受土壤成土母质的控制,同时,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生物作用以及人类活动也深刻影响到它们在土壤中的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14.
以拜泉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开展硒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效应研究,探讨硒元素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富集规律.研究表明:拜泉地区根系土硒含量均值为0.25×10-6,属中等富硒土壤,黄豆和水稻富硒占比相对较高;水溶态硒和离子交换态硒含量之和约为5%,一定程度上制约硒的有效量.土壤理化性质对硒全量、硒形态及其迁移富集具有重要影响:碱性-中性土壤硒含量基本不受pH制约,硒多以亚硒酸盐形式存在,不利于硒元素的转移和植物吸收;硒全量(有效量)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有机质含量超过某一界限后,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虽然可以提高硒含量水平,但也抑制硒元素的迁移富集.  相似文献   

15.
浙北平原区土壤硒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嘉善县基本农田质量调查和嘉善县富硒土地资源专项调查中高密度的土壤硒数据及其它测试指标,对浙北嘉善表层土壤硒的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嘉善土壤总量硒平均值为0.33mg/kg,在干窑——姚庄一带存在约57km~2的富硒土壤(Se≥0.40mg/kg);不同土属硒含量差别不大;硒在土壤剖面中分布的总体趋势是硒在表土层聚集;嘉善富硒土壤以有机结合态和腐植酸态两种形态为主,残渣态也占有一定比例。结合全量硒与有机碳的相关性分析和富硒土壤的硒形态分析等结果,本研究认为高硒背景与有机质吸附对嘉善富硒土壤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改变了嘉善缺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浙北嘉善地区土壤硒的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基于嘉善县基本农田质量调查和嘉善县富硒土地资源专项调查中高密度的土壤硒数据及其他测试指标,对浙北嘉善表层土壤硒的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嘉善土壤总量硒平均值为0.33 mg/kg,在干窑—姚庄一带存在约57 km2的富硒土壤[w(Se)≥0.40 mg/kg];不同土属硒质量分数差别不大;硒在土壤剖面中分布的总趋势是硒在表土层聚集;嘉善富硒土壤以有机结合态和腐殖酸态两种形态为主,残渣态也占有一定比例。结合全量硒与有机碳的相关性分析和富硒土壤的硒形态分析等结果,认为高硒背景与有机质吸附对嘉善富硒土壤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改变了嘉善缺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江西赣南地区是典型的硒缺乏地理分布区,但近年来研究成果表明该地区稻谷富硒率高,土壤与稻谷富硒存在不一致的原因尚不明确,探讨土壤和稻谷硒含量特征和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对赣南地区富硒土地资源利用和富硒农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赣县清溪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ICP-MS/OES)等方法测定了研究区1734件表层土壤、57组稻谷及配套根系土硒等元素含量及硒形态地球化学指标;系统分析了区内土壤硒含量和分布特征、稻谷硒含量特征,探讨了根系土硒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以足硒、富硒区为主,土壤硒含量与成土母岩关系密切,不同成土母岩区土壤硒含量规律为:古生代变质岩中生代花岗岩新元古代变质岩中生代陆源碎屑岩新生代第四系。根系土硒含量均未达到富硒土壤标准,稻谷富硒率为64.91%,稻谷对土壤硒的富集能力强(富集系数20.05%),当根系土硒含量≥0.25mg/kg时,水稻富硒率高达70.83%,能够稳定产出优质富硒水稻。硒的赋存形态是影响土壤硒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土壤总硒含量较低时,水溶态、离子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硒的占比高,从而提升了硒的生物有效性;有机质含量低,对硒吸附能力弱,也是硒生物有效性高的重要原因。本研究认为,赣县清溪地区富硒、足硒土壤开发利用时,综合考虑土壤硒含量、土壤理化指标、硒形态对土壤硒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有利于科学指导天然富硒土地划定和富硒水稻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克山县是我国克山病区.通过分析土壤表层(0~20 cm)样品809件,深层(150~200 cm)样品205件,对不同类型土壤中微量元素Se的含量、有效态含量、农作物籽实Se含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土壤表层Se元素含量平均为0.249×10-6,低于全国平均值,高于世界、和东北平原黑龙江省土壤平均值,土壤表层Se含量以足硒为主要特征,足硒土壤面积达93.95%;土壤深层Se含量平均为0.167×10-6,明显低于土壤表层,Se含量不足或缺Se土壤面积占62.62%;不同类型土壤表层Se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黑钙土=草甸土 > 黑土 > 暗棕壤,深层Se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暗棕壤 > 黑土 > 草甸土 > 黑钙土,与土壤表层高低顺序相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Se含量显示建设用地和耕地Se含量较高,林地和水利用地含量较低,反映Se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玉米、大豆、水稻主要农作物籽实Se含量平均为0.033×10-6,呈低Se特征.  相似文献   

19.
恩施渔塘坝富硒碳质岩石中硒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恩施渔塘坝是中国人群硒中毒爆发性流行的地区,也是恩施较为典型的高硒地区之一。其北部出露的富硒碳质岩石,通常认为是渔塘坝硒的主要来源。采用7步连续化学浸提技术,将富硒碳质岩石中硒分为水溶态、可交换态、有机态、元素态、酸性提取态、硫化物/硒化物态和残渣态硒,使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了岩石总硒和硒形态。结果表明,碳质页岩和碳质硅质岩中硒主要以有机态、硫化物/硒化物态和可交换态硒为主,碳质泥岩中硒以有机态、元素态和硫化物/硒化物态硒为主。碳质泥岩中的水溶态硒显著低于碳质页岩和碳质硅质岩中的水溶态硒,但元素态硒的比例显著高于后两者,说明碳质泥岩是富硒碳质岩层中硒易于富集的场所。富硒碳质岩中的可利用态硒主要以Se^4+为主,而非是Se^6+和有机硒。可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硒中Se^4+与岩石总硒的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Se^4+离子的分布影响着岩石总硒,有机质与粘土在硒富集的地球化学过程中承担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浙江典型富硒区硒与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浙江西部龙游地区富硒土壤中Hg、Cd、Pb、As等重金属含量的研究表明,成土母岩中与硒伴生的重金属含量较高,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母岩风化物质搬运条件以及有利的土壤理化性质等,土壤中重金属大为减少。异常地段重金属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仅有Cd的全量、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弱有机态较高,分别为0.6mg/kg、22.1%、26.5%、11.4%;Se全量平均为0.89 mg/kg,离子交换态、弱有机态含量分别为1.12%、26.4%,碳酸盐结合态仅为0.62%。尽管如此,区内莲子、稻米等农产品仍表现出高硒低重金属等特点,居民健康长寿,发硒含量高,从而为龙游县开发富硒农产品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