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疆阿尔泰山西北部喀拉斯岩体位于喀纳斯河以北,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该岩体谐和年龄为(473.3±2.9)Ma(MSWD=0.36),表明该岩体侵入时代为早奥陶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具高硅、富钠、高钾及铝过饱和特征,属高钾钙碱性高温型强过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Rb,Th,La等相对富集,Nb,Sr,Ti,Ba等亏损,LREE富集,HREE亏损,具较强的Eu负异常。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该岩体是典型的S型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2.
对阿尔泰北部山区喀纳斯及琼库尔花岗岩体进行锆石 LA-ICPMS U—Pb 定年分别获得398±5Ma(MSWD=2.3)和399±4Ma(MSWD=1.2)的生成年龄,确定其形成于早泥盆世。结合近期研究成果,进一步表明,阿尔泰造山带花岗岩主要形成于早—中古生代,峰期在400Ma 左右。这两个花岗岩同阿尔泰其它400Ma 左右的花岗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野外产状、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组成,如高硅、富钾、铝,轻稀土富集,具有 Eu 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h、Ba、K),具有明显的 Nb、Ta、Sr、P、Ti 负异常,具有负的ε_(Nd)(t)值(-1.5~-0.1)和相对于区内其它花岗岩较老的 Nd 同位素模式年龄 t_(DM)(1.15~1.35Ga),表明这些花岗岩具有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特征,其物源源除了地幔物质的贡献,可能有更多地壳物质的加入。推断这些花岗岩可能是在洋壳俯冲过程中,可能是熔自深部地壳(可能是弧物质)的岩浆与来源于亏损地幔的镁铁质岩浆发生混合形成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显示喀纳斯、琼库尔岩体形成于陆弧环境,与其它同期花岗岩一起揭示了阿尔泰造山带最为强烈的一次俯冲、裂解和拼合事件。为我们已经提出的构造演化模式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二郎坪单元是位于北秦岭构造带中部的一个年轻地体,发育了大量的花岗岩类,是研究北秦岭早古生代大陆地壳增生的理想场所。本文对北秦岭构造带太平镇北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体和蛮子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开展了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太平镇北奥长花岗岩和蛮子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468.8±2.8Ma和462.2±1.9Ma。太平镇北岩体为高硅(71.79%-78.66%)、富钠贫钾(K_(2)O/Na_(2)O=0.27-0.77)的低钾拉斑-钙碱性系列岩石;蛮子营岩体为高硅(72.20%-74.90%)、富钾(K_(2)O/Na_(2)O=0.97-1.36)的高钾钙碱性岩石。两者轻重稀土分异均较明显,均具有富集Rb、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太平镇北岩体和蛮子营岩体具有类似的锆石εHf(t)值(奥长花岗岩8.2-12.7;黑云母二长花岗岩8.9-13.2)、全岩(87Sr/86Sr)i(奥长花岗岩0.704038-0.705221;二长花岗岩0.703876-0.705371)和全岩εNd(t)值(奥长花岗岩1.49-2.03;黑云母二长花岗岩1.68-1.92)。研究表明,太平镇北岩体岩浆源区为玄武质弧下地壳,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英云闪长岩和奥长花岗岩;蛮子营岩体岩浆为早期形成的英云闪长岩部分熔融形成。太平镇北岩体和蛮子营岩体均形成于洋内弧的构造环境,从弧玄武岩到富钠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再到富钾的二长花岗岩,代表了地幔物质经过多阶段岩浆演化形成富硅富钾长英质地壳的过程。综上,认为洋内弧的形成和岩浆演化是北秦岭大陆地壳增生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新疆阿尔泰别也萨麻斯锂铌钽矿区广泛分布着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是矿化伟晶岩脉群的直接围岩。该岩体是北阿尔泰至今唯一识别出的奥陶纪花岗岩体。本文对别也萨麻斯矿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全岩主微量以及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岩体具有以下成分特征:富硅(SiO2=72. 93%~73. 14%)和铝(Al2O3=14. 60%~14. 82%),相对富钾(K2O/Na2O=1. 17~1. 27),全碱含量中等(Na2O+K2O=7. 96%~8. 30%),铝饱和指数A/CNK值高(1. 21~1. 28),属于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特别是Ti)、LaN/YbN值低(6. 70~9. 28),具明显的铕负异常(δEu=0. 43~0. 47);具有负的εNd(t)值(-4. 2~-2. 9),Nd模式年龄值在1. 42~1. 52 Ga。以上特征表明别也萨麻斯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其原始岩浆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混入了部分新生地壳物质组分。别也萨麻斯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初始的陆缘弧环境,与中阿尔泰、南阿尔泰识别出的奥陶纪岩体形成的构造背景一致。别也萨麻斯稀有金属成矿不是发生在奥陶纪的陆缘弧环境下,结合区域资料,奥陶纪陆缘弧环境不是新疆阿尔泰稀有金属矿化发生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新疆阿尔泰南缘萨尔布拉克铁矿区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获得岩体形成时代为410±4Ma(MSDW=0.88),是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岩浆活动产物。岩体的年龄限定它侵入的地层时代大于410Ma,为前泥盆系而不是前人认为的中泥盆统;同时限定萨尔布拉克矽卡岩型铁矿的形成时代略晚于410Ma,为晚志留世末期—早泥盆世早期成矿。萨尔布拉克花岗岩具有富硅、偏碱性,LREE富集且分馏明显,HREE亏损且分馏不明显,中等负铕异常(δEu=0.35~0.47),微量元素Th、U、La、Ce、Nd、Zr、Hf相对富集,Nb、Ta、Sr、P、Ti相对亏损,具明显负异常的特点。Na2O/K2O集中于1附近,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铝过饱和指数变化于1.07~1.14,为过铝质。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蒙库岩体(400~404Ma)具有很好的相似性,表明萨尔布拉克花岗岩形成于与板块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的陆缘弧环境中,可能是洋壳铁镁质岩石在板块俯冲过程中熔融形成,且加入了陆壳物质。  相似文献   

6.
哈勒赞布勒格泰稀有稀土矿床产出于蒙古国阿尔泰地区,是一处与碱性杂岩体有关的超大型Zr-Nb-Ta-REE矿床。该杂岩体具有多期次侵位和多岩相的特征,主要由含钠铁闪石和霓石的碱长正长岩、英碱正长岩、碱长花岗岩、蚀变碱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伟晶岩等组成,并被碱性辉长岩和辉绿岩侵入。其中,蚀变碱长花岗岩发生了全岩Zr、Nb、Ta和REE矿化,并具有广泛的热液交代特征。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该杂岩体中的长英质碱性岩和基性碱性岩具有相似的侵位年龄,均为~400Ma,侵入于~463Ma的黑云母正长花岗岩中。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杂岩体具有强过碱性的特征。岩浆演化主要受到碱性长石分异的控制,使硅逐渐聚集于晚期粒间熔体之中,并逐渐演化为英碱正长岩和碱长花岗岩。这个过程使岩浆的过碱性特征不断加强,也使钠铁闪石和霓石逐渐富集。杂岩体的岩浆演化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锆石、富集稀土的磷灰石、独居石和磷钇矿以及富集Nb的异性石的分异,使Zr、Nb、Ta和REE等成矿元素在岩浆的演化过程中没有得到显著的富集,因此岩浆的演化并非是该杂岩体中稀有稀土元素发生矿化的关键因素。在蚀变碱长花岗岩的石英、碱性长石和钠铁闪石中,普遍发育顺着晶格生长的“雪球状”钠长石,是碱性花岗质共结岩浆演化晚期流体发生周期性饱和并释放,造成Ab周期性过饱和而沉淀的结果。流体的周期性过饱和及释放萃取成矿元素并汇聚于蚀变碱长花岗岩,造成其Zr、Nb、Ta和REE等元素与硅含量相似但未发生蚀变的碱长花岗岩相比富集了近10倍,因此这是发生矿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对出露于阿尔泰山南缘沙尔布拉克一带的布可萨拉岩体和索尔库都克岩体中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206Pb/238U年龄分别为277.0Ma±2.4Ma和280.9Ma±4.3Ma,表明形成于早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期花岗岩具有富碱、高钾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为具有I—A、I—S过渡特点的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含量较高(∑REE为184.68×10-6~221.49×10-6),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E为4.52~8.45),Eu负异常明显(δEu为0.47~0.68),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具Nb、Ta、Sr、P、Ti等元素负异常。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该期岩体形成于碰撞造山后的拉张构造环境,属于后造山花岗岩。阿尔泰南缘早二叠世花岗岩是在后造山拉张背景下,地幔物质减压熔融形成岩浆上涌,底侵于新生地壳之下,使地壳熔融形成岩浆沿深断裂带上侵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罗伟 《地质与勘探》2016,52(2):261-270
碧罗雪山花岗岩体位于三江成矿带中段的左贡岩浆弧带内,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少量暗色包体组成。花岗岩类SiO_2含量67.10%~74.67%,富钾(K_2O/Na_2O=1.32~2.67)和低CaO(0.83%~2.6%),铝过饱和指数A/CNK=1.07~1.26,标准矿物中出现刚玉(1.06~3.38)。以上特征表明,该岩体为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弱至中等负Eu异常(δEu=0.38~0.97),相对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Cs、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研究表明花岗岩为富含长石的砂屑岩部分熔融形成,形成于挤压环境向伸展环境转换的后碰撞阶段,为临沧花岗岩基的北延部分。  相似文献   

9.
西秦岭柴家庄和酒刺梁花岗岩地球化学及与矿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家庄和酒刺梁花岗岩是西秦岭地区两个典型的岩体。岩石均为二长花岗岩,岩石化学表现为富硅、偏碱和铝过饱和的特征,均属钙碱性系列花岗岩;斜长石矿物电子探针分析显示斜长石An为6.68~12,主要为钠长石和更长石,岩浆演化不明显。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均为几乎不具负铕异常的轻稀土富集型。两个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相近,但由于其时代相差很远,并非同源岩浆结晶演化的产物。柴家庄岩体虽然可为柴家庄金矿提供部分成矿物源,但不可能提供热能;酒剌梁岩体既不能为柴家庄金矿提供热能,也不可能提供物源。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盘古山大型钨矿与深部隐伏花岗岩体具有密切成因关系,但因该岩体隐伏深,相关研究资料较为欠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矿床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深入认识。南岭科学钻探(SP-NLSD-2)揭露该岩体后,本文对其开展了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具有超酸性、富碱、贫钠富钾等特征,属于准铝-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形成该岩体的花岗岩浆为高度分异演化的残浆,W、Bi等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南岭燕山期花岗岩,为盘古山钨铋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矿质。岩浆演化至云英岩化阶段时,岩浆中的Mo、Bi、Cu、Pb及REE含量增加,而W、Sn含量则因已转移到岩浆期后热液而降低。岩体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1.
阿尔泰造山带阿巴宫花岗岩体锆石SHRIMP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阿尔泰造山带分布着大量花岗岩.本次研究的出露于阿巴宫一带的两个片麻状花岗岩体,其锆石SHRIMPU-Pb年龄分别为(462.5±3.6)Ma和(457.8±3.1)Ma,在误差范围内年龄一致,表明这两个岩体是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较老的年龄说明该岩体原被划分为华力西中晚期侵入岩体的认识并不正确,该岩基可能是由不同时代的侵人体组成.阿巴宫2号岩体呈岩株状出露于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火山岩地层中,二者之间没有显示侵入接触和断层接触关系,表明火山岩地层可能为岩体的不整合沉积盖层,后经剥蚀和构造作用使岩体局部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12.
晨明岩体位于小兴安岭东南段,其岩石组合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所测定样品中的锆石均具有振荡生长环带,结合Th /U 比值,表明这些锆石为岩浆成因,LA--ICP MS U--Pb 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分别为432. 8 ± 1. 2 Ma 和431. 9 ± 1. 7 Ma,即早志留世。晨明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 值为1. 16 ~ 1. 40,属于过铝质花岗岩; 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Rb、Ba、U 和Th) 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 Nb、Ta、Ti) 和P、Sr 以及重稀土元素。上述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其主要来源于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样品的过铝质特征暗示其形成于陆壳加厚环境。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晨明岩体形成于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的碰撞拼合环境,即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可能在早志留世碰撞拼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疆阿尔泰南缘富蕴-蒙库成矿带中铁木里克铁矿矿区出露的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获得岩体形成时代为(389±5.7) Ma(MSDW=1.7).该岩体是早泥盆世岩浆活动产物,属海西早期侵入体.岩体侵入活动伴随铁矿成矿作用,表明铁木里克铁矿的形成时代略晚于389 Ma.前人研究表明,阿尔泰造山带早泥盆世时期岩浆活动异常强烈,400~360 Ma是主造山期.铁木里克岩体的形成处于阿尔泰造山作用最强时期.对比铁木里克岩体与蒙库岩体的形成时代及空间产出,认为铁木里克岩体形成于与板块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的陆弧环境.  相似文献   

14.
天宫山花岗岩体成因的研究对闽西南地区岩浆演化及动力学过程有重要意义.天宫山岩体岩性主要为正长花岗岩.前人于天宫山岩体中利用K-Ar法测得年龄值为146~149 Ma,天宫山正长花岗岩中测得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33±2.0 Ma、230±2.8 Ma,为晚三叠世,属印支期.该岩体富硅,富碱,σ=1.21~2.55,A/CNK=0.97~1.73,属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到过铝质范畴.岩石ΣREE较高,LREE相对富集,贫Al2O3和Sr,富Y和Yb,发育有明显的显微文象结构,具有较强的铕负异常,中等铈负异常到弱正异常;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Ga/Al值高,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w(P2O5)平均值为0.02%,低于高分异S型花岗岩;w(Na2O)平均值为2.93%,高于高分异S型花岗岩;全铁含量w(TFeO)平均值为1.15%,高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锆石饱和温度平均值为729.8℃.εHf(t)全部为负值(-5.29~-10.69),表明其物质起源可能主要为古元古代下地壳物质.参与成岩作用的岩浆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为同碰撞环境下形成的壳源型铝质A型花岗岩.在印支期碰撞-挤压为主的造山运动背景下,岩体在高温环境中经历了古元古代下地壳物质的初步熔融,经印支期运动伸展,部分地幔物质参与了经底侵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辽宁北部法库地区东小陵岩体、前旧门岩体、胡家屯岩体及柏家沟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以及Lu-Hf同位素研究,以此制约古亚洲洋东段演化过程。岩相学特征表明,本文所研究岩体主要为花岗质岩石,普遍遭受了后期的动力变质作用改造。锆石测年结果显示,东小陵岩体及前旧门岩体形成于中二叠世(264.6±5.9Ma、262.8±3.5Ma),胡家屯岩体及柏家沟岩体分别形成于晚二叠世(257.7±3.1Ma)及早三叠世(248.2±1.5Ma)。岩石地球化学表明,东小陵岩体及胡家屯岩体皆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前旧门岩体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高分异I型花岗岩,形成于火山弧环境;柏家沟岩体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性I型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造山环境。研究区花岗质岩体皆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和轻稀土元素(LREEs),并且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和重稀土元素(HREEs),结合Lu-Hf同位素特征,认为其原始岩浆应受到了俯冲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的影响。综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在中二叠世-早三叠世期间,研究区经历了古亚洲板块的俯冲、闭合过程。  相似文献   

16.
巴什尔希岩体分布在东昆仑西段白干湖断裂和阿尔金断裂之间,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其中二长花岗岩与白干湖钨、锡多金属矿床关系密切。对锆石内部结构、阴极发光图像特征和Th/U比值的研究表明,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为岩浆锆石。锆石LA-ICP-MSU-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458.0±9.0)Ma。结合前人对巴什尔希钾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432.3±0.8)Ma,初步认为该岩体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侵入体。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巴什尔希花岗岩为弱准铝质或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是东昆仑地区加里东期局部弧后盆地拉张过程中,地幔底侵导致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阿翁错- 盐湖复式岩体位于狮泉河- 纳木错蛇绿混杂岩带北缘,为狮泉河- 纳木错特提斯洋俯冲消减、碰撞造山过程中岩浆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认识狮泉河- 纳木错特提斯洋盆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阿翁错- 盐湖复式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地质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 Pb年代学研究,总结了复式岩体的时空分布规律,探讨了复式岩体的成因类型、源区特征和构造背景。复式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玢)岩、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黑云母正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组成,为一套岛弧岩浆岩组合,成岩年龄集中在120~104 Ma,属于早白垩世末期,空间分布上具从南到北,由早到晚的趋势。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从石英闪长岩到二长花岗岩具有由钙碱性系列岩石向钾玄岩系列演化的趋势,主体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轻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高,而重稀土近于平坦,具有弱的负铕异常;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Ta、Zr、Hf等高场强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具有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基于本次研究结果,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阿翁错- 盐湖复式岩体形成于狮泉河- 纳木错特提斯洋盆北向俯冲的背景,来自俯冲板片的流体上升,引起上覆地幔楔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幔源岩浆,在密度差的作用下幔源岩浆向上运移,底侵至新生下地壳,致其发生部分熔融,并与之发生混合作用,形成了阿翁错- 盐湖复式岩体的母源岩浆,早白垩世末期(104.8±1.4 Ma)狮泉河- 纳木错特提斯洋壳仍持续向北俯冲,下白垩统竟柱山组磨拉石建造的沉积才意味着洋盆彻底关闭。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北段扎兰屯地区巴升河岩体由碱长花岗岩组成.采用LA-ICP-MS方法对碱长花岗岩开展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97.8±3.6 Ma,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该岩体4个样品的全岩地球化学等特征显示:巴升河岩体中碱长花岗岩具有富Si、高K、富碱的特征,属于弱过铝质钾玄岩系列,同时,样品∑REE偏高,Eu负异常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同位素年代学特征,认为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拼合的时间早于298 Ma.  相似文献   

19.
阿尔泰造山带中广泛发育古生代的花岗质岩浆活动,它们对认识阿尔泰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青河县西南方向敖包特花岗岩体中的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及其捕掳体片麻状英云闪长岩进行LA-ICP-MS定年,分别获得了407±3 Ma和491±3 Ma的~(206)Pb/~(238)U年龄,为早泥盆世和寒武纪末。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早泥盆世的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具有钙碱性-碱钙性和镁质花岗岩的特点,其A/CNK比值为0.98~1.08,为准铝质-弱过铝质,CIPW标准刚玉分子数主体小于1,且其具有较高的Y含量(27.2×10~(-6)~40.5×10~(-6))和Th含量(10.2×10~(-6)~27.0×10~(-6)),随着Rb含量的增加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表现出Ⅰ型花岗岩的特征。寒武纪末的片麻状英云闪长岩具有较低的SiO_2含量(60.28%~64.01%),其初始铝饱和指数应为准铝质一弱过铝质,微量元素特征同样表现出Ⅰ型花岗岩的成因特点。通过综合分析认为该早泥盆世的花岗岩与寒武纪末的英云闪长岩均形成于俯冲相关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