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运用地震相、地震沉积学等分析手段,结合钻井、测井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北坡的沉积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SQ21层序LST主要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前缘分布在PY35井区及以南,平面上呈菱形,发育大量的近端坝、决口扇砂体,前三角洲分布在南部地区,内部发育大量扇状浊积体;海平面升降和物源供给对沉积演化起明显的控制作用,沉积坡折造成同一时期沉积环境的突变; SQ21层序低位体系域LST中三角洲前缘近端坝、远端坝以及前三角洲的浊积扇砂体是主要的岩性-地层圈闭目标,海侵体系域中盆地西北边缘存在滨岸滩坝砂体圈闭。  相似文献   

2.
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钻井、测井、地震和古生物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的分析了白云凹陷晚渐新统到早中新统沉积相发育特征及凹陷沉积充填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珠海组下部发育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地震反射特征表明该三角洲发育三期;钻遇水下分支河道、支流间湾、河口坝及远砂坝微相,沉积物以富砂为特征,发育冲刷-充填构造、递变层理及较粗的水平潜穴等多种构造;珠海组上部为浅海相,沉积物以海相砂泥岩互层为主,此时期陆架坡折带位于白云凹陷南坡;珠江组沉积时期,海平面升降旋回频繁,陆架坡折带迁至凹陷北坡。随着古珠江流域扩大,沉积物输入量增加,在珠江组下部发育了深水扇,沉积物以细-粗砂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及深海泥岩,发育颗粒流、液化流、浊流及碎屑流等四种主要的重力流,钻遇内扇水道,中扇废弃水道及水道间漫溢沉积,外扇深海泥沉积;珠江组上部为半深海相,沉积物以深海泥岩为主。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盆地白云南洼珠海组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其不仅是深水区勘探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也是沉积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根据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应用三级层序格架内等时地层切片技术,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南洼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结构和平面演化开展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区内存在北部和西北部两个物源方向的陆架边缘三角洲物源供给体系,进而形成连续4期三角洲前积复合体,各期次通过解剖三角洲前积结构和叠置样式可细分为2~5套三角洲前积体,地震上表现为切线斜交型和S型反射结构。不同物源供给体系下的三角洲进积和加积速率差异明显,根据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演化阶段可划分为初始形成期、发展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初始形成期为珠海组四段中晚期,三角洲垂向上均表现为进积,平面上北部物源供给的陆架边缘三角洲形成面积小,西北部物源供给的三角洲面积相对大;发展期为珠海组三段,三角洲垂向上进积和加积均存在,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厚度达到最大,平面上北部物源供给的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体系发育一定规模,西北部物源供给的陆架三角洲前缘发育陆架条带砂脊;稳定期为珠海组二段和一段,三角洲垂向结构表现为先进积后加积,三角洲前缘规模变大,陆坡水道和深水扇最为发育。珠海组时期陆架边缘三角洲形成演化受双物源差异供给、相对海平面的先升后降和构造活动的相对稳定共同控制。北部物源供给的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陆坡沉积体系可作为区内最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旅大16油田东营组东三段是目前勘探开发的主力含油层系。综合三维地震资料、录井、测井及岩心资料,在井—震结合、层序地层学研究基础上,利用古地貌研究、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和振幅属性切片分析,明确了东营组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类型、沉积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应用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将东三段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其中可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沉积期,辽西低凸起大面积暴露遭受剥蚀,为研究区提供碎屑沉积物,发育近源的扇三角洲及重力流沉积体系。扇三角洲砂体以灰色中砂岩和细砂岩为主,河床滞留沉积、波状层理和生物扰动构造十分发育;高位体系域时期,辽西低凸起被淹没,供源能力减弱,研究区发育较远源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且伴生重力流沉积。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以细—中砂岩为主,见块状构造和楔状交错层理。重力流沉积体系主要为滑塌湖底扇及砂质碎屑流沉积,岩心观察可见细砂岩中发育滑塌变形构造,及漂浮状的砾石和泥岩撕裂屑。研究区沉积演化过程与地貌演化密切相关,且断裂体系对砂体展布具有控制作用,重力流沉积发育于断裂坡折前方。显然,明确沉积相类型、沉积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可为进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白云凹陷珠江组深水扇砂质碎屑流沉积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海水域的珠江组为油气勘探开发新领域,但珠江组厚层块状砂岩储层的成因仍存在很大争议。通过对砂岩储层的物质组分、沉积构造、粒度分布、古地形和古构造背景及地震与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白云凹陷珠江组属于深水扇沉积体系,扇体中广泛发育的厚层块状砂岩为深水扇沉积体系中内-中扇水道的砂质碎屑流沉积充填物。在详细描述砂质碎屑流沉积学特征和识别标志的基础上,确定砂质碎屑流与低位期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砂体与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期的某种触发机制作用下发生的重力滑塌和砂崩有关,具备“源-渠-汇”耦合关系的深水扇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近系珠江组NE—SW向平行于古岸线展布的K22条带状砂体外部地震反射特征、内部反射结构及平面展布规律,并运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和理论,结合海平面变化特点,对K22条带状砂脊沉积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K22条带状砂脊为发育在陆架区古构造高带、受控于强制性海退过程的再沉积产物,其物源来自于早期的三角洲,沉积水动力条件多样,主要为海退过程中的潮汐流和波浪作用;同时,沿岸流也对砂脊形态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砂脊后期得益于快速的海侵而保留下来。留存下来的沙脊沉积被包裹在海相泥岩背景中,可形成良好的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7.
康海亮  林畅松  刘晓  高平 《现代地质》2016,30(2):286-293
同沉积断裂对断陷湖盆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类型及发育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也影响了岩性圈闭的发育,已成为当前石油地质领域研究的热点。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南堡凹陷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其北部老爷庙、杜林和高南地区东营组为一个完整的二级层序,内部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受边界同沉积陡断裂、古地貌、物源供给及凹陷内同沉积断裂等因素影响,主要发育3种沉积体系组合样式及其相应的岩性圈闭类型:在西南庄边界断裂控制下,受物源供给和古地貌影响,老爷庙地区发育单断陡坡扇三角洲-湖底扇型,控制了砂岩透镜体圈闭的发育;杜林地区发育单断陡坡近岸水下扇-浊积扇型,此类型内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发育;受柏各庄边界断裂和高柳同沉积断裂控制,高南地区发育多断阶扇三角洲前缘加厚型,易形成前缘分流河道砂和滑塌浊积扇砂体形成的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垦利油区沙三上亚段是目前中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主力含油层系。综合研究区沉积背景,以三维地震资料、岩心及测井资料为依托,结合地震沉积学研究,开展了垦利油区沙三上亚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莱州湾凹陷垦利油区沙三上亚段沉积期,发育以莱北低凸起、垦东凸起及潜在物源区潍北低凸起供源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砂体以细—中砂岩为主,前缘砂体以粉—细砂岩为主,分选性中等较好。牵引流性质的沉积构造十分发育,多见生物扰动构造,反映三角洲前缘动荡的水体环境。顺物源方向发育斜交前积反射地震相,垂直物源方向识别出多期丘状反射地震相。综合古地貌、沉积特征及振幅属性切片,明确研究区沙三上亚段以北部物源莱北低凸起供源为主导,沉积中块及沉积东块为主体沉积区,莱北低凸起供源的三角洲呈后退趋势,其展布面积大(95~130 km2)。沉积西块及东块为多物源供给区,来自垦东凸起的三角洲前缘沉积逐渐萎缩,来自潍北低凸起的三角洲区前缘沉积逐渐向湖盆中央推进。上述沉积展布及演化规律为进一步精细勘探开发提供了沉积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针对珠江口盆地中新统珠江组强制海退体系域沉积层序特征认识不足、层序归属不合理等问题,综合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岩心和测井数据,采用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在对强制海退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该体系域的沉积层序特征、演化模式和有利砂体分布进行了探讨分析,指出该体系域顶界面具有明显的顶超侵蚀特征,应归属于SQ1层序的最后一个体系域,并总结了该体系域的沉积层序演化模式。结果表明: 强制海退体系域具有退覆式的高角度斜交型前积反射结构,表现为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特征,钻测井资料显示为多个具反旋回的前三角洲泥、远砂坝、河口砂坝与水下分流河道的组合沉积;强制海退体系域钻井岩心中发育陆坡区常见的生物扰动、泥质条带变形和滑塌、滑动现象,其前端下倾方向发育具强振幅反射结构的浊积扇沉积;强制海退体系域有利储集砂体位于该体系域顶界面和底界面附近,分别为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浊积扇砂体,是实现岩性油气藏勘探突破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近期在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顺9井发现了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下段原生油藏。通过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综合解释认为:柯坪塔格组下段沉积期间,顺托果勒地区经历了半深海-浅海-三角洲沉积过程,油层砂岩属于柯坪塔格组下段上部的由北向南的三角洲河口坝与分流河道沉积。南部附近的塔中隆起虽然距顺9井较近,但并未提供陆源碎屑物质。由于后期构造南抬北降,所以油藏区现今构造属于北倾缓坡背景,其上局部发育低幅度构造。圈闭类型主要为三角洲砂体岩性圈闭,其次为低幅度构造圈闭和岩性构造复合圈闭。有利圈闭区位于三角洲前缘主砂体发育带和局部构造圈闭叠合区。  相似文献   

11.
浅层地震勘探震源性状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峰  阮斌 《上海国土资源》2005,(2):46-48,52
该文通过某浅层地震勘探工程在不同的场地条件下采用的几种震源方式所得到的资料,探讨震源的性状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地震沉积学是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延续发展。最近10多年来,地震沉积学研究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地震沉积学理论、陆相碎屑沉积砂体、海相沉积砂体、碳酸盐岩和混积岩刻画、地震成岩相预测、砂体精细表征和开发地质应用、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RGB(Red-Green-Blue)地震属性融合、储集层预测技术以及三维可视化技术雕刻地质体等10个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未来地震沉积学应该关注地震地貌学理论模型、地震岩性学新方法、勘探地震沉积学、开发地震沉积学、地球物理反演新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完善地震沉积学理论方法,拓展地震沉积学在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助力油气勘探开发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The seismic sedimentology is a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eismic stratigraphy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and has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ten years,especially in its principle,continental and marine classic sedimentary sandbodies,carbonate and mixed deposits,prediction of seismic diagenetic facies,fine characterization of sandbodies,new geophysical methods and techniques,RGB fusion of seismic attributes,and 3D visualization carving geobodies,etc.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eismic sedimentology should concentrate on seismic geomorphological model,new method of seismic lithology,seismic sedimentology for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geophysical inversion methods,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etc. The gradually improvement of theory and methods in seismic sedimentology as well as the extended application of seismic sedimentology i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will increase its economic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4.
地震地层有波系、波组、地震层序、同相轴等几种单元,规模较大的波系、波组可与年代地层学中的统、系甚至界相对应,是等时的地层单元。地震层序以各种不整合作为划分地层的依据,所划的地层不但不穿时,而且具成因意义。同相轴为等时的、平整的、具波阻抗差的古沉积表面的反射所形成,而不是人为想象的、不平整的、具波阻抗差的岩性界面的反射。在它所代表的地层厚度的规模上(通常为30~50m),同相轴可看成一个等时的地层单元,而对小于这一规模的地层来说,同相轴则可能穿时。地震地层对比除具等时性特征外,还有其它一些优越性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穆星 《地质科技情报》2005,24(3):109-112
阐述了2类地震几何属性:①反映地震道空间变化量的属性;②反映地震属性空间相似程度及其衍生的各类参数.运用这些属性来判识地层或反射界面的空间连续性和倾向倾角等地质体的空间几何特征,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对这些属性进行自动分类来判别地震相.在山东东营凹陷永921井区的应用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20世纪末欧亚地震带上发生的几次强震造成的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进行了讨论,认为主要原因是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脆弱,提出21世纪的防震减灾工作重点应转向城市的抗震设防上。  相似文献   

17.
地震相分析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相分析是根据地震资料解释环境背景和岩相,其目的是进行区域地层解释,确定沉积体系、岩相特征和解释沉积发育史,最后预测有利生油区和储集相带。针对传统地震相分析中一些信号分析理论存在的不足,文章介绍了6种新的地震相分析方法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分形理论,提出了一种地震波初至的拾取方法,根据地震初至波到达前后时间序列的分形特征,采用适当的时间窗口,可以定量地确定初至波的到达时间。数值计算表明,当窗口大小为0.6 s时,计算速度合适,可以保证地震波波至时间的拾取精度,并且在广西地区的宽频带地震流动台网记录的地震数据处理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地震偏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海山 《世界地质》2000,19(4):392-396,401
以实现空间正确归位为目的的地震偏移技术方法业已历经了长足发展。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为人们理论研究的热点,然而在综合考虑偏移策略,算法、参数和速度等决定剖面质量因素之后,不难发现理论与实际应用上的巨大差距,近期地震偏移技术的研究进展迅速三维深度偏移和适用于复杂介质情况的综合方法将有望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杂卤石作为一种重要的钾盐矿产,在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嘉四-五段(T1j4-5)分布广泛,而T1j4-5埋藏深,杂卤石横向分布不稳定,利用地震技术对杂卤石进行预测是本区钾盐勘探的必要需求。而杂卤石夹杂在低速盐膏岩和高速膏云岩互层的地层中,一般单层较薄,在地震剖面上反应弱,地震识别困难。本文通过井震联合对比和地震正演分析,总结了杂卤石的地震响应特征,认为杂卤石由于形成机理的特殊性,其一般位于厚层盐膏层的上部,因此在地震上具有低频、强波谷背景上的高频、弱振幅的特征。在低频地震剖面上,杂卤石对应低频、强波谷的部位;而在高频地震剖面上,杂卤石对应高频、弱波峰的部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传统的层属性在杂卤石预测上的难点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利用杂卤石在高、低频地震体上的幅频差异特征,通过体属性运算预测杂卤石分布的技术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该方法可为其他地区杂卤石的地震识别和预测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认为,杂卤石在纵向上主要发育于T1j4-5第2旋回盐膏层的上部,平面上主要在盐膏层塑性变形增厚的部位富集,呈条带状展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