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山东省自然硫资源丰富,仅泰安朱家庄和大汶口自然硫矿床合计探明资源储量就超过30亿t、纯硫量超过3亿t。根据山东省自然硫矿的特点,预测山东省境内部分盆地仍然具有自然硫矿的成矿可能。通过收集采矿新方法新技术等各种资料,针对深埋藏沉积型自然硫矿床的开发提出了钻井热熔开采、微生物采矿法、地下开采、地下压裂法几种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贵州三岔河硫铁矿矿床中假象黄铁矿的发现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三岔河硫铁矿矿床是西南硫矿带内大型矿床之一。矿床产在二叠系龙潭煤系底部,矿体呈层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在矿床的下部发现一层由假象黄铁矿组成的矿石。柱状假象黄铁矿的特点是:As含量高,CO/Ni值>1,S/Se值<20000,且交代结构明显。通过假象黄铁矿物性特征、主微量元素、硫同位素的研究,证明它系成岩过程中H2S交代火山物质中的辉石或间石类矿物的产物。西南硫矿带煤系硫铁矿的形成与火山作用有关。成矿物质源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期后气液,经沉积-成岩作用形成黄铁矿床。  相似文献   

3.
硫是化学工业最重要的基本原料之一,主要用于生产化肥。我国硫矿资源工业开发利用的主要为硫铁矿和伴生硫。2007-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了全国化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完成了全国硫矿成矿规律及预测研究,编制了相关图件,建设了数据库,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文章在以往研究和省级硫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全国硫矿时空分布特征,划分了成矿区带和成矿类型,建立了典型矿床和预测工作区的预测模型,最后对全国硫矿资源潜力进行了分类评价汇总。结果表明,全国共有硫矿床、矿点、矿化点共1 437处,其中硫铁矿1 418处,自然硫矿19处。成矿时代跨度为太古宙晚期-新生代,以元古宙硫矿储量最大。全国共划分为46个Ⅲ级硫矿成矿区带和17个矿集区;划分了沉积变质型、沉积型(海相、煤系)、岩浆热液型、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自然硫型6种预测类型和17个矿床式;梳理了6种预测类型典型硫矿床的预测要素和预测模型。全国共划分沉积变质型硫铁矿预测工作区20个,沉积型硫铁矿58个,岩浆热液型68个,海相火山岩型12个,陆相火山岩型9个,自然硫矿5个。全国共圈定硫矿3级预测区274个,其中硫铁矿268个,自然硫矿6个。全国硫铁矿硫铁矿和自然硫资源总量分别为241.35亿t和5.67亿t,其中预测资源量分别为184.57亿t和2.32亿t。根据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矿石选冶性能、资源量可靠程度,文中遴选出21个硫矿优先勘查区,预测自然硫资源量2 229.3万t(S),硫铁矿50.58亿t(矿石)。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好,找矿潜力大,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已知矿床深边部等近期可优先安排勘查工作的预测区,远景好时可作为整装勘查基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波兰自然硫矿床的普查、勘探和开发工作,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这些资料涉及到各种地质问题,其中包括自然硫矿床的形成条件和蚀变作用。波兰的自然硫矿床分布在喀尔巴阡山前渊北部中新统托尔顿阶内。托尔顿阶由石膏—硬石膏层组成,但在某些地方被含硫灰岩或含硫泥灰岩系所代替。托尔顿石膏层厚度介于12—55米之间,但大部分约30米。石膏岩系底部为粗晶质石膏,往上为致密的薄层状石膏,局部为角砾化石膏。石膏岩系的底板是碎屑岩层(砂、松散砂岩),以及泥灰质和钙质沉积;其顶板是致密的泥灰质粘土岩。自然硫矿床产于这套岩系内一定的层位中,含硫层段一般出现  相似文献   

5.
<正> 大汶口凹陷之早第三纪地层中发现自然硫,局部富集成矿。本文是在大汶口自然硫矿初步普查地质工作基础上,试图从凹陷的沉积建造、古地理环境入手,阐述自然硫的形成;以矿石特征及矿化特征为依据,论述自然硫矿的成因。一、大汶口凹陷及其区域地质简况一、大汶口凹陷是山东省早第三纪主要沉积盆地之一。位于中朝准地台鲁西隆起区汶蒙凹陷带的西端。汶蒙凹陷带北依新甫山凸起,南靠蒙山凸起,自东而西由蒙阴凹陷、汶东凹  相似文献   

6.
<正> 山东泰安朱家庄自然硫矿是近年我国新发现的一个大型沉积硫矿床。矿层主要赋存于汶莱盆地下第三系官庄组二段上部含泥—泥质碳酸盐岩层中。该硫矿床分布面积广,储量可观。其埋藏深度为100—500米,硫矿以多层形式产出,品位偏低,一般在6—12%之间,极个别可达33.4%,并有裂隙油和较丰富的石膏矿层。有人认为自然硫  相似文献   

7.
《探矿工程》1976,(4):30-35
我队于1973年开始,对自然硫矿区进行了勘探,勘探硫矿对我队来说,技术上是一个新的课题。由于我队广大职工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施工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勘探硫矿的经验,从而对钻探技术有了一定的提高,并摸到一些规律。两年来共施工229个钻孔,进尺6982.28米;矿心采取率多数钻孔在80%以上,最高台月进尺达到  相似文献   

8.
震旦系陡山沱组磷块岩的成岩作用和成岩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讨论了磷块岩的成岩作用及其与沉积环境的联系,进而提出了磷块岩成岩环境的五个序列。各成岩自然序列,具有各自独岩的成岩作用特点,代表着不同成岩作用环境。不同成岩环境又与不同的磷酸盐相和沉积环境有关,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始沉积及其环境的发展和演化。 探讨磷块岩成岩作用必须考虑到成岩作用发生过程的地质历史演化和条件,必须联系其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9.
波兰的自然硫矿床产在喀尔巴阡前缘拗陷的中新世海相沉积岩层中。该岩层可划分为三个岩相:氯化物岩相,分布在喀尔巴阡山的边缘带;硫酸盐岩相,占据前缘拗陷的大部分;碳酸盐岩相,分布在前缘拗陷的边缘带内。一些老的硫矿床及矿点主要集中在克拉科夫与布斯克之间的硫酸盐岩相的边缘带内。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喀尔巴阡前缘拗陷进行更为详细的硫矿普查,根据对中新世岩层研究的结果,于1952年在塔尔诺布热克地区发现了一个大而隐伏的自然硫矿床。喀尔巴阡前缘拗陷的中新世海相岩层是一个年青的构造层,在波兰出露一部份,向东延伸到苏联乌克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向西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境内(图1)。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成岩相的定量划分与识别方法,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压汞和测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薛岔地区长6储集层进行了成岩作用强度参数定量评价和成岩相测井识别。结果表明,长6储集层经历了中等-强压实作用、弱-中等胶结作用、弱-中等溶解作用。根据成岩作用强度、胶结物类型、孔隙类型及其发育程度,划分出5种成岩相,不同成岩相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测井响应差异大。成岩相与沉积微相表现出良好的对应关系,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中等压实绿泥石胶结-粒间孔相,孔隙发育程度高,物性好,排驱压力低、大孔喉含量高,是最有利的成岩相;中等压实伊利石胶结-溶蚀孔相和中等压实硅质胶结相次之。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乌拉山金矿稳定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乌拉山金矿床的H,0,C,S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论述。认为其金质是多源的,但主要来源于太古界乌拉山群。成矿流体早期的变质水,晚期的岩浆水,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大气降水逐渐增多,并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洋灰洞子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灰洞子铜矿床是太平岭多金属成矿带一小型矿床,通过对矿床的矿体形态、矿石组成、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硫同位素测定及矿石爆裂温度测定的分析,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岩体和地层,在成岩成矿作用中,岩浆同熔和交代作用较强烈,其成矿期可分二期,成矿温度划分三阶段.认为洋灰洞子铜矿床是与中酸性侵入岩密切相关的中温热液型斑岩铜矿床.  相似文献   

13.
14.
河北洞子沟银(铜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论述了洞子沟银(铜、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时代及矿床成因,并从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及包体成分、稀土元素等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矿床硫同位素变化范围窄,δ34S=(-0.49~+2.8)×10-3,硫同位素组成以重硫型为主,接近陨石硫同位素组成。δ18OH2O=12.9×10-3,δDH2O=-73×10-3流体包裹体成分反映出成矿热液以岩浆来源为主,并混合了部分大气降水及雨水。提出本矿床是地洼区内的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15.
李纪良 《地质与资源》1993,2(2):147-155
夏杖子金矿床中矿物包裹体水的氢、氧同位素分别为:δD=-91.7‰——73.1‰,δ18OH2o=5.68‰-6.23‰,说明读矿床的成矿溶液是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矿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基本上全是负值,且变化范田较小,同位素平衡温度平均为208-240℃,成矿溶液总硫平均同位素组成-19.70‰——20.64‰,证明成矿热液中H2S原子团占优势,其硫源可能为本区结晶基底;石英中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等时年龄为105±7.2Ma,说明其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为与岩浆热液有关的中-低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安徽马山金铜矿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论祁雨沟式金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衍景  崔毫 《矿产与地质》1992,6(2):103-110
祁雨沟金矿是典型的爆破角砾岩型金矿。系统地论述了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根据围岩蚀变和矿物包裹体温度、成分的研究,确定了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其各阶段的演变;通过氧同位素研究证明了成矿溶液的来源由早期岩浆水转变为晚期大气降水;用硫、碳和铅同位素组成说明成矿物质的复杂来源。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建立了矿床的形成模式,并指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Metamorphic remobilization of arsenopyrite-rich ores is a globally important process which can lead to significant concentrations of gol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is and related processes, relations of sulphur isotopes can give a number of important clues. To resolve such relations in detail, we have successfully calibrated and applied a laser combustion system for in situ analysis of sulphur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arsenopyrite. Experimental calibration of the laser fractionation factor (+0.4‰) was obtained by using compositionally and isotopically homogeneous natural samples from ore deposits at Boliden (Sweden) and Freiberg (Germany); subsequent to detailed microscopic study, the S isotope ratios of these samples were measured by conventional and laser combustion techniques.The present applicati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arsenopyrite in the Palaeoproterozoic metamorphosed VHMS ores of the Boliden Au–Cu–As deposit, Skellefte district, northern Sweden, shows that the sulphur isotope composition of arsenopyrite is essentially unmodified during medium-grade metamorphic recrystallization and remobilization. Here, massive arsenopyrite ore is crosscut by later veins that carry a complex quartz–sulphosalt–sulphide assemblage. The latter ore type is markedly Au-rich compared to the host ore, and thus of significant economic interest. We find that both ore types exhibit very similar sulphur isotope compositions, ca. +2‰ to +3‰ (V-CDT), which is similar to most massive sulphide deposits in the Skellefte district. Thus, the crosscutting Au-rich vein ore has inherited the sulphur isotope composition from sulphur liberated by metamorphic reactions affecting the massive ore, and most likely also inherited the Au through this mechanism. The latter finding clearly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both for the general discussion on, and the prospecting for, similar high-grade Au ores in this world-class mining region.  相似文献   

19.
云南个旧锡矿床铅、硫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个旧锡矿床的铅、硫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铅、硫同位素主要来自基性岩,少量来自花岗岩,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印支期的基性火山成矿作用(铅模式年龄200-280Ma)和燕山期花岗岩的叠加改造成矿作用(铅模式年龄80-160Ma).进一步表明,个旧锡矿床为一个多成因多物质来源的矿床.  相似文献   

20.
肖静  薛培林 《矿产与地质》2006,20(6):636-639
阐述了恰东铜矿床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并对该矿床的含矿地层、岩石化学组成、矿区构造、岩浆岩、矿石类型以及硫同位素特征进行了重点研究。研究认为,恰东铜矿床的成矿与该区三叠世火山喷发活动有密切关系,是由火山成矿流体以喷流形式进入海盆底部与陆源碎屑一起沉淀而形成的火山喷流沉积铜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