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与找油领域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一)大地构造位置准噶尔盆地锒嵌在天山、西准噶尔界山及阿尔泰山之间,是典型的中间地块盆地.就其演化史和构造发育史看,它又是一个大型的复合迭加盆地.地处中亚内陆,在前中生代时期它本是哈萨克斯坦板块东延部分.哈萨克斯坦板块的定义域“北东以克拉麦里——额尔齐斯——斋桑缝合线与西伯利亚板块拼接,其南和西部以北山——南天山——东乌拉尔为界与塔里木——中朝和东欧二板块相邻”.作为准噶尔盆地基底的古地块是包含在哈萨克斯坦板块内为数甚多的古陆块之一,在早古生代时期它是包括巴尔喀什及吐鲁番——哈密在内的巨块古陆区,我国境内的中天山岛链是它的活动陆缘;奥陶纪时西准噶尔裂陷槽产生将巴尔喀什地块分出,晚泥盆世时博格达——哈尔里克裂陷产生又将吐鲁番——哈密地块隔离;北天山优地槽是同白垩纪以来沿日本琉球岛弧弧后由微拉张而出现的冲绳海槽机制一样,所不同的是北天山是晚古生代产生而已.  相似文献   

2.
新疆博格达山主体由石炭系海相火山一沉积岩系组成,以发育两期双峰式火山岩,但不发育花岗岩为特征,对其晚古生代地层时代的划分和演化争议较大。本文重点对博格达山北部两个晚古生代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重新标定博格达山地区晚古生代地层的形成时代;利用物源区的演化,约束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测年结果显示博格达上亚群砂岩的碎屑锆石表面年龄值分布范围较宽,主峰年龄为343~284 Ma(80%),次峰年龄为386~375 Ma(3%)、503~441Ma(7%)和871~735 Ma(10%);芦草沟组砂岩的碎屑锆石表面年龄值非常集中,主峰年龄为358~279 Ma(97%),次峰年龄为257~251 Ma(约3%)。博格达山中部原石炭纪博格达群上亚群与西部和南部下芨芨槽群相当,应属于早二叠世,中部一东部的石炭一二叠纪界线应在博格达下亚群一上亚群或居里得能组一沙雷塞尔克组之间的不整合面之中。博格达北部地区晚二叠世以南侧天山物源区供给为主,反映出晚古生代期间博格达山地区至少存在晚石炭世末和中二叠世两期构造隆升。结合区域火山岩与火山碎屑岩的研究,认为博格达山地区晚古生代主要经历4个演化阶段:早石炭世弧后盆地裂解阶段、晚石炭世碰撞拼贴阶段、早二叠世碰撞后伸展阶段、中-晚二叠世再次隆升到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3.
新疆西天山伊犁地块晚古生代火山岩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新疆西天山伊犁盆地晚古生代火山岩时空分布和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等进行系统总结,认为该盆地晚古生代火山岩主要由晚泥盆世至早二叠世的火山岩组成,其形成与南北天山洋盆演化有关.晚泥盆—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为天山南北洋盆大洋板块俯冲而成的钙碱性火山岩,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为挤压环境向拉张环境过渡的钙碱性火山岩和碱性火山岩,早二叠世乌郎组火山岩为后造山具裂谷特征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  相似文献   

4.
博格达造山带位于准噶尔和吐鲁番-哈密两个前寒武纪地块之间,是晚古生代的大陆裂谷。经研究,博格达大石头-色皮口地区的流纹岩Rb-Sr同位素年龄为307.1±1.3 Ma,表明博格达地区火山活动由早石炭世持续到晚石炭世。该年龄可视为博格达裂谷闭合和区域隆什之后造山阶段产物的形成年龄。该区流纹岩其源区物质主要来自于亏损地幔或是由玄武岩浆演化经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流纹岩这一特征是十分罕见的。  相似文献   

5.
博格达山西部下二叠统中下部是一套由浊流及其它重力流沉积组成的深水层段,其下伏和上覆地层中都发现了大量风暴岩。深水层段之上的风暴岩仅分布在博山南侧的浪控沉积体系之中,北侧为一套不含风暴岩的潮坪沉积,该特点表明博山南北两侧的沉积层序可能不形成于统一水体,而是分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沉积盆地。从而为博山晚古生代属岛弧性质从沉积学角度提供了依据。当博山南侧西缘晚二叠世初期为陆相沉积时,东部仍出现大量远源风暴岩,表明晚古生代海退方向自西而东。  相似文献   

6.
贺西地区以阿拉善陆块为主体,太古界裸露地表、花岗岩发育,在南北缝合带之间还有六条形成期早、演化时期长的深大断裂,对早古生代壳块分区,晚古生代盆地形成、分布起着控制和分割作用。晚古生代在前陆盆地率先接受了上泥盆统、下石炭统沉积;步入晚石炭世、沉积范围继续扩大至碰撞裂谷盆地后,又扩大到鄂尔多斯西缘并与华北海(陆表海)连为一体。进入海西旋回中晚期,受蒙兴海槽、秦祁海槽会聚、收缩、对接碰撞构造背景和构造运动的影响,使曾经是石炭纪南海北陆的古构造格架、古地理面貌,被全面海退后二叠纪的陆相沉积所代替。晚海西—早印支运动,使上古生界全面发生挤压变形,形成多种类型断裂、褶皱构造与圈闭,并受到了普遍的隆起剥蚀和缺失。晚印支期断裂活动,构造将晚古生代形成的两类盆地解体为八个断陷和五个隆起区,又使新的盆岭构造格局在此基础上形成、发育和演变。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基底继承了奥陶纪中部高、东部和西部低及西陡东缓的古构造面貌。利用大量钻井分层数据,绘制了晚古生代各个时期残存地层厚度图,其空间变化反映了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古构造格局特征。结合东西向及南北向地层厚度对比、演化剖面的研究,认为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在本溪期—太原期主要受中央古隆起的控制,地层空间展布东西分带明显;山西期中央古隆起对沉积作用的控制不是很明显,地层从东西分异逐渐过渡到南北分异,这种沉积格局的转变与古地理演化具有一致性,从而说明了古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疆博格达地区晚古生代处于弧后裂陷盆地,晚石炭世祁家沟组多被认为是滨海-浅海沉积环境。据前人沉积相研究成果分析,博格达弧后裂陷盆地东、西段开裂程度不同,因此处于博格达东、西段相变地区沉积相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次在1∶5万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对区内麻沟梁地区祁家沟组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及粒度样品分析,推断祁家沟组由扇三角洲、滨海、浅海相组成,扇三角洲相粗碎屑岩一定程度上为构造应力的突变产物,该认识为晚石炭世中晚期沉积盆地充填及构造演化奠定了沉积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北缘地区古水流方向在晚古生代到中生代期间发生过三次重要的转变。晚石炭世晚期以前指向南,晚石炭世晚期到二叠纪期间指向东、南东东向,三叠纪—侏罗纪指向南,白垩纪及其以后指向北。结合盆地物源和沉积环境分析,博格达山北缘自晚古生代以来可划分为四个构造演化阶段,古流向转折期为盆地各期构造演化的分界线,它们是盆地对周缘造山带构造演化沉积响应的重要记录。另一方面,古水流转折时间资料的获得,对准噶尔盆地周缘不同构造带的隆升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限定。晚石炭世晚期至二叠纪,古水流资料指示沉积物主要来自准噶尔盆地西部,准噶尔盆地西—西北缘强烈隆升,自三叠纪早期开始到侏罗纪晚期,准噶尔盆地北缘抬升,博格达山北缘沉积物主要来自北方;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古水流指示沉积物主要来自盆地南部,博格达山隆起并遭受剥蚀。然而,什么原因造成石炭纪末以来,准噶尔盆地周缘几个造山带顺时针方向依次隆起,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Midd.  MF 昝淑芹 《世界地质》1991,10(1):137-138
本文目的是要建立形成坎宁(Canning)盆地的构造物理模式。该盆地位于西澳,形成于奥陶纪和志留纪。当时的坎宁盆地东部与Amadeus盆地相接,南北两翼均为元古宙岩石(图1)。Amadeus盆地是一个晚元古代和古生代的前陆盆地,形成于中澳地区的面内挤压构造运动(Iambeck,1983)。古生代时,中澳地区的挤压或聚敛构造造成了Petermann山脉的造山运动(600—580Ma)、Rodingan运动(?500—420Ma)、Pertinjara运动(370Ma)和Alice Springs造山运动(?375—320Ma)。这些造山运动标志着整个古生代时该区一直处于受挤压状态。本文所提模式的基本前提是:古生代时中澳的构造运动控制着坎宁盆地的演化。奥陶纪时,坎宁盆地为一陆表海。奥陶系自下而上为:底部碎屑岩(Nambeet组)浅海相碳酸盐岩(Willara组)、盆地页岩和灰岩(Goldwyer组)。该岩系之上被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