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相山矿田铀多金属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山矿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我们在铀矿勘探过程中,于相山矿田西部河元背、牛头山等矿区深部陆续发现多金属(Pb、Zn、Ag等)矿化现象,呈现出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通过与银山、紫金山等多金属矿区对比分析,认为相山矿田具有良好的铀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文章对矿田的区域构造背景、深部地质环境、小岩体活动及控矿构造等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相山矿田的中心部位或深部,可能存在大规模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
江西银山铅锌铜矿化机制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华仁民 《矿床地质》1987,6(2):90-96
本文分析了银山矿区所处的火山盆地边缘这一特定地质构造环境,火山活动的多阶段性以及蚀变矿化的基本特征,指出在银山发生过两期矿化作用,分别对应于两个阶段的火山-次火山活动。第一阶段的流纹英安质次火山活动产生铅锌银矿化,第二阶段英安质次火山活动则伴随铜(铅锌)矿化。因此,作者认为银山铅锌铜矿床是典型的次火山热液矿床,是两期矿化叠加的结果,从而对前人关于银山矿的成因模式和归类提出了异议。本文还对银山矿与德兴斑岩铜(钼)矿田的成因联系问题提出了独特的看法,并指出了银山式铅锌(铜)矿化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紫金山矿田内, 自地表往深部, 发育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英安斑岩、浅成相花岗闪长斑岩、中深成相花岗闪长岩, 构成中酸性火山-侵入岩系列。围绕着紫金山火山机构发育强烈的蚀变矿化, 形成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银金矿和斑岩型铜(钼)矿床。矿田内各类铜金银矿床存在着密切的时空及物源联系, 它们在时间、空间上连续演化, 都是同源含矿中酸性岩浆在同一成矿背景之下于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含矿热液的物化性质及时空迁移决定了它们在不同地质部位产出不同的矿床类型, 构成与中酸性次火山-斑岩有关的浅成低温-斑岩铜金银矿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4.
王绍雄 《福建地质》1995,14(2):85-94
福建西部的紫金山铜(金)矿与台湾北部的金(铜)矿其矿床(田)的很多特征十分相似,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也很类同,表明其成矿作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二者可以对比。依此为基础能够建立起一个综合性的有关火山/潜火山热液-斑岩成矿系到的两阶段三层模式。此模式环太平洋地区中、新生代火山活动地区类似床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再论紫金山矿田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紫金山矿田是由我国大陆发现的首例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紫金山铜金矿床为主要组成部分,该矿床深部和边部相继发现了斑岩型铜(钼)矿、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和低硫浅成热液型银(金、铜)矿、火山岩型铀矿及高温热液型钨锡矿异常等。自晚侏罗世开始,矿田内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作用、岩浆活动及其热液蚀变,致使紫金山矿田形成多期次的成矿作用,它们相互叠加、富集以及空间上侧向排列的特点,构成“构造的构造”、“体中体”、“蚀变的蚀变”、“矿化的矿化”等特征的复杂多样构造-流体-成矿系统,并具有显著的自上而下“U、Ag→Au→Au、Cu→Cu→Cu、Mo→W、Sn”矿化垂直分带特征和“多层楼”成矿模式。在空间上不同成因类型矿床又显现出侧列分布的格局,构成了独特的“紫金山式”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通过对比研究表明:在紫金山铜金矿床深部仍存在着斑岩型铜(钼)矿床以及边部可能具有的高温热液型钨锡矿床等,展现出矿田内具有广阔的找矿新领域,为配合进一步地质勘查找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该文根据江西银山金铜多金属矿床特征及与邻区矿床的对比,论证了构造动力热液成矿作用在银山矿床形成过程中的意义;提出了矿区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新认识,即: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与石英斑岩岩浆演化阶段关系更为密切,矿化与深部大斑岩体有关,形成内带斑岩型Au、Cu矿,外带脉型Au,Cu,Pb,Zn,Ag矿的成矿系列。根据两种成矿作用之间相互时空关系,作者认为银山矿床是构造动力热液与火山乐热液双重藕合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根据银山Cu-Au多金属矿床是由构造动力热液和火山-岩浆热液双重耦合成矿作用而形成的新认识,建立了银山矿床新的矿化分带体系-二级多中心矿化分带模式,并探讨了其形成机制及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8.
华南相山铀矿田成矿条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沈锋  陈然志 《铀矿地质》1995,11(5):257-265
华南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分布广泛,火山活动起始于175Ma,结束于75Ma,早期为高钾钙碱系列、晚期以双峰式火山岩为特征。与火山岩有关的铀矿床不仅数量多、储量大,而且矿化类型也比较复杂,因而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关注。位于华南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带西缘的相山矿田是我国火山岩型铀矿床的典型代表。矿田受区域构造和火山构造联合控制。组成火山盆地盖层的主体岩性为晚侏罗世的碎斑熔岩和流纹英安岩,基底为震旦纪变质岩。与碱交代有关的早期铀矿化分布在盆地的东部,与酸碱交替交代有关的铀、钍矿化分布在盆地西部。矿化垂幅达千米。矿田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近几年由于基础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加强,矿田地质勘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一批新矿床被发现,老矿床不断扩大。其中邹家山矿床已跨入超大型铀矿床的行列,表明相山矿田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根据银山Cu-Au多金属矿床是由构造动力热液和火山-岩浆热液双重耦合成矿作用而形成的新认识,建立了银山矿床新的矿化分带体系──二级多中心矿化分带模式,并探讨了其形成机制及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0.
紫金山复式岩体两种成因类型的矿化蚀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炳铨 《福建地质》1992,11(1):1-16
福建上杭紫金山铜(金)矿床是我省80年代新发现的中低温火山-次火山热液成因大型铜(金)矿床。本文根据地质八队紫金山外围1∶1万地质填图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研究资料,从蚀变及矿化角度论述了紫金山复式岩体的蚀变组合类型及其分布形式以及蚀变与矿化关系等。指出紫金山复式岩体是 Cu、Mo、Au、Ag、Pb、Zn 多种金属成矿有利岩体,主要有两种成因类型蚀变和矿化,即斑岩热液型铜钼矿化和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铜金银多金属矿化以及二者叠加类型,表明这些矿化在矿源、成因、空间分布和成矿演化方面有着密切关系,与邻区玉水式矿化、砂岩型铜矿化等构成一个成矿系列,组成一个矿田。文中还对该区各种类型矿化的远景及进一步找矿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2,54(15):1835-1864
The Yinshan deposit is a large epithermal-porphyry polymetallic deposit, and the timing and petrogenesis of ore-hosting porphyries have been hotly debated. We present new results from geochemical, whole-rock Sr–Nd and zircon U–Pb–Hf–O isotopic investigations. Zircon U–Pb data demonstrate that the quartz porphyry, dacitic porphyry, and quartz dioritic porphyry formed at ?172.2 ± 0.4 Ma, ?171.7 ± 0.5 Ma, and ?170.9 ± 0.3 Ma, respectively. Inherited zircon cores show significant age spreads from ?730 to ?1390 Ma. Geochemically, they are high-K calc-alkaline or shoshonitic rocks with arc-like trace element patterns. They have similar whole-rock Nd and zircon Hf isotopic compositions, yet an increasing trend in ?Nd(t) and ?Hf(t) values typifies the suite. Older (inherited) zircons of the three porphyries display Hf compositions comparable to those of the Jiangnan Orogen basement rocks. In situ zircon oxygen isotopic analyses reveal that they have similar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which are close to those of mantle zircons. Moreover, a decreasing trend of δ18O values is present. We propose that the ore-related porphyries of the Yinshan deposit were emplaced contemporaneously and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Neoproterozoic arc-derived mafic (or ultra-mafic) rocks. Modelling suggests that the quartz porphyries, dacitic porphyries, and quartz dioritic porphyries experienced ?25%, ?10%, and ?10% crustal contaminations by Shuangqiaoshan rocks. Our study provides important constraints on mantle–crust interaction in the genesis of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associated with Mesozoic magmatism in southea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12.
地幔流体与铀成矿作用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文中探讨了地幔流体铀成矿作用的可能性 ,并以相山世界级铀矿田为例 ,阐明了地幔流体铀成矿作用的主要特征。岩石圈之下存在一个富含放射性生热元素的富集圈 ,在造山带崩塌阶段 (岩石圈拆沉或减薄 )以及弧后拉张环境下 ,富集圈中的U、Th将随地幔流体一起上升迁移至地壳中直接成矿。相山铀矿床就是在弧后拉张环境下由当地富集地幔流体上升迁移至早先火山杂岩裂隙带中沉淀成矿而形成的。弧后拉张环境有利于地幔流体上升 ,早先的火山通道和火山杂岩中非常发育的裂隙为成矿流体提供了迁移和赋矿空间 ,成矿与幔源岩浆活动 (煌斑岩 )相伴随 ,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具有幔源特征 ,地幔中放射性生热元素富集圈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从而形成了相山超大型铀矿田。  相似文献   

13.
江西相山碎斑熔岩成因及其控矿作用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相山碎斑熔岩因其产状、岩石结构比较特殊,因此在岩石成因、岩相归属及岩体产状方面,长期以来存在多种不同看法。在控矿作用及找矿勘探方向看法上也有不同。作者通过多年野外地质、岩矿鉴定及矿床勘探资料的综合分析,从岩石学、岩石化学、地质产状上论证了相山岩体为一种介于火山与侵入之间的过渡性岩相—地下隐爆火山侵出相碎斑熔岩,具有一个主火山侵出通道和多个侧火山侵出通道的碎斑熔岩复式穹窿,其主、侧火山侵出通道机构及复式穹窿环锥状构造控制了矿田的格局及矿床和富矿体的生成部位。  相似文献   

14.
相山及邻区七个火山盆地火山岩岩性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赣杭构造带西南端相山及其邻区7个火山盆地主体岩石的特征和成因,从地质产状、岩性、岩石化学等方面做了论述。采用了红外光谱、矿物包裹体、高温实验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岩石的形成机理。相山主体岩石是一种成因特殊的火山碎屑(斑)熔岩,即岩颈碎屑熔岩和岩流碎屑熔岩。相山等火山盆地主体岩石边部的塑性岩屑不是熔离成因,而是由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火山碎屑熔岩中的斜长石牌号变化大,钾长石主要是低透长石,表明岩石的形成具有高温特征。不同岩石相的矿物中的熔融包裹体有明显的形态标型。碎眉熔岩中的石英碎斑结构,主要是高温热炸裂成因的。7个火山盆地中的主体岩石可划分两大类:相山、玉华山和礼陂火山盆地的主体岩石是火山碎屑熔岩;高家、林家、谙源和谭港火山盆地的主体岩石是弱熔结凝灰岩。  相似文献   

15.
走滑拉分作用与相山产铀火山盆地的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山火山盆地是我国著名的产铀火山盆地。本文依据相山盆地深部地质研究成果以及大陆动力学理论,探讨了相山产铀火山盆地的就位机制。研究表明,相山火山盆地火山活动划分为两个旋回,其就位受制于区域深断裂的走滑拉分作用。即第一旋回的火山机构就位于NE向深断裂右旋走滑复活产生的EW向拉分构造,形成了东西向展布的裂隙式火山喷溢带;第二旋回的火山机构就位于NE向深断裂左旋走滑复活产生的SN向拉分构造与EW向基底断裂的结点,产生了中心式火山岩浆喷溢侵出。此外,还探讨了富大铀矿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朱小三  卢民杰  程文景  宋玉财  张超 《地质通报》2017,36(12):2143-2153
在总结安第斯和冈底斯斑岩铜矿床地质矿物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2个成矿带与斑岩铜矿床有关的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探讨了2种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与成矿过程的异同点。安第斯成矿带的斑岩铜矿床形成于洋壳俯冲陆缘弧环境,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始新世晚期—渐新世(43~31Ma)和中新世中期—上新世(12~4Ma),金属组合包括Cu-Mo和Cu-Au,含矿斑岩的SiO_2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岩性从中性到酸性,以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为主,少部分具有典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而大多数安第斯含矿斑岩具有正常岛弧系列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床主要发育于陆-陆碰撞环境,成矿时代为中新世(20~12Ma),金属组合为Cu-Mo,缺乏Cu-Au组合,含矿斑岩岩性以酸性为主,且主要为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系列岩浆岩,具有典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安第斯成矿带含矿斑岩的形成很可能是板片释放流体交代楔形地幔,经部分熔融与MASH过程的产物,并不是直接源于洋壳的部分熔融;而冈底斯成矿带含矿斑岩成因可能是早期洋壳多次俯冲形成俯冲增生弧,之后在陆陆碰撞过程中经历缩短加厚,与深部构造动力学机制发生变化时的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相山火山盆地主体岩石为一套由熔结凝灰岩、流纹英安岩、流纹英安斑岩、碎斑熔岩、粗斑花岗斑岩及似斑状花岗岩组成的酸性火山-侵入杂岩体, 构成了两个完整的喷发-溢流(侵出)-侵入的岩浆活动亚旋回。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 采用SIMS、LA-ICP-MS技术对主要岩类进行了高精度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并建立了火山-侵入杂岩体的演化序列。结果表明, 打鼓顶组熔结凝灰岩代表了相山火山-侵入活动的最早期产物, 其锆石U-Pb年龄为140.7±2.7 Ma、140.1±1.8 Ma和138.2±1.6 Ma, 第一亚旋回主体流纹英安岩的锆石U-Pb年龄135.0±1.8 Ma。鹅湖岭组熔结凝灰岩代表了火山-侵入活动的第二亚旋回的开始, 其U-Pb年龄为135.6±1.2 Ma, 第二亚旋回主体碎斑熔岩的锆石U-Pb年龄133.6±1.3 Ma, 沙洲单元的粗斑花岗斑岩和似斑状花岗岩属于该亚旋回最晚期的侵入岩, 其锆石U-Pb年龄代表了相山火山-侵入活动的结束时间(分别为133.4±1.2 Ma和133.9±1.1 Ma)。相山早白垩世火山-侵入活动延续时间较短, 整体上呈现一个连续的过程, 初始时间在141 Ma附近, 结束时间在132 Ma左右。概言之, 第一亚旋回(141~135 Ma)以形成熔结凝灰岩、流纹英安岩和流纹英安斑岩为主, 第二亚旋回(135~132 Ma)以熔结凝灰岩、碎斑熔岩、粗斑花岗斑岩和似斑状花岗岩为主。岩石地球化学和野外地质特征也与两个亚旋回火山-侵入岩浆活动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相山铀矿田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在阐述相山矿田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溶液来源及成矿物质迁移途径, 建立了相山矿田铀成矿模式。认为相山矿田铀成矿是受区域地质背景控制的特定时空域内的客观产物, 区域富铀地层是成矿的物质基础, 成矿溶液源自岩浆水和混入的雨水, 岩浆及期后热液是铀迁移的载体。铀成矿模式强调了火山岩成岩过程是成矿物质的富集过程, 火山岩浆期后成矿热液系统演化孕育了相山火山盆地50Ma的成矿过程, 流体降温、浓缩、混合等成矿机制的耦合, 促使了铀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9.
江西相山火山盆地发育我国第一大、世界第三大火山岩型铀矿田,盆地盖层主要为早白垩世流纹英安岩和碎斑熔岩,这两套火山岩亦是研究区内主要的赋矿岩石,与铀多金属矿化有关的垂向蚀变幅度达千米。近年来,相山铀矿田地质勘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然而对于矿床的成因及产状等方面仍存在争论,部分原因在于,对流纹英安岩和碎斑熔岩的火山机构研究不够深入。通过对相山矿田的遥感地质解译、碎斑熔岩流动构造测量、磁化率各向异性(AMS)及大地电磁测量(MT)等研究,获得火山通道位置。相山火山盆地流动构造不发育,根据火山集块岩、熔岩中出露的变质岩捕掳体及其长轴统计,结合AMS数据,指示鹅湖岭期碎斑熔岩主火山口位于相山顶,河元背、严坑、柏昌和如意亭为4个次级火山口,而书塘地区可能是打鼓顶期流纹英安岩的火山通道所在。这些推测的火山口在遥感影像上得到环形、放射状构造的印证。相山火山盆地19条MT剖面显示:盆地基底变质岩系与上覆火山岩盖层之间呈连续的水平低阻异常带,不整合界面清晰;打鼓顶组火山岩呈似层状产出,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并在河元背-船坑-杏树下一带识别出近东西走向的厚层流纹英安岩凹槽;鹅湖岭组火山岩总体呈蘑菇状,中心位置(相山主峰)发育自下而上贯通式的低阻异常,推测为鹅湖岭组碎斑熔岩喷发的通道相(火山颈相)。综合研究表明,相山地区打鼓顶期主要火山通道位于相山顶或其西侧书塘地区,可能存在河元背次级岩浆通道;鹅湖岭期火山活动主岩浆通道位于相山顶,次岩浆通道位于河元背、阳家山、严坑和柏昌,岩浆通道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