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是一个产煤大省,而且煤类齐全。从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无烟煤皆有存在。本省煤质分布可划分为三个带即:长焰煤、气煤带;褐煤、长焰煤、气煤带;肥煤—无烟煤带。其中:长焰煤、气煤带主要分布在辽宁西部阜新、北票、朝阳等地区;褐煤、长焰煤、气煤带主要分稚在辽宁中部昌图、新民、辽中、台安地区;肥煤—无烟煤带主要分布在辽宁东部的辽阳、本溪、恒仁地区。对辽宁省煤的煤质分布规律作出正确的评价对今后的生产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洛旺煤矿区是云南重要的煤产地,煤类以贫煤为主,局部为无烟煤。根据地质勘查成果及煤质测试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主采煤层C5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煤质变化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区内C5煤层硫分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大,灰分产率自东向西逐渐降低,这一规律主要受自西向东陆相到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变化的控制。在平面上煤类表现为煤矿区中部为无烟煤三号,东西两端逐渐变为贫煤,分析认为深成变质作用是造成煤类变化的主要原因。矿区中部煤层埋深较东、西两端大,煤变质程度相对高,根据构造条件推测,后期的动力变质作用对矿区中部煤变质程度的加深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宁夏碱沟山矿区无烟煤煤质特征,并与太西煤(汝箕沟煤)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碱沟山煤为年老的优质无烟煤,最大的特点是灰分低、碳含量高、氢含量低,是优质化工原料.由于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特殊,所经受的煤变质作用比较复杂.研究认为,促使煤变质的主导因素是中深成岩浆热变质.  相似文献   

4.
赣西北二叠纪煤系地质特征与聚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承煌 《江西地质》1998,12(4):267-272
赣西北地区下二叠统王家铺煤组和上二叠统乐平煤组,形成于陆缘海的湖泊沼泽环境。王家铺煤组属构造中等、煤层极不稳定型,煤质为高硫、低灰份之烟煤;乐平煤组是构造中等、煤层较稳定型,煤质为高硫、高灰份之无烟煤。聚煤作用与原始成煤盆地地形、下伏成因相及成煤后构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大峰矿地质勘探煤质资料为基础,采用Surfer和AutoCAD绘制了下组煤五煤灰分、挥发分、硫分、发热量等值线图,总结了五煤煤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灰分、发热量在矿区中心变化最明显;从矿区边缘向中心,灰分逐渐增加,至矿区中心达到最高;发热量逐渐降低至矿区中心达到最低。矿区中心部位的煤质相对稍差,东西靠近边界部位煤质稍好。圈定的无烟煤范围为大峰煤矿下组煤五煤的合理配采和煤炭产品质量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所划分出的“三种四类”煤型的煤质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述了由不同煤相决定的不同煤型制约着不同煤质的观点。通过揭示不同为在型所和持有的煤质特征,阐明了煤型与煤质之间的成困联系,进一步论证了“沉煤环境(煤相)-成煤类型(煤型)煤质特征-(煤质)”这一概况成因模型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宁夏碱沟山矿区无烟煤煤质特征,并与太西煤(汝箕沟煤)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碱沟山烟为年老的优质无烟煤,最大的特点是灰分低、碳含量高、氢含量低,是优质化工原料。由于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特殊,所经受的烟变质作用比较复杂。研究认为,促使烟变质的主导因素是深成岩浆热变质。  相似文献   

8.
马依西二井田位于贵州省盘县煤田盘南矿区南部,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17^-1号煤层厚0.70~9.36m,全区可采,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半暗煤,显微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煤质特征表明该煤层为中灰分、特低挥发份、中高固定碳、中高硫、特低磷、中热值的三号无烟煤,可作动力煤和燃料煤使用。  相似文献   

9.
山东黄河北煤田岩浆岩特征及其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山东省黄河北煤田岩浆岩特性特征、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对煤层煤质的影响。认为三层岩浆岩是由不同时期从两个方向侵入到本区的,对煤层煤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形成煤的变质分带。  相似文献   

10.
王东爵  吴丰州 《地质论评》1980,26(4):319-330
一、引言煤的接触变质作用,能够使一个大型煤田的煤质从气煤经历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在短距离内达到天然焦,从而构成由低变质到高变质的带状分布(图1、2)。火成岩对煤田讲,有他不利的一面,同时也有他有利的一面。岩浆的热液对煤的变质作用,除去吞噬  相似文献   

11.
二道岭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延安组煤层以特低灰特低硫的无烟煤为主。根据煤层发育特征及煤岩、煤质特征,探讨了二道岭矿区优质煤的形成条件及综合利用途经,并提出了优质煤的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鲁西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质较好,煤变质作用主要属于区域变质,部分地区接触变质作用明显。通过对煤田煤质特征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时期主导煤变质作用的类型及其对煤变质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叠纪以前研究区在构造作用下沉降,煤变质主要受深成变质作用影响且各地差别不大,至三叠纪末期煤的变质程度已经接近长焰煤;三叠纪以后南北煤田R值出现显著差异,中北部各煤田煤变质仍然由深成作用主导,而南部济宁、巨野、滕南等煤田在侵入体的作用下,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开始主导煤变质,接触变质作用发生在巨野、滕南等有岩浆侵入或接近煤层的局部地区;在东部煤田含有大量无烟煤和天然焦,肥煤所占比例明显比中西部大,这是由于郯庐断裂剧烈的水平地层错动,煤系受到动力变质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水条件下煤的脱硫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樊文苓 《矿物学报》1998,18(1):55-61
通过超临界水对贵州地区无烟煤及炼焦煤的脱硫实验研究,测定了在水的临界温度附近(350和400℃时)煤的脱硫率。研究表明,温度高(400℃)对煤的脱硫比较有利,而压力增大,脱硫率相对降低,同时需考虑水煤比的相反影响。最佳脱硫享受反应时间的制约,反应时间长,煤质下降显著。煤中有机流的含量可能对脱硫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超临界碱液脱硫实验的初步研究表明,反应1d,无烟煤的脱硫率高于炼焦煤,并且随反应时间增长,炼焦煤的脱硫效果呈下降趋势,对最佳反应时间的不同要求或许是超临界碱液与超临界水脱硫的最大差别。  相似文献   

14.
围压下构造煤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特征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测量系统,对不同煤质及不同类型构造煤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围压增加构造煤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不同煤质和不同类型构造煤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煤的结构,气体压力,气体成分等因素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山西煤类齐全,煤质较优良,是我国主要的炼焦煤和无烟煤基地。以山西多年来的煤炭资源预测资料和众多矿区勘查资料为基础,全面总结了山西省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类分布特征及其变质作用。研究认为,山西的煤类分布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性,38°线以北煤变质程度较低,煤类较单一,以气煤为主;38°线以南煤变质程度相对较高,煤类较多;山西省煤变质类型主要有深成变质、岩浆热变质和接触变质三种类型,深成变质是基础,也是山西省最重要的变质类型,岩浆热变质主要是燕山期岩浆活动叠加于深成变质的基础上造成的,接触变质只是局部的,对区域性的变质影响甚微。研究成果可以为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官寨井田位于贵州省黔西县西南部,已查明井田内9号煤层矿产资源量6 405万t,潜在矿产资源量1 278万t;9号煤为中—细条带状结构,似金属光泽,参差状断口,内、外生裂隙较发育,属中等可磨煤;宏观煤岩类型为半暗—半亮型,显微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煤质为中高灰分、特低挥发份、中高固定碳、中高硫、特低磷、中热值、高稳定性的三号无烟煤,可作动力煤和民用燃煤使用。  相似文献   

17.
刘玲  张晓东  魏怀瑞  王伟 《贵州地质》2009,26(2):117-121
黔西矿区晚二叠世上统龙潭组煤资源具有高镜质组、低中硫、低灰、特低挥发分、高灰熔性的特性,其煤岩组成、硫含量、灰分等主要受聚煤期海陆交互相-三角洲相沉积体系控制.根据其煤质特征,黔西矿区无烟煤可用于间接液化,还可用于高炉喷吹用煤和民用燃料.  相似文献   

18.
彭彪 《矿产与地质》2014,(6):779-783
新店西二勘查区位于贵州省清镇市北部,全区大部分可采煤层为9号煤层;经过对煤质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表明,煤以粉粒状为主块状、碎块状次之;煤层结构主要为线理― 细条带状;似金属光泽为主;断口主要为参差状,少量平坦状或贝壳状;内生裂隙较发育,充填细脉状方解石;宏观煤岩类型为半暗―半亮型;微观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煤质为中灰、中高硫、特低挥发分、低磷、高发热的无烟煤,可作民用煤和动力用煤。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云南昭通发育早石炭世万寿山组无烟煤具有特低灰、低硫、低挥发分、高固定碳等特征,其煤质优良是国内外罕见的,因此形成了其较广阔的加工利用价值。笔者有幸对该煤进行了系统研究,就其煤岩煤质特征及利用价值作了初步探讨。在此报道以馈读者,目的在于引起有关方面关注,更好的使用和保护有限的国家资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对于煤质分类的研究,虽然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是一直沿用着很简单的分类法,把煤种分为无烟煤、半烟煤、烟煤、褐煤。这种落后的分类法,已远不能满足我们国家正在突飞猛进的经济建设需要。近几年来,学习苏联先进的工业分类法,根据煤的化学成分,煉焦性能及技术加工特性诸条件,将煤分为泥炭,褐煤、长焰煤,瓦斯煤、蒸发肥煤,煉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