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冰川过程与全球环境气候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扼要阐述了现代冰川过程与全球变化之间的关系。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冰川物质平衡值目前还没有确切结论,虽然它与全球海平面的升降密切相关。山地冰川末端进退变化和冰川物质平衡与全球升温对应较好。极地冰盖现代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比率,主要阴、阳离子、生物有机酸、微粒、超痕量重金属元素、宇宙尘埃以及火山灰等杂质的含量,为认识地球现代环境气候状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极地冰盖冰芯的分析结果为重建过去气候环境提供了大信息量,高保真度和高分辨率的资料为预测未来气候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其它任何载体无法取代的优越性。山地冰川的现代和过去气候环境记录,对研究全球和区域性气候环境状况与变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冰期与间冰期旋回是第四纪最基本的气候特征.第四纪期间规模较大的冰川进退留下了丰富、形态独特的冰川地形,对其研究可以获得冰川的时空演化规律.“将今论古”是地质学最基本的工作原理,也是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基本思路.从20世纪50年代,在施雅风先生的领导下,以现代冰川研究为契机,开展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的第四纪冰川研究,使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达到国际水平.在对我国西部地区(105°E以西)第四纪冰川有了相当认识后,进行了我国东部地区(105°E以东)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的拨乱反正,将我国东部地区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究引向正确的方向.目前,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进入了以定年为特征的定量研究阶段.在此背景下,我国第四纪冰川将在测年技术的综合应用、老冰期冰川地形的定年、构造抬升与冰川发育的耦合关系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朱元林 《冰川冻土》1996,18(4):373-373
我国冰川冻土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第五届全国冰川冻土学大会”在兰州召开朱元林(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730000)由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及其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冰芯与寒区环境实...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以来中国冰川学和第四纪冰川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纵论自1978年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冰川学与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巨大进展,其中包括:南极冰盖研究,青藏高原冰芯研究,喀剌昆仓山,喜马拉雅山等山区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及牧区雪害考察,天山冰川站的重建与重要进展。冰川编目,冰川融水资源,季节雪分布变化和水径流研究,区域冰川考察与总结,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新认识,中国西部第四纪部冰川研究的深化和争论,中国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等九个方面,参考文献近80篇。  相似文献   

5.
浅谈探地雷达在冰川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地雷达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反射原理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特征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其探测方式主要有剖面法(Common Depth Point)和宽角法(Wide Angle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两种。不同的探测方式可解决不同的冰川问题。探地雷达在冰川学中广泛应用于探测冰体厚度、水下地形、冰裂缝、冰体内部沉积层位、冰川水文特征、划分冰川冰类型等,为水下槽谷、冰川结构、冰川流动机制、水资源评估及气候与环境变化的研究提供丰富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冰川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途径:(I)澄清冰川与气候的直接关系,为解释冰川动态提供气候模式;(2)定量地模拟冰川动态对气候的反应,理论分析冰川末端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反应特征;(3)据中尺度冰川—天气关系解释冰川变化与气象要素均值离差的比较结果。指出了近百年来山地冰川的近期变化,总趋势是退缩,但在退缩过程中又有十年时间尺度的前进脉动。不同地区冰川不仅世纪内波动时间上略有先后,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且多世纪波动亦有惊人的相似性。预测了下个世纪可能的陆冰与海洋交换:由于CO2的不断增加引起气候的变化,CO2引起海洋变暖对不同规模大小冰川的影响,以及在CO2提高环境中对由于冰消融引起海平面上升量的估计。  相似文献   

7.
根据1993年夏季在希夏邦马峰抗物热冰川考察时取得的部分气象要素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尽管夏季气温相对较高,但由于降水频繁,冰川表面降雪,通过增加冰面反射,削弱冰面消融,导致冰川水文循环水平低。温度观测揭示出受西南季风影响,夏季冰川区处于高温环境中;又由于相对远离主山脉,且无明显的山谷形态,该冰川区局地环流不发育,整个观测期间均受制于东南和南风控制之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传统冰川地质学研究是同李四光的名字紧密相连的。1977年以后,现代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在中国冰川地质学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国西部的自然条件易于形成突发性的泥石流。区别冰川沉积物和泥石流沉积物在沉积学上的异同是冰川地层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解决有关中国西部冰川扩张的次数和范围等重大问题,有待于冰川地层学和冰川地貌学新手段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9.
赵井东  王杰  殷秀峰 《冰川冻土》2013,35(1):119-125
冰川是塑造地表形态最积极的外营力之一, 对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旋回中冰川进退留下的丰富且形态独特的冰川地形的研究, 不仅能重建古冰川时空演化的规律, 在构造活跃的山区还可为山体抬升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2012年8月, 中国从事冰川地貌与环境变化研究的学者相聚兰州, 总结了以技术定年为主要特征的第四纪冰川研究新阶段取得的成绩与突破, 并探讨了现阶段工作的重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与会代表认为, 可对冰川地形进行直接定年的测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促进了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发展, 现阶段及今后应着重加强与开展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1)精确年代学框架的建立是现阶段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重点; 2)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最老冰碛的追溯及其年代测定是回答我国第四纪冰川开始发育的关键, 也是理解青藏高原构造抬升与冰期气候耦合的内在要求; 3)我国东部(105° E以东)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澄清, 科普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4-2009年间在天山托木尔峰青冰滩72号冰川、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博格达峰四工河4号冰川与庙尔沟平顶冰川积累区采集的雪坑样品,分析了中国天山冰川积雪中NO3-与NH4+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积雪中NO3-平均浓度顺序为哈希勒根51号冰川<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庙尔沟平顶冰川<青冰滩72号冰川<四工河4号冰川,而NH4+平均浓度顺序为青冰滩72号冰川<哈希勒根51号冰川<庙尔沟平顶冰川<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四工河4号冰川.结合HYSPLIT空气轨迹模型与局地环境状况资料分析,这种空间差异受到远源污染与沙漠粉尘传输、近源工农业生产与生活排放、冰川积累区地理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1.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沉积特征与冰下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是典型的海洋性冰川,粒度分析表明:冰下融出碛的细粒组分中粉砂占优势,压碎组分与磨碎组分界线在0.5 mm附近,说明其经历充分的研磨细化.与西藏枪勇冰川和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冰川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对比,海螺沟冰川沉积物的经历的化学风化作用更强,即海洋性冰川冰下化学作用比大陆性冰川活跃.显微层理构造、正粒序层理和沉积透镜体反映海洋性冰川底部存在周期性沉积机制和明显的流水作用,显微滞碛是较常见的冰下融出碛类型.沉积物中显微褶皱和断层等反映海洋性冰川强烈滑动、剪切变形过程机制.  相似文献   

12.
游客满意度是衡量旅游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已受到众多旅游研究者的关注。在其热点研究中,有关冰川旅游游客满意度及不同游客属性间满意度差异的研究鲜见。选取达古冰川与海螺沟冰川为研究区,通过对游客属性细分,运用模糊多准则决策法(F-MCDM)及引入需求弹性理论对冰川旅游游客满意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敏感性分析,探讨了提升冰川旅游游客满意度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达古冰川游客实际满意度总体高于海螺沟冰川,两地均以管理与服务的满意度最高,消费状况与交通的满意度最低。就游客属性的相对满意度而言,两地均呈现男性满意度高于女性,高消费游客满意度高于低消费游客,高忠诚度游客满意度高于低忠诚度游客;两地相对满意度的差异表现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客源地和到访次数方面。相较于达古冰川,海螺沟冰川满意度敏感性更高,同等改进力度下游客满意度的提高更为明显高效,就两地满意度敏感性最高的景观特色而言,达古冰川1%的改善将提升游客满意度0.30%,而海螺沟冰川可提升0.45%;对于不同游客属性的满意度敏感性,两地均以不愿推荐、不愿重游和未达到期望的游客最高。最后依据满意度敏感性分析结果,为两地冰川旅游发展提出了关键属性改进、营销策略创新和旅游产品开发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冰岩界面的冰川动力学是冰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螺沟冰川地处温暖湿润的海洋环境, 冰川运动速度较快, 冰川底部接近压融点, 是研究冰下过程的较理想地点. 在海螺沟冰川大型磨光面上浅显侵蚀坑内发现了碎屑物质. 对碎屑物质理化特征研究表明: 粒度特征、地球化学与石英砂SEM 分析表明沉积在冰岩界面上的物质来自于冰川底部的底碛层, 而不是冰上环境的产物. 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冰下沉积物呈现出一系列塑性变形(微旋转、褶皱)和脆性变形(线性结构、支撑结构、断层)微观结构和构造. 两种变形结构的存在是碎屑物质在形成过程中其含水量波动情况的反映. 冰下碎屑物质是冰下融出、滞碛作用的共同产物. 在整个冰下碎屑物质形成与变形过程中, 由于冰下水系季节性变化带来的冰岩界面上冰川融水含量的波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消融区表面消融特征及其近期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巧  刘时银  张勇  张盈松 《冰川冻土》2011,33(2):227-236
冰川消融过程与水热条件、气象要素、冰面局地和周边地形以及冰川表面状况等密切相关.利用海螺沟冰舌段GPS测量的结果,对冰舌段的冰川近期变化包括规模变化和厚度减薄进行了新的评估.结果表明:自1989年以来冰舌段冰川厚度减薄约26%,远显著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冰川面积的减少比例4.05%.基于对海螺沟冰川消融区冰舌段详细消...  相似文献   

15.
Studying the mass balance on the Xiao Dongkemadi Glacier and Hailuogou Glacier shows that the mass balance variation of continent type glacier in the interior of the plateau is in the same phase with that of the marine type glacier in the southeast margin of the plateau. However, the mass balance in the continent type glacier is always positive, and the marine type glacier is in large negative mass balance. The continent type glacier is slow to climate change and the marine glacier is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6.
海螺沟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以世界同纬度最低海拔现代冰川和温泉景观为代表,具有极高的科学考察价值。根据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规划了3个景区、66处景点和4条大众旅游线路、7条专项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17.
贡嘎山风景名胜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剑英  王根绪 《冰川冻土》2011,33(1):214-219
利用四川省横断山最高峰贡嘎山东坡海拔3 000 m气象站近20 a的观测数据,分析了贡嘎山东坡的气候变化特征和气候变化对贡嘎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贡嘎山东坡的气温正在变暖,增温率为0.15℃·(10a)-1,冬春季变暖最为明显;年降雨最有增加的趋势,夏季和冬季的降水明显减少,春季和秋季降雨有微弱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刘巧  刘时银 《冰川冻土》2012,34(5):1206-1219
简要回顾和介绍了示踪试验方法在冰内及冰下水系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并以ADM模型为例, 对示踪剂扩散模型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分析, 分析了不同参数组合条件对示踪剂浓度变化过程的影响. 在海螺沟冰川消融区下游冰舌段开展了示踪试验, 通过对一个固定入水口消融期整个过程的重复投放试验, 获取了每次独立示踪试验示踪剂的浓度变化过程, 并用ADM扩散模型反演了示踪剂传播速度、 水力扩散系数以及平均排水通道面积等相关指标, 揭示了海螺沟冰川此冰舌段冰下排水系统的季节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物质平衡、水交换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7,他引:12  
在贡嗄山海螺沟冰川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计算该冰川物质平衡的两种方法,获得了较一致的结果,表明近10a来物质平衡平均为-470mm,与高亚洲边缘山脉的冰种同样处于强烈的衰退状态,该冰川有很高的物质平衡水平(2544mm)及水交换水平(3819mm),液相比例高(1/3),较小的稳定性系数(0.20),具有典型的季风海洋型冰川的水交换特征,由于冰川退缩冰川径流增加,预计2020年将达到临界状态,在气候持续暖变湿情况下,预测临界状态将延至2050年左右,冰川面积及储量将大幅度减少小。  相似文献   

20.
选择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对冰川退缩年龄分别为0年、30年、40年、52年、80年、120年的样点按土壤发生层分层采集样品,通过分析样品的化学风化速率及理化性质变化,探讨小冰期结束以来土壤发育过程及影响因素,并评估不同阶段土壤质量。结果表明,退缩区前40年样点中主要以碳酸盐风化为主,80年后硅酸盐风化作用增强。土壤长期风化速率随土壤年龄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52年样点长期风化速率最低,为48.06cmol/(m^2·a),矿物组成和气候是影响土壤风化速率的重要原因。土壤的粒度组成以砂粒为主,多数样点占比约为80%~90%。随着土壤年龄增加,容重值和pH减小,pH从8.54减小到5左右;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SOC)及总氮(TN)含量增加,这些土壤理化指标的快速变化表明冰川退缩区土壤发育迅速。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降水以及快速的植被演替可能是退缩区土壤快速发育的原因。模糊数学法计算土壤质量的结果显示,除了0年样点,其余样点土壤质量指数(SQI)均大于0.4,说明退缩区土壤质量状况整体属于中等水平,土壤肥力状况较好。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土壤矿物风化过程和土壤发育的影响因素,理解土壤发育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