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上海)非开挖技术与管线工程国际研讨会暨展览会于2009年10月19日至21日在中国上海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管道工程分会、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和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校区的美国地下设施研究与教育中心共同主办。大会议题涵盖非开挖技术和管道工程领域的各方各面,是在中国举办的非开挖技术和管道工程领域学术水平最高的一次国际盛会。  相似文献   

2.
《岩土钻凿工程》2014,(4):19-19
下水道展2014于2014年07月22日-25日在日本大阪举行,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CSTT)组织国内相关企业单位、专家学者及技术人员一行15人参加考察了本次盛会,同时与大会主办方进行了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3.
《岩土钻凿工程》2008,(3):35-35
由国际非开挖技术协会和俄罗斯非开挖技术协会联合举办的第26届国际非开挖技术会议暨展览会于2008年6月3日-6月6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胜利召开。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副秘书长胡远彪参加了会议,并组织了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国内有近十家钻机和钻具生产厂家参加了本届展会,包括深圳钻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北京土行孙非开挖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地龙非开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  相似文献   

4.
《岩土钻凿工程》2010,(5):64-64
第28届国际非开挖技术协会年会(ISTT2010)于2010年11月8日-10日在新加坡举行,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CSTT)组织国内相关企业单位、专家学者及技术人员一行共21人参加考察了本届年会。  相似文献   

5.
《岩土钻凿工程》2008,(5):19-1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国内最早开展非开挖工程领域科研、教学和生产实践的单位之一,在非开挖工程领域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果,相继建立了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武汉研究中心、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和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际非开挖领域的知名学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在污水处理行业中非开挖技术的使用情况,阿灵顿的得克萨斯大学地下设施研究与教育中心(CUIRE)和非开挖技术杂志,对美国各地的市政府部门和污水处理机构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发现,就非开挖铺设新管而言,市场有强劲的增长机会;微型隧道法仍是没有获得预期的欢迎;在修理/更换工作中,CIPP技术,爆管法及灌浆法仍然是最常用的技术。随着工程复杂性的增加和对这些技术的了解,预计在未来几年所有这些技术的使用将增加。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校区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同资助,由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美国德州大学地下设施研究与教育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共同组织和主办的“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讨会”于2007年10月8日至10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正式举办。国内外专家共做了25场次的学术报告,其中参会的美方专家共15人,进行了16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8.
在管道检测、探测、铺设、修复和更新等工程中,非开挖技术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笔者参加的2010年11月国际非开挖技术协会(ISTT)在新加坡召开的第28届年会和之前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召开的第12届国际非开挖技术研讨会,从国际会议的论文中和研讨会上各国教授的介绍中提炼了非开挖工程方面的发展近况,从管道探测、检测、修复和新材料四个方面入手,简单扼要地阐述了非开挖工程的最新进展.希望对国内非开挖工程领域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探矿工程》2007,34(11):34-34
2007年10月10日,“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立,它是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美国路易斯安娜工业大学美国国家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地下设施研究与教育中心以及普渡大学联合共同成立的一个以非开挖工程及地下基础设施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个中美联合学术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校长张锦高和美国普渡大学教授TomIseley博士为中心成立揭牌。中国地质大学副校长唐辉明教授任该中心主任,原国际非开挖协会主席Sterling博士、美国非开挖领域的创始人和开拓者Iseley博士以及美国德  相似文献   

10.
《岩土钻凿工程》2011,(4):21-21
2012年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非开挖技术国际研讨会暨展览会(ITTC2012)将于2012年4月20—22日在中国郑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本次大会议题涵盖非开挖技术领域的各个方面。届时将有300名以上来自美国、日本、德国、印度等国家和国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市政工程管理人员、著名管材和设备制造商、工程承包商等专业人士与会。同时,将会有近60家参展商在会议上展示非开挖技术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  相似文献   

11.
《岩土钻凿工程》2014,(6):52-52
第32届国际非开挖技术协会年会(ISTT NO-DIG Madrid2014)于2014年10月13月-15日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CSTT)组织国内相关企业单位、专家学者及技术人员一行10人参加考察了本届年会,其中1家公司参展展示了中国产品及技术。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CSTT)和国际非开挖技术协会(ISTT)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国际非开挖技术研讨会”于1999年4月25~29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142位工程专家、学者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42篇,...  相似文献   

13.
2010年5月北美非开挖技术协会(NASTT)在美国芝加哥举办了一年一度年会,同时庆祝协会成立20周年,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几百位学者对非开挖技术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探讨。笔者主要对所遴选的管道修复更换技术在北美地区的应用方面论文进行了阐述,包括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在混凝土管道中的应用情况、螺旋内衬注浆法修复管道、大直径铸铁管道爆管更换技术、基于声纳技术的CCTV检测系统及部分参展设备实物展示等,希望能够对国内广大非开挖业内人士的学习、研究、设计、施工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岩土钻凿工程》2012,(3):49-49
2012年6月5~7日,由俄罗斯非开挖技术协会(RSTT)和国际水平定向钻进专家协会(MASGNB)等单位主办,国际非开挖技术协会(ISTF)和德国非开挖技术协会(GSTT)协办的2012年国际非开挖研讨会暨展览会(NO—DIGMOSCOW2012)在莫斯科Crocus国际展览中心在成功举办。桂林市华力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为本次会展的三个银牌赞助商之一。  相似文献   

15.
《岩土钻凿工程》2011,(5):21-21
国内首个燃气管道高压翻转内衬修复试验段工程于9月10日在东三环(老虎洞一华威桥)正式开工。 北京天环燃气有限公司非开挖分公司与德国KARLWEISS公司合作,引进该公司StarlineHPL—G技术,应用于本市的高压燃气管线改造项目。  相似文献   

16.
《岩土钻凿工程》2014,(5):45-45
由国际非开挖技术协会(ISTT)和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CSTT)主办,郑州大学、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质大学及水利与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承办的“2014年非开挖技术创新与地下工程安全国际高层论坛”于9月13日至14日在郑州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7.
《岩土钻凿工程》2011,(3):24-24
第29届国际非开挖技术协会年会(ISTT2011)于2011年5月2-5日在德国柏林圆满举行,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CSTT)派员参加了本届年会。  相似文献   

18.
《岩土钻凿工程》2011,(6):23-23
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CSTT)于2011年12月17日召开了临时理事会,参加会议的人员主要有:颜纯文、陈铁励、乌效鸣等18人。会议就CSTT的后续发展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同意增选了杨宇友博士为副秘书长;同意申办国际非开挖技术协会(ISTT)2016年会;同意增加年度优秀工程和优秀产品或技术奖;原则上同意CSTT进行非开挖技术施工能力认证;同时,就CSTT 2012年会的凑备情况和CSTT 2013年会选址,以及和地方非开挖技术协会的关系进行了充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非开挖螺旋缠绕管道修复方法是一项城市给水、排污管道再铺设和修复的先进技术。螺旋缠绕管道(SWP)修复的基本原理采用连续的硬聚氯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带材修复管道内老化或破损的部分。这种带材通过检修井输送到管道内,使用螺旋缠绕设备将其安装在管道内。这种技术的优点有:可形成长度、直径、形状灵活的内衬;连续作业;不需要开挖。这种螺旋管在原有管道内可以作为混凝土模板,为内部新混凝土层提供可靠的支撑和保护。在本文中,作者介绍了非开挖螺旋衬管技术在莫斯科特殊城市环境中的早期应用。并介绍了莫斯科一项直径420mm污水管道改造工程案例。同时本文还整理了俄罗斯国内近年来采用螺旋缠绕衬管技术的管网修复工程,介绍了各项工程的施工长度和管道直径。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暖背景下2015年夏季新疆极端高温过程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新疆105个气象站监测资料,分析了2015年夏季高温过程的极端特征.2015年夏季新疆区域出现高温过程,从7月上旬后期开始,南疆东南部以及东疆最早出现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进入中旬后高温范围迅速向西、向北蔓延发展,下旬初期范围达最大,南北疆均出现高温天气.新疆区域该次高温过程在7月中下旬最为强盛,全疆84.8%的测站(89站)出现高温;52.4%的测站(55站)的高温持续日数位居历史第1位;全疆21.9%的测站(23站)极端最高气温位居历史第1位,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吐鲁番东坎,达到47.7℃.这次高温过程造成8站夏季温度位居同期第1位,南疆及天山山区的7月平均气温位居历史同期第1位,有54.3%的测站(57站)7月平均气温突破同期历史极值.海拔3544 m的天山山区大西沟站7月份日最高气温连续突破历史极值,22日达到20.7℃.高温过程中,新疆区域7月0℃层高度位居1991年以来同期第1位,其中,7月19-23日连续6 d位居1991年以来的第1位.天山开都河流域日0℃层高度持续33 d高于1991-2015年平均值. 7月上旬到下旬,在500 hPa高空,伊朗高压东移并控制新疆,是造成此次高温过程的直接原因.在100 hPa高空,南亚高压的形态、中心位置、强度变化与新疆此次高温过程演变关系密切.高温过程造成新疆高山区冰雪迅速消融,引发塔里木河流域出现融雪(冰)型洪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