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运用“北京一号”卫星数据进行长沙市2007年度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探讨“北京一号”卫星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在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中的实用性及效果。结论显示“北京一号”卫星数据利用现有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仍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在土地利用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以满足国家每年动态遥感监测的数据要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遥感的黄河三角洲农作物需水时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域,系统地提出了用多种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区域蒸散反演,结合气象数据,进行不同时空条件下农作物需水的分析.通过反演地表反照率、地表温度、地表比辐射系数等参数,进一步计算出地表净辐射通量、土壤热通量、显热通量,根据地表能量平衡方程进行了蒸散的遥感反演;利用5个时相的NOAAAVHRR数据和一个时相的TM数据反演了1999年7~9月的蒸散,并利用TM影像反演的蒸散结果,提高了NOAA气象卫星蒸散反演结果的空间分辨率,大大增加了遥感蒸散反演的实用性.利用6个时相的遥感数据反演的蒸散结果及计算的日潜在蒸散数据对1999年7~9月黄河三角洲各灌区农作物的需水总量进行了时空分析.  相似文献   

3.
郭广猛 《地学前缘》2005,12(2):276-276
2000年4月9 日,西藏波密县易贡藏布札木弄沟发生了特大规模滑坡,体积超过3×l08m3,滑坡堆积体截断了易贡藏布,使原先呈网状的易贡湖面积迅速扩大成为堰塞湖,严重危害下游安全。滑坡发生后,许多专家先后对此进行了研究。因为该地处于偏远山区,实地资料很难获取,遥感成为研究的主要手段。王治华(2000)、刘国权(200l)、吕杰堂(2002)、周成虎(2003)等人对滑坡的卫星遥感监测方法以及滑坡成因作了探讨,采用了水体提取,目视解译线性构造,使用DEM计算水量等方法。以上研究使用了 TM、SPOT、CEBERS 3种遥感数据,分辨率在30~10 m之间,由于…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源遥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综合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利用遥感信息融合技术,对不同时相的TM和SPOT多源遥感数据进行融合,提出了一套基于变异特征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的监测方法---变异特征监测法。并以城镇居民点的动态变化监测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其它方法比较,利用该方法进行监测可以获得更高的位置精度和面积精度,具有很好的时效性和可继承性,且不受传感器类型影响,宜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覆盖地物的遥感光谱响应特性对于利用遥感监测土地覆盖是非常必要的。基于GPS实地调查,利用ETM 数据,采用全数字化遥感定量方法对大中甸乡典型土地覆盖地物多波段光谱响应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13种典型覆盖地物,同属于非植被类型与同属于植被类型覆盖地物所表现的响应特性曲线形态具有明显差异,NDVI表现出以数值0为分界限,大于0为植被地物,小于0为非植被地类;另外,光谱响应分析还应考虑遥感信息获取的时相特性。  相似文献   

6.
蒋旭东  徐振宇  娄径 《安徽地质》2001,11(4):297-302
通过应用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CCD2、3、4波段的遥感数据,对安徽省北部平原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进行了监测研究。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9.5m,扫描幅宽113km。分别对图像数据进行了单波段直方图均衡化、合成标准假彩色图像的laplacian算法边缘检测等图像预处理以及几何精校正,在ARC/INFO软件支持下,紧密结合野外调查结果,准确提取并统计计算了冬小麦播种面积及其变化率,效果较好。我们认为,CBERS-1卫星数据不仅能满足于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面积监测,而且还可用于土地利用监测、人口空间分布分析和城市体系动态监测等应用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多种遥感平台获取的多时相、多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以北京市房山区大安山地区煤矿开采现状为试点,以矿产资源的非法开采监测为主题,开展了矿产资源开发状况动态监测的方法与技术路线。通过对比不同监测数据源的效果和性能,为大规模监测类似地区时遥感数据源的选择提供依据。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相遥感数据的解译结果,指出工作区存在部分违规采矿行为,很好地实现了对本区采矿行为的动态监测,为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及其相关处室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低成本快速高效打击非法采矿行为,提供科学执法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力遥感监测地质灾害的研究及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项研究在Turcotte定性构造应力场基础上,建立了地壳构造应力场定量优化模型公式,计算绘制了各种区域地壳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动态图件,应用气象卫星应力遥感监测绘制了1989年大同6级地震前后京津唐地区应力降动态图,同时监测唐山市岩溶塌陷获得应力降动态图,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各类型卫星与航空应力遥感的进展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生态应急输水为背景,利用遥感、GIS等空间信息技术,分别选取3个时相的CE—BELLS-1CCD遥感影像作为研究数据,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响应进行遥感监测。结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为塔里木河应急输水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给出定量的科学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冰川遥感监测研究工作中存在的数据源选择问题,首次将国产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应用于祁连山系青海境内冰川动态变化监测工作.通过国产高分遥感数据与同尺度的Landsat历史数据对比,从变化面积、变化率、空间变化、类型变化、结构变化等方面阐述祁连山系冰川变化规律.研究对比表明:国产高分卫星遥感数据在采集、处理、监测冰川变化中的应用效果完全可以满足1:10万尺度的遥感调查和监测,不管是光谱信息还是纹理信息都优于ETM等中低分辨率数据;国产高分卫星的多光谱数据与Landsat、Aster等历史数据可以形成对比数据集;祁连山系冰川总体变化不大,但在内部结构与时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冰川面积和数量呈双降态势;针对冰川的特殊性,能保证在每年的最佳季节获取最优质的遥感数据,对于时间跨度大的遥感监测目标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藏易贡大滑坡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4月9日, 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易贡藏布札木弄沟发生了体积超过3×108 m3的特大规模滑坡, 这是该沟100年(1900—2000年)来发生的第2次大规模滑坡.在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基础上, 结合地质、气象、地震等资料, 对札木弄沟100年内2次发生特大规模滑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表明这2次滑坡是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水文和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结果还显示, 札木弄沟已进入下一个物质与能量积累过程, 在适当的外部条件作用下, 有可能再次发生滑坡.   相似文献   

12.
数字滑坡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王治华 《现代地质》2005,19(2):157-164
“数字滑坡”技术,就是以遥感(RS)和空间定位方法为主,结合其他勘探、试验、调查手段获取数字形式的、与地理坐标配准的滑坡基本信息;并利用GIS技术存贮和管理这些数字信息;在此基础上,根据滑坡地学原理进行空间分析,研制各类模型,并服务于滑坡调查、监测、研究、滑坡灾害评价、危险预测、灾情评估、滑坡防治等。通过金龙山三维数字模型,卫星监测易贡滑坡、三峡库区重点城镇滑坡及千将坪滑坡等地的遥感调查说明数字滑坡技术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
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是地震滑坡的高易发区,发生过多期地震滑坡。以西藏易贡滑坡为例,运用FLAC3D有限差分方法,对滑坡所在山体进行频响特征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地震波作用下的放大效应开展研究,最后对近场强震条件下山顶潜在崩滑体稳定性进行预测。研究结果发现:易贡山体整体卓越频率处于较低值,山顶卓越频率主要集中在1 Hz以下、山顶两侧卓越频率在2~6 Hz之间;在地震波作用下,易贡山体顶部及两侧出现不同程度放大,山体内部沿高度向上呈先增后减、进而再次增大的变化趋势,其计算结果与频响特征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静力条件下,潜在崩滑体基本保持稳定,其安全系数为1.27,但地震作用下的计算结果却表明其发生了失稳破坏;在考虑水平向和竖向加速度同时输入的近场强震条件下,崩滑体稳定程度将进一步下降,因此需加强近场强震条件下山体的风险分析及预测。   相似文献   

14.
万海斌 《水科学进展》2000,11(3):321-324
分析了西藏易贡河扎木弄沟2000年4月9日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的成因、堵塞河流的机理,以及滑坡堆积体堵塞河道后水位急剧上升可能形成的灾害.介绍了采取抢险减灾的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和预案实施后泄水情况.  相似文献   

15.
易贡滑坡堰塞湖溃坝洪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坡堰塞坝体主要由块石、碎石土等松散材料组成,随着上游水位的不断上升,极易失稳,一旦决口将对给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研究堰塞坝溃坝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2000 年 4 月 9 日,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易贡藏布河扎木弄沟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堵塞易贡藏布江,形成坝高60m,长约2500m,库容可达288108m3,体积约28108~30108m3的滑坡堰塞湖, 2000年6月10日堰塞坝溃决。本文以易贡堰塞湖溃坝为例,从连续性方程及Navier Stokes方程出发,结合标准型湍流模型,并采用VOF方法进行自由面处理,基于流体计算软件Fluent模拟分析了溃坝洪水在下游弯曲河道的演进过程及不同位置的流速变化。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记录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能够模拟溃坝洪水在地形复杂弯曲河道中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地震数据是利用地震学方法探测地下结构的基础条件,然而传统地震仪器难以获得极端环境地区(水下、高原等)的长时间、高密度连续数据。较之国际仪器厂商,国内的DAS研制相对较晚。自2016年起,国产DAS逐步应用于石油测井和城市区域地下结构探测,而运用在极端环境下的探测工作尚未见报道。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与青藏高原研究所经过多年合作研究,于2021年4月将自主研发的DAS系统首次应用于青藏高原的野外数据采集。本次试验同时记录了地面和水下的连续背景噪声和重锤数据。该研究利用背景噪声成像技术,获得了西藏易贡湖地区地表70 m以内的横波速度结构。本次研究为极端环境下的低成本、高密度数据采集和地下结构探测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短期和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可降水汽预报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利用西安地基GPS数据和MODIS遥感影像,采用NMF、GMF和VMF1映射函数设计了4种获取天顶干延迟初始值的方案,探讨了映射函数对计算天顶总延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卫星高度角为10°时,VMF1映射函数反演效果和精度最佳,GMF映射函数次之,NMF映射函数最弱,而在卫星高度角为15°时,上述3种映射函数效果相当。最后,结合综合水汽含量与可降水汽的关系,通过计算地基GPS和MODIS遥感影像综合水汽含量,得到了地基GPS和MODIS遥感影像可降水汽(PPWV-GPS,PPWV-MODIS),并拟合了二者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为PPWV-MODIS=1.421 7PPWV-GPS-2.143,相关系数为0.952 1。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三峡水库运行前后洞庭湖水资源量变化情况,通过利用1994-2019年165个时相的多平台中高分辨率(15~30 m)卫星遥感数据,城陵矶多年日观测水位数据和洞庭湖区降水量、蒸发量等资料,采用掩膜处理、K-Means聚类分析提取水面信息,结合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1994年以来洞庭湖水面面积与湖容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年均水面面积由1 077.46 km2减少到857.13 km2,减幅达20.45%,但是2011年后当城陵矶水位大于26.34 m时水面有所增加;三峡水库对下泄量的调控在缓解洞庭湖洪涝灾害隐患的同时,也使得低枯水位提前1个月,且对洞庭湖枯水期的补给水量极其有限;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湖容明显减小,且当城陵矶水位越高时,洞庭湖湖容减幅越大;当水位小于20 m时三峡水库运行前后两个时段的湖容逐渐接近.洞庭湖水资源量变化主要受出入湖径流影响,"四水"径流是影响洞庭湖水资源量的主要因素,"三口"径流的减少也对洞庭湖水资源量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湖区年均降水量的减少和蒸发量的增加也是引起洞庭湖水资源量减少的原因之一.研究成果为三峡工程运行后治湖思路调整、洞庭湖区水资源保护和长江流域生态修复提供了客观资料.   相似文献   

19.
The 2000 Yigong landslide was one of the most catastrophic landslides worldwide, resulting in huge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es. The dynamic process of the Yigong landslide was very complicated, especially for the initiation and entrainment mechanism during the landslide movement process. The topography, geological condition, traces left by the landslide,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lide deposits were determined by field investigations, combined with several years of monitoring the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data in this region. The initiation mechanism of the Yigong landslide is presented.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landslide initiation are as follows: the strength reduction of rock masses (especially for the weak structural surface), the impact from years of freeze-thaw cycles, the superposition of glacier melting and heavy rainfall on the slope, and a slope that was almost at the limit state before the landslide. Laboratory tests and physical modeling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ntrainment process of this landslide. Combined with the topographic survey data and theoretical analyses, the entrainment mechanism during the movement process of the Yigong landslide is presented. The old landslide deposits on the lower slope collided with and were scraped by the high-speed debris avalanche, which resulted in the volume amplification of the landslide. The existence of water plays a key role during the landslide initiation and movement processes.  相似文献   

20.
西藏羊卓雍错湖面遥感监测模型及近期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羊卓雍错作为西藏高原三大圣湖之一和藏南重要的高原特色风景旅游景区, 其水域变化受到当地老百姓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 应用高分辨率陆地资源卫星等遥感数据可以方便、 准确地获取湖泊面积、 周长等信息, 但是由于Landsat 等高分辨率陆地资源卫星影像受到卫星重复周期和卫星过顶时多云天气的影响, 无法实现湖泊面积变化的常规业务化连续监测. 为此, 以Landsat 等高分辨率陆地资源卫星为主要遥感信息源, 结合羊卓雍错水位观测资料, 建立了羊卓雍错湖泊面积变化与水位波动之间的相关模型. 在此基础上, 利用该湖泊面积遥感监测模型, 结合近期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了羊卓雍错湖面面积变化特征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