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吉林“珲春组”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双兴  杨学林 《地层学杂志》1997,21(4):307-311,320
“珲春组”系分布于吉林省东部的珲春、延吉和龙井等地区不同盆地的一套煤系地层,这套地层被认为代表下第三系古新统至渐新统。据研究,各地区不同盆地的岩性及植物化石成分差别甚殊,依据各地区植物化石的组合特征确定珲春二道沟的地质年代属晚白垩世,为使用方便仍可延用珲春组组名;延吉清茶馆的植物化石归古新世,龙井三合的植物化石归渐新世,因其各自地质年代不同,建议这二地区可分别另建新地层组名。  相似文献   

2.
鄂西高坪龙骨洞地层形成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鄂西龙骨洞保存有早更新世早期的地层,并产早期人类化石和巨猿化石以及石器。通过对这套地层的形成环境的研究表明:沉积物形成于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暗河环境,期间发生过几次水体干涸事件,形成钙板层。根据沉积环境的特点,龙骨洞的地层可划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是剖面的底部,在洞穴沉积物的形成初期,沉积物粒度较粗,形成水动力较强的暗河环境;第二部分是钙板层或强钙质胶结层的形成,表明洞穴处于干涸或水很少的环境;第三部分是地层的主体部分,以粘土和亚粘土为主,形成于弱水流的暗河环境,化石主要产自这部分;第四部分是剖面的顶部,为钙板层,洞穴干涸。洞中的化石和石器部分是被水流带入洞中沉积形成的,部分为人类和巨猿在洞中生存时留下的。  相似文献   

3.
李晓勇  文丰 《地质通报》2007,26(8):1009-1013
在1∶25万羌多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于日土县鸡穷一带填绘出一套总体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碎屑岩的沉积地层,富含双壳类、珊瑚、腹足类和海绵等海相动物化石,局部碎屑岩中含植物化石碎片,生物群面貌指示地层时代为晚三叠世,层位归置晚三叠世日干配错组。底部复成分砾岩角度不整合超覆于中二叠世龙格组之上。这套地层的发现为研究西藏晚三叠世地层的空间展布、古地理环境、古构造背景及地质发展历史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4.
四川广元恐龙化石埋藏地上沙溪庙组的双壳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广元河西乡恐龙化石埋藏地的上沙溪庙组地层中,采获的丰富的双壳类化石,属于Cuneopsis-Psilunio-Eolamprotula淡水双壳类动物群。上沙溪庙组中的双壳化石表明,含有恐龙化石的这套地层的时代为中侏罗世,从而为广元河西乡恐龙动物群时代的确定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詹瑜 《江苏地质》2015,39(2):207-210
主要论述了江苏东海南古寨村一带产恐龙足印化石地层的岩石地层归属和地质时代,认为这套地层应归于大盛群,而不宜归于青山群或孟疃组,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江苏东海南古寨村一带大量恐龙足印化石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江苏不产恐龙化石的空白,而且也为该县增添了新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6.
叶肢介化石在大别山东北麓毛坦厂组和黑石渡组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大别山东北麓毛坦厂组和黑石渡组是一套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岩系,富含叶肢介化石。研究这些化石对于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及探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叶肢介动物群分布规律具有一定的意义。 1970~1974年,安徽区调队在舒城、霍山一带测制地层剖面时,发现了大量化石,经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初步鉴定有植物、双壳类、腹足类、介形类和叶肢介等门类化石,对这套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岩系的进一步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充分依据。嗣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安徽省313地质队和笔者,先后对这套地层做了许多工作,在舒城县晓天和霍山县西溪等地毛坦厂组、黑石渡组中,均获得丰富的叶肢介化石,本文着重分析叶肢介化石在毛坦厂组、黑石渡组的分布规律、动物群性质,同时讨论有关这两组地  相似文献   

7.
主要论述了江苏东海南古寨村一带产恐龙足印化石地层的岩石地层归属和地质时代,认为这套地层应归于大盛群,而不宜归于青山群或孟疃组,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江苏东海南古寨村一带大量恐龙足印化石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江苏不产恐龙化石的空白,而且也为该县增添了新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8.
赵兵  刘登忠  陶晓风  马润则  胡新伟  王辉 《地质通报》2010,29(11):1633-1639
在西藏措勤县曲洛乡门缸错地区发现了侏罗纪地层,详细描述了实测的侏罗系剖面,将该套地层暂时命名为曲洛组。讨论了该组的岩石组合特征和沉积环境,认为主要为一套海陆过渡三角洲—滨岸泻湖相沉积。根据曲洛组中的双壳化石、古植物及孢粉组合特征将这套地层的时代确定为早侏罗世。措勤地区下侏罗统的发现为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赵兵  刘登忠  陶晓风  马润则  胡新伟  王辉 《地质通报》2010,29(10):1633-1639
在西藏措勤县曲洛乡门缸错地区发现了侏罗纪地层,详细描述了实测的侏罗系剖面,将该套地层暂时命名为曲洛组。讨论了该组的岩石组合特征和沉积环境,认为主要为一套海陆过渡三角洲—滨岸泻湖相沉积。根据曲洛组中的双壳化石、古植物及孢粉组合特征将这套地层的时代确定为早侏罗世。措勤地区下侏罗统的发现为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安徽宿松原称"茅山群"地层的综合研究,发现了2层线形植物化石、植物类表皮微体化石和大型虫管遗迹化石。结合湖南张家界和澧县、重庆秀山、贵州石阡和印江、湖北通山等地志留纪晚期地层的研究结果,确定宿松坐山原称"茅山群"地层的时代为志留纪晚期(Ludlow-Pridoli);依据所含化石和岩性特征,认为这套地层应称为小溪组。综合分析了安徽下扬子地层分区的志留系上部地层,认为该区可能不存在真正茅山群沉积,原称"茅山群"地层为志留纪晚期小溪组。造成该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早期之后沉积间断的原因是广西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阳原盆地晚新生界以其出露完好, 层序清楚, 富含古生物、古人类遗存而闻名于世。近年来, 随着研究精度的不断提高, 在地层详细划分与地层单元的使用上却不很统一, 甚至较为混乱。我们在开展《1:5万化稍营、北水泉幅区域地质调查及泥河湾层研究》和《我国北方晚更新世标准地层单元“许家窑组”再研究》等科研项目中, 对阳原盆地东部上新世红土、泥河湾层进行多重地层划分与地层单元的厘定。鉴于篇幅所限, 本文仅就阳原盆地上新世红层、许家窑组, 以及许家窑组与泥河湾层的关系等方面作一介绍。其主要成果有: 一、阳原盆地上新世红层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及古环境分析, 应属一套多成因的红层建造, 不应重复建组, 建议合并, 沿用石匣组。二、通过对许家窑遗址一带, 以火山灰层为标志的第四纪地质结构调查和剖面的测制, 化石的新发现, 证实含许家窑动物群、文化层之上的地层时代为晚更新世, 之下的岩石地层应属中更新世。这些成果为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标准地层单元的岩性特征及属性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共轭伸展褶劈理夹角的定量解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90 年代初以来,中国地质学者先后在浙、皖、赣、湘的“板溪群”及震旦系中发现了古生代的生物化石。因此,再次将“板溪群”是否是前震旦纪的一个变质地层单位、江南古陆是否存在以及华南大地构造格局是否需要重新厘定等问题提了出来。1993 年笔者于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内的“双桥山群”岩块中,首次发现了含晚古生代的放射虫硅质岩。1996 年又在该混杂岩带多处的“双桥山群”岩块和“下震旦统志棠组”中找到了含晚古生代的放射虫硅质岩,还首次在“登山群拔竹坑组”中发现了早古生代的几丁虫化石。经数年野外多次观察和对室内化石鉴定、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以及岩石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所发现的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及其岩石组合是一套洋盆深水相沉积;登山群拔竹坑组,是早古生代的一套浅水陆棚 深水陆棚 半深海相沉积。结合同行学者在邻区“板溪群”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笔者认为:“板溪群”不是前震旦纪的一个变质地层单位,而是一个复杂的构造岩带,江南古陆是不存在的,华南从早古生代到中生代早期还经历了一次洋盆演化过程,现在的构造格局是印支运动奠定的  相似文献   

13.
峡东地区震旦系层型剖面的界定与层序划分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震旦系研究历史的回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综合地层研究的成果,试图建立可供全球对比的中国末元古系层型剖面。我国震旦系研究历史悠久,典型剖面经历南北之争,数十年来存在多种界定意见。通过近十年的研究,笔者依然认为峡东地区震旦系剖面沉积最为连续,出露完整,具有生物演化特征明显和形态多样的特点,可与世界各地的末元古纪地层进行广泛对比。目前,其上界定位于峡东地区灯影组天柱山段小壳化石带之下(即相当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震旦—寒武系界线小壳化石带B点,年龄为539±34Ma),而底界的厘定在国内一直存在多种意见。本文通过对峡东地区震旦系剖面的综合地层研究,结合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层序地层学、C/O同位素研究以及沉积相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震旦系底界应划定在南沱冰期之后的陡山沱期沉积的下界,重申应选定峡东地区剖面为震旦系的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14.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在内蒙古扎兰屯地区前人划分的“大石寨组”中,新发现了一套走向北东向的地层,岩石组合为安山质熔岩、中性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碎屑岩,并含有动植物化石,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本文将其厘定为格根敖包组,时代为晚石炭-早二叠世.该套地层在扎兰屯地区为首次发现,对大地构造及地层划分等基础地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辽宁北部秀水地区中侏罗统地层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对分布于辽宁北部秀水河子一带的含煤岩系进行了钻孔岩心资料、岩性组合和古生物化石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含煤岩系地层时代为中侏罗世,可以与辽宁西部地区的海房沟组对比。该套地层的厘定为研究区构造演化、油气地质勘探寻找中侏罗统烃源岩层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6.
西天山伊什基里克山一带东图津河组的确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伊什基里克山特克斯达坂一带地质调查,首次于该区发现了一套含晚石炭世双壳、珊瑚、腕足及植物化石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且其岩石组合及生物面貌与博罗霍洛山地层小区的上石炭统东图津河组可对比.东图津河组在特克斯盆地的首次确立,具有重要的地层对比意义,至少说明在晚石炭世伊犁盆地与博罗霍洛山地块具有相同的沉积作用及其构造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北缘沉积凝灰质岩层段的地层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相勇  李伟  席萍  唐伦和 《地质科学》2001,36(2):229-233
柴达木盆地北缘深部沉积凝灰质岩层段的地层归属存在2种观点,下侏罗统和石炭系。本文通过岩石薄片、微量元素、孢粉组合以及海相化石碎片等多种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沉积凝灰质岩层段与其上的下侏罗统之间岩性、电性出现突变的主要原因是沉积时火山事件以及晚期方解石脉充填造成的,并不能代表下伏的老地层;沉积凝灰质岩层段的海相化石碎片为搬运再沉积的结果,没有地层指示意义;孢粉组合能反映沉积凝灰质岩层段沉积的地质年代,据此确认沉积凝灰质岩层段为下侏罗统湖西山组二段。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阿木山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玉清  张婷 《中国地质》2016,(3):1000-1015
阿木山组自建组以来就被广泛应用,20世纪曾是内蒙地槽区上石炭统的代名词,随着地质研究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地层区划等也在发生变化。通过区域资料的综合研究,现认为阿木山组是华北板块北部晚古生代大陆边缘的沉积产物,出露区只限于索伦—西拉木伦河断裂以南,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C_2-P_1),灰岩层内富含蜓、珊瑚等化石。其与三面井组是同一地层区不同地层分区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黔北铝土矿含矿岩系下伏灰岩中丰富的筵类化石和含矿岩系中大量的植物化石的鉴定和研究。结合对黔北地区沉积旋回和古气候的分析,认为黔北铝土矿含矿岩系的下伏灰岩为黄龙组地层。而上覆于黄龙组之上的铝土岩系,其沉积时代应为早二叠世马平组沉积期的晚期,层位相当于Pseudoschwagerina化石带。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二叠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干清  张维杰 《现代地质》1995,9(2):149-161
本文讨论了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二叠纪地层单元的划分及其接触关系,认为本区二叠纪地层应包含大石寨组与哲斯组,缺失晚二叠世沉积;描述了代表本区地层序列演化的典型剖面,并对各单位在区域上的延伸及其对比关系进行了简述,认为本区二在纪地层的区域对比应以火山事件沉积为主线,以地层序列演化及生物化石为标志,而不应以岩性相及厚度为主要依据;根据区域地层序列演化分析,认为大石寨组与哲斯组之间的不整合是本区构造事件的代表性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