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佛子冲矿床是广西最大的铅锌银矿床,该矿床所处的佛子冲矿田成矿地质环境优越,曾被国土资源部列为重点找矿区带。通过对佛子冲矿田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提出佛子冲矿床属于一种以岩浆热液为主的多因复合矿床,矿床类型有"佛子冲式"、"龙湾式"、"牛卫式"、"石岗式"四种形式。矿床(点)在平面上具有三区(奥陶系、志留系、火山岩成矿区)四带(佛子冲、龙湾—凤凰冲、牛卫—午龙岗、石岗—白板)的分布规律,矿化在垂向上具有成层分带的"三层楼"成矿模式特点。开展佛子冲矿田成矿特征与矿化分带规律研究,对矿田及矿山深边部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主要斑岩钨矿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主要斑岩型钨矿床地质地球化学资料,斑岩钨矿床产布在特定板块构造位置,受中生代区域深(大)断裂的控制,其成矿与燕山中晚期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体有关,总结综合了我国斑岩钨矿床成矿特征和成矿模式。 斑岩钨矿床常与斑岩型和其他型钼、铜、锡矿床产于同一成矿区带;成矿具有深源岩浆热液成矿和深源岩浆热液一表生改造成矿系列;斑岩钨矿床成矿于斑岩体内外接触带,而以内带为主;矿体形态有板状、脉状、似层状和岩钟状,矿化类型常见为钨型和钨钼型,矿物简单;矿化-蚀变具有分带特征。  相似文献   

3.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位于桂东南博白-岑溪多金属成矿带的NE端,区内发育燕山期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斑岩和英安质凝灰熔岩等;其中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斑岩与铅锌成矿关系密切,成矿岩体形成时代分别为156Ma和127Ma。  相似文献   

4.
铜陵狮子山矿田多位一体(多层楼)模式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许陈  储国正 《矿床地质》1993,12(3):221-230,252
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矿化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矿田的多位一体(多层楼)成矿模式,即由热液脉型、矽卡岩型、层控矽卡岩型及斑岩型矿床有机配置,形成多位一体矿床,空间上表现为“多层楼”形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刘店沟矿床的形成与晚侏罗世陆相中酸性火山岩及早白垩世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黄铁矿化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十分密切,北东、北西向构造为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北东向构造为导矿构造、北西向构造为容矿构造,因此,地层、岩浆岩、构造“三位一体”控矿为本区控矿规律。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6.
储国正 《安徽地质》2011,21(2):114-118
狮子山矿田是铜陵地区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重要的矿田之一。矿田内矿床众多,矿床类型多样,可以将它们划分为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型、层控矽卡岩型、层控型与风化淋滤型矿床。本文对这些矿床类型的矿床形成机理做了粗浅探讨,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其成因。  相似文献   

7.
韩润生  赵冻 《地学前缘》2022,29(5):420-437
热液矿床深部控岩控矿构造展布格局与深部矿床(体)空间定位格局等关键问题一直是制约深部勘查部署和实现找矿突破的焦点和难点。在阐述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矿田(床)控岩控矿构造深延格局主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成矿构造体系控制多金属成矿系统、物化探异常信息系统映射多金属成矿系统的研究思路,以湘南地区黄沙坪—宝山铜锡多金属矿田(简称坪宝矿田)为例,构建了控岩控矿构造深延格局、指示控矿构造深延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研究的方法框架。据此,通过坪宝矿田控岩控矿构造解析与斑岩型热液成矿系统矿化蚀变分带等综合研究,提出了矿田内黄沙坪、宝山两个典型矿床控岩控矿构造深延格局及深部找矿有利构造部位,为该矿田(床)深部勘查部署和找矿预测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该方法无疑对深化其他热液成矿系统构造控岩控矿理论及有效开展深部找矿勘查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乌兰乌珠尔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兰乌珠尔斑岩铜矿位于柴达木盆地西缘,为受花岗斑岩脉控制的斑岩型铜矿。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控矿花岗斑岩与围岩(似斑状)斜长花岗岩为钙碱性系列,具轻稀土富集、显著的δEu负异常和Sr、Ba、Ca亏损特征,形成于同碰撞造山环境,与华力西晚期—印支期松潘—甘孜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闭合有关。控矿花岗斑岩及其围岩热液蚀变强烈,显示良好的蚀变分带。主要蚀变有钾硅化、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控矿斑岩内部为钾化和硅化叠加绢英岩化带,近斑岩两侧围岩为绢英岩化带,外侧为青磐岩化带。铜矿化强度与蚀变强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铜矿体空间分布、产状及规模受控矿花岗斑岩体控制。矿床的矿物组合、热液蚀变、硫、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矿床形成于中高温环境,流体和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乌兰乌珠尔铜矿属与高中温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涞源县木吉村铜(钼)矿目前已探明为-大型斑岩型铜(钼)-矽卡岩型铁铜-热液型铅锌银三位一体多金属矿床。作者结合最新勘查成果对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总结,探讨了矿床的成因和成矿模式。研究表明:木吉村铜(钼)矿位于山西断窿与燕山台褶带过渡地带,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带中。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为F4,成矿母岩闪长玢岩与古火山构造关系密切。矿床具有典型面型蚀变分带性及矿化分带性。矿床成因主要为斑岩-矽卡岩型高(中)温热液矿床,以“多位一体”和成矿多阶段为特点。  相似文献   

10.
邦铺斑岩型钼(铜)矿床位于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北东约30 km处,与钼(铜)成矿有关的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次为花岗闪长斑岩及闪长(玢)岩.通过对二长花岗斑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获得了含矿母岩的年龄,二长花岗斑岩的26颗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6.23±0.19)Ma(MSWD...  相似文献   

11.
冈底斯泽当大型钨铜钼矿Re-Os年龄及陆缘走滑转换成矿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前人获取冈底斯成矿带泽当矿田冲木达铜金矿床条带状层矽卡岩型矿石浸染状辉钼矿Re-Os法等时线年龄40.3±5.6Ma的基础上,新获该矿田内另外两组Re-Os法等时线年龄:明则隐伏斑岩型钼矿床中辉钼矿Re-Os法等时线年龄为30.26±0.69Ma;努日层矽卡岩型钨铜钼矿床中与后期石英闪长玢岩体(E3δo)叠加改造成矿有关的斑点状辉钼矿Re-Os法等时线年龄为23.62±0.97Ma。以走滑型陆缘成矿新认识为出发点,总结了冈底斯成矿带陆缘走滑转换成矿作用的类型特征和时空分布:①斑岩型矿床和层矽卡岩矿床是区带内已知中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的主要类型;②早期(68~38Ma)矿床受到"印-亚陆缘"会聚走滑阶段一、二级序左旋走滑转换构造控制,晚期(30~13Ma)矿床受到"印-亚陆缘"离散走滑阶段三、四级序左旋走滑转换构造控制;③斑岩型矿床的矿体形成受控于走滑推闭型转换断裂构造,层矽卡岩型矿床的矿体形成受控于走滑拉分型转换断裂构造;④区域走滑转换成矿构造应力场具逆时针旋转特征,显示68~13Ma间印度大陆相对亚洲大陆朝NEE作斜向对接作用,走滑主应力场被伸展主应力场替代时间以13~8Ma南北向碰撞裂谷的形成-活动为标志。提出"沿边找钼找钨、沿走滑转换构造带找铜金多金属矿,主攻斑岩-层矽卡岩复合型富-大矿"等今后区域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滇西北衙多金属矿田矿床成因类型及其与富碱斑岩关系初探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5  
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是与金沙江-哀牢山新生代富碱斑岩有关的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来在矿产勘查方面又有重大突破,金已达到超大型矿床,伴生铁、铜、银、铅、锌也达到了大-中型矿床规模。本文基于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北衙多金属矿的成因类型,富碱斑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及成矿机制进行了系统总结,对与成矿相关的富碱斑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及锆石LA-ICP-MS的测试,探讨了铁矿的成因。研究表明,矿田原生金属矿床可分为:斑岩型铜金矿化,夕卡岩型铁、金、铜、铅、锌矿化,爆破角砾岩筒中的铁、金、铅、锌矿化以及热液型金、银、铅、锌矿化。其中夕卡岩型和热液型矿床是该区最主要的成矿类型。新生代富碱斑岩(石英正长斑岩)的年龄分别34.92±0.66Ma和36.24±0.63Ma。属于钾质碱性岩系列。它不仅为含矿流体的上升提供了动力和热能,而且还是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因此形成以斑岩体为中心,由斑岩型、夕卡岩型、热液型等矿床构成的一个连续的成矿系统。钾质碱性岩及矿床是在碰撞造山走滑构造系统深部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本区岩体接触带中发育大量由菱铁矿和磁铁矿组成的铁矿体,其中大部分的磁铁矿是一种具有赤铁矿的板状晶或聚片双晶假象的穆磁铁矿。对磁铁矿和菱铁矿形成条件的分析表明,磁铁矿和菱铁矿主要是在碱性环境下交代含铁夕卡岩矿物形成的。当热液中H+的浓度降低时,赤铁矿被还原为磁铁矿,但仍保留了赤铁矿的晶形,于是成为穆磁铁矿。由此推测,本区成矿作用是在成矿流体及夕卡岩化交代作用长时间反复持续进行的条件下发生的,这可能是本区得以形成巨量金属堆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南缘祁漫塔格-鄂拉山地区发育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主元素为Cu、Mo、Pb、Zn,大部分矿床伴生Au、Ag。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化)体共生于同一个矿区之中,是这类矿床的一个重要特点。与成矿有关的侵入体是印支期的中酸性小岩体,它们具有浅成_超浅成和高侵位等特点。斑岩-矽卡岩矿床的成岩年龄和成矿年龄一致,形成于中三叠世至晚三叠世。它们是东昆仑造山带晚碰撞造山阶段壳-幔作用(幔源岩浆底侵-岩浆混合)的产物,与东昆仑地区这一时期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热液脉状多金属矿床,以及造山型金矿床共同构成了一个矿床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成矿带萨亚克大型铜矿田地质特征、矿田构造与成矿模式。萨亚克铜矿田是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唯一的以矽卡岩型铜矿化为主的大型铜矿床,产在萨亚克地堑复向斜内。该矿田包括几个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斑岩型铜钼网状脉矿床和一系列石英脉型矿脉,构成了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两个端元形成的成矿系列,但以矽卡岩型为主。矿床主要位于中石炭世灰岩与晚石炭世花岗岩类的接触带上,具有独特的矽卡岩型Cu-Au-Mo矿化组合,成矿时代为海西中晚期,根据本研究进行的锆石SHR I MP定年结果,主要与次要成矿期年龄分别为335±2Ma和308±10Ma。金属矿床主要赋存在地堑复向斜内局部发育的鞍状背斜顶部,部分富矿体的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岩浆活动的控制。闪长岩与铜矿化作用的关系最为密切,铜含量可高达1%以上;其次,花岗闪长岩与铜矿化的关系也较为密切,铜含量可达0.2%以上。萨亚克矽卡岩型铜矿田铜保有储量约为57.5万吨。  相似文献   

15.
云南南秧田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南秧田矽卡岩型钨矿床的石英和石榴石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主要有3类: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32~337℃,盐度w(NaCl)=0.53%~9.98%;石榴石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28~306℃,盐度w(NaCl)=6.45%~14.04%。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南秧田白钨矿的成矿流体中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含少量CO2、CH4、H2S和N2等气体,液相成分以H2O为主,属NaCl-H2O流体体系。成矿溶液的密度为0.72~0.87g/cm3,表明形成这种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均属于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流体。成矿压力为18~32MPa,成矿深度约为0.6~1.2km。石英包裹体水的δD为-72.16‰~-65.10‰,δ18O为7.98‰~8.45‰,钨矿床中硫化物δ34S为6.6‰。成矿流体主要来自燕山晚期的岩浆热液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云南澜沧老厂是三江成矿带南段最重要的铅锌铜钼多金属矿床之一.根据不同的赋矿特征、含矿岩性、矿石构造及成矿元素将澜沧老厂多金属矿床矿石类型系统地划分为铅锌硫化矿石、铅锌氧化矿石、颗粒状含铜黄铁矿石、块状含铜黄铁矿石、夕卡岩型矿石及斑岩型钼矿石6种类型.矿体产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年代学证据均表明铅锌硫化矿石、颗粒状含铜黄铁矿石及块状含铜黄铁矿石为火山喷流沉积型成因(VMS型),而铅锌氧化矿石、夕卡岩型矿石及斑岩型钼矿石为斑岩热液型成因.其中,铅锌硫化矿石、颗粒状含铜黄铁矿石及块状含铜黄铁矿石的主控矿因素为地层;铅锌氧化矿石为构造;夕卡岩型矿石为岩性;斑岩型钼矿石为岩体.  相似文献   

17.
云南澜沧老厂是三江成矿带南段最重要的铅锌铜钼多金属矿床之一.根据不同的赋矿特征、含矿岩性、矿石构造及成矿元素将澜沧老厂多金属矿床矿石类型系统地划分为铅锌硫化矿石、铅锌氧化矿石、颗粒状含铜黄铁矿石、块状含铜黄铁矿石、夕卡岩型矿石及斑岩型钼矿石6种类型.矿体产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年代学证据均表明铅锌硫化矿石、颗粒状含铜黄铁矿石及块状含铜黄铁矿石为火山喷流沉积型成因(VMS型),而铅锌氧化矿石、夕卡岩型矿石及斑岩型钼矿石为斑岩热液型成因.其中,铅锌硫化矿石、颗粒状含铜黄铁矿石及块状含铜黄铁矿石的主控矿因素为地层;铅锌氧化矿石为构造;夕卡岩型矿石为岩性;斑岩型钼矿石为岩体.  相似文献   

18.
耿全如  张璋  彭智敏  关俊雷  丛峰 《地球科学》2020,45(8):2805-2825
西藏中部的雄梅-班戈-青龙乡-桑雄一带发育一条连续的花岗岩带,属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中段.该带在近年来已发现雄梅铜矿、苦嘎铜矿、日阿铜矿和青龙乡铅锌矿等中小型矿床和矿点,但仍未有更大的找矿突破.根据全面的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对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性质、物质来源和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该带花岗岩主要可分为140~125 Ma、120~110 Ma、94~72 Ma三个侵入期次以及一些新生代岩体,其中120~110 Ma为岩浆活动大爆发阶段.本区西段的早白垩世的舍索、雄梅、苦嘎花岗岩体和晚白垩世的雪如、桑心日等岩体已发现显著的铜金铁等矿化,但它们的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和围岩性质等方面与超大型斑岩铜矿有差距,可形成类似于青草山铜矿的中-大型斑岩铜金矿床或矽卡岩型矿床,有进一步找矿的潜力.沿班戈-青龙乡-桑雄连续分布的早白垩世花岗岩带与热液型、矽卡岩型铁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The Mujicun Cu (Mo) ore deposit at Laiyuan, Hebei Province, is a currently proven large-sized Cu (Mo)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and it is located in the second-ordered fault depression basin of the ditachment belt on the hanging-wall on the western side at the juncture of the Laiyuan dumbell-shaped complex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Fuping mantle-branch structure. Metallogenesis is controlled by diorite porphyrite in intrusive relation with the fault depression basin and other relevant fault structure systems and intenstive wall-rock alteration zones. This study,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most recent exploration data, analyzed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metallogenesis of this deposit, summaried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ore deposits, determined the alteration zonation of the deposit, investigated regional metallogenesis and the genesis of typical ore deposits, discussed the regional ore-forming and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and generalized the regional ore-controlling model and metallogenic model of the deposit.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Mujicun porphry Cu (Mo) deposit, the Tieling, Futuyu, Xiaoligou and other skarn-type Fe-Cu deposits and the He’ergou hydrothermal-type Pb-Zn-Ag deposit jointly constitute a three-in-one polymetallic orefiel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metallogenic series.  相似文献   

20.
卡尔却卡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铁、铜、铅、锌、金多金属矿集区,具有特征明显的构造-岩浆岩带。在分析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及接触带等控矿因素与成矿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找矿标志;根据区内的成矿特征,初步认为卡尔却卡多金属矿床为斑岩型矿床成矿系列,有斑岩型、夕卡岩型和蚀变岩型3种成因类型,形成斑岩-夕卡岩-热液成矿系统,成矿作用均与中-晚三叠世底侵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