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陕西柞水地区老安寺岩群及其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建堂 《西北地质》2003,36(1):18-24
在秦岭柞水地区1:5万区调填图中,从商丹构造带南侧前人划分泥盆系刘岭群桐峪寺组中,新解体出一套由黑云母斜长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及少量大理岩等组成的中深变质岩系。通过岩石学及原岩建造的研究,采用构造—岩层—事件方法的综合分析与对比,新建立了构造岩层(石)地层单位,称为老安寺岩群。依据Sm—Nd年龄(平均值)2283Ma,将其时代暂定为中元古代。这一新成果对研究中央山系秦岭造山带、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商丹拼接带地质体组成及地质构造特征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江口、柞水岩体环斑花岗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江口、柞水岩体位于北秦岭构造带与南秦岭村造带的南丹结合带南部边缘,是华力西期-印支期商丹结合带俯冲、碰撞过程中岩浆活动的结果。环麻花岗岩的发现,进一步提供了商丹结合带县复杂的地质体组成及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3.
秦岭柞水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柞水岩体侵位于秦岭造山带商丹缝合带附近,具有比较典型的环斑花岗结构,本文获得了213.6±1.8 Ma的单颗粒锆石 U-Pb 年龄,MSWD 为 1.5,这个年龄与前人在东秦岭沙河湾环斑花岗岩测定的锆石 U-Pb年龄非常一致。研究表明,柞水岩体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Sr 同位素初始值 I_(Sr)等清楚的显示具有I-型和A-型花岗岩特征,大地构造环境判别属碰撞后隆升阶段或造山后花岗岩。这些特征也与秦岭沙河湾环斑花岗岩及西秦岭环斑花岗岩非常相似。因此,柞水岩体锆石 U-Pb 年龄的获得,使得秦岭造山带环斑花岗岩很可能从东向西断续呈带状展布,贯通东西秦岭。由此可以确认,在秦岭造山带主造山期晚期或主造山期后曾经存在过一次短暂的垂直于造山带的拉伸或松弛坍塌构造阶段,这对研究整个秦岭造山带的演化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生全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373-1382
山阳-柞水矿集区位于商丹断裂和山阳-凤镇断裂之间,区域上归属于中秦岭褶皱带,出露地层属海相粘土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含铁建造,整个岩石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形成浅变质的绿泥石岩相带。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是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柞水大西沟大型菱铁矿、重晶石多金属矿床位于秦岭褶皱系礼县—柞水华力西褶皱带中东段,西芦山—蔡玉窑复向斜西端,交公庙向斜的南翼。以菱铁矿为主的矿体赋存于泥质碎屑岩建造向碳酸盐岩建造过渡的部位。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古海槽底的断裂带的热卤水,部分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火山—次火山。这些成矿物质在海盆中富集、沉积成矿,其后的变质作用使部分菱铁矿变成磁铁矿,有叠加、富集作用。矿床成因主要为热卤水沉积成矿。  相似文献   

5.
柏治安 《地质与勘探》2020,56(2):372-386
本文对秦岭岩群中的三个斜长角闪岩(变质沉积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限定了秦岭岩群的形成时代,讨论了秦岭岩群的构造背景及归属问题。锆石定年结果显示了971 Ma、1222 Ma和840 Ma三个最大沉积年龄。秦岭岩群是一个杂岩体,秦岭岩群中至少存在中元古代(较老组成部分)和新元古代早期(较新组成部分)的岩性单元。秦岭岩群变质沉积岩的锆石年龄峰主要集中在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具有与扬子块体和华北块体明显不同的锆石年代学特征,秦岭岩群在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为独立发展的微陆块。结合秦岭岩群的年代学特征及前人的研究结果,秦岭岩群中的变质沉积岩应沉积于弧相关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南秦岭山阳-柞水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山阳-柞水矿集区是南秦岭成矿带主要矿集区之一。从新元古代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山阳-柞水地区经历了洋壳俯冲和陆陆碰撞的构造演化,在演化的不同阶段形成了不同矿化类型、矿化组合的Cu、PbZn、Ag、Fe、Mo、Au矿床。新元古代时期,由于洋壳的俯冲作用,山阳-柞水地区形成了与基性岩有关的钛磁铁矿;泥盆纪-二叠纪时期,古秦岭洋消减形成山阳-柞水弧前盆地的同时,也形成一系列沉积型Fe、Ag、PbZn矿床;三叠纪时期,华北、扬子板块全面碰撞并形成了与碰撞作用密切相关的晚三叠世斑岩型Mo矿和造山型Au矿;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则形成了碰撞后伸展环境下的矽卡岩-斑岩型CuMo-Au矿床。山阳-柞水矿集区内的各种时代和类型的矿床是秦岭造山带不同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对真实、客观的理解秦岭地区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北秦岭造山带东段的牌楼沟地区,峡河岩群中的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基性火山岩)测得全岩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605±76Ma,钛同位素初始比值为εNd(T)=+5.3,表明峡河岩群变质岩系形成于中元古代。斜长角闪岩来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上述测定结果,为阐明北秦岭造山带在中元古代时期的构造演化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8.
柞水北部秦岭群中丹凤岩群和龙潭子序列的确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柞水地区北部秦岭群分布区进行1:.5万区调填图,从前人划分的古元古代秦岭群中解体出丹凤岩群和一套中酸性侵入体,并从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同位素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在丹凤岩群中获得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444±29Ma,在中酸性侵入岩体中获得错石U-Pb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407±19Ma。为研究丹凤岩群时代归属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秦岭大地构造分区的遥感影像判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遥感影像的纹理结构及其相对应的地球物理场特征,秦岭地区可自然分割出四个构造景观单元。即:东秦岭盆岭构造区,西秦岭隆凹构造区,南秦岭叠覆构造区和镇淅盆隆构造区。构造影像单元的拼接组合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华北板块,扬子板块,松潘一甘孜地块,秦岭一大别地块构造域的地质演化史。即:晋宁一加里东构造旋回期,扬子板块与外来地块(秦岭-大别地块,松潘一甘孜地块)实现对接形成南中国联合大陆板块;自海西构造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两个北秦岭丹凤群斜长角闪岩样品进行了Sm-Nd、Rb-Sr和40Ar/39Ar测年,发现其中受构造改造轻微的黑河丹凤群斜长角闪岩样品的角闪石40Ar/39Ar年龄与其Rb-Sr、Sm-Nd矿物等时线年龄接近,而遭受强烈构造剪切作用的蒲峪丹凤群斜长角闪(片)岩的角闪石40Ar/39Ar年龄则明显高于其Rb-Sr、Sm-Nd矿物等时线年龄,指示构造剪切作用对变质角闪石中过剩氩的引入有显著影响。在利用40Ar/39Ar进行造山带年代学研究时这一问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1.
罗汉寺岩群地质特征、时代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汉寺岩群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主缝合带商丹构造带内,区域上呈构造岩片夹持于商丹构造带内,东西断续延长达百公里。文中从岩石地层、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论述了罗汉寺岩群的地质特征、形成时代,进而探讨了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成矿类型、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西社 《地质与勘探》2012,48(4):750-741
[摘 要]南秦岭柞山地区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其西起柞水县,东到山阳县,面积约3000km2。其地处南秦岭海西-印支褶皱带东段,主体夹持于商丹缝合带与凤镇-山阳大断裂之间。作者总结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对热卤水喷流沉积型铜(银铅)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热液脉型铜(镍)矿、矽卡岩型铜(铁)矿、震裂岩型铜矿、斑岩型铜(钼、金)矿等6 种铜矿成矿类型的特征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柞山地区铜矿的成矿规律,指出热水喷流型铜矿、斑岩型铜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最具找矿潜力。目前已知的矿床(点)均受具导浆、导热、导流、导矿功能的区域性凤镇-山阳大断裂控制,并沿其两侧展布。未来一段时期,柞山地区铜矿找矿主攻类型为热水喷流型铜矿、斑岩型铜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找矿靶区首推柞水县银洞子矿床深部、山阳县池沟铜矿点、柞水县冷水沟铜矿点,次为柞水县张家坪铜矿点、山阳县色河铺铜矿点。通过进一步勘查有望取得铜矿找矿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南秦岭东江口、柞水岩体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秦岭东江口、柞水岩体位于南丹断裂带南侧,为华力西期岩基。通过1:5万地质填图,将东江口老体划分为5个岩石谱系单位,柞水岩体划分为3个岩石话系单位,共圈定出36个侵入体。分别建立了东江口超单元和排水超单元。依据接触关系,结构构造,包体特征确定了其侵入序次,构成了两个完整的“S”型岩浆演化序列,在岩石矿物组成、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上,各具有明显的独特岩浆演化特征,分别形成于南秦岭晚古生代被动陆线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区内传统秦岭群包含不同原岩建造、不同变质岩石组合以及变形变质、副矿物和微量元素特征的差异,将其解作为丹凤岩群、深成侵入体、浅成一超浅成侵入体、片麻岩套等5个部分,首次区分出两类不同性质的混合岩,确认了秦岭群在该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南秦岭西乡群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9年陕西省地质志修编项目组,重点对出露于西乡县城东孙家河附近,南秦岭西乡群孙家河组英安质火山熔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等方面的研究,获得了新的同位素年龄为814.8±5.2 Ma。认为该岛弧火山系的形成时代为青白口纪晚期,属晋宁期古扬子板块西缘与青康滇古板块汇聚的产物,为研究南秦岭扬子陆块过渡基底的形成时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对进一步详细研究扬子陆块Rodinia超大陆汇聚时限及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时代证据,具有重要的地质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陕西宁陕-户县地区商丹构造带北侧发现的花岗质片麻岩为古老侵入体,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磨岩等类型岩石组成,具有TTG岩系的组成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形成于类似岛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东秦岭丹凤群火山岩系及其包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匡少平  张本仁 《现代地质》1993,7(4):444-457
本文对东秦岭褶皱带中古生界丹凤群火山岩系及其包体进行了研究。从火山岩浆演化角度,指出丹凤群不是一套蛇绿混杂岩体,其主体火山岩为岛弧地幔在洋壳俯冲诱导下重熔形成A类岩浆演变所形成,并含有少量的洋壳物质在俯冲带中发生熔融形成B类岩浆的衍生产物。岛弧的地壳结构控制着两类岩浆的演化,它是造成丹凤群火山岩岩石系列、岩石组合、元素地球化学分布及分异在空间上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Shangdan fault in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of China is an important boundary between the Caledonian North Qinling Fold Belt and the Hercynian South Qinling Fold Belt. In the Danfeng area, the fault zone strikes WNW–ESE and comprises four strongly deformed zones and three weakly deformed domains parallel to each other. The fault zone has a complex history of multiple deformation and each domain has a different tectonic style that was forme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eformation.
The rocks exposed in the weakly deformed domains belong to the Qinling, Danfeng and Liuling Groups. In this paper, the mineral chemistry and mineral assemblages are used to infer the metamorphic conditions and the P–T paths of these units. The metamorphic units in and near the fault zone have different metamorphic conditions and histories that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fault zone. Caledonian–Hercynian uplift and southward thrusting of the Proterozoic Qinling Group, over the Danfeng and the Liuling Groups, produced the main metamorphic and tectonic features of the fault zone. Folding of both the Liuling Group and the thrust faults during the Hercynian–Indosinian was accompanied by northward thrus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