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类对居住环境及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好房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生态和谐、绿色自然、以人为本的品质需求更加热切。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部长通道”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安居是人民群众幸福的基点,要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让老百姓住上更好的房子,再从好房子到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今年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治理好”,为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与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的发展,今年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当前人民群众对住房和城乡建设的要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部署了关于“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和“提升住房品质”的重点工作要求,以新时代好房子作为目标指引,构建适应新阶段的新发展格局。什么是好房子及其基本标准、内涵及指标体系,引发行业内广泛关注和讨论。由于住房发展问题在认知和范畴层面的不同,在理解和认识上尚存在着较大分歧。  相似文献   

4.
无界小镇     
<正>快速的城市化导致用地紧张、资源匮乏,随之而来的是人与人疏离陌生、人与自然割裂、人对科技的过分依赖,这让设计团队思考如何打造特色社区理想模式的“好房子”:“好房子”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居所,而是一个可以集精致空间规划、和谐生态环境、丰富社区活动及便利生活配套于一体的理想居所。  相似文献   

5.
<正>住房和城乡建设在保障民生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共同富裕宗旨下,我国的城市人居建设目标已经从“住有所居”提升到“住有宜居”,让人民住上“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改善全民居住条件、增加全民幸福感,是一项需要各行各业共同支持、推进的任务。从城市住宅营建视角,可着眼于精细化营造之道。规划层面上,通过复合布局、产城联动,实现以人兴产。  相似文献   

6.
<正>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房子是人生命中的重要场所,住区环境、住房品质事关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随着城镇化高速发展和人们对居住品质需求的不断提升,如何把房子设计好、建设好、管理好,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治理好,是推动住房建设高质量发展、提高百姓生活幸福感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建筑行业全产业链共同努力奋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大规模的增量城市建设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存量提质和内涵提升。当前,我国的既有建筑存量十分巨大,城市更新成为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人民群众对于住房的需求已从“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在此背景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提出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的工作目标,既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住宅建设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更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与供给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8.
楼下见     
<正>在很长时间的居住区设计中,一直摆脱不了规划指标的种种限制,容积率、得房率一直是地产开发的追求目标,导致的结果就是房子越盖越高,住区密度越来越大。居住区本身与城市之间越来越封闭,但邻里关系却越来越淡薄。一系列矛盾愈演愈烈,却没有时间给设计师思考、探索。此次“好房子”设计大赛给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在北京这样一个遍布着高密度住区的城市中,探索居住区规划的本源,如何解决以上矛盾是此次设计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正>“好房子”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居住环境的需要,换言之,做“好房子”唯一的目标应该是让老百姓住得满意。当下,我国住房建设已从总量短缺转为结构性供给不足,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高环境负荷下的低质量供给”,现阶段呈现了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空间环境和设施条件的不足造成邻里交往缺失;二是户型布局和结构限制了户内空间格局的可变性。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年和未来一段时间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会议要求,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以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治理好。要着力在增进民生福祉、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展现新作为,着力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实现新进展,着力在保障质量安全、为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上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1.
走向新住宅     
<正>随着国家房地产政策的深度调整,“多快密省”的住宅领域正在迎来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这不仅仅是关于房屋的建筑,更是对于居住方式和社区生活品质的全面重新思考。在出生人口逐步减少的当下,住房市场的变动为设计师提供了独特的机遇,让设计师有条件创造更高品质、更多社区共享空间、更优景观绿化的友好社区。通过好的设计,帮助人们摆脱商品住宅的畸形发展,走出居住窘境和价格阴霾,关注人文艺术环境的确立,营造“好房子”,适应新时代,走向新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勘察设计》2008,(5):39-43
对这栋房子的设计者来说,挑战之处在于要设计出符合这对夫妇的独特品位的房子;设计作品不只是一个简单符合房主的要求,而是要综合考虑各种风格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2023年1月,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提出:要以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推进高质量住房建设工作。本文聚焦浙江省未来社区先行先试,以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浙江省院”)在相关领域的落地实践为例,分享新时代背景下好房子建设的路径探索及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4.
高品质居住区景观环境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品质的要求呈多元化需求的趋势,购房目的更多的是追求生活质量和舒适度的提升。通过对房地产开发中的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与建设的思考,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设的策略,阐述了在房地产开发中,景观设计与建设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并提出居住区景观设计与建设的程序、方法等内容。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只有通过景观设计师、开发商、政府部门和住区居民的有效配合和工作,才能创造出满足居住者需求,实现开发商和国家利益及需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从住宅建筑设计角度引导绿色生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方式对节能的作用不可低估,笔者就如何在住宅设计中分析居住者的使用要求与行为模式,为居住者塑造适合绿色生活方式的居住空间,达到住宅节能,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住宅商品化、市场化以后,各大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如雨后春笋,居住建筑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居住建筑的规划、设计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建筑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设计多种多样适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的居住建筑,是每个建筑师不能回避的新课题;另外,各类媒体关于“楼盘”的广告宣传,铺天盖地、五花八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作法,影响了住宅的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2010年。甘肃、四川、云南等许多地方都发生了特大的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们淳安县,2010年也遭受了“6.18”、“7.8”、“7.15”三次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山洪暴发,导致数百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数百幢房子倒塌,上万亩良田被毁……笔者分管地质灾害这项工作,通过多年的调研和实践,对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8.
<正>3月1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公布2021年工程勘察、建筑设计行业和市政公用工程优秀勘察设计奖(以下简称“行业奖”)评选结果,长沙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一期工程KC–2标段岩土工程勘察等1464个项目获奖。本届“行业奖”评选在奖项范围、奖项设置、获奖数量、推荐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诸多调整修改,并通过更加严格的专家遴选及规避制度,评选出了高品质、经得起社会检验、真正起到引领作用的优秀设计作品。“行业奖”评选的意义是什么?与往届相比,本届评选有哪些新变化?评选的主要程序有哪些?  相似文献   

19.
石凌 《湖南地质》2009,(2):24-25
资源节约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湘潭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强劲,经济建设与土地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使湘潭真正走上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好现有土地资源做到节约集约用地,成为湘潭市国土资源部门思考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一年来,湘潭市在“两型”建设中出台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20.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些阅读教学的理念表明阅读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度。为了让学生的阅读真正有效,真正体现学生是阅读的主人,笔者尝试通过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