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球以外的宇宙物质坠落地面后,呈砾石形式的称为陨石,以砂粒级球状矿物形式出现的应称为陨砂,以粉末尘埃形式出现的应称为陨尘。对这些宇宙物质的分布、大小、质量和运动规律等研究将为地球、月球早期历史恢复,太阳系起源、演化以及星际航行方面提供重要线索。因此,陨砂也是宇宙地质学重要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
宇宙尘包括行星际空间尘埃和彗星、流星、陨石等小天体在陨落过程中,由于增温、气化熔融、冷凝降落的尘埃粒子。对他们的研究可为天体演化、地球形成提供大量信息,也可为航天及宇航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研究古构造,鉴定古构造型式,是当前构造地质学迫切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的一个问题。它可以为研究地壳运动的方式、方向,以及探索地壳运动规律和地球发展演化提供一个重要的佐证。地球是银河系中一个恒星系统——太阳系的一员,它的成生发展和其圈层的结构、构造的发展演化,以及其上发生的任何重大地质事件,都受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和太阳系及银河系星际物质运动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研究古构造问题必然牵涉到一系列地学、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许多有关问题。只有很好地应用这些学科的理论及其研究成果,才能使研究古构造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前言     
前言地球不同圈层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不同时空尺度地质演化记录,小到沉积层中的潮汐韵律,大到全球古大陆的聚散旋回,总体上在地质历史中都显示有一定时间间隔的周期性特征。这种周期性在地质学中通常称为韵律和旋回,在不同分支学科中具有不同的内容。地球演化史中...  相似文献   

5.
天文古气候理论及其进展—从米兰柯维奇到贝尔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扼要介绍了天文古气候学的创立和发展简史。太阳是地球大气运动的第一驱动力,地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入射太阳辐射变化的影响。入射太阳辐的变化主要和三个地球轨道参数有关,即地球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偏心率,地球自转轴倾角及岁差。太阳辐射的长期振荡主要集中在与这三个参数有关的频率上,这些频率通常被称为米兰柯维奇频率,数值模拟和地学记录都证实地质时间尺度的古气候的演化大多位于米兰柯维奇频率带上。  相似文献   

6.
张家祥 《城市地质》2001,13(4):43-48
推动地壳运动的力包括地球公转惯性力,等速自转力,星际引力和重力,其合力是大陆漂移的真正动力。  相似文献   

7.
再谈陨砂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以外的宇宙物质坠落地面后,呈砾石形式的称为陨石,呈砂粒级球状矿物形式的称为陨砂,以粉末尘埃形式出现的称为陨尘。前者由于粗大容易被人们发现,所以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尤其是我国对陨石的研究记载比国外早300余年。而后者因为高度的分散及科学技术水平所限,仅个别国家在探索,但很多国家对陨砂的研究确积累了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地球起源与海陆成因及变迁等问题进行论证,以物质运动基本原理;提出:“地球中间膨胀造陆,大陆向两极移动”的新学说。认为地球成因与演变同其它天体一样,是在星际物质集中下发生的能量释主过程。由于地球水分子多,能量释放缓慢亦使陆地生成缓慢亦使陆地是其后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苗英 《地质与资源》2002,11(4):227-227
天文学家估计,月球表面散落着800多万吨地球的尘埃.他们认为,收集并研究这些星体碎片能够对生命与行星的起源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自太阳系形成以来,小行星及彗星不断地撞击地球、火星和金星,这种猛烈的撞击在大约39亿年以前,通常被称为“晚期大碰撞”时期达到高峰.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JohnArmstrong说:“月球见证并记载下了这一切.”我们的卫星是在约45亿年以前,在地球与一个火星大小的星体之间巨大的撞击中形成的.Armstrong及其同事通过测量月球上环形山的数量和规模来评估这些撞击.他们推算出这些碰撞会向宇宙抛掷出多…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论述了古地球化学景观图的编制方法和理论意义。其次论述了地球化学景观的分级,最后论述了利用古地球化学景观图预测后生铀矿床的根据。  相似文献   

11.
古氧相——一个新的沉积学研究领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简要介绍了富氧相、贫氧相、厌氧相、外富氧相和这氧相的主要特征、成因及目前古氧相分析的主要途径,包括古生态学、遗迹学、有机相和沉积地球化学分析。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结合笔者科研成果,综述了古氧相在今地球科学研究领域,如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编图、重要地质事件研究及地史恢复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地外物体撞击事件诱发的古气候环境灾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论述新生代以来65、34、15、2.4、1.0、0.7MaB.P.六次重大撞击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基础上,详细地讨论了撞击作用诱发古气候灾变的过程和机制,认为撞击作用产生的尘埃、炭黑和气溶胶可产生短期的快速降温效应,温度最低可降至225K;撞击后大气中CO含量的下降则可导致最大时间尺度为105a的地球气候的寒冷期。目前撞击界线层中的氧同位素记录所反映的古气温变化支持本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下扬子区二叠纪古地理和地球化学环境》《下扬子区二叠纪古地理和地球化学环境》,江纳言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16开,206页在全球历史中,无论在生物的演化或在沉积环境的变化方面,二叠纪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个重要转折阶段形成的二叠系中不仅...  相似文献   

14.
古流体研究的无机地球化学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与成藏过程相关的古流体活动有助于深入认识油气成藏过程,从经济目的出发预测储层质量,精确分析不同阶段古流体活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主要利用同位素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无机地球化学方法分析古流体活动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在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各种无机地球化学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认为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有助于分析古流体来源与成因,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可示踪烃类流体的运移,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结合岩相学研究可分析油气运移的时间、期次、相态、通道和油气藏的富集规律,并指出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有利方向。在运用无机地球化学方法研究古流体活动时不应局限于单一方法,综合利用多种无机地球化学方法更有利于全面分析古流体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5.
冰雪地球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永云  闻新宇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1):1226-1233
在大约6~7亿年前的新元古代时期,地球是否曾经被冰雪完全覆盖而成为了一个“冰雪地球”?如果是,什么诱发了这种全球性的冰川期?又是什么导致了它的融化?新元古代时期的极端气候变化对其后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有何影响?围绕这些问题,古地质、古生物和古气候学界在最近几年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激烈争论。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地球在新元古代时期确实经历了数次地球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全球性冰川期,但地球是否被完全冰封还需要更充分的古地质和古生物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利用气候模式对各种可能的外部强迫的模拟试验表明“冰雪地球”是很难形成的,并且,如果地球进入完全被冰封的状态,它将是难以被融化的;关于新元古代时期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所起的作用存在2种观点,一种认为气候变化导致了原始生命的基因突变并诱发了寒武纪生命爆发,另一种认为这种影响主要是生态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一种计算沉积速率的新方法--宇宙尘埃特征元素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智平  周瑶琪 《沉积学报》2000,18(3):395-399
地球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宇宙尘埃的沉降,且其年沉降量相对稳定,加之宇宙尘埃中的Ir、Co等特征元素的平均含量较恒定,因此沉积物中宇宙尘埃特征元素Ir、Co的丰度值能够体现出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当沉积速率较慢时,沉积物中宇宙尘埃特征元素的丰度值较大,反之,则较小。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利用宇宙尘埃特征元素计算沉积速率的方法和原理进行了探讨,并运用该方法对山东临朐N/E界线地层的沉积速率进行了实例研究。与传统方法相比,依据宇宙尘埃特征元素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计算沉积速率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热历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塔里木盆地热历史潘长春,周中毅,范善发,解启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古地温,热历史,塔里木盆地由于古地温是控制油气生成和演化的重要因素,十多年来塔里木盆地古地温和生烃史一直是倍受关注的课题。早期的研究认为该盆地古地温...  相似文献   

18.
《湖南地质》2011,(12):15-15
《美国国家地理》2011年10月刊有“冰雪消失后的世界”一文,说的是5600万年前地球温度骤然升高一事。此时正值距今6500万年的中生代结束后,进入到新生代古近纪开始的古新世与尔后的始新世之际,距今约5600万年,因而就将之称为“古新世一始新世极热期”。“极热期”持续了15万年左右,期间旱灾、水灾、虫灾频发,相当大部分生物种类灭绝。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晚古生代造山带是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板块离散、聚敛后褶皱造山带的一部分,又处于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复合部位,地质构造极为复杂。现存的岩石—地层体乃是经历多次构造运动移置、改造的结果。以生物地层学、沉积地质学为基础,综合应用构造学及地球化学理论和方法,详细地研究此造山带的生物地理区、岩相古地理、岩石化学和古地磁学等内容,首先发现在二叠纪时有四个移置地体组成,即延边、吉中、松辽和白城。根据生物古地理特征、物质成分判别及其沉积序列,确定各地体的古纬度和古构造环境,结合地球动力学分析,再造构造古地理原型,乃是一个活动大陆边缘的复合边缘海盆。  相似文献   

20.
太阳系生命信息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寻找地外生命是人类开展太阳系探测的根本出发点。火星是太阳系中最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尽管海盗号开展的生物科学实验没有获得存在生命的确凿证据,但是近二十年的探测利用高分辨成像、光谱、质谱、雷达、中子分析等多方面的探测手段,获得了河流侵蚀地貌、古湖泊河流沉积物、水成矿物、极地冰盖、大气中水蒸气组分等一系列反映火星上有水的证据。这些发现暗示了火星过去或现在存在适宜生命繁衍的环境特征。大气甲烷、火星样品中有机物是下一步火星生命探测的重点。木星和土星的天然卫星,包括木卫二、土卫二和土卫六等在地外生命的研究中引起极大关注。木卫二上的盐水海洋环境被认为可能孕育生命,海洋中可能存在类似地球上的水热地质作用。土卫二南极存在细粒冰晶的喷射,且喷射物含有对于生命非常关键的液态水、氨气和其他碳氢化合物等。碳质球粒陨石存在大量可溶性有机物,其中包括多种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星尘号和深度撞击任务的探测结果证实彗星所代表原始物质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部分类型的氨基酸在碳质陨石和星际尘埃IDP颗粒相同,进一步支持了彗星与地球生命的起源之间存在联系。文中分析了太阳系生命探测中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系统建立地外生物标志化合物、发展适合太阳系探测的有机物分析技术、开展地球极端生命研究。最后呼吁我国在未来火星等天体探测任务中能增加有机物探测的相关载荷,及时介入太阳系生命探测,开拓深空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