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是铜陵矿集区内最典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之一,也是凤凰山矿田内规模最大的铜矿床。矿区内新屋里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主要岩性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凤凰山中酸性侵入岩岩浆属于壳幔混合型,原始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碱性玄武岩区并有地壳物质混染,在岩浆不断演化过程中有外来物质的加入,成岩过程以混合作用为主。凤凰山铜矿体分布于岩体与大理岩的内矽卡岩带上,岩体中铜含量较高。铜矿体是岩浆期后热液交代碳酸盐地层形成的。矿体的空间分布受构造变形-岩浆侵入高温高压作用的双重控制。矿化经历了从高温矽卡岩阶段到中低温热液阶段的多期次复合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
莱历斯高尔钼铜多金属矿田位于博罗科努古生代复合岛弧带,形成以早石炭世中酸性浅成小岩体为成矿母岩的莱历斯高尔斑岩型钼矿和外围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3571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床、七兴岩浆热液型多金属矿床.通过对矿田3个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物化探特征、矿化特点和矿床成因的研究和分析,认为矿田含矿斑岩体形成于相对高温、高fO2、无水、压力相对较高的封闭环境.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受来自地幔物质混染.矿床硫源主要来自深部地壳原生岩浆或上地幔,铅源主要来自深部地壳,成矿热液为原始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温度为中低-中高温.应在矿田深部和外围加强早石炭世和燕山期斑岩-矽卡岩-岩浆热液型铜钼多金属矿的"缺位"寻找.  相似文献   

3.
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重要的矿集区,以燕山期大规模岩浆-热液活动形成的Cu-Fe-Au多金属矿产为主。以狮子山矿田3类侵入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手标本和显微镜观察,将狮子山3类侵入岩体定名为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对区内岩体地球化学组成、同位素资料及年代学数据的分析整理,推测出本区侵入岩的来源与成因:燕山期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欧亚大陆脱水产生的流体交代地幔楔并使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上地幔玄武质岩浆,少部分与地壳物质发生了较低程度同化混染的玄武质岩浆上升侵位形成辉石闪长岩,大部分玄武质岩浆底侵下地壳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熔融作用产生的高温可以使中上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浅部花岗质岩浆房。大部分埃达克质岩浆快速上升,直接侵位至地壳浅部并与地壳发生少量混染形成石英闪长岩,小部分埃达克质岩浆上升至浅部花岗质岩浆房与花岗质岩浆发生混合,侵位结晶形成花岗闪长岩。  相似文献   

4.
郗山和龙宝山稀土矿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岩体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燕山早期碱性侵入岩与稀土矿关系密切,稀土矿体主要赋存于杂岩体内及其附近围岩中;稀土元素和同位素研究表明,含矿质的富碱岩浆可能属壳幔混源型,碱性岩浆及成矿物质最初可能都来源于上地幔同一部位,而在岩浆上侵过程中同化混染了地壳物质。郗山稀土矿为单一富轻稀土矿床,矿脉类型以含稀土石英重晶石碳酸盐脉为主,含稀土矿物以氟碳铈矿和氟碳钙铈矿为主,碳酸铈钠矿和菱钙锶铈矿属国内首次发现。龙宝山稀土矿为稀土、金共生矿,矿脉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和硅化角砾岩;含稀土矿物主要有氟碳铈矿、氟碳铈镧矿、氟碳钙铈矿;金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等。成矿时代稍晚于岩浆岩形成时代,属中生代燕山晚期;矿床成因类型为碱性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稀土矿床。  相似文献   

5.
安徽狮子山矿田南洪冲岩体形成时代及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10  
南洪冲岩体是狮子山矿田内一个隐伏岩体,通过 LA-ICPMS 锆石 U-Pb 定年,获得~(206)Pb/~(238)U 年龄为141.2±1.6Ma,与矿田内其它岩体形成时代较为接近,说明南洪冲岩体是晚侏罗—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的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主量元素以富碱(Na_2O>K_2O)、准铝质和高钾钙碱性为特征;微量元素表现为 Rb、Ba、Sr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HLE)和 Th、U富集,Nb、Ta、Ti 等高场强元素(HFSE)亏损;LREE 与 HREE 分馏显著((La/Yb)_N=21.07~24.28),无明显的 Eu 异常(δEu=0.92~1.03)。岩体的(~(87)Sr/~(86)Sr)_i 值偏高(0.70792~0.70793),ε_(Nd)(t)值偏低(-9.5~-9.1),Nd 模式年龄为中元古代(1.67~1.71Ga),与铜陵地区,特别是狮子山矿田内岩浆岩的 Sr-Nd 同位素初始组成和 Nd 模式年龄相仿。上述研究表明,南洪冲花岗闪长岩与矿田内乃至铜陵地区的燕山期岩浆岩具有相近的地球化学特征,说明成岩物质起源于富集型的岩石圈地幔,在中国东部地壳由挤压向伸展-减薄过渡的构造转换期,岩浆上升侵位,以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作用方式产生了大量岩体。但南洪冲花岗闪长岩的形成主要与分离结晶作用有关,反映了岩浆作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地球化学特征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是铜陵矿集区内储量最大的铜(金)矿田。矿田内矿床类型多样,成矿作用复杂,分布有东狮子山、西狮子山、大团山、老鸦岭、冬瓜山和花树坡等铜(金)矿床。这些矿床均围绕岩体产出,多数为隐伏矿,赋存于上石炭统一中三叠统的不同层位,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由下向上依次为层控夕卡岩型、夕卡岩型和热液脉型矿床。其中...  相似文献   

7.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岩浆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铜陵狮子山矿田发育大量岩浆岩,且与矿田中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锆石SHRIMP同位素精确定年表明,矿田中的岩浆侵位年龄在132.4~142.9Ma之间,即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属燕山早期晚阶段。矿田岩浆岩体是在同期岩浆活动中多次侵位形成的,岩浆侵入活动可以划分为分别起始于140Ma前后和约136Ma的早晚两次。从岩浆上升侵位到冷却结晶的时间间隔均较短,但其中白芒山辉石二长闪长岩冷却史相对较长,且经历了早期深部岩浆房中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后期构造脉动、岩浆上升侵位、减压受热、早期晶体再熔蚀及冷却结晶的过程。结合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狮子山矿田岩浆演化的后期,即起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的原生岩浆在同化了壳源物质并聚集到岩浆房中以后,在滞留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但尚未固结,成分上显示了一定的带状分布,在区域构造应力松弛及构造事件诱发下,随机地沿发育的构造裂隙先后上升侵位,冷凝结晶。  相似文献   

8.
安徽大团山层状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团山层状铜矿床位于铜陵狮子山矿田内,矿体主要呈透镜状、似层状赋存于三叠系殷坑组地层中,与矿化有关的岩浆岩为燕山中晚期石英闪长岩。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大团山层状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稀土元素组成和硫同位素示踪研究,深入探讨大团山层状铜矿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安徽沿江地区燕山期含铜岩体稀土、微量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沿江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岩浆成矿带中段,其中众多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密切相关.对安徽沿江地区(铜陵、安庆和庐纵)燕山期中酸性舍铜岩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舍铜岩体稀土特征总体表现为右倾型,LREE富集,HREE亏损但表现为平缓的曲线,无明显的Eu异常,XREE含量变化范围在85.84×10-6~446.26×10-6,(La/Yb)N值为7.87至63.8,具有高Th,Sr;低Cr,Ni;La/Nb(平均值为3.4),Nb/U(平均值为5.24)和Nb/Pb(平均值为1.47)等特征,结合同住素特征,为壳幔混熔的物源区.研究还表明,本区燕山期含铜岩体可能来自于底侵的幔源碱性玄武岩浆同化混染古老地壳物质同时结晶分异的产物.其中岩体中的铜能否参与成矿关键取决于是否发生热液蚀变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学龙  李文昌  尹光侯 《中国地质》2012,39(4):1007-1022
格咱岛弧带是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中一个主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它始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的向西俯冲,燕山期经历了陆内汇聚和造山后伸展作用阶段,区内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强烈,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铜多金属成矿带。根据区内岩浆岩和矿床的时空分布,同位素年代学证据,构造环境及成矿作用,将格咱岛弧成矿系统划分为印支期成矿亚系统和燕山期成矿亚系统。印支期主要发育了与安山岩同源的壳幔型中酸性岩浆作用,形成斑岩型Cu矿成矿系统,燕山期伴随着同碰撞中酸性岩浆活动形成斑岩型Mo(Cu)及热液型W(Mo)成矿系统。研究表明,格咱岛弧深部找矿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其中燕山期Mo多金属成矿已显现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老挝作为"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铜、金、铁、铝、钾盐等优势矿产与中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初步论述了老挝的成矿地质背景和近年来发现的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矽卡岩型铁矿床的矿化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特征、矿化与岩体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其成矿模式。基于同位素定年数据和Hf-Rb-Ta元素判别图,推测这些花岗岩及与其相关的矿床形成于晚石炭世华南地块向印支地块俯冲产生的火山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2.
老挝长山成矿带与花岗岩有关的铜金铁矿床 的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红娟  陈永清  卢映祥 《地质通报》2011,30(10):1619-1627
老挝作为“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铜、金、铁、铝、钾盐等优势矿产与中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初步论述了老挝的成矿地质背景和近年来发现的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矽卡岩型铁矿床的矿化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特征、矿化与岩体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其成矿模式。基于同位素定年数据和Hf-Rb-Ta元素判别图,推测这些花岗岩及与其相关的矿床形成于晚石炭世华南地块向印支地块俯冲产生的火山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3.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的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首个达到详查程度的大型铜金矿床。矿区发育三条断裂,其中F1和F2断层呈北东-南西向展布,F3断层为南北向展布。F1断裂产状复杂、延伸大于3000m,破碎带内发育的铜金矿体严格受其控制。目前,矿床主要由斑岩型钼(铜、金)矿体、接触带矽卡岩型铜金矿体、F1断裂破碎带内似IOCG型铁铜金矿体组成。不同矿体特征差别显著,斑岩型矿体主要产于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中,金属矿物以网脉状辉钼矿主,次为黄铜矿、磁铁矿、黄铁矿;矿物组合有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矽卡岩型矿体主要产于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呈层状、似层状,金属矿物主要为细脉-网脉状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自然铜、自然金、自然银,矿物组合为黄铜矿-磁铁矿-自然金、黄铜矿-斑铜矿-磁铁矿-自然金-银、黄铜矿-赤铁矿-自然金、辉钼矿、黄铜矿-自然金。破碎带内似IOCG型铁铜金矿体产于F1断裂破碎带,呈似层状,金属矿物以细脉-网脉状矿石和角砾状赤铁矿、磁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自然金为主;矿物组合为黄铜矿-自然金、黄铜矿-斑铜矿-自然金-银矿、赤铁矿-磁铁矿-自然金、黄铜矿-自然金。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综合前人研究资料,本文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进一步探讨,认为尕尔穷铜金矿床是晚白垩世班怒洋关闭后南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间弧-陆碰撞阶段形成的,具有与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闪长类岩体、陆-陆同碰撞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重熔型花岗斑岩有成因密切联系的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特征,即主矿体赋存于斑岩、矽卡岩、构造破碎带中形成的"斑岩-矽卡岩-似IOCG"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成矿理论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迄今已经完成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前人已进行了多次总结。文章在此工作基础上,概括总结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尚待解决的一些科学问题:该带成矿过程的深化研究和新测试、新技术的应用,有望破解层状铜金矿成因难题;越来越多单独或者伴生钨矿被发现,成矿显示多样性和多期次的特点。建立了该带矽卡岩型铜金矿+金稀散金属矿床组合新模型,有望推动在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外围发现贵金属和稀散金属矿床;研究发现该带含膏盐层在矽卡岩铁矿和玢岩铁矿的成矿过程中贡献明显;利用红外和矿物原位测试技术示踪该带深部矿化中心;通过三维找矿预测和成矿过程数值模拟,为隐伏矿找矿突破增添了新路径。最后,文章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5个方面的科学问题,以期推动深化研究和找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老挝川圹省PhuKham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老挝Phu Kham铜金矿为大型斑岩-夕卡岩型铜金矿床,地处老挝川圹省西南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工作,研究了Phu Kham铜金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找矿模式及成因类型。结果表明:铜金矿容矿岩系为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火山碎屑岩、夕卡岩及斑岩脉;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蓝铜矿、斑铜矿及孔雀石等;矿床成因为斑岩-夕卡岩型,成矿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预测在Phu Kham矿区及长山成矿带内具有寻找大型-超大型铜金铁锡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何文举 《云南地质》2004,23(2):164-178
矿集区分布在NW向川塘-长山华力西断皱带南西缘,系多陆块拼接缝合构造环境。印支-燕山期-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及其相关的成矿作用,通过高效率浓集机制,形成一串锡、铁、铜、金等矽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型矿床,组成矿床系列,包括多个超大型、大型矿床。这些成因上密切相关的矿床,成矿时间显然相近,却处在不同岩浆活动阶段和不同地质环境中,矿化特征有明显差异,矿种和矿化类型在时空分布上具有规律:印支-燕山期的花岗岩侵入阶段形成矽卡岩型富磁铁矿矿床;在花岗岩浆分异演化浅成相侵入阶段,形成矽卡岩型及岩浆晚期、自交代产生的斑岩型;而最后形成岩浆期后热液型铁-金、铜、金矿床。文章侧重讨论铁、铜、金矿床系列的成矿构造环境、岩浆作用、物质来源及高效率浓集机制,对云南“三江”地区找金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尕尔穷铜金矿床是近年来在西藏阿里地区发现的一个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铜金矿床,该矿床产于冈底斯陆块北缘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结合部位.Ⅰ号矿体呈似层状,矿体长度大于900m,沿倾向方向延伸大于400m,产状受接触带所控制;Ⅲ号矿体沿北东构造破碎带分布,长度超过3km,已控制矿体的长度大于700m.主要矿石类型为浸染状、网...  相似文献   

18.
冀南邯郸-邢台地区矽卡岩铁矿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冀南邯邢地区矽卡岩型铁矿主要产出于燕山期中偏碱性闪长岩-二长岩类与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附近。矿体形态复杂,褶皱是重要的控矿、容矿构造;矿石类型单一,主要矿物为磁铁矿。矿化蚀变具明显的分带现象,其中钠长石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往往是多期脉动形成的,早期侵入体在钠长石化过程中提供成矿物质;后期侵入体带来的岩浆热液不仅是成矿物质的载体,所产生的压应力和热能也成为成矿流体运移的驱动力。在分析此成矿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ategy for successfully predicting the location of potential hidden ore bodies in aged ore field,and presents the result of location prediction of hidden ore bodies in Fenghuangshan ore field,Tongling.Innovative conceptual targeting procedures based on a genetic understanding of mineralization systems,carefully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correct deduction,together with new geochemical and geophysical technology and integrating of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are all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uccessful prediction.In the aged Fenghuangshan ore field,through researching by application of the metallogenic theory of polygenetic compound ore deposits and triple-frequency 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 and exploration tectono-geochemical method,we predicted location and quality of hidden ore bodies.According to the prediction,hidden high quality Cu-Au ore bodies of skarn type and porphyry type have been discov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