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石勇  夏青 《地下水》2018,(5):128-130
高家沟长2油层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实践表明,储层敏感性已成为制约油气开发利用的因素之一,长2储层是高家沟的重要目的层,由于矿物和物性的复杂性,导致储层容易被污染而伤害。通过敏感性实验分析得出,长2储层以水敏性伤害最强,同时存在速敏性和酸敏性伤害。对于钻井及试油,要加强对储层的保护,减小储层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慕士塔格夏季近地表大气CO2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郑伟  姚檀栋  徐柏青 《冰川冻土》2005,27(2):213-219
利用CIRAS SC型号的CO2和H2O分析仪, 对东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地区2003年夏季(6~8月)近地表大气CO2浓度和水汽进行精确持续观测, 给出了我国内陆高原大气近地表 CO2 浓度夏季的变化特征. 观测表明, 该地夏季CO2浓度呈整体下降趋势, 并因受陆地植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 有明显的日周期变化. 在短时间尺度上, 其变化趋势与瓦里关站点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与Mauna Loa站点观测结果差别明显. 通过考察当地 CO2浓度与大气水汽的关系, 发现两者具有很显著的反相关性. 上述现象揭示, 慕士塔格近地表大气CO2含量的变化不仅受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同时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在控制CO2含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t=1100-1500℃和P=0-2.88GPa条件下,实验确定了与金属Cr平衡的SiO_2-Cr-O及MgO-SiO_2-Cr-O体系中的亚固相相关系。结果显示,在SiO_2-Cr-O体系中,只发现绿铬矿-金属铬-石英(或鳞石英)组合;而在含MgO体系中,出现Mg-Cr~(2+)橄榄石、辉石及尖晶石固溶体。Cr~(3+)在橄榄石和辉石中的含量在可测定限度之下。当X_(Cr~(2+))=[Cr~(2+)/(Mg+Cr~(2+))]>0.2时,辉石的结构由斜方晶系转为单斜晶系;尖晶石的结构由立方变为四方。对实验数据进行热力学模拟,求得Mg-Cr~(2+)在橄榄石,辉石及尖晶石固溶体中的混合参数(W),以及铬橄榄石(Cr_2SiO_4)、铬辉石(Cr_2Si_2O_6)和铬尖晶石(Cr_3O_4)的形成自由能(△G°)与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含铁矿物广泛存在于砂岩型铀矿床中,对地浸开采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次研究利用CO2+O2加压搅拌浸出实验、自动矿物分析系统(TIMA)和扫描电镜来对新疆蒙其古尔铀矿床灰色粗粒砂岩矿石浸出前后含铁矿物的连生、解离度和粒度变化进行表征,以此分析含铁矿物在CO2+O2中性地浸过程中的行为及对铀浸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浸出后黄铁矿、黑云母和菱铁矿与铀石的连生程度从18.82%、2.77%及0.04%降至0.00%,而绿泥石的连生程度由2.56%变为3.56%和0.00%;4种矿物在浸出前后的解离度主要分布在小于1%的区间内,除菱铁矿解离度没有明显变化以外,绿泥石、黑云母和黄铁矿的解离度均有降低的趋势;粒度方面,浸出后绿泥石、黑云母、黄铁矿和菱铁矿等粒度在5~15μm的比例有所增大,表明它们的粒度均有所减小。上述情况表明,绿泥石、黑云母、黄铁矿和菱铁矿在CO2+O2地浸过程中会发生溶蚀,释放的Fe2+会转化为Fe3+。Fe<...  相似文献   

5.
通过地层、沉积相、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和连通性等方面的研究,对库车坳陷克深2气藏和克拉2气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层的气藏地质特征进行对比,发现克深2气藏与克拉2气田在地层和沉积相方面具有较好的关联性,但在储层特征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长石含量、物性特征、隔夹层和裂缝及断层的发育情况有较大的不同。通过对比研究,相对于克拉2气田,克深2气藏整体上储层物性和气藏连通性较差,在后期需要借鉴克拉2气田成熟的开发技术和地质资料进行高效有序的气田开发。  相似文献   

6.
应用煤岩学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黄陵矿区2#煤层的煤岩学特征及煤相类型。研究表明:2#煤层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煤层从底部到顶部煤相由潮湿森林沼泽向开放沼泽过渡,包含五个次级演化层序,潮湿森林泥炭沼泽相是煤层煤相类型的主体,水动力条件较弱,成煤植物以木本植物为主,形成环境整体上为潮湿—覆水环境。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CO2通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涡动相关法对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生态系统2009年CO2通量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表明: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CO2通量呈明显的日和月变化特征.生长季CO2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过程,其中吸收峰值从5月的10:00时逐步推后到7月的12:00左右,CO2通量排放峰值则出现在21:00-22:00.其中,最大吸收和排放速率均出现...  相似文献   

8.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样中S2-、SO2-3、SO2-4、S2O2-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艳  刘江潮 《吉林地质》2001,20(2):64-71
该种方法利用离子色谱仪的电导检测器与电化学检测器串联,十几分钟即可连续完成水中S2-、SO2-3、SO2-4、S2O2-3的测定,方法具有快速、高效、方便、灵敏、选择性好等特点.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S2-12.5μg/L;SO2-3 22.4μg/L;SO2-4 5.0μg/L;S2O2-3 5.0μg/L.相对标准偏差在1.5%~6.9%之间,能够满足水中S2-、SO2-3、SO2-4、S2O2-3四种阴离子分析测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测井地质综合评价油气储层的方法,匹配、拟合和提取参数,建立了科尔沁油田交2断块储层评价的解释标准、权系数和指标,对该区20余口井主要目的层段储层进行了精细评价解释,准确地划分出Ⅰ、Ⅱ、Ⅲ、Ⅳ类油气储层,精细描述储层结构、特征及产能。从而,为该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大量钻探及井下采掘揭露资料,探讨了下峪口煤矿2号煤层的赋存特征,分析表明2号煤属不稳定薄煤层,煤层总体厚度呈NE—SW向薄厚交替变化特点,区内可划分为两个相对的厚煤带和两个薄煤带。煤体结构以碎裂煤为主,兼有少量的糜棱煤及碎粒煤,,煤层顶以粉砂岩与砂岩顶板为主。通过对2号煤厚度变化分析,认为沉积环境、河流的同生冲刷及构造挤压是影响厚度变化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石屏二矿勘查区含煤地层实测剖面及钻井岩心沉积学分析,认为龙潭组为陆相-海陆过渡相沉积,其中以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主,自下而上形成了风化残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及潟湖-潮坪沉积体系;C25煤层形成于泥炭沼泽相,C24煤层形成于滨湖相,C20、C19、C17、C14形成于三角洲平原相及分流间湾相,C11煤层形成于潟湖-潮坪相;勘查区最有利的聚煤环境为风化残积沉积和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煤层除受沉积环境影响外,还受控于层间滑动断层及上覆砂岩冲刷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库拜煤田塔里奇克组煤层为研究对象,对其煤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煤层属低水分、低灰分、特低硫分、高挥发分的长焰煤-气肥煤;煤中的常量元素Al、Ca、Fe、Mg和K平均含量低于中国煤常量元素的平均含量,并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仅Na平均含量高于中国煤的平均含量;煤中的微量元素Cu和Co含量高于中国煤的平均含量,Ni和Zn含量接近中国煤的平均含量.其它微量元素含量均明显低于中国煤的平均含量。阐明了Al、Li、Cr、Ti、Zr、Ga、Nb以及轻稀土元素(La、Ce和Nd)具有较强的亲无机性,在煤中主要以无机态存在;Li、Sc、Ti、V、Cr、Ga、Rb、Zr、Nb及重稀土元素中的La、Ce、Pr、Nd、Sm、Gd元素主要与硅铝酸盐矿物及微量的重矿物组合有较好的亲和性:As、Sr元素主要以碳酸盐矿物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3.
CO2-ECBM中气固作用对煤体应力和强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固体表面能下降是引起固体膨胀的动力源的理论,给出了煤体吸附CH4和CO2后的膨胀应力的计算公式,对CO2和CH4吸附引起的膨胀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为评估CO2注入煤层后吸附引起的膨胀对煤层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取Griffith断裂理论中临界应力为煤体强度指标,给出了煤体吸附气体后强度下降的计算公式,对煤体自由膨胀条件下吸附CH4和CO2强度降低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CO2驱煤层气中煤层膨胀对套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冰  李小春  刘延锋  张勇 《岩土力学》2006,27(7):1043-1048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由于过度依赖化石能源,大量排放CO2,致使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CO2驱煤层气(CO2 enhanced coal-bed methane)技术可同时增产煤层气和大规模减排CO2,在我国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但应用该技术在注采生产过程中因煤层吸附CO2产生的膨胀效应对套管稳定性的影响尚未引起重视。通过建立考虑CO2煤岩吸附膨胀效应的套管-充填材料-煤岩平面应变模型计算的套管应力和变形理论解与ABAQUS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并分析了CO2吸附膨胀条件下套管应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膨胀对套管应力和变形具有显著影响。在给定CO2吸附浓度和套管内径条件下,套管和充填材料的壁厚、充填材料和煤岩的力学参数是影响套管应力的主要因素,可通过增加套管或(和)充填材料壁厚以及改变充填材料力学参数来降低套管应力。开发超低弹模和较大泊松比的充填材料是降低套管应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龙山燃煤煤质特征及原煤可选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龙山燃煤进行了宏观鉴定、镜下鉴定、工业分析、筛分试验及浮沉试验。结果表明, 龙山燃煤煤岩类型属于光亮煤, 大多数燃煤为硫分、灰分都较高的气肥煤, 原煤可选性为中等可选煤。   相似文献   

16.
抚顺煤田煤变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抚顺煤田的煤变质表现为一种具有浅成、高温、作用时间较短的岩浆热变质作用的特征。在西露天矿坑内和龙凤矿井下见有十分发育的接触热变质带,接触热变质煤未形成良好的天然焦,而是形成“炭渣状煤”或“烧变煤”。煤变质带明显,在平面上和垂向上都有所反映。煤变质带的分布与后期侵入的辉绿岩的分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压超临界CO2地球化学反应器对CO2在煤储层中的地质埋藏进行模拟,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别对淋滤液和煤样中的10种微量元素进行测试,对煤中微量元素在CO2的地质埋藏过程中的迁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CO2的地质埋藏过程中对煤的有机组成和无机矿物等均具有改造作用,从而影响到煤中微量元素的赋存和迁移特征,Cr、Zn、Cu等元素迁移能力相对较强,而Co、Ba、V等元素相对较弱;元素迁移能力大小顺序为:CrZnCuNiCdMnCoBaV。  相似文献   

18.
宁夏汝箕沟矿区煤层气地质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煤田勘探、煤矿开采阶段的资料,结合室内外观测测试,探讨了二号煤的煤层气地质学特征: a. 汝箕沟矿区二号煤厚度巨大、连续性强、含气量高,为煤层气开发奠定了物质基础; b. 煤阶高,但基质孔隙、割理、外生裂隙发育,储层渗透性好; c. 区域上异常高压的分布范围可能比较广泛,且吸附等温线反映出利于降压排采的特征。这些都充分说明该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可与沁水盆地相媲美,且在煤厚、渗透性、异常压力、吸附等方面优于沁水盆地。   相似文献   

19.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神木煤田延安组1~(-1)、1~(-2)及2~(-2)煤层的平均光泽和结构特征,划分出了12种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研究表明,该区煤中均质镜质体的含量较高,且多为草本植物和灌木类所组成,因此认为根皮镜质体的大量存在是该区煤的主要煤岩特征之一。此外,一些过渡型显微组分,如半镜质体和半丝质体的含量也相对高。依据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凝胶化指数和结构保存指数,划分出4种沼泽相:开阔水域水生植物淤泥相、深覆水草甸沼泽相、浅覆水草本灌木混生沼泽相和陆地森林沼泽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