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泛亚铁路滇西大理至瑞丽段基础地质综合调查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理-瑞丽铁路属于泛亚铁路南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复杂地质问题,中国地质调查局在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组织实施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与环境灾害专项调查,共设置了6个工作项目,包括22个1∶5万国际分幅的调查和1个综合研究项目。通过系统的区域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在构造、岩石、地层、古生物等基础地质方面有大量的新发现,获得了一批高精度的锆石U-Pb年龄数据,认为保山地块应归属于冈瓦纳大陆。调查过程中发现了潞西构造混杂岩带,并认为其属于怒江构造混杂岩带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阿拉克湖幅 1∶ 2 5万区域地质调查”( I47C0 0 1 0 0 1 )是受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 ,由武汉中国地质大学负责、青海省地调院参加共同完成的地质调查项目。该项目以现代地学理论为指导 ,充分运用高新技术 ,通过三年多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的综合分析研究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在基岩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方面 ,重新核定了测区的构造单元 ,将测区东昆仑南部的混杂岩系划归下古生界纳赤台群 ;对马尔争—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的构造分析后提出 ,原建立的分布于马尔争—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的二叠系马尔争组是一套蛇绿构造混杂岩系统 ;…  相似文献   

3.
张克信 《地质科技情报》2003,22(1):87-87,91
在我国“九五”“国家第二代地质填图计划”中的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区 1∶ 2 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专题科研任务中 ,由中国地质大学主持完成的中国地质调查局重大项目“1∶ 2 5万冬给措纳湖幅区域地质调查与东昆仑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区 1∶ 2 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研究”( 1 996~ 2 0 0 0年 ) ,进一步深化了造山带地层的空间结构规律和成因特征研究 ,解决了一批关键性的疑难地层问题 ,使造山带地层学在研究理论、方法和指导思想上得到丰富和发展。其主要成果“造山带混杂岩区构造岩片四维裂拼复原方法”被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编的《1∶ 2 5万区域…  相似文献   

4.
在滇西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首次在该地区对构造混杂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基本查明了图区内构造混杂带的空间分布、内部组成及变形特征,使图幅质量大大提高,同时也使该地区的基础地质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部署 ,1 999~ 2 0 0 1年在青藏高原北缘东西昆仑一带共布置了 1 6幅 1∶2 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 ,分别由来自全国不同省 (区 )地调院或大区所与大学承担 ,各项目经过两年左右的实地调查和研究 ,在构造区划、地层系统等重大基础地质问题、高原隆升与环境、气候变化 ,以及矿产地质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1 发现数条构造蛇绿混杂岩带在西昆仑、东昆仑、阿尔金等地分别发现数条构造蛇绿混杂岩带 ,时代分别为加里东、华力西、印支期。反映了西部造山带多岛洋、多旋回的演化特征。木孜塔格、阿尔格山幅区调 …  相似文献   

6.
西藏1∶5万班戈县西南地区四幅区调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1∶5万班戈县西南地区四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为青藏专项地质调查项目。该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为:1发现了区内寒武系火山岩呈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念青唐古拉群之上,其内部划分为3个岩性段;新建了上寒武统他多雄组。2对下奥陶统扎扛组进行了解体;新建了芙蓉统龙郊组。3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在永珠蛇绿混杂岩带中新发现一套沉积混杂岩,认为该混杂岩区域延伸稳定;新建了晚侏罗世索尔岩组。4对蛇绿岩填图单元进行了解体,由超镁铁质岩、辉长岩、席状岩墙群、枕状玄武岩岩片、放射虫硅质岩组成,新建了晚侏罗世永珠蛇绿岩群。5确定了念青唐古拉群,新识别出的变质花岗岩形成时代为中新元古代,为研究古印度地盾北缘罗迪尼亚大陆形成期和裂解期的构造热事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7.
王建军 《甘肃地质》2014,23(3):9-14
在北祁连西段三岔口等6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对祁青构造混杂岩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LA-ICPMS法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206Pb/238U表面加权平均年龄494±15Ma,相当于中寒武世,故将该混杂岩解体,部分归为中寒武世黑刺沟组。  相似文献   

8.
北疆区域地质调查阶段性成果与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介绍北疆沿国境线1∶25万区调修测项目阶段性成果基础上,据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新获得的地质事实与进展,结合区域性路线地质考查资料,对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东部阿尔曼太(扎河坝)蛇绿构造混杂带和准西部玛依勒山蛇绿岩带成因和构造背景提出新认识,初步认为阿尔曼太(扎河坝)蛇绿构造混杂带是华力西—印支期由南向北高角度逆冲推覆断裂铲起了早古生代(额尔其斯-卡拉麦里断裂间)增生杂岩楔(蛇绿岩块)推覆构造带;玛依勒山蛇绿岩带是具准洋壳特征的超基性岩、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硅质岩组合地层体,弱变形面状的分布,不具板块构造界线属性,表明其可能为哈萨克板块东南部陆缘裂谷中产物.  相似文献   

9.
赣东北樟树墩蛇绿混杂岩带1∶50 000专题地质图数据库是按《1∶ 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和地质行业的统一标准及要求,在充分搜集和利用1∶200 000、1∶250 000和1∶50 000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数字填图系统(DGSS)进行野外地质填图和数据库建设,并应用室内与野外填编图相结合的方法完成的。通过本数据库的建设,对蛇绿混杂岩带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进行了详细解剖,查明了蛇绿混杂岩带中岩块和基质的时代、岩石组合类型及其构造属性,并厘定出1~0.9 Ga、860~820 Ma和800~760 Ma三期俯冲增生杂岩,构建了扬子东南缘新元古代3阶段俯冲增生的弧盆演化模型。本数据库包含33个沉积地层单元、53个变质岩地层单元和3个侵入岩单元,数据量约为305 MB。该数据库充分反映了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1∶50 000专题地质调查的最新成果,为揭示扬子东南缘新元古代洋–陆转换过程及其与成矿作用关系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地质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在滇西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首次在该地区对构造混杂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基本查明了图区内构造混杂带的空间分布、内部组成及变形特征,使图幅质量大大提高,同时也使该地区的基础地质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1.
新构造调查是研究地壳运动规律、地质灾害、环境地质和地壳稳定性评价等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是区域地质填图重点内容之一。内蒙古呼勒斯太苏木图幅1:5万填图试点区,位于阴山—河套盆地结合带,新构造活动频繁,地层结构复杂,构造地貌形态丰富,山前断裂广泛发育,是调查研究新构造运动的理想场所。本研究在前人区调方法理论基础上,针对新生代地层、断裂、构造地貌等不同的新构造填图对象,分别使用遥感解译+野外路线调查+剖面(含钻孔剖面)实测+年代学方法、遥感解译+野外追索调查+综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雷达探测+探槽揭露+三维激光扫描+年代学方法、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实测+年代学等不同的技术方法组合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参照《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等有关技术要求,采用数字填图技术,将填图成果直观、丰富、详细的表达在地质图上,该新构造填图技术方法组合,不仅是对新构造填图方法的有效探索,也为其它地区新一轮大比例尺新构造填图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西昆仑麻扎构造混杂岩的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昆仑麻扎构造混杂岩带是1∶25万《麻扎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并厘定的。岩块主要由火山弧杂岩、与弧相关的沉积建造和外来岩块3部分15个块体组成。各块体之间均为断层接触。基质分布在岩块的边部,主要由构造片岩和糜棱岩等组成。它包含着古洋壳消减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对构造混杂岩内角闪石英闪长岩进行SHRIMP测年,结果为(338±10)Ma,为早石炭世。麻扎构造混杂带的发现和研究,不仅丰富了麻扎-康西瓦缝合带的内容,而且将该带的演化时限提前到早石炭世,为西昆仑造山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哈达阳构造混杂岩出露于嫩江黑河构造带之中.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混杂岩中岩块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划分了基质、原地岩块及异地岩块3部分.基质主要为绿帘黑云绿泥构造片岩.原地岩块主要有绿帘黑云绿泥构造片岩及可能来自海沟外缘缓坡的砾岩.异地岩块主要有角闪石岩、混染闪长岩及变酸性火山岩.角闪石岩及混染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形成于与消减作用相关的边缘海扩张环境,而变酸性火山岩具有岛弧钙碱性火山岩特征.上述特征说明,哈达阳构造混杂岩与板块俯冲消减-碰撞作用相关.沿红山梁、哈达阳直达依克特一带出露的古生代地层彼此之间均为断块接触,认为在该沿线存在一条早石炭世末的构造混杂岩带.哈达阳构造混杂岩的发现为正确认识嫩江黑河构造带性质,正确分析构造带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嫩江—黑河构造带地处松嫩地块与兴安地块的结合部位,一直以来是业内学者关注的焦点。在构造带内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哈达阳一带野外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一套变质变形程度与周围地质体差异很大的地层。岩石组合为绿泥石白云母构造片岩、二云母微晶片岩、黝帘白云糜棱片岩等。采用LA-ICP-MS技术获得的绿泥石白云母构造片岩中锆石U-Pb年龄为413.9Ma±2.7Ma。通过分析区域地质演化历史及不同时代地质体特征,认为沿红山梁—哈达阳—依克特一带存在一条构造混杂堆积岩带,这套强变形岩石应为构造混杂岩带的一部分,其原岩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后期构造定位应与嫩江—黑河构造带最后于早石炭世末拼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是阿尔金北部早古生代重要的板块构造边界,带内物质组成复杂,构造形迹发育,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是开展板块俯冲边界特征、构造演化过程及区域构造格架再造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场所。北阿尔金安南坝一带1:5万地质调查工作对红柳沟-拉配泉构造混杂岩带进行了构造-岩性填图,全面揭示了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空间展布、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征。结合典型构造剖面及构造变形研究,对阿尔金早古生代构造过程及区域构造演化进行了探讨,为全面认识构造混杂岩带的结构、构造提供了可借鉴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6.
赣东北-皖南元古代造山带构造格架及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赣东北-皖南元古代造山带位于扬子板块南缘江南造山带东段,经历了晋宁早期俯冲和晚期碰撞两个造山阶段,自北而南可划分为九岭褶皱变形区、鄣公山构造混杂岩带、江山-绍兴对接带,其间均以区域性构造带相隔,变形强度依次增强,中元古代变质地层分属于史密斯、有限史密斯、非史密斯地层范畴,难以建立总体地层层序而区别于传统的“史密斯”地层;同时,该套地层又形成于元古代扬子、华夏两板块的张开-闭合过程中的统一大地构造背景下,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而有别于“地体构造”、“构造混杂岩”;依据地层组成结合岩石化学研究,在“构造混杂岩”基础上建立了“双列岛弧”的“沟弧盆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17.
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为西金乌兰一金沙江缝合带的西端,由于以往研究程度低而认识较为模糊。通过1:25万区调系统研究表明.混杂岩带组成复杂。由基底岩块、海滩砂岩、辉长(辉绿)岩墙群、蛇绿岩、硅质岩、灰岩(海山)、复理石和磨拉石组成。蛇绿岩环境分析表明。部分为洋中脊环境。大部分为洋岛环境。明确了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由一系列向南俯冲的逆冲断层分隔的岩块组成。初步总结了西金乌兰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带与蛇绿岩相伴产出的嘎学组和泽当组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就其岩石地球化学参数及构造环境与蛇绿岩进行了对比。结合相关古生物及同位素年龄资料,初步认为: 嘎学组和泽当组火山岩与蛇绿岩是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类型的产物,嘎学组和泽当组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与洋内俯冲相关的洋内弧构造环境,为洋板块地层序列的前弧玄武岩类(FAB型); 在后期俯冲碰撞过程中,嘎学组和泽当组主体被改造成混杂岩,或呈断夹片(块)状残存于混杂岩带中,表现为俯冲增生杂岩带的构造组合样式。该认识对合理恢复并建立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带洋板块地层序列具有重要的地质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19.
On the basis of the 1:50 000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the authors comprehensively studied Gaxue Formation and Zedang Formation in North Yalu Tsangpo Suture Zone, and compared their petroge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tectonic environment with ophiolite. Combined with paleontological and high-precision isotope dating analysis, it is preliminarily considered that Gaxue Formation, Zedang Formation and ophiolite are products of different genetic types. Gaxue Formation and Zedang Formation were formed in the intra-oceanic arc tectonic environment from late Jur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 and belonged to the front arc basalt (FAB type) which was the standard oceanic plate stratigraphic sequence. In the late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process, the main body of Gaxue Formation and Zedang Formation was transformed into melange or existed in the melange belt in the form of a broken clip (block), mainly as the structure styles in subduction and accretionary complex zones. This understanding is of great geological tectonic significance for the rational restor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northern belt oceanic plate stratigraphic sequence of Yalu Tsangpo Suture Z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