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构造带多期变形和金叠加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杰 《地质与勘探》2013,49(5):797-812
卡拉麦里韧-脆性剪切构造带形成于华力西中晚期,分属碰撞造山挤压和伸展造山走滑-伸展2个构造变形期,历经逆冲推覆、左行走滑、右行走滑和伸展4个主要演化阶段,金成矿空间上分布于碰撞期逆冲推覆型韧性剪切带中,成矿发生在转换造山及伸展造山时期,属C2-P(290~260Ma)走滑伸展阶段成矿事件。构造变形对金成矿的控制作用在空间上表现为深部构造层次韧性变形与其之上的中浅构造层次的韧脆性和脆性变形存在地质间断,金成矿与韧脆性、脆性变形同步且与韧性变形呈明显叠加复合关系,赋矿韧脆性和脆性构造统一于右行走滑剪切-伸展成矿体系中,具有不同的构造变形层次、变形特征和矿化特征。构造与金成矿空间叠加关系,有相应的两期成矿年龄响应和多阶段、多物质复合成矿的记录,代表一种时间有早晚、空间有重叠、物质来源多成因的叠加复合成矿关系。构造带韧-脆性变形转换与金成矿活动是区域构造背景发生明显转换过程中的多期变形和叠加成矿的形成机制,(成矿)动力学背景分别代表了碰撞造山期的逆冲推覆韧性变形、碰撞造山-伸展造山转变期的右行走滑韧脆性变形和金初始成矿、伸展造山期的脆性变形和金主成矿活动。与周围地质体的时间、物质关系探讨表明,金成矿受火山质围岩矿源层、构造生成演化及华力西晚期碱性花岗质岩浆侵位活动三大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南部晚新生代板内造山与动力成矿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李德威 《地学前缘》2004,11(4):361-370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构造隆升是板块碰撞成因还是板内造山过程 ,关系到高原形成机制、演化过程以及岩石圈动力学与大陆动力学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近年来在冈底斯发现多个以斑岩铜矿为主的大型和超大型矿床 ,其成矿时代为 2 0~ 12Ma ,与青藏高原构造隆升时代一致 ,也与笔者10年前以大陆动力学和成矿动力学为理论指导的预测结果吻合。青藏高原南部晚新生代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矿床等方面的证据根本不支持碰撞造山理论 ,如青藏高原内部伸展边缘逆冲、碰撞与隆升之间时差明显 ,壳内低速层和低阻层发育 ,造山与成盆关系密切 ,板内隆升环境下发生大规模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和动力成矿等。青藏高原南部晚新生代构造隆升作用是在新特提斯开合转换、碰撞造陆之后 ,在下地壳层流作用的驱动下 ,发生板内造山、地壳增厚、热隆伸展和改造成矿的构造成矿过程 ,大规模的板内金属成矿在 3~ 4Ma以来的均衡隆升、成山过程中进一步改造。  相似文献   

3.
甘肃阳山超大型热液金矿床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阳山超大型金矿床的区域构造演化发展背景、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的研究与分析表明,它是形成、产出在中新生代活化造山带、地壳高位浅成的中低温热液型超大型金矿床。从大地构造成矿学的研究途径,对其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的源区类型、形成与演化的构造环境、成矿作用的地质成因类型、成矿流体传输与聚集的构造系统等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是变质与非变质的复杂混合体系,主要由基底、盖层中的构造热动力区域变质流体+重熔花岗岩浆热变质流体+岩浆热液等,组成多成因类型混合成矿流体,并受到同生水、大气降水的混染。因此,阳山金矿主要是由混合型变质成矿流体与岩浆热液成矿流体叠加形成,具有多因复成成矿特征的超大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兰坪盆地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由于受样品和测年技术的制约,目前尚没有获得可靠的成矿年龄数据;矿区地质和矿床特征分析揭示成矿作用发生于沉积成岩和推覆体形成之后.据此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从赋矿层位、已有同位素定年结果和成矿流体有变质水参与三个方面论述该矿床的成矿时间范围.最后认为矿床的成矿年龄为27~34 Ma,该时期总体挤压背景下的局部拉张这种构造动力体制转换,可能是金顶超大型矿床形成的关键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包括额尔齐斯构造带,为重要金矿床成矿带之一.文章以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为基础,应用金矿成矿过程中构造-流体-成矿作用理论,对阿尔泰造山带南缘金矿成矿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山-盆转换系统内金的构造-流体-成矿作用体系中构造主导作用、流体直接作用及构造和流体耦合作用与金矿成矿机理和时空分布特征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分布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借助“成矿系统”的思维,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成矿(藏)系统形成机制及其构造背景.盆地于中生代处于大地构造体制转折的重要阶段, 盆地边缘的造山活动显著, 盆内亦分别于晚三叠世、晚侏罗世与晚白垩世左右发生过3次构造热事件.区域构造体制转换事件导致了多种成藏(矿)作用的发生.盆地内部的构造热事件引发了有机流体的活动, 周缘造山作用产生了向盆内流动的无机含铀热液.有机和无机流体的活动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 有机流体的存在形成氧化-还原障, 导致无机流体关键物理化学参数的转变, 在氧化-还原界面处成矿.突变成矿和界面成矿是多种能源矿产成矿过程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兰坪盆地演化与盆内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坪盆地的演化受控于盆地所处的构造背景,经历了中三叠世至早侏罗世的陆内裂谷盆地、中—晚侏罗世的拗陷盆地、白垩纪的前陆盆地、古新世—中新世的走滑盆地。盆内成矿流体特征与盆地性质密切相关,陆内裂谷盆地及拗陷盆地阶段成矿流体沿同生裂断活动,以垂向运移为主;前陆盆地阶段为喜山期的成矿作了物质准备;走滑盆地阶段,由于推覆构造活动强烈,深部流体和浅部红层中的盆地流体的混合,提供了大量的矿物质,并就位于构造圈闭中,形成如金顶铅锌矿等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我国右江盆地与美国“大盆地”卡林型金矿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的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示踪、成矿时代和成矿模式的对比研究,表明美国"大盆地"与我国右江盆地(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包括:(1)矿集区均位于某一盆地范围内,大地构造演化史类似,均经历了大陆裂解→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挤压造山→伸展变形等过程.成矿发生在造山后的伸展阶段;(2)矿床成带分布和聚集,容矿岩石以含钙质沉积岩为特征,与岩浆岩没有成因联系,同生正断层和构造高点是重要的控矿构造;(3)成矿作用相似,热液蚀变具特征的去碳酸盐化,含砷黄铁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金以显微-次显微状赋存于黄铁矿的富砷环带中;(4)成矿流体具中低温,偏还原,弱酸性的特点,同位素示踪表明流体和物质来源比较复杂,没有单一的来源;(5)矿集区内矿床形成于一个很短的时间段内,表明矿床的形成受控于统一的动力学背景;(6)均缺乏一个被广泛认同的成矿模式.同时,两地的卡林型矿床也存在若干差异:①成矿前的构造背景复杂程度不一样;②赋矿地层层位不一样;③成矿时代不同;④成矿模式中关注的重点不同.根据两国卡林型金矿对比的结果,认为我国滇黔桂"金三角"仍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成矿时代、成矿流体来源、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以及成矿模式仍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南岭中段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南岭中段北部湘东南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研究,主要提出以下认识。(1)中三叠世后期—中侏罗世初(早中生代)为板内造山阶段。中三叠世后期在区域NWW—SEE向挤压构造体制下发生强烈的陆内俯冲、汇聚作用,形成大量东倾为主的NNE向逆冲断裂与褶皱。其中茶陵—郴州断裂以东隆起区的隔槽式褶皱形成机制为"厚皮式"而非"薄皮式"。NW向基底隐伏断裂产生强烈左旋走滑,并使构造线产生逆时针旋转,形成了安仁"y"字型构造和水口山—香花岭南北向构造。挤压造山使地壳持续大幅增厚、深部地壳温度持续升高。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后期(233~210Ma)区域挤压应力松弛,被加热的中地壳下部岩石熔融,同时存在幔源基性岩浆底侵,从而于后碰撞环境下产生较大规模的花岗质岩浆活动。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因同造山上隆伸展作用而形成裂陷盆地,中侏罗世初期在区域NNE向左旋汇聚走滑体制下形成逆冲断裂及山前冲断收缩盆地、NW向右旋走滑断裂等。早中生代板内造山活动的动力机制主要与板块汇聚的远程挤压效应有关。(2)中侏罗世早期—白垩纪(晚中生代)为后造山—陆内裂谷伸展阶段。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174~135Ma)因岩石圈拆沉而发生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岩体的被动就位机制、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的发育、Sr-Nd同位素特征、以(高钾)钙碱性岩类为主的岩石组成、构造环境的岩石地球化学判别、大规模有色金属成矿、区域构造演化背景等,指示该时期为后造山构造环境。白垩纪进入强烈的陆内伸展阶段,形成盆-岭构造和相关的离散走滑断裂,广泛发育各类岩脉,局部形成AA型花岗岩小岩体和基性火山岩。热年代学资料暗示盆-岭构造的演化先后经历了构造剥蚀和风化剥蚀-沉积两个阶段。(3)造成湘东南燕山早期花岗岩成矿能力远高于印支期花岗岩的原因,主要是区域构造环境暨构造体制差异,即燕山早期后造山伸展构造体制下岩体中矿质更易于向周围扩散并沉淀,而印支期后碰撞环境弱挤压体制下矿质则被封闭;其次是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即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和深部成矿流体的参与使燕山早期花岗岩具有更好的成矿岩石地球化学条件。(4)燕山早期钨锡多金属和铅锌多金属两类矿床组合的形成可能主要与岩石圈结构(厚度)和深部热扰动强度,以及相应的岩浆作用规模和岩体侵位深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华北陆块南缘金矿成矿动力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嘉伟  赵盼舒  李锋 《地球学报》2008,29(4):525-532
通过对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与花岗岩体、控矿构造的时、空关系分析,对金矿成矿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造山晚期伸展构造环境下的花岗岩浆活动不仅为金矿成矿作用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更重要的是为金矿成矿作用提供了巨大的热动力,成矿流体的形成、演化伴随着岩浆形成演化、上升侵位的全过程,具有多源性;建立了造山晚期伸展构造环境下岩浆热动力成矿模式。对区内金矿找矿方向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冀东金厂峪金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冀东金厂峪金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属于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构造体制,在与国外太古宙绿岩带镁铁质岩石中石英脉型金矿进行地质对比后,认为该金矿属于活化绿岩带金矿。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作用特点和成矿时代等基础上,认为矿质来源于地壳深部,并提出了金厂峪金矿床的两期成矿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青海卡尔却卡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海省格尔木市卡尔却卡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卡尔却卡铜钼矿是近年在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发现的中型矿床,成矿时代为中晚三叠世。矿区北西部具有斑岩成矿的特征,矿区中部具有典型矽卡岩成矿的特征。卡尔却卡矿区共圈出铜锌钼多金属矿体64个,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斑岩成矿的事实为今后在东昆仑成矿带找矿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庞家沟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家沟银多金属矿床受断裂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其矿种及其成因在冀北地区具有代表性.从阐述庞家沟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入手,分析、研究其矿床成因.结果认为,该矿床为燕山晚期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广西象州县妙皇铜铅锌银矿床为本区新发现的中型脉状铜多金属矿床,属大瑶山西侧多金属成矿带上的又一重大找矿新发现,在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类型上与邻区武宣县盘龙大型铅锌矿床大相径庭。本文主要从矿体特征、控矿因素等方面探讨总结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以利于在该区进一步寻找发现该类型新矿床。  相似文献   

15.
太白金矿品位低、易采、易选、其成矿地质特征比较独特,使其成因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主要的观点有岩浆热液成因和喷流沉积成因。但作者从太白金矿的大地构造位置,赋矿层位特点,西坝岩体及其它岩脉和矿床成因矿物学等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新的成因观点,即太白金矿成因类型的“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  相似文献   

16.
蒙库铁矿床与镜铁山铁矿床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库铁矿床被认为是与海底喷流沉积作用有关的铁矿床,但存在很大的争议.文章将其与典型的喷流沉积型铁矿--镜铁山铁矿床对比,并结合野外的第一手资料,发现蒙库铁矿床的喷流沉积特征并不明显,而热液成矿作用比较明显,但是热液的性质和来源、成矿时间等尚不明了,蒙库铁矿的成因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个旧锡矿长期以来在花岗岩成因模式指导下进行找矿,曾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近年来,随着研究和勘查工作的深入,个旧锡矿的非花岗岩成矿作用也日益受到了重视.在全面研究和总结个旧锡多金属矿区成矿理论的基础上,以系统论为指导,以成矿系列研究为切入点,探讨了印支中晚期海底基性火山-沉积Sn-Cu-Zn(Au)矿床成矿观点,并论述了该类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模糊ISODATA法在矿物包裹体成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弟成 《甘肃地质》1999,8(2):78-82
矿物包裹体是在成岩成矿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原始物质,对其成分进行研究,可以提供诸如成岩成矿的物化条件、矿床成因、成岩演化等多方面的信息。就具体矿床而言,成矿物质常常具多源性,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成因具有模糊性。如产于火山岩体或岩浆岩体附近的层控矿床,既具有沉积层控的特点,又受到火山活动或岩浆活动的影响,二者没有一个明确的成因界线。对此模糊现象,运用模糊ISODATA法来讨论不同矿床矿物包裹体成分特点,以此探讨矿床的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9.
夕卡岩铁矿床的成因一直以来备受争议,主要有接触交代和矿浆成因等模型。河北武安玉石洼铁矿是邯邢地区主要的夕卡岩铁矿之一,对矿区尖山剖面中的三类磁铁矿成分进行详细研究有助于解决此问题。产于剖面下部玉石洼铁矿主矿体中的磁铁矿以高Ti为特征,而在上部结晶灰岩中矿脉状中磁铁矿以高Si(w(SiO2)>1%)为特点,赋存于中部二长岩矿脉中的磁铁矿具有过渡的成分特征。通过对此三类磁铁矿中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研究发现,从下部玉石洼主矿体向上部结晶灰岩中的磁铁矿脉,磁铁矿具有Ti含量逐渐减少而Si、Mg含量逐渐增加的特征。高硅磁铁矿呈自形晶,与方解石平衡共生,其形成与流体有关,很可能是流体晶矿物。磁铁矿FeV/Ti判别图解显示下部玉石洼主矿体中部分磁铁矿具有岩浆成因,二长岩和结晶灰岩中的脉状矿石中磁铁矿具有热液成因,磁铁矿由下部到上部具有岩浆成因过渡为热液成因的连续过程。根据玉石洼矿区磁铁矿的这些特征,我们认为铁矿浆中含有大量流体,应该为“含铁熔体流体”,由于流体超压使“含铁熔体流体流”在岩浆通道中快速上升,至地壳浅部空间就位,在空间上由下部形成高温高Ti磁铁矿过渡为上部形成具有流体晶特征的高Si磁铁矿的岩浆通道成矿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20.
黄跃  王炳华  罗光明  胡清华 《云南地质》2013,(4):429-432,442
矿床属与中三叠统中酸性火山岩有关的喷流型(或火山沉积改造型)铁铅锌多金属矿,并受地层构造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