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西秦岭武山杨河礼县固城一带的原"泥盆纪"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属于早石炭世的牙形刺、珊瑚和有孔虫化石,为该区地层的重新划分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这对于重新认识该区乃至整个西秦岭地区石炭纪古地理格局、地质演化历史、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西秦岭北带主要指甘肃省西和一成县及其邻区。先后有葛利普(1931)、赵亚曾等(1931)、叶连俊等(1944)、黄振辉(1959)、王钰、俞昌民(1962)、兰州大学(1962)、李星学(1963)及西秦岭地质队(1964)均在该区进行过地层工作。1967—1970年陕西地质局区测队正式肯定“西汉水群”为西秦岭北带中泥盆世的代表沉积地层,并划分为雷家坝组与榆树坪组两个沉积旋迴及七个岩性段。1970年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甘肃地质勘查局研究所及有关单位在该区首次发现了上泥盆统地层的存在,并划分出了部份下泥盆统地层,推动了西秦岭北带泥盆纪地层研究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西秦岭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西秦岭地区南秦岭带广泛发育碳酸盐岩型二叠、三叠系。本文以选部益哇沟剖面为例,对该区界线地层进行研究,从岩石地层划分、生物地层划分以及地球化学元素最优分割研究出发,确定了二叠、三叠系界线点,证明牙形石Hindeodusparvus可作为三叠系开始的标志,并且二叠、三叠系是连续的。沉积环境分析表明,三叠纪初期相对于二叠纪末发生了一次海侵。  相似文献   

4.
西秦岭北缘潭县地区分布的中—新生代红层地层格架和时代一直存在争议。该地区红层地层格架的正确厘定对于重建西秦岭北缘中—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过程和认识印度-欧亚板块汇聚碰撞过程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远程地质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红层地层与下伏老地层以及不同红层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红层沉积序列及岩石学特征和红层地层与西秦岭北缘断层之间关系的研究,结合孢粉分析资料,重新厘定了西秦岭北缘漳县地区的红层沉积地层地质格架。研究表明,西秦岭漳县地区分布的中—新生代红层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三套地层系统,即①下白垩统紫红色砂岩、砾岩。②中新统红色砾岩、砂岩、黏土岩和深紫色-灰色泥岩、灰色泥灰岩、蒸发岩系。③上新统河流相砾岩层(韩家沟砾岩)和F1断层以北的红色洪积砾岩层。三套红层地层之间都为角度不整合面分割,相对地质关系清晰,沉积岩石特征差异明显,尽管由于断层的破坏,但没有影响到整体地层格架。三套红层地层系统反映了西秦岭北缘中—新生代不同阶段的沉积构造环境和古地貌演化过程,为研究西秦岭中—新生代陆内构造过程和青藏高原隆升、构造变形向东北缘的扩展远程效应等科学问题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约束。  相似文献   

5.
西秦岭华力西—印支期幕式裂陷活动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华力西—印支期,西秦岭受古特提斯洋的影响发育三期裂陷活动(1、泥盆纪;2、石炭纪;3、二叠至三叠纪),造成该区地层展布星条带状,深水沉积与浅水沉积相间,以及活动型海槽沉积与稳定型浅海沉积相间的格局,是加里东期之后秦岭构造带东西分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西秦岭海西-印支期裂陷活动及其与古特提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海西-印支期,西秦岭地区受古特提斯洋的影响在前海西期变质基底之上发育三期裂陷活动(1.泥盆纪;2.石炭纪;3.二叠至三叠纪),造成该区地层展布呈条带状.深水沉积与浅水沉积相间,以及活动型海槽沉积与稳定型浅海沉积相间的格局.是加里东期之后秦岭构造带东西分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川西北若尔盖一带三叠第层序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旭龙  杨恒书 《中国区域地质》1997,16(2):193-199,204
川西北地区三叠系广泛发育,其地层层序及岩性特征与相邻的西秦岭南部一带十分相似。根据若尔盖-南坪实测地层剖面资料的对比研究,将该区三叠系划分为:中三叠统光盖山组和上三叠统咀朗组,纳鲁组,卡车组4个岩石寺层单位。  相似文献   

8.
西秦岭陆内弧形造山带构造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秦岭地区弧形构造尤为醒目,通过论述西秦岭造山带弧形构造系统的结构、变形特征和变形机制,认为弧形构造系统构成了该区陆内弧形造山带的主体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甘肃省迭部县位于秦岭的西段,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横亘我国中部的纬向构造带,在地层发育史上属于西秦岭南部泥盆系南、北两带中的北带,是研究地质、古生物的一个关键性区域。该区自六十年代前后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以来,已初步建立起地层系统,如  相似文献   

10.
川西北若尔盖一带三叠系层序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北地区三叠系广泛发育,其地层层序及岩性特征与相邻的西秦岭南部一带十分相似。根据若尔盖—南坪实测地层剖面资料的对比研究,将该区三叠系划分为:中三叠统光盖山组和上三叠统咀朗组、纳鲁组、卡车组4个岩石地层单位。通过沉积相标志的综合分析,该区中—晚三叠世时期主要有以下几种沉积类型:碳酸盐岩碎屑流沉积,等深流沉积,陆源碎屑浊流沉积,非重力流正常深海盆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表明该区为大陆斜坡至深海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11.
抽拉—逆冲岩片控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是杨志华等在研究秦岭造山带过程中提出的一种关于大陆造山带形成与演化的全新构造观。通过西秦岭造山带腹地的西成矿田西汉水群的解体和再划分,结合必要的测试分析,首次在该区发现元古宇地层单元。该地层单元无论在变质程度,还是在变形层次、序列、样式上均与古生界存在巨大差别。经详细的构造解析及区域地质的调研,我们认为该区元古宇是在晚三叠世由西向东抽拉—逆冲至地表的,西成矿田中矿床分布严格受抽拉—逆冲岩片控制,而且西成矿田中最大的矿床——厂坝铅锌矿是产于元古宇而不是泥盆系中。因此,过去在该区建立的热水沉积成矿模式的基础已不复存在。我们结合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思想,提出了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控矿模式,建立了不同岩片系统与相应的不同类型矿床相互对应的关系。这为大陆造山带成矿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  相似文献   

12.
西秦岭金矿床成因类型及地质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实 《甘肃地质》1998,7(2):72-80
西秦岭地区处于极为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变质作用复杂,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该区金矿床同其构造单元、断裂构造带、地层岩石、侵入岩浆岩一样,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从南至北依次为碧口—阳坝等6个成矿带。西秦岭金矿床具有类型复杂、控矿条件复杂等特点。其控矿因素主要是断裂构造,其次为中酸性、酸性侵入岩体和地层岩性。依据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条件、成矿机理,西秦岭金矿床共分为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混合热液型等3种成因类型。西秦岭的最佳找矿地区是德乌鲁—柴家庄及大沟里—安家岔—小沟里两个金矿带。  相似文献   

13.
西秦岭大地构造演化与金成矿带的分布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分析和恢复了西秦岭大地构造的演化特点;以西秦岭层控金矿床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研究为前提,系统研究了西秦岭地区金成矿带与裂陷活动的关系。进而从宏观上论述了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提出西秦岭地区三个金成矿带与古生代以来的三次裂陷活动有关。这一认识无疑对该区金矿研究与找矿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14.
西秦岭造山带的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地层分区与构造单元相印证是综合地层区划所遵循的主要原则。遵照这一原则,并以沉积类型等7个方面为划分标志,将西秦岭地区自北而南划分为祁连—北秦岭地层区(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中秦岭礼县—镇安地层区(中秦岭华力西陆褶带)和南秦岭—大别地层区(南秦岭印支陆隆带),再细分为6个地层小区。首次明确指出南秦岭归属于扬子大陆。西秦岭造山带的演化,早期主要经历了原始陆核的形成(太古—早古元代)、裂开成洋(中元古代)、闭洋(晚元古代)并俯冲造山(晋宁运动)等主要发展阶段。早古生代—早印支期,裂解开3个各具特色的构造盆地,分别经历了北秦岭活动型裂陷槽沉积和加里东陆陆碰撞造山、中秦岭拉分盆地沉积和华力西陆褶、南秦岭稳定大陆沉积和早印支陆隆。晚印支期以来3个盆地演化趋于一致,以共同发育“开”—“合”构造及伸展机制下的断块运动为特色。聚与分、开与合是对西秦岭造山带演化史的概括  相似文献   

15.
西秦岭元古界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西秦岭西和、成县一带的详细区域地质调查,以多尺度、多层次、多要素的构造解析和构造—岩石地层方法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手段,结合必要的测试分析,首次从西秦岭的“西汉水群”中解体出前寒武纪地质单元,再次提高了对西汉水群的认识。这一认识不仅给西秦岭地区地层、构造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而且对重新认识西(和)成(县)铅锌矿田以至整个西秦岭铅锌成矿带的成矿特征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思维。  相似文献   

16.
论西成铅锌矿床的后生成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志华  张传林 《地质学报》1997,71(4):360-366
以往资料认为西成矿田的铅锌矿床均属泥盆纪热水—喷流沉积或它们的改造型矿床。经笔者研究证实,西成矿田容矿地层除泥盆系外,还有古元古界。超大型厂坝—李家沟矿床产于古元古界地层中。该区矿床不是热水—喷流沉积型或其改造型矿床,而是燕山—喜马拉雅期的后生热液矿床。西成矿田中所有矿床的产出特征、规模和部位完全受抽拉—逆冲岩片构造的控制。为此,原秦岭式或秦岭型铅锌矿床模式的基础已不成立,建议用厂坝式、毕家山式等名称代表西成矿田中两类规模大、经济价值高、特征不同的矿床模式。  相似文献   

17.
西秦岭岷县地区二叠纪裂陷带斜坡沉积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治平  陈素华 《现代地质》1995,9(3):300-310
秦岭造山带西段,二叠纪裂陷作用非常活跃。位于西秦岭中部的岷县红崖、梅州一带,二叠系以粉碎屑沉积为主,泥质较少。根据对其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岩石组合和生物特征的分析,认为这套地层主要形成于海底扇体系的内扇和中扇环境,外扇不发育,系由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组成,包括内扇的水道和水下天然堤沉积及中扇的网状水道和朵叶体沉积。这套地层沿中秦岭南缘呈NWW-SEE方向延伸,代表了二叠纪西秦岭裂谷的存在及其继续裂陷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8.
西秦岭北部地区的元古宙地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秦岭地区基础地质研究的不断深入 利用构造解析和构造-岩石地层方法,结合岩石组合、变质变形及近年来取得的同位素地质年龄,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西秦岭北带泥盆纪西汉水群进行了再认识,从中解体出部分元古宙地层.由于该套地层区域上表现为层状无序地层,以发育中深构造层次变形为主要特征,因而笔者暂将其命名为吴家山岩群.该研究成果和新认识对于西秦岭地区基础地质研究,特别是对提高泥盆纪西汉水群的研究程度、研究西秦岭地区地壳构造演化及西和-成县一带铅锌矿田成矿特征都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天水—宝鸡地区是祁连与北秦岭造山带的接合部位,以其特殊的地质位置、独特而复杂的造山过程和演化历史而倍受中外地质学者的关注。东、西秦岭的地层、构造、变质作用和构造演化可否对比,祁连与北秦岭可否连接和如何连接,祁连—北秦岭造山带找矿前景如何等等一系列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亟待解决。由甘肃省地矿局第一地质队和西安地质学院合作开展的“祁连—北秦岭造山带接合部位基础地质研究”对上述问题给予了肯定的答复。经过课题组两年多的艰辛工作和攻关证实:东、西秦岭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出露于西秦岭地区的秦岭群、李子园群、舒家坝群与东秦岭区的秦岭群、丹凤群、刘岭群相连接,解体后的葫芦河群与东秦岭区的二郎坪群相对应,而见于东秦岭区的宽坪群等地层在西秦岭地区均有相似的  相似文献   

20.
秦岭造山带是横亘于华北、扬子两板块之间的巨型造山带,在中国古大陆地壳形成演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连接造山带加里东一海百、印支阶段重要一环的泥盆系对恢复造山带沉积和构造演化意义重大。本文仅从西秦岭北带泥盆系地层和沉积学人手,探讨该区早海西期的盆地格局和构造特征。西秦岭北带泥盆系包括舒家坝群和大草滩群(包括红相和绿相两种类型),前者以临滨-陆棚-半深海背景沉积和风暴流、重力流事件沉积为特色;后者以辫状河和网状河(红相)和湖泊-水下冲积扇和深湖重力流(绿相)沉积为特征。沉积特征和充填序列都反映其形成于压性的前陆盆地背景下。该前陆盆地是由于北秦岭造山带的向南仰冲,在中秦岭微板块北缘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