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羌塘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文西  王剑 《中国地质》2009,36(3):682-693
晚三叠世-侏罗纪是羌塘盆地大型海相沉积盆地形成时期,是研究羌塘盆地形成过程、判别盆地性质的重要时期.本文通过区域构造、盆地充填建造和岩相古地理分析,提出了该时期的羌塘盆地并非晚三叠世前陆盆地(或弧后盆地)和侏罗纪弧后盆地(前陆盆地),而是晚三叠世早期(肖茶卡期)的陆表海盆地和晚三叠世诺利期-中侏罗世巴柔期(那底岗日期-雀莫错期)的坳陷-裂陷盆.肖茶卡期内陆盆地主要受可可西里-金沙江活动带的控制,沉积期后出现的海退事件可能与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作用有关;那底岗日期-索瓦期羌塘盆地的强烈拉张断陷可能反映冈瓦纳大陆边缘的总体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2.
云南思茅三叠纪弧后前陆盆地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富文 《沉积学报》2002,20(4):560-567
思茅盆地位于古特提斯构造域的东段,西侧为澜沧江造山带,东侧为哀牢山造山带.三叠纪沉积盆地建立在晚古生代褶皱基底之上,形成于古特提斯洋闭合后,造山早期的弧陆碰撞阶段.前人提出过后陆盆地、滞后型弧后盆地、裂谷盆地和前陆盆地等多种认识.本文通过对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及盆地内沉积体的性质、结构、时空叠置关系、古流向、特殊沉积体的时空展布及其所表现出的盆地沉降中心的迁移规律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认为思茅三叠纪盆地属弧后前陆盆地,其演化阶段始于中三叠统安尼期以前,盆地主要受控于澜沧江造山带,晚三叠世晚期受哀牢山造山带影响,具有复合式前陆盆地特点,三叠纪末过渡为陆内拗陷盆地。  相似文献   

3.
右江三叠纪弧后盆地沉积特征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早二叠世后由干软防海槽褶皱成山及金沙江—哀牢山俯冲消减带的形成,使右江地区东部软防褶皱带前缘形成前陆盆地,广大西部滇黔桂地区形成弧后边缘海盆地.弧后盆地经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扩张裂陷,有较强火山活动,以基性熔岩流及安山质火山碎悄流沉积,具有初始洋壳化性质;中三叠世强烈蚴陷,以陆源碎屑浊流沉积为主,中三叠世末广大地区回返褶皱成山,盆地向西推移,晚三叠世形成狭窄的北东向萎缩坳陷盆地,卡尼期末充填隆起,盆地关闭。右江弧后盆地的关闭经历了突变式回返褶皱和渐变隆起上升两种不同的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4.
楚雄复式盆地演化及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楚雄盆地处于中国云南省中部,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南西界以红河断裂为界与哀牢山造山带相连,北西界为程海断裂,东边为绿汁江断裂。盆地基底包括结晶基底和褶皱基底双重结构。盆地内发育了中三叠世以后的沉积盖层,西部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早、中期为海相沉积,晚期为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沉积;盆地东部为陆相沉积。侏罗—白垩纪整个盆地为巨厚的陆相沉积。楚雄盆地的构造格架分为4个带:(1)哀牢山造山带;(2)褶皱逆冲带;(3)中部沉降带;(4)东部隆起带。盆地形成与演化分为六个阶段:(1)被动大陆边缘沉降阶段;(2)拉张热隆起边缘——裂谷盆地阶段;(3)沟-弧-盆系阶段;(4)残洋-周缘前陆盆地阶段;(5)走滑-拉张盆地阶段;(6)走滑-挤压-改造阶段。楚雄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体现了盆地动力学性质转化和复合,在多种动力系统作用下或经过多旋回构造阶段产生了复式盆地  相似文献   

5.
江达—维西陆缘火山弧的形成演化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达-维西陆缘火山弧为金沙江弧后洋盆向西俯冲消减和斜向碰撞过程中形成,其过程经历了俯冲造弧-碰撞成弧-张裂成盆的复杂发展历史。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P^21-P2)形成储冲型弧火山岩,早中三叠世(T1+2)形成碰撞型弧火山岩,晚三叠世早期(T^13)于裂谷盆地中发育“双峰式”火山岩。晚三叠世早期(T^13)裂谷分国地从北向南形成生达-车所-鲁麻弧后盆地、徐中-鲁春-红坡上叠(弧后)裂谷盆地和箐口  相似文献   

6.
德格—中甸微板块是在晚二叠世初随甘孜—理塘洋的产生而从扬子板块西缘分离出来的。在三叠纪时期受金沙江缝合带与甘孜—理塘缝合带构造作用的相互影响,其沉积构造性质也由被动边缘盆地演化为活动边缘盆地,同时分裂为白玉—义敦前陆盆地,昌台—乡城岛弧带、玉隆—稻城弧前盆地。  相似文献   

7.
晚石炭世末期-三叠纪东澳大利亚的鲍恩-冈尼达-悉尼(Bowen- Gunnedah-Sydney)盆地系是位于拉克伦(Lachlan)褶皱带和新英格兰(New England)褶皱带之间的一个长条形的构造盆地。从北部的冈尼达(Gunnedah)到南部的巴特曼斯(Batemans)湾,悉尼盆地是鲍恩-冈尼达-悉尼盆地系南端的一个次级盆地。悉尼盆地的二叠系包括河流、三角洲、滨浅海沉积岩和火山岩地层。南悉尼盆地的西南部二叠系不整合覆盖于变形变质的拉克伦(Lachlan)褶皱带之上。二叠系由下部的塔拉特郎(Tallaterang)群、中部的肖尔黑文群(Shoalhaven Group)和上部的伊勒瓦拉煤系(Illawarra Coal Measures)组成。从晚石炭世末到中三叠世悉尼盆地经历了弧后扩张到典型的前陆盆地的不同阶段:弧后扩张阶段、被动热沉降阶段和挤压挠曲负载阶段。  相似文献   

8.
卡拉库姆盆地位于中亚地区图兰地台南部,北西走向,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对于盆地晚二叠世-三叠纪的构造属性一直都存在着很多争论,我们根据钻井、地球物理及露头资料,认为卡拉库姆盆地是以增生杂岩为基底形成的一个沉积盆地,晚二叠世-三叠纪具有弧后裂谷的性质。卡拉库姆盆地前侏罗纪的构造演化分为4个阶段:1)石炭纪之前古特提斯洋壳开始俯冲增生; 2)石炭纪-早二叠世形成丝路弧; 3)晚二叠世-三叠纪马什哈德-北帕米尔弧形成,卡拉库姆盆地处于弧后拉张的位置; 4)晚三叠世末伊朗等地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卡拉库姆盆地进入短暂的周缘前陆盆地阶段。其晚二叠世-三叠纪的沉积中心在北阿姆河坳陷,木尔加布坳陷和科佩特山前坳陷,沉积环境主要为陆相,三叠纪发生海侵,部分地区接受海相沉积。岩石类型主要为陆源碎屑岩、火山岩及少量灰岩。  相似文献   

9.
川西盆地演化及盆地叠合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川西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松潘甘孜构造带东缘龙门山前陆地带,是四川盆地的一部分。自震旦纪以来,川西盆地经历了海相盆地与陆相盆地两个时期的演化,其中陆相盆地演化与松潘-甘孜构造带及龙门山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晚三叠世以来,川西盆地与松潘-甘孜构造带、龙门山构造带之间经历了盆岭耦合与盆山耦合两期构造动力学演化过程,形成了结构复杂、多期演化的叠合盆地,其盆地性质、类型在不同地质时期各不相同。总的说来,川西盆地经历稳定克拉通海盆发展时期(震旦纪-中三叠世)、海陆交互相断陷盆地发展时期(上三叠世须家河组一段-须家河组三段)、陆相坳陷盆地发展时期(须家河组四段-中侏罗纪世)、前陆盆地发展时期(晚侏罗世-现今),最终形成了4期单型盆地的有序叠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藏东三江构造带划分为三个陆块(由西往东为察隅陆块,昌都一思茅陆块,中咱陆块),二条结合带(即碧土一昌宁、孟连结合带,金沙江—哀牢山结合带),并对各构造带的地质和构造特征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三江构造带演化的基本特点是:晚二叠世时期碧土洋盆向东、金沙江弧后盆地向西俯冲消减于昌都陆块之下;至早三叠世金沙江弧后盆地封闭,中咱陆块与江达弧相碰撞;中三叠世时碧土洋盆封闭,保山陆块与竹卡弧相碰撞;到晚侏罗世—老第三纪时期察隅陆块与保山陆块及澜沧江弧发生碰撞,从而形成了察隅及腾冲地区的燕山—喜马拉雅期花岗岩带。  相似文献   

11.
赵志刚  王鹏  祁鹏  郭瑞 《地球科学》2016,41(3):546-554
东海盆地处于西太平洋俯冲带前缘,是发育在华南克拉通基底之上的,以晚白垩世-新生代沉积为主的新生代盆地.东海盆地性质是在活动大陆边缘减薄陆壳之上的,由于洋-陆俯冲消减所引起的张裂、拉伸作用而形成的弧后裂谷型盆地,是西太平洋众多“沟-弧-盆”体系的一部分.东海盆地陆架外缘隆起控制着东海盆地的演化过程,该地质单元形成于晚白垩世,是陆缘隆起和增生楔的复合体,中新世后由于菲律宾海板块的活动而解体为现今的钓鱼岛隆褶带和琉球隆起.结合对陆架外缘隆起的研究后认为,东海盆地晚白垩世以来的演化历程具有3大构造阶段,即:第一阶段,古新世-中始新世西部坳陷形成发展期;第二阶段,中始新世-渐新世东部坳陷形成发展期,其中,中晚始新世太平洋板块的转向是东、西部坳陷构造迁移的分界点;第三阶段,中新世-全新世,东海盆地进入到菲律宾板块影响时期,原先的构造格局开始分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祁连山南部地区三叠纪沉积充填特征的研究,建立了盆地形成过程中沉积充填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联。依据沉积充填特征、构造接触关系及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祁连山南部地区三叠纪盆地具有弧后前陆盆地的构造属性;综合分析年代学、沉积物性和盆地内部填充单元的差异划分出与柴达木岛弧带和祁连山南部弧后前陆盆地相关的区域大地构造单元。认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中期,南部遭受俯冲作用持续向北挤压推覆导致盆地挠曲沉降;中三叠世中期-晚三叠世中期发生弧(东昆仑-柴北缘)-陆(巴颜喀拉地块)碰撞,祁连山南部盆地挠曲沉降增大,其间形成区域性断裂和不整合等盆地记录的地质事件;晚三叠世晚期祁连山南部盆地发生过补偿陆相填充,弧后前陆盆地消亡。  相似文献   

13.
哀牢山区太忠——李仙江带上二叠统弧火山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太忠-李仙江带弧火山岩位于哀牢山浅变质带西侧,沿阿墨江-李仙江深大断裂续延伸达300km,火山岩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以火山碎屑岩为主。拉斑系列,钙碱性系列及少量的钾质碱性系列并存,化学成分表现为高Al低Ti,产出环境为陆缘弧,此外,该带火山岩由东往西岩石系列表现K2O含量,Th等的丰度表现出不断增加的特点,表明该带火山岩是哀牢山洋盆地向西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云南哀牢山地区构造岩石地层单元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依据新获得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和构造岩石地层单元,重新认识了云南哀牢山造山带形成与演化历史。认为:在哀牢山地区元古界深变质岩系属基底构造层;前造山期岩石组合及构造演化为扬子地块西缘被动大陆边缘志留纪深水相碎屑岩→陆缘泥盆纪被动裂谷盆地中火山-沉积岩→石炭纪哀牢山有限洋盆及蛇绿岩石组合→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哀牢山洋-陆碰撞成陆及弧火山岩-陆相碎屑岩组合。燕山期主造山期及岩石组合为晚三叠世-侏罗纪前陆盆地磨拉石建造-同造山期中酸性侵入岩-燕山期脆韧性剪切带及构造岩。喜马拉雅山期陆内造山成原的岩石组合为第三-第四纪陆内山间盆地中磨拉石建造-红河韧性剪切带及构造岩-富碱侵入岩和煌斑岩。  相似文献   

15.
哀牢山缝合带是东南亚古特提斯构造域重要的缝合带之一,带内广泛出露的晚古生代基性岩是研究其构造演化历史的关键,但它们的岩石成因和形成环境存在较大的争议,制约了人们对该地区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的理解。本文对哀牢山缝合带西部的基性侵入岩和基性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并结合已有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结果综合分析,目的在于查明它们的成因和形成环境,为进一步探讨哀牢山缝合带构造演化提供制约。锆石U-Pb年龄数据显示五素和坝溜地区的基性火山岩形成于早二叠世(288~287 Ma),而大龙凯和雅轩桥地区的基性侵入岩和火山岩则形成于中二叠世(272~265 Ma)。地球化学数据显示,早期基性岩(早二叠世)稀土元素含量较高(∑REE=59.75×10~(-6)~135.08×10~(-6)),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2.64~3.32)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等)显著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类似于岛弧岩浆岩,高的Ta/Yb(0.09~0.18)和Ce/Yb(6.59~9.03)值表明其属于钙碱性系列;晚期基性岩(中二叠世)具有较低的稀土元素总量(∑REE=28.77×10~(-6)~76.16×10~(-6)),轻微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1.75~2.55)相对早期基性岩更加富集Rb、Ba,亏损Nb、Ta、Ti等元素,较低的Ta/Yb(0.05~0.09)和Ce/Yb(3.58~5.97)值表明其属于拉斑质系列。上述研究表明,哀牢山缝合带西部的晚古生代基性岩具有由钙碱性系列向拉斑质系列演化的趋势,结合相关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哀牢山缝合带西部出露的基性侵入岩和火山岩记录了晚古生代与板片俯冲相关的多期演化过程:早二叠世,哀牢山支洋或弧后盆地向西发生洋-陆俯冲,俯冲板片脱水并导致地幔楔岩石部分熔融,在哀牢山西部五素-雅轩桥地区形成安第斯型陆缘弧;中二叠世,先存的大陆弧发生弧内伸展,逐渐演变为新的弧后盆地,形成类似于MORB和IAT的基性-超基性岩石组合。  相似文献   

16.
川西松潘-甘孜弧前盆地的形成及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处柴南缘昆中蛇绿杂岩带与羌塘地块北缘可可西里—金沙江古缝合线之间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包括东昆仑构造带),其主体应属古特提斯洋晚石炭世一晚三叠世时期向其北侧的柴达木古陆南缘俯冲过程中在活动陆缘弧—沟间隙之间增生形成的一个大型弧前构造带。具有由弧前盆地沉积楔和基底增生杂岩构成的双重结构特点,其形成与冈瓦纳大陆北缘若尔盖“三角”地块的楔入及俯冲带向南迁移有关。大致经历了晚石炭世一早三叠世狭窄弧前盆地和中晚三叠世宽阔弧前盆地两个主要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7.
藏夏河组是指发育于北羌塘盆地北部的一套砂、泥质互层的复理石相沉积地层, 其时代为晚三叠世诺利期.由于其形成时间正是羌塘地体与可可西里-松潘地体沿金沙江缝合带进行碰撞、缝合的时期, 因此该套地层对于探讨晚三叠世藏北地质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通过对北羌塘盆地多色梁一带藏夏河组砂岩进行X射线衍射, 全岩常量、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 以及锆石裂变径迹等方法分析该套砂岩的物源、沉积构造背景, 进而探讨晚三叠世羌塘盆地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 其岩石类型为杂砂岩, 物源主要为长英质火成物质, 另有少量古地壳再循环物质加入, 沉积大地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与大陆岛弧.结合前人研究资料, 推断晚三叠世北羌塘盆地的性质可能为前陆盆地, 藏夏河组为一套造山前或同造山期形成的复理石沉积建造.   相似文献   

18.
西藏当雄纳龙晚古生代裂谷盆地的识别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冈底斯构造带是冈瓦纳大陆北部边缘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特提斯演化的全过程,并在中生代发育的典型的多岛弧-盆地系统。笔者根据冈底斯构造带中部纳龙地区晚古生代发育的沉积相类型、火山岩组合以及古生物等方面的资料,首次提出当雄纳龙盆地在中二叠世栖霞期具有裂谷盆地性质,揭示出冈底斯地区在二叠纪已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为研究西藏冈底斯地区弧-盆系统的形成过程及晚古生代的区域构造特征古地理格局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辽宁及其毗邻地区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于环太平洋构造带外带内陆区,该区分布有为数众多的中生代盆地.根据前晚三叠世基底出露情况,在该区划分出了61个中生代盆地.盆地的构造类型分为拗裂型、裂陷型、断陷型和断拗型4种类型.拗裂型盆地形成于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又称早中生代盆地;断陷型和裂陷型盆地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又称晚中生代早期盆地;断拗型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又称晚中生代晚期盆地.拗裂盆地与环太平洋深大断裂体系的热构造关系不明显,而与古板块构造的隆起和裂陷有关;裂陷和断陷盆地与环太平洋深大断裂体系的热构造密切相关,盆地严格受大兴安岭和下辽河-双辽两大热构造隆起带控制;断拗盆地与环太平洋弧后拉张的热体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原型盆地性质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系统地对羌塘地区晚三叠世盆地的区域构造格架、岩石大地构造及沉积建造研究,对晚三叠世盆地的原型盆地性质进行探讨。认为该区晚三叠世盆地形成于新特提斯分支洋盆孕育阶段,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板内拉张环境,盆地中央隆起和南北凹陷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时期。多数地质事实不支持前人比较公认的该盆地为前陆盆地的观点。将该区晚三叠世盆地的盆地性质确定为准克拉通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