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金刚石冲击回转钻进就是在普通金刚石回转钻进的基础上,利用一个液动冲击器通过岩心管对金刚石钻头实行高频冲击,使钻头在回转切削岩石的同时也对岩石实行冲击破碎的一种钻进方法。由于冲击回转钻进可以在脆性岩石中提高钻进效率,尤其是对金刚石钻进致密坚硬岩石中能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国内外都在积极发展和推广。在苏联冲击回转钻  相似文献   

2.
按常规,岩心钻探施工一般多采用金刚石绳索取心回转钻进工艺,然而在独山县半坡锑矿坚硬岩石中,回转钻进却不凑效,笔者通过采用液动冲击回转钻进工艺后,改变了钻头刻取岩石的破碎机理,克服了单一回转的"打滑"现象,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钻探和坑探工程中,冲击是对付坚硬岩石的最有效方法。金刚石钻进的推广使用使得部分坚硬岩石也能够用回转钻进的方法钻进,但效率远不及冲击或者冲击—回转钻进好,尤其是钻遇致密坚硬的“打滑”岩层时,冲击方法更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冲击凿岩是坑探的主要手段,地质岩心钻探也正在推广使用冲击—回转钻,如何表征岩石在冲击载荷下的可钻性(可凿性)已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岩心钻探中现有的表示可钻性的方法不适合于说明冲击凿岩,从而要求人们去寻求一种能本质模拟冲击凿岩过程的方法来测定岩石的冲击可钻性(可凿性)。基于上述考虑,我们根据东  相似文献   

4.
液动冲击回转钻进是一种有效的钻探方法。特别是在不均质岩层,破碎岩层,致密打滑岩层,易斜岩层中钻进效果更为显著。冲击回转钻进具有如下特点。一、钻进效率高自1979年我局第一地质队首先使用射流式冲击器以来,二、三、四、五、六地质队也先后使用了冲击回转钻进。完成工作量4500m 左右,平均时效1.15m,比同径金刚石回转钻进时效提高61.7%,比钢粒钻进提高174%。最近四队对 SX-54-Ⅲ型冲击器进行了新的试验,进尺144.8 m,时效 1m,台效434.6米,比钢粒钻进提高200%。事实表明,冲击回转钻进已成为攻克硬质岩石、提高钻进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孙跃文 《地质与勘探》1990,26(7):60-61,37
经过连续5个钻孔的施工实践,充分证实了绳索取心冲击回转钻进技术在解决钻头“打滑”、提高钻孔质量、延长钻头寿命、防止岩心堵塞、减轻钻杆内结泥皮、准确判断内管到位等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在某石灰石矿岩心钻探中,分别试验应用了硬质合金液动冲击回转取心钻进、金刚石回转取心钻进和硬质合金回转取心钻进,通过对比,硬质合金液动冲击回转取心钻进效率高、成本低、回次进尺长、取心率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比同一煤矿区的硬岩层钻进结果看出,S75绳索取心冲击回转钻具的时效是一般绳索取心钻具的1.8倍,有效地解决了金刚石钻头“打滑”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种防打滑、促出露材料加入金刚石钻头胎体中,可起到防止在坚硬致密弱研磨性地层中金刚石钻头打滑,同时可促使金刚石出刃。从而提高在打滑地层中钻进效率。研究分析了坚硬若研磨性地层钻进"打滑"原因,以金刚石钻进碎岩机理为依据,研制了防打滑、促出露金刚石钻头并进行了野外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9.
绳索取心技术的优点就是能够借助打捞钢丝绳从钻具内把每个回次所钻岩心提取到地面上来,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纯钻时间利用率和台月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尤其在深孔钻进时上述优越性更为明显;但在坚硬、“打滑”地层、破碎易堵塞地层钻进效率较低、岩心易堵塞影响其优越性的更好发挥。采用液动冲击器回转冲击钻进(或冲击回转钻进)技术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项钻探新工艺,受到了钻探工作者的重视。这种新的钻探方法机械钻速及回次进尺均高于回转钻进,钻探成本也有所降低。尤其在钻进坚硬、“打滑”、破碎地层时效果更为突出。这种新的钻探工艺仍  相似文献   

10.
1984年,我局在某铀矿区的坚硬岩石中,进行了金刚石冲击回转钻进试验,在相同的地层中,与普通金刚石回转钻进相比,机械钻速提高72%,回次进尺提高94%,台月效率提高66%,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试验条件1.钻孔与地层试验钻孔ZK3001和ZK3002,孔深分别为200.16和250.42米,均为80°斜孔。为了便于对比,在试验中采取金刚石冲击回转钻进和普遍金刚石回转钻进交替进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冲击回转钻进能提高钻进效率和钻孔质量,减少事故,降低成本,又可有效地解决硬岩钻进中的“打滑”问题.因而近来在国内得到较快的推广.到目前为止,研制出来的冲击回转冲击器已有一、二十种,为今后的合理选用提供了条件.1982年5月,安徽省地矿局321队与云南地矿局技工学校一起,在冬瓜山矿区,对SX-53-Ⅲ型射吸式液动冲击器和Z F-56型正作用液动冲击器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2.
目前,冲击回转钻进的钻头仍由回转钻进的孕镶金刚石钻头代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发挥金刚石冲击回转钻进的优势,使金刚石钻头适应冲击回转钻进碎岩的特点,取得更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加强对钻头的研究试验,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试验、推广金刚石冲击回转钻进中的体会和认识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尹衡 《探矿工程》1994,(3):13-14
荒田矿区冲击回转钻进金刚石钻头选型试验云南省地矿局810队尹衡云南建水荒田铅锌矿区1987年试用冲击回转钻进,以后逐年推广。1987~1989年,矿区主要进行硬合金钻头选型,效果较理想。随着矿区平均孔深的加深,特别是坚硬致密打滑层厚度的增加,硬合金冲...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液动冲击回转钻头工作条件的前提下,提出了正确使用合金钻头和金刚石钻头的方法:合金钻头底出刃高差应不大于0.1mm,内外径公差不超过土0·1mm,钻头修磨时应使切削具刃角和前角保持不变;天然表镶金刚石钻头应先用回转钻进方法钻几个回次,然后用于冲击回转钻进;天然或人造金刚石孕镶钻头则适宜于冲击回转和回转两种钻进方法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金刚石钻岩     
回转和冲击钻进法仍然是所有常规钻进技术的基础.虽然近来已研究出一些较为特殊的钻进方法如等离子钻进、熔融钻进、超声波钻进和化学钻进法等,但还没有一种已成功地应用于岩石钻进.目前进行的绝大多数深孔钻进都是采用回转钻进法.根据钻具与岩石的接触方式,这种钻进法可细分为三种:1.回转切削钻进——用鱼尾钻头、刮刀钻头、螺旋钻头和硬合金钻头;2.回转压碎钻进——用牙轮钻头;3.切削、压碎与研磨联合钻进——用金刚石钻头.  相似文献   

16.
深部坚硬地层绳索取心钻进的特殊性在于钻头易"打滑"与增加钻头压力受限的矛盾。在深入分析"打滑"地层与钻进特点,充分考虑深部绳索取心钻进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孕镶金刚石钻头参数的选择思路与操作规程措施,提高钻进效率,延长了钻头使用寿命,解决了深孔坚硬岩层钻头的"打滑"问题。  相似文献   

17.
薛军 《探矿工程》1987,(2):19-21
作者在“金刚石钻头硬岩钻进规律的试验研究”(见1987年1期《探矿工程》)一文中,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曾指出,研究常规普通金刚石钻头的锐化方法对于克服坚硬打滑岩层具有十分迫切而现实的意义。目前生产现场采用的锐化方法主要有砂轮锉刀打磨法、孔底投砂研磨法、强力钻进法、冲击回转钻进法、唇面酸蚀法等。采用这些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胎平面下移,抛光金刚石脆碎或脱落,使新的金刚石出露或新的切削刃形成。事实表明,这些方法使用得法是可以取得成效的。  相似文献   

18.
苏联地质部把液动冲击回转钻进技术列为近十年重大技术成就之一.苏联用此种方法钻进的钻孔直径有59、76、93和115毫米.钻进岩层从V级到Ⅻ级,用硬质合金钻头钻进V~Ⅸ级岩层(部分X级岩层),用金刚石钻头钻进X~Ⅻ级岩层.最大钻进孔深达1200米.1976年此种方法的钻进工作量达九十余万米,计划1980年钻进160万米(另一资料为300万米).与钢粒钻进及金刚石钻进相比,钻进每米岩层的成本降低2~8个卢布.近年来还研制了绳索取芯液动冲击器. 七十年代后期,长春地质学院与有关单位研制成功了φ89毫米的液压射流冲击回转钻具.有关兄弟部门研制成功了φ75毫米的阀式及液压射流式冲击回转钻具.目前地质系统有关单位正在研制φ54毫米的阀式冲击回转钻具、特种硬质合金钻头及用于深孔钻进的变量泥浆泵,拟将液  相似文献   

19.
冲击回转钻进是提高中硬以上岩石钻进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岩心钻探方法.我部在学习铁岭地质大队经验的基础上,与北京工业大学协作,从1972年开始研制液动射流冲击回转钻具,经过广大指战员的努力,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研制工作已经由直径110毫米的冲击器,发展到目前生产施工中使用的以JSC-75型液动射流冲击器为主的冲击回转钻具.七年来,使用以JSC-75型为主的液动射流冲击回转钻具(最多开动八台钻机)钻进各种岩石,总进尺28564米,完工钻孔139个,钻进最深孔440.46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技术效果.由于我们技术水平所限,又缺乏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新型打滑地层钻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钻探施工中,经常遇到打滑地层,为了解决打滑地层钻进难题,国内外专家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金刚石钻头,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金刚石增强型硬质合金复合齿钻头保证了切削齿具有良好的自锐能力、切削齿与岩石接触面的比压大等特点,从本质上提高了钻头对打滑地层的适应性.室内微钻试验表明,金刚石增强型硬质合金复合齿钻头钻进打滑地层时具有高时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