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对内蒙古太仆寺旗地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发现其断裂构造主要有NNE向、NEE向、NE向、NW向4组,以及少量近EW向和SN向断裂。NNE向断裂以正断层为主;NEE向断裂受后期再活化的影响,兼有正断层和逆断层的特征;NE向、NW向断裂与矿化关系最密切,二者交汇处是良好的矿化部位和矿点分布位置。根据断裂间的相互切割关系,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可将断裂的形成期次分为3期,近EW向的深大断裂和NEE向、NWW向断裂形成时间相对较早,次为NE向、NW向断裂,最后演化出NE向、NW向断裂的次级断裂。  相似文献   

2.
羌塘盆地构造应力场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盆地构造以EW向褶皱和逆(冲)断层及NW向、NE向平移断层为主,偶见NW向、NE向褶皱和近SN向正断层。据构造组合分析、构造解析研究、数理计算及有限单元法模拟,盆地构造变形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位以近SN向为主,伴有NW-SE向、NE-SW向和近EW向。表明自印支运动以来长期处于SN向强烈挤压,伴随间歇性(或派生)NE-SW、NW-SE和近EW向挤压。   相似文献   

3.
侯颖 《山东地质》2010,(3):56-59
菏泽市国土资源局在学习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在挖掘土地潜力上下功夫,寻求突破口,通过向节约投资要效益、向低效用地要效益、向标准厂房要效益、向调整结构要效益、向集约用地要效益、向压缩用地面积要效益、向闲置土地要效益、向废弃未利用土地要效益、向旧村改造要效益九条措施破解了土地制约瓶颈,缓解了用地矛盾,确保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是我国重要的油气盆地,而绝大多数油气储层都会受到天然裂缝的影响。文中通过野外系统观测和室内的统计分析, 详细描述了盆地中生代地层中的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和主要控制因素, 为裂缝性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基础理论支持。通过研究得知, 盆内中生代地层中主要发育有6组裂缝: E-W向、 ENE-WSW向、 NE-SW向、 N-S向、 NNW-SSE向、 NNE-SSW向。其中E-W向、 ENE-WSW向和NE-SW向为系统裂缝; N-S向、 NNW-SSE向和NNE-SSW向为非系统裂缝。在裂缝组合中, 有两组正交裂缝系统(E-W向和N-S向, ENE-WSW向和NNW-SSE向), 其中E-W向和N-S向裂缝构成的正交裂缝系统只出露于三叠和侏罗纪地层。同时, 还有两组共轭裂缝(ENE-WSW向和NNE-SSW向, ENE-WSW向和ESE-WNW向), 其中ENE-WSW向和NNE-SSW向裂缝构成的共轭裂缝出露于整个中生代地层, 而另外一组只出露于上三叠统延长组中。此外, 裂缝间距分析表明: (1)裂缝间距与力学层厚之间的关联性相对较低; (2)E-W向和ENE-WSW向两组系统裂缝的发育强度好于N-S向非系统裂缝组; (3)岩层厚度越小, 对应裂缝密度则越大。(4)除了岩层厚度, 区域应力场对裂缝的发育具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区内裂缝主要形成于两期区域应力场: 第一期是晚侏罗世近E-W向的挤压应力场, 由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和碰撞作用所致; 第二期是新生代NE-SW向的挤压应力场, 由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和碰撞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生界地层节理发育特征与古应力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生代地层中发育有六组节理(E-W、N-S、ENE-WSW、NNW-SSE、WNW-ESE、NNE-SSW),并且构成三期的正交节理系统(E-W与N-S、ENE-WSW与NNW-SSE、WNW-ESE与NNE-SSW).三期正交节理系统形成的先后期次为:E-W向和N-S向两组节理最早形成,WNW-ESE向和NNE-SSW向两组节理为第二期形成,ENE-WSW向和NNW-SSE向两组节理则最晚形成.E-W向、N-S向和ENE-WSW向三组节理的节理间距指数(FSI)分析结果表明,节理间距的发育程度除了受岩层厚度控制外,还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E-W向、N-S向和ENE-WSW向三组节理的节理间距率(FSR)值分布范围指示不同组节理在区域上发育程度具有差异性.此外,E-W向的优势节理组的FSR值有超过间距与层厚比值的临界值,而非优势组的SN向节理的FSR值则全部小于临界值,表明E-W向和N-S向两组节理组成最早一期的正交节理系统.盆内中生代地层中的三期正交节理系统,所对应的古应力场分别为:(1)晚侏罗世盆地处在近E-W向的挤压环境下,形成了第一期正交节理系统,为E-W向和N-S向两组节理;应力来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所产生的NW-SE向的挤压分量.(2)晚白垩世时,来自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NW-SE向挤压应力形成了第二期正交节理系统的WNW-ESE向和NNE-SSW向两组节理.(3)晚白垩世末至新生代,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下的俯冲产生NE-SW向的远程挤压应力,形成第三期正交节理系统的ENE-WSW向和NNW-SSE向两组节理.  相似文献   

6.
柏道远  李彬  江灿  段爱军 《矿床地质》2023,42(2):229-252
湘中古台山金锑矿位于雪峰构造带西南段东北部,发育SN向金矿脉和NW向金锑矿脉2类矿脉。前人提出SN向和NW向断裂为容矿构造,并获得了印支期成矿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但对容矿断裂的性质、形成时代以及2类矿脉的时代关系缺乏研究和认识。鉴于此,文章通过地表和井下露头构造以及矿化蚀变的观测、解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区域构造演化和测年资料等,厘定了古台山金锑矿区构造变形序列及其时代、不同类型矿脉的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探讨了构造控矿规律及动力机制。主要认识如下:(1)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5期主要变形事件:志留纪晚期受到NWW向挤压,形成NNE向板劈理、NNE向褶皱(水车背斜)、SN向顺层断裂、逆冲剪切破裂和断裂;中三叠世晚期受到NNW向挤压,局部形成NEE向轴面劈理;晚三叠世受到SN向挤压,形成EW向褶皱、NW向—NNW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NNE向左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EW向逆冲剪切破裂等;中侏罗世晚期受到NWW向挤压,形成EW向右行剪切破裂和断裂;古近纪中晚期受到NE向—NNE向挤压,形成SN向—NNE向右行剪切破裂和断裂、EW向—N...  相似文献   

7.
羌塘盆地岩石有限应变及地壳缩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继钧  李亚林 《地质学报》2007,81(5):599-605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盆地构造以EW向褶皱和逆(冲)断层及NW向、NE向平移断层为主,偶见NW向、NE向褶皱和近SN向正断层。盆地自印支期以来长期处于SN向强烈挤压,其岩石应变特征显示SN向缩短,EW向伸展,并具继承性、递进性应变,及由盆地周边造山带向盆地腹部岩石应变强度递减的趋势。盆地自印支运动以来SN向地壳缩短具递减性,地壳缩短率分别为上三叠统为38%、侏罗系为24%-26.3%,第三系为17.47%-19.2%。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东安锑矿区的共轭节理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确定了矿区构造应力场演化和构造控矿特征。矿区构造应力场可以划分为五期。第一期为加里东期近SN向挤压,形成牛头寨NE向基底褶皱和同期NE-NNE向断裂,以及近SN向F_1断裂的雏形。第二期为印支期近EW向水平挤压,共轭节理为NE和NNW向,形成了以近SN向的牛头寨复式背斜和区域性F_1断裂为主体的构造格架,以及小牛头寨NW向断裂和继承早期NNE向断裂发育的断裂构造。第三期为燕山早期近SN向水平挤压,共轭节理为NE和NW向;F_1、NNE向断裂整体处于挤压状态。前述三期构造形成了矿区近SN向构造骨架,以及配套的断裂、节理等成矿前构造。第四期为燕山晚期NW-SE向伸展,共轭节理为NE和NWW向;NE向组继承前期节理;F_1、NNE、NNW、NW向断裂此时成为矿液运移通道和容矿场所。第五期构造变形发生在第四纪,为NW-SE向水平挤压,共轭剪节理为NWW和NNW向;此期断裂为成矿后断裂,它们错断矿脉、矿脉被抬升剥蚀后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宁明灰白重塑膨胀土为研究对象,运用自制膨胀土三向胀缩测试仪开展了不同初始含水率和三向压力的膨胀试验,研究了初始含水率和三向压力对胀限、三向膨胀率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三向等压时,竖向的膨胀率始终大于水平向膨胀率,比值为1.21~1.27,该比值与初始含水率、三向压力无关;三向膨胀时程均可以分为快速膨胀、缓慢膨胀和趋于稳定3个阶段;胀限与三向压力的对数线性相关,与初始含水率无关;相等初始含水率和干密度条件下,三向膨胀率均与三向压力的对数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丁宝林 《矿产与地质》2006,20(2):138-141,159
双旗山金矿床的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按控矿断裂构造的形态、产状及其力学性质,将控矿断裂分为四类,即NW向压扭性断裂、NE向扭性断裂、近SN向或NNE向剪切带和NWW向张性或张扭性断裂.受NW向断裂控制的金矿化属片岩+石英脉型金矿化;受近SN向或NNE向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化属蚀变岩型金矿化.  相似文献   

11.
靖州盆地是位于雪峰构造带南段的一个NE向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小型陆相盆地。作者对盆地周缘上古生界及盆地侏罗系中不同产状与运动性质的小型断裂和节理进行了大量观察研究,据此识别出近SN向挤压、NNE向挤压、NEE向挤压、近EW向挤压、NW向挤压、NW向伸展等应力事件。根据断裂构造赋存层位和部分断裂显示的次序,结合靖州盆地构造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初步厘定了研究区中生代以来构造体制演化过程:中三叠世晚期印支运动中区域NW向挤压;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区域近SN向挤压;中侏罗世早、中期区域NW向挤压;中侏罗世晚期因区域NE-NNE向溆浦-靖州断裂左行走滑而具SN向挤压;白垩纪因区域NE向挤压而形成NW向伸展;晚白垩世晚期-古新世溆浦-靖州断裂右行走滑派生NEE向挤压;始新世-渐新世区域近EW向挤压;新近纪区域NNE向挤压。  相似文献   

12.
淮河-小林地区是北淮阳金银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成矿地段之一,成矿条件优越,断裂构造为区内的主要控矿因素.断裂按走向可分为NW向、NE向、(近)S-N向、(近)E-W向.不同方向的断裂具有不同的形成机理,不仅可以导通岩浆房及成矿流体汇集区,还是成矿流体运移、沉淀的极佳场所.从断裂蚀变带的控金性来看,NE向最好,其次为NW向、S-N向;从断裂蚀变带的控银性来看,S-N向最好,其次是E-W向,再次是NE向.本文研究认为叶家小湾金矿及其外围、陈家寨银矿及其外围是金银找矿的重要地段.  相似文献   

13.
渣滓溪锑钨矿床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的中段,经历了早期钨矿、晚期锑矿等两期成矿作用。目前该矿床锑矿的成矿时代不明,控矿构造的形成背景也缺乏研究。鉴此,本文对渣滓溪矿床及外围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地表露头和井下巷道的构造观测和解析,结合构造演化背景和区域构造特征,厘定了构造变形序列、钨矿和锑矿形成的时代背景以及含矿断裂的性质和形成时代,形成以下主要认识:(1)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6期主要变形事件:(1)志留纪晚期受到NW-NNW向挤压,形成NE-NEE向的褶皱、逆断裂及顺层剪切断裂;(2)中三叠世晚期受到NW-NNW向挤压,形成NE-NEE向的褶皱、逆断裂、逆冲剪切破裂和破劈理, NWW-NW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 SN向左行剪切破裂, NNW向张节理等;(3)晚三叠世受到SN向挤压,形成NNE向左行剪切破裂、NE向左行走滑兼逆冲剪切破裂、NNW向右行剪切破裂和小断裂、SN向张节理等;(4)中侏罗世受到NWW向–近EW向挤压,形成NNE向褶皱、NEE-EW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NWW-NW向左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5)早白垩世受到区域NW-SE向伸展,形成NE向正断裂;(6)古近纪中晚期...  相似文献   

14.
雪峰山构造带古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地区构造复杂, 中生代动力体制经历了从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雪峰山位于华南内部, 其隆升机制也存在广泛争议, 对雪峰山及其邻区古应力场研究, 为华南大陆构造演化动力机制提供了依据。古应力反演显示, 中生代以来, 研究区受到NE向、近SN向、NW向、NNE向四期的构造挤压。NE向与近SN向是华南块体印支期顺时针旋转以及古特提斯洋闭合的结果, NW向挤压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导致, 而NNE向挤压则与印、藏碰撞的远程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广西凤凰山银矿区构造特征及构造应力场、应变场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广西凤凰山银矿位于广西西大明山复式背斜北部次级小明山背斜北翼内近东西走向的断裂破碎带中。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不发育。断层以WNW-EW向、NW向两组为主,其次为NE向,偶见SN向。矿区内节理发育,按走向可分为6组。矿区曾经历了加里东运动和海西-印支运动两次SN向挤压、印支-燕山运动NW-SE向挤压、喜马拉雅运动NE-SW向挤压和近EW向挤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河南熊耳山地区的金矿大多产于NE向和近E-W向断裂中.近年来发现的小南沟金矿受控于近S-N向断裂,开拓了该地区金矿找矿的新思路.研究表明,近S-N向的控矿断裂为NNW向与NE向一组共轭断裂的复合成因,是在E-W向基底断裂的基础上发育形成的,成矿作用与区域成矿具有一致性.总结出NE向断裂有利成矿的断裂走向勘探标志,指出小南沟金矿的外围仍有良好的找矿条件,NNW向、NE向与NWW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有利成矿.小南沟主矿体存在向北的迅速侧伏,侧伏的原因与E-W向断层北倾以及NNW与NE向断层交汇线的向北侧伏有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以往重磁数据重新处理,对以往不被人们关注,至少是少为人们关注的东北地区北西向构造有了新的认识.研究认为:东北地区北西向构造不仅大规模存在,而且还对东北地区的地质构造格架、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的产出与分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讨论了北西向构造在重磁场上证据以及北西向构造的地质应力条件,证明北西向构造晚于北东向、北北东向构造,是一组独立的构造体系.  相似文献   

18.
大梁子富锗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是四川-云南-贵州(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大型矿床之一,其矿石储量4.5 Mt,Pb+Zn平均品位10%~12%,矿体主要以筒状、脉状赋存于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富有机质破碎带“黑色破碎带”中,赋矿围岩为震旦系灯影组的白云岩。矿区断裂十分发育,主要发育NWW向断裂、NW向断裂和NE向断裂。通过详细分析各组断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厘清了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断裂活动特征及构造动力学特征。成矿前,该矿区受近N-S向挤压应力作用,形成NWW向逆断层;成矿期,受古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和碰撞造山作用,研究区构造应力场转变为NW-SE向挤压应力,形成矿区的NWW向张扭性断层、NW向扭张性断层和NE向逆断层;成矿后,区域构造应力场转变为近EW向,形成NWW向、NW向和NE向的破矿断裂。NWW向断裂是矿区的主控断裂,是流体运移的通道;NW向断裂是NWW向断层的主要配套断裂,是流体混合和矿体就位的空间,NWW向断裂和NW向断裂组成的负花状构造是大梁子富锗铅锌矿床最具特色的控矿构造样式。来自深部的富金属离子的流体与来自寒武系富有机质地层的还原型流体在NWW向断裂和NW向断裂控制的张裂空间的混合,是该床的主要成矿机制。矿区南部和西部类似的构造样式区是下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1矿床地质特征金石嶂矿区位于麻布岗盆地北缘,位于NW向铁坑-上坪复式背斜北西翼次级北西向褶曲中,发育NNE-NE向、NW-NWW向、近EW向和SN向4组断裂,前3组较为发育,且规模较大。麻布岗盆地属新丰—连平Ⅲ级火山喷发带北东端侏罗世火山喷发盆地,盆地内分布侏罗纪火山岩。区内局部出露震旦系混合钾长花岗岩、大理  相似文献   

20.
沅麻盆地是叠加在雪峰造山带中段的一个中生代大规模陆相盆地,盆地中新生代断裂、褶皱发育特征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构造剖面测制、野外路线调查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沅麻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格架、褶皱和断裂的发育特征、变形序列、时代及区域构造背景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认识和进展。(1)NNE-NE向正断裂、逆断裂和平缓褶皱(主要为向斜)组成沅麻盆地的主体构造格架,同时发育其他多组不同方向、性质的褶皱和断裂。盆地西部和中部大部以正断裂为主,形成复杂的堑-垒构造格局,褶皱变形强度低;盆地东缘因区域怀化—沅陵断裂带控制而变形强烈,以多为东倾、少量西倾的逆断裂为主,常伴有倒转紧闭褶皱。(2)中三叠世以来沅麻盆地经历多期构造变形事件:1中三叠世晚期印支运动中受区域NW—NWW向挤压而形成NE—NNE向褶皱和逆断裂;2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期间受区域SN向挤压,形成EW向褶皱和膝折;3中侏罗世晚期早燕山运动中受区域NWW—近EW向挤压,形成盆地东缘上三叠统—中侏罗统卷入的SN向和NNE向褶皱和逆断裂;4早白垩世区域NW-SE向伸展作用下形成不同规模的NE—NNE向正断裂;5晚白垩世在区域SN向伸展体制下形成EW向正断裂;6古近纪中晚期受区域NE向挤压,形成卷入白垩系及先期地层的NW向褶皱、NW向逆断裂、NEE—NE向左行走滑(或兼逆冲)断裂、NNE向右行走滑断裂、NEE向与NNE向共轭剪节理等;7古近纪末—新近纪初在区域NW向挤压下,形成最新卷入地层为白垩系的NE向褶皱、NE-NNE向逆断裂、SN向逆断裂。上述多期变形中以早白垩世NW-SE伸展形成的正断裂和古近纪末—新近纪初NW-SE向挤压形成的褶皱和逆断裂最为重要,其次为中侏罗世晚期NWW—近EW向挤压下形成的褶皱和逆断裂。(3)前人提出的沅麻盆地东部及东侧外围地区发育的王炳坡、黄金坳、潭湾、麻阳等"飞来峰"构造并不存在,所谓"飞来峰"实为向下"生根"的断夹块,组成"飞来峰"的板溪群座立于古生界和中生界之中与逆冲断裂或正断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