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百色盆地百岗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地表露头、钻井岩芯、测井资料和地震剖面以及ESR测年数据的综合分析,在百色盆地百岗组内识别出4个级别的层序界面,并研究了各级别层序界面的特征。根据层序界面和湖泛面积识别标志,在百岗组内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超长期4种类型的基准面旋回序,具体划分为1个超长期、8个长期、2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指出由Ⅴ级层序界面控制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按结构类型的不同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对称型等3种类型,由Ⅳ级层序界面控制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结构类型与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类型相似。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结构类型及叠加样式等特征;探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地层划分与对比,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确定有利储层发育部位、砂体分布规律及油层和小层砂体精细对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戴朝强  张金亮 《地质通报》2006,25(9):1168-1174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等理论,通过对地震、录井、测井资料的分析,对鲁北东营凹陷南坡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总结出各层序地层单元及其界面在录井和地震资料中的判识标志,把研究区基准面旋回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3个级别的旋回层序.整个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由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组成,并划分出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首次建立了研究区内该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有利于东营凹陷南坡该亚段沉积微相和储层结构描述等精细地质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3.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等理论,通过对地震、录井、测井资料的分析,对鲁北东营凹陷南坡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总结出各层序地层单元及其界面在录井和地震资料中的判识标志,把研究区基准面旋回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3个级别的旋回层序。整个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由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组成,并划分出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首次建立了研究区内该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有利于东营凹陷南坡该亚段沉积微相和储层结构描述等精细地质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4.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等理论,通过对地震、录井、测井资料的分析,对鲁北东营凹陷南坡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总结出各层序地层单元及其界面在录井和地震资料中的判识标志,把研究区基准面旋回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3个级别的旋回层序.整个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由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组成,并划分出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首次建立了研究区内该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有利于东营凹陷南坡该亚段沉积微相和储层结构描述等精细地质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5.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研究了黄骅坳陷新近系馆陶组Ⅲ段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识别出1个长期、两个中期和若干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其中短期、中期旋回都可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和向上“变深”复“变浅”对称型两类。深入探讨了不同结构类型和充填样式的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对储层的控制作用,认为储集砂体主要发育于长期及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的早期。  相似文献   

6.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对研究区钻井资科的分析和对比,对金桥矿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基准面旋回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将含煤地层段划分为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9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2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其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可分为3类、中期基准面旋回可分为2类.通过对该区含煤地层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聚煤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濮城油田沙三中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三中亚段水下扇沉积地层为例,进行了水下扇储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通过岩心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濮城油田沙三中亚段水下扇中识别出超短期、短期、中期及长期4个级次基准面旋回及其地层响应特征,在研究区划分出1个长期旋回、5个中期旋回、27个短期旋回及多个超短期旋回。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对基准面旋回控制下砂体发育规律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在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三种准层序类型,对应三种短期基准面旋回:基准面上升型、基准面下降型、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和上升半旋回两部分构成的复合型准层序。两种中期基准面旋回:中期基准面下降旋回,由多个进积式的短期旋回组成;中期基准面上升旋回,地层堆叠样式则呈退积结构。研究区梧桐沟组可划分为5个准层序组(中期基准面旋回),自下而上依次为 S1、S2、S3、S4、S5,基准面上升期形成S1、S2,基准面下降期形成S3、S4、S5。吉7井和吉17井梧桐沟组出油砂层属于不同的准层序组,成因不同,因而不是同一砂组。  相似文献   

9.
赵俊兴  陈洪德  向芳 《沉积学报》2003,21(2):307-312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以延水河剖面研究为重点,详细剖析了中侏罗统延安组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共识别出了36个短期、8个中期和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讨论了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叠加式样与沉积相、沉积作用和构造作用等的响应关系,进一步通过基准面旋回层序研究了盆地的充填演化史。  相似文献   

10.
陕北志丹三角洲长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与等时对比   总被引:56,自引:10,他引:56  
郑荣才  彭军 《沉积学报》2002,20(1):92-100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采用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本文详细地讨论了陕北志丹三角洲上三叠统延长组长 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从该油层组中识别出四种具不同成因、产状特征、发育规模和识别标志的基准面旋回界面;以界面的成因和级别为依据,将长 6油层组划分为超短期、短期、中期和长期四个级次的旋回层序,其中超短期、短期旋回层序可细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对称型三种基本层序类型和更多的亚类型,在三角洲的不同沉积相带具有不同结构和叠加样式的分布模式。而中期、长期旋回层序以发育具完整湖进-湖退旋回的对称型结构为主,区域分布较稳定;根据多级次旋回层序划分结果,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次旋回层序进行等时对比和建立不同时间尺度的时间-地层格架,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油气勘探开发各阶段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近系馆陶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堡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部,新近系馆陶组是该凹陷的重要勘探层段。馆陶组以辫状河沉积为主,中段发育曲流河沉积。其油气勘探的首要问题是优质储集砂体的精确对比及有利盖层分布预测。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及录井和测井资料,对馆陶组的层序地层样式、沉积特征和储盖组合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层具有两种短期旋回和四个中期旋回。在两种短期旋回中,一种是低可容纳空间的非对称旋回,另一种是高可容纳空间的对称旋回。四个中期旋回中,两个以上升半旋回为主体(MSC1、MSC2),一个是对称旋回(MSC3),一个以下降半旋回为主体(MSC4)。短、中期旋回均以非对称旋回为主。该地层的长期基准面具有缓慢上升而后快速下降的特点。从MSC1到MSC4旋回,沉积相呈现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曲流河→曲流河-辫状河相组合的演化过程。自北向南,各中期旋回的可容纳空间增大,沉积主体由砾质河道渐变为砂质河道。由于受基准面中期旋回格架控制,南堡凹陷馆陶组发育上、中、下三套储盖组合。上部储盖组合,因其储、盖层条件最好,应是馆陶组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层系。  相似文献   

12.
以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南部陕200井区马家沟组马五1-4地层为研究对象,研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沉积微相和储层发育状况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马五1-4亚段构成一个长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可划分为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6~1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长期基准面旋回对马五1-4亚段的沉积微相和储层的控制作用是概略性的,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得出中期基准面旋回和短期基准面旋回对沉积微相和储层垂向上分布的控制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3.
陈中红  查明  宋国奇 《地质学报》2008,82(8):1036-1045
与新生界镜质组反射率(Ro)值比较,济阳坳陷晚古生界Ro值整体上出现了显著的异常,通过对济阳坳陷大量的晚古生界Ro异常数据点与新生界Ro数据点的分析、比较,建立了济阳坳陷新生界成熟度方程(RoH方程)和晚古生界古成熟度方程,利用这些古成熟度方程,对济阳坳陷Mz/Pz间断面剥蚀量进行了初步恢复,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沾化凹陷、车镇凹陷Pz/Mz间断面剥蚀量分别达31~41 km、20~41 km、31~41 km左右,平均在35 km左右,佐证了华北地台在印支运动开始前是个统一的大型沉积盆地,济阳坳陷部分晚古生界煤系地层在晚三叠世初期之前已经开始热解生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特征,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保德扒楼沟剖面及周缘上古生界的层序与体系域界面类型、层序结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依据区域性不整合面、下切谷冲刷面、海侵方向转换面和区域性海退面等层序界面将研究区上古生界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本溪组、太原组2段、太原组1段、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保德扒楼沟及周缘上古生界剖面发育16种岩石类型和8种岩石组合。区内上古生界发育障壁海岸相、碳酸盐岩台地相、辫状河相和曲流河相。SQ1-SQ3中低位体系域发育风化壳和潮道亚相,海侵体系域发育潮坪亚相和潟湖亚相,高位体系域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潟湖亚相和潮坪亚相;SQ4-SQ7中低位体系域发育辫状河河床亚相,海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曲流河泛滥平原亚相,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多期曲流河河床亚相—堤岸亚相—泛滥平原亚相的演化序列。区内上古生界经历了由障壁海岸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向河流相的演化过程,沉积演化主要受物源供给、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活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乔欣  胡煜昭  江小均  陆俊吉 《地质通报》2016,35(11):1884-1894
新疆萨热克含铜盆地库孜贡苏组是复合型冲积扇沉积相,是重要的赋矿层。利用研究区24个钻孔和10个露头剖面资料,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进行单孔沉积相、连孔沉积相、平面沉积相分析,对新疆萨热克含铜盆地库孜贡苏组(J3k)复合型冲积扇内部垂向和3个中期旋回期间沉积相亚相的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库孜贡苏组垂向分布大体可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若干短期基准面旋回,据此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3个中期旋回期间,沉积亚相平面发育模式差异大。铜矿(化)体垂向、平面分布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6.
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19,自引:4,他引:115  
邓宏文 《地学前缘》2000,7(4):305-313
基准面旋回期间沉积物以不同体积被分配到不同相域的过程及其伴随的可容纳空间的变化称为“沉积物体积分配” ,它反映了沉积过程响应系统遵循物质保存定律。沉积物体积分配在地层记录中的沉积学和地层学的响应表现为 :( 1)地层旋回的对称性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 2 )反映原始地貌要素保存程度的相分异作用 ;( 3)进积 /加积地层单元的叠加样式。这些沉积学与地层学属性无一不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础。根据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 ,正确的年代地层对比应该是有时岩石与岩石、有时岩石与界面或界面与界面的对比 ,而不是等厚度对比和岩性地层对比。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和渤海湾裂谷盆地东营组湖相沉积的地层对比说明了沉积物体积分配的过程及其在高分辨率地层划分和对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发育 “粒间孔型石英砂岩”、“溶孔型石英砂岩”、“粒间孔—溶孔复合型长石砂岩”3类相对高渗储集层。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地质背景,分析了该地区上古生界3类相对高渗储集层的岩石结构、组分与物性等基本特征,详细探讨了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活动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各类相对高渗储集层形成的控制机理,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与物源的距离、沉积相类型及砂体分布、孔隙类型、颗粒成分及粒度粗细、杂基成分及含量、储集层最大埋深、后期构造运动等因素,对主力勘探层系山西组二段和下石盒子组八段进行了储集层优劣分级综合评价,认为受高石英含量母岩控制的沉积体系、辫状河高能沉积相带和强溶蚀、弱压实的有利成岩相带分布区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碎屑岩相对高渗储集层的主要发育区域。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按基准面旋回原理,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本溪组(C2b)、太原组(P1t)、山西组(P1s)和下石盒子组(P1xs)划分为3个超长期、8个长期、19个中期和62个短期旋回层序: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级别层序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沉积演化序列;建立以长期旋回层序为年代地层框架,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层序的地层格架;并讨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天然气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确定烃源岩在盆地范围内的纵向变化规律及横向分布特征,建立有效烃源岩和油气藏的时空组合关系,正在成为高勘探程度地区继续寻找隐蔽油气藏的一种新的研究方向。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至沙河街组二段下部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通过对近百口钻井的地球化学、沉积学、古生态学等资料的分析,认为该沉积时期古湖盆演化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沙四早中期裂陷初始阶段过补偿间歇湖、沙四晚期裂陷加速阶段欠补偿闭流湖、沙三早期裂陷鼎盛阶段欠补偿闭流湖-敞流湖、沙三中期裂陷稳定阶段均衡补偿深水敞流湖以及沙三晚期至沙二早期裂陷衰退阶段过补偿浅水敞流湖。在湖盆特定演化阶段的特定位置,往往出现独特的沉积环境和水面波动规律,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烃源岩赋存相带。其中,沙四晚期闭流湖中可以划分出6种,沙三早期闭流湖-敞流湖中可以划分出4种,沙三中期至沙二早期敞流湖中可以划分出6种各具特色的烃源岩赋存相带,主要反映在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类型方面,从而决定了其中烃源岩的生烃特点及生烃潜力。通过对烃源岩赋存相带的沉积环境与烃源岩特征的对比发现,东营凹陷沙四段至沙二段下部烃源岩生烃潜力以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受到古湖盆类型、水深以及物源供应三大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二连盆地砂岩体形成和分布的多元控制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二连盆地砂体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主要包括构造带类型、同沉积断层、沉积体系域、坡折带类型和沉积相类型。不同构造带类型发育不同沉积体系的砂体,同一构造带不同类型构造上发育的砂体类型也不同。陡坡带与缓坡带边界断层的断层面产状和断层组合控制着物源注入方向。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分别发育不同沉积体系的砂体。二连盆地不同类型的坡折带上发育不同沉积相类型和不同形态的砂体;不同类型沉积相对砂体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据此,本文提出了“多元控砂”概念,并认为“多元控砂”可以概括二连盆地岩性圈闭形成和分布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