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岳口砂金矿的探井资料,提出了砂金矿金粒再生加大的化学成因模式。及其在“锈板—碳板”中迁移、沉淀富集的机理。诚然,本区砂金矿金的迁移和沉淀富集作用机理不是单一的,也许有多种因素导致金的富集。尽管各含金层中都会存在同生沉淀富集的金粒,但形成砂金矿富矿层的主要机理是表生作用地球化学的机械搬运和化学沉淀再富集。  相似文献   

2.
邵晓东 《地质与资源》2000,9(2):111-115
本区6个砂金富集区与6个岩金集中区的空间分布完全相吻合;新构造运动频繁,地质环境动荡,金的次生富集作用效果较差;一部分砂金金粒与石英、蚀变岩石等脉石连生在一起;一部分砂金金粒的成色偏低;有的砂金矿体中部分砾石含金,有的高达3×10-6~10×10-6.据此认为研究区内砂金物质来源是以高含金地质体——岩金矿床(点)补给为主,低含金地质体补给为辅.碧口群、志留系、泥盆系作为矿源层,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均有利于本区岩金矿的形成,而且在矿源层的出露区已有近百处岩金矿床点分布.研究区化探异常、重砂异常30多处且分布较密集,异常峰值较高.研究认为本区确已具备形成更多更大的岩金矿床的地质条件,为此笔者提出勉县—平武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3.
张均 《地质与资源》2000,9(2):78-81
本区6个砂金富集区与6个岩金集中区的空间分布完全相吻合;新构造运动频繁,地质环境动荡,金的次生富集作用效果较差;一部分砂金金粒与石英、蚀变岩石等脉石连生在一起;一部分砂金金粒的成色偏低;有的砂金矿体中部分砾石含金,有的高达3×10-6~10×10-6.据此认为研究区内砂金物质来源是以高含金地质体——岩金矿床(点)补给为主,低含金地质体补给为辅.碧口群、志留系、泥盆系作为矿源层,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均有利于本区岩金矿的形成,而且在矿源层的出露区已有近百处岩金矿床点分布.研究区化探异常、重砂异常30多处且分布较密集,异常峰值较高.研究认为本区确已具备形成更多更大的岩金矿床的地质条件,为此笔者提出勉县-平武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重砂测量以及重砂矿物鉴定工作是普查找矿中常用和较有效的手段之一,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中自然重砂测量成果的基础上,以金异常区的机械分散晕为线索,通过进一步地质调查,在区内矿化蚀变和构造破碎带的有利地段采取了岩石人工重砂样品,先后发现了小丹阳和丁耙岗两个达工业品位的含金矿石露头。经初步复查探明已知有2~3条以上的含金矿脉。这是重砂测量和矿物鉴定方法在寻找原生金矿工作中初显效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一、FT金矿的发现 FT金矿的发现,显示了地球化学异常寻找金矿的作用和效果。早在六六年在此开展铜铁的找矿工作时就查定了金,其结果为: Ⅰ号铁帽含铜0.14%、含金1.98g/T,人工重砂含自然金0.11g/T;Ⅱ号铁帽铜的平均含量为0.41%、金含量最高达15.6g/T、最低含量为0.08g/T,平均含量为1.63g/T,人工重砂含金0.12~0.51g/T。 七八年我队化探组在评价鄂东铁帽寻找菱铁矿的专题研究中,对该区Ⅰ、Ⅱ号铁帽又做了多元素分析,发现金最高含量达19.77g/T,其中有四个样品含金在2.5g/T以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岷县章(哈寨)—包(家沟)金矿矿石样品化学分析测试结果,经多次内检发现部分样品Au的分析结果误差较大,推测样品中可能有较大颗粒明金存在。为此,采用简易人工重砂方法对矿区两种类型金矿石进行了矿物分离,再分别进行含金性研究,找出样品分析化验结果跳跃误差的原因,探求更为适宜的分析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7.
1981~82年间,我系师生在陕西境内秦岭下泥盆统底部西岔河组(原韩城沟组)砾岩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含金层位.西岔河组由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及含砾泥灰岩组成.发现的含金层位为一层砂砾岩,厚约5米,呈大透镜体状.沿东西走向已追索800米,向两端变薄并相变为砾岩.在砾岩分布区也淘出过片状自然金,估计砾岩中也会有含金层位. 砂砾岩的含矿地段有明显的硅化、黄铁矿化、铁白云石化和轻微的绢云母化.不规则状、片状和细粒状自然金,粒径0.05毫米左右;用捡块、刻槽及人工重砂法取样分析,金均达到工业品位. 含矿地段发育有石英细脉,但含金不高,只能作为一种矿化标志.  相似文献   

8.
金矿石组成中矿物的分选性和解离性是决定金矿石可选冶性的内因,矿物的分选性又取决于各矿物之间的物性差异(比重差、润温性差、磁性差、电磁性差及电性差等)。矿物的解离性则取决于金粒与矿物的嵌布特性。工艺矿物学和工艺矿相学的资料为金矿石的可选冶性及选冶工艺流程提供依据。金矿石选冶之前,必须掌握金矿石各组成的矿物分选性和解离性。利用选冶的金矿物与其它矿物间物性的差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选冶方法。例如依据砷的赋存状态采用不同的选冶方法:当砷呈类质同象存在时,采用选冶相结合(沸腾焙烧后,用氰化法的工艺流程)、或留待冶炼时予以脱除;当金呈超显微金、固溶体分散金、次电子衍射金或胶粒金存在时,即使粉碎至200目以下,也难把金选尽,更不能把砷除掉,只有采用尾砂焙烧法除砷,并使金粒归并长大以分离金;当砷为独立矿物时可通过机械选矿法选出。含泥量大和金粒细的含金硫化物氧化矿石(铁帽金矿石)的分离,应采用全泥氰化法或炭浆法。金矿石中含有细粒磁铁矿时可用磁法与金分离。如有粗粒的赤铁矿,则可考虑用重选法与金分离。另外,在为了检  相似文献   

9.
孔隆沟砂金矿及“狗头金”是在PH值为中偏酸性的条件下,由金源层中呈分散状态的微细金粒溶解、迁移,在中偏碱性的环境中沉淀增生,其次生金粒经金的自身胶结作用不断再加大,形成盛产“狗头金”的砂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作含金矿石物质成分研究,鉴定人员要求在光片中看到自然金.但由手金的颗粒很小又很软,若光片磨制质量低,就难于在显微镜下见到自然金.有人认为,制备光片细磨时间越长,金颗粒越易显出.根据我们的体会,不在细磨时间长短,而在于选择良好的研磨材料和操作流程.磨制金矿光片时,细磨料——金刚砂微粉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自然金颗粒常常只有1微米,甚至小于1微米,若用十几或几十微米粒度的磨料,磨出的光片表面较粗糙,金粒易被磨掉,抛光的时间再长,也看不到细小的金粒.磨制含金光片,必须选择合适的流程.  相似文献   

11.
砂金矿成因:两次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地壳丰度/水圈丰度比值,金在表生条件下是一种活动性元素.原生矿或含金岩石中的金粒通常太细小,在水流搬运分选过程中不能富集成矿.砂金矿形成的一个必要前期步骤是在风化壳中,在地下水氧化-还原界面附近,通过电化学作用形成粗金粒.  相似文献   

12.
南岔金矿床是吉林省内首次发现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它与南岔铁矿床属同一矿区,铁与金相毗邻(有的铁矿层破碎后含金)。1959年以来,在南岔铁矿床多次评价工作中做过金属量测量、重砂、水系沉积物取样工作,圈有金异常。1983年我所金矿室在该区进行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重砂测量,圈出金和辰砂等套合异常。1984年我所化探队在区内进行土壤测量,并采残坡积重砂样验证。对金光谱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经趋势分析圈出剩余异  相似文献   

13.
孫健初 《地质论评》1940,5(3):243-248
金鑛分山金及沙金兩種,山金多生於石英脈內。此項石英胍剝蝕冲刷,金粒伴砂礫堆溝渠中,是爲沙金;故有山金之地均有沙金。西北山金尚少人注意,含金石英胍夾於志留紀、泥盆紀及二叠紀變質地層内(變質地層内之石英蹶,往往夾有黃  相似文献   

14.
湖南黄金洞金矿毒砂中Au赋存状态的电子探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JXA-8800M超大型电子探针,以湖南黄金洞金矿含金毒砂为研究对象。利用金特征X-射线扫描方法和微区含金含量,对不可见金赋存状态的研究方法和温试条件进行了探索,先观察背散射电子图像,排除金在含金矿物毒砂中呈显显微颗粒存在的可能性,继而用LiF晶体测定金L=88.76Lal峰位,然后逐渐放大倍数(x300,x1000,x5000,x30000,x200000)进行金特征,X-射线连续测量,,结果发现金元素总 是均匀分布在重砂中,从而证实了金呈品格金形式存在的推测。  相似文献   

15.
裂变径迹法在金矿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胡瑞英  郭士伦 《地球化学》1995,24(2):188-192
用裂变径迹法对湖南平江、浏阳一带含金石英脉人工重砂中的石英进行了年龄测定,以石英的化学蚀刻技术进行了改进,选用65%NaOH蚀刻剂效果较好,石英裂变径迹年龄为100-160Ma,同时还分析了新疆某含金石英脉的铀含量及铀的显微分布。  相似文献   

16.
湘西钨锑砷金矿床毒砂含金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根据对湖南西部钨锑砷金矿床中金的主要富集者之一——毒砂含金性的研究,并参考有关资料,着重探讨了金赋存的地质特征。矿床主要地质特征在湘西金、锑、锑—金、钨—锑—金、锑—砷—金等矿床组合中,共生的硫砷化物毒砂都有相当程度的含金性。这类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是: 1.成矿受地层层位和岩性控制本区钨锑  相似文献   

17.
许美辉  陈火炮 《福建地质》2002,21(3):127-129
在前寒武纪变质岩区开展黄金异常查证的工作中,摸索出一套实用,快捷的综合重砂找金方法,工作过程为河流重砂加密缩小靶区,坡积重砂及简易人工重砂追索矿化蚀变带或矿(化)体风化露头,地表踏勘检查及简易人工重砂鉴定初步圈定矿(化)体,山地工程揭露与评价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土壤金量测量,也可称之为“坡残积重砂测量”。它是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重砂测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找金方法。过去使用该法在小西南岔铜矿中找到了共生金,使原认为“小而贫”的铜矿变成了大型的金铜矿床。之后使用该法在小西南岔外围,又相继找到了若干矿脉,经勘探所获储量占全矿区总储量的45%以上,扩大了矿区找矿远景。近年来,我国找到的大型金矿之一的广东河台金矿,也是以古老的重砂法追踪找到  相似文献   

19.
矿山研究机构的Chamber研究组对金粒最初是如何沉淀在现在的矿层这个问题所进行的研究,可能对规划南非未来的黄金采矿业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项研究结果发表之前,地质学者赞成这种理论,即金颗粒由距现在的矿层相当远的矿源区,和其它矿物一起被水搬运,流经山脉,沉淀在2400百万年前面积约5,0000平方公里的巨大洼地内。据信,这些金颗粒由于水力学原理而沉淀下来,并形成大面积的含金层,这种含金层又被其它物质覆盖,填满了巨大的洼地,从而形成了现在的维特瓦特斯兰德地区(以下简称兰德——译注)。  相似文献   

20.
磁性勘探砂金矿方法是朝鲜金政崇博士经10余年研究而创立的,并于1990年在日内瓦第18届国际发明及新技术展览会上获奖。该法是应用物理学原理,通过砂金矿与伴生的磁性(或电磁性)矿物的相关关系,确定出金品位、含金层厚度,从而得出砂金的储量数。它克服了我国现行的用砂钻方法探求砂金品位时因人为因素而产生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