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61-164
本文以"川渝·红色研学乡情五日游"为例,从产品设计、产品特色、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在乡村振兴重大战略背景下,以乡村地学旅游为主线,统筹自然生态资源、人文历史资源等乡村旅游资源,立足旅游资源整合、多主题融合的角度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组合优势,促进旅游产品配套升级,优化乡村生态地质环境,拓宽地学旅游发展空间,发挥地质技术优势,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大雪峰景区旅游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山地性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路;同时以体验经济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大雪峰体验性旅游产品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徐胜兰 《中国岩溶》2004,23(2):133-136
喀斯特旅游是一种传统的大众观光旅游项目,由于喀斯特旅游产品共性大,个性小,替代性强等特征,导致目前的喀斯特旅游开发难度较大。本文结合四川兴文石海洞乡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实例,打破传统喀斯特资源导向型旅游产品开发模式,运用消费者行为学中的方法— 目的链理论,从旅游消费者的角度出发, 分析旅游者与旅游产品的感知关系,提出“游客导向型”喀斯特旅游产品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长白山的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和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提出长白山的旅游产品开发应定位在高档次上。同时要注重保护,使资源得以持续利用,使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赵德钧 《吉林地质》2020,39(2):76-83
松花石是吉林省的特色矿产资源,其资源丰富、用途广泛,并且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松花石产业是吉林省的特色文化产业。本文以多年的实际工作成果为依据,总结了"松花石的资源储量、形成规律、颜色特征、成分特征、结构、构造及物理、化学特征"等。阐述了"松花石的利用历史、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及产品开发、产业政策及现状"等。通过松花石市场状况、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形势及国家有关矿业政策的调查研究,指出了松花石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集"矿产开发、矿山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及淘宝购物"一体的松花石矿山文化园开发策略;并论述了矿山文化园建设的有利条件及主要建设内容,即"在保护中开发,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节约利用好吉林省松花石资源。  相似文献   

6.
李如友 《江苏地质》2012,36(1):107-112
地质遗迹是具有独特观赏价值和科普价值的自然遗产,旅游资源化是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的最佳方式。提出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的概念,分析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的动力和途径,认为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是旅游需求层次的提高、地质遗迹的保护、地质产业转型、国家政策的支持、地质公园建设的成功5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遗迹向旅游资源的转化需经过地质遗迹调查、地质遗迹评价、旅游产品开发、完善解说系统等步骤。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分类及特色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汶川地震造就了大量地震遗迹景观, 成为了地震科学研究及旅游开发活动的重要资源基础。对地震遗迹景观分类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广义与狭义视角并存, 两分法与一分法并现。充分考虑地震遗迹旅游资源成因及景观特征, 强调地震活动对地震遗迹旅游资源成景过程的影响及响应, 将其分为2个景观型, 4个景观域、6个景观段、13个景观元及若干典型地震遗迹景观; 重点介绍了北川县城地震遗址、都汶公路百花大桥、都江堰虹口深溪沟地表破裂、北川县唐家山堰塞湖、北川县城城西滑坡遗迹等典型地震遗迹旅游资源; 提炼出“国际意义的地质科学研究对象、全球吸引力的典型地震遗迹、国际品质的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世界级震撼力的地震灾难性事件”四大特色。研究结论有利于地震遗迹旅游资源的保护及震区旅游恢复重建, 为高烈度山区地震专项旅游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98-103
在对称多县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将其分为10主类、3个亚类、92个基本类型,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对称多县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的评价,其具有类型丰富、品质高、生态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的特征。围绕称多县7大特色旅游资源,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对其开发策略进行了探讨,在称多县旅游发展"1234"总体空间结构下,策划了"3廊4环"旅游线路布局,开发了"3+6"旅游产品体系,并对下一步的重点开发景区进行了谋划,将称多县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9.
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循环经济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将循环经济的新理念引入到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中,可构建旅游循环经济的新型发展模式。在兴文旅游循环经济中形成三大循环:旅游小循环——四大景区内部的旅游资源的循环利用;旅游中循环——旅游业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的循环,组织生态产业链联结不同的产业部门,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组合;旅游大循环——整个社会的循环,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产业,完成"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再生资源"的闭合环路。这三种旅游循环模式的整合使整个兴文县经济、社会及环境相互协调,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贵州喀斯特地貌突出,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成为国内外游客休闲度假的目的地。贵州近年来努力培育"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旅游品牌,致力于推动贵州全域旅游,2016年6月至12月,贵州省开展了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现以赫章县为例,分析赫章县旅游资源的屏蔽现象,并提出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册亨县秧庆万重山喀斯特景观旅游资源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左佳丽  宋普洪  陈伟 《贵州地质》2018,35(3):251-256
为把贵州建成"公园省",提高贵州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同时为了给"研学旅行"建立必要的基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级地质公园的建设工作。依据2016年旅游普查成果,如何筛选适宜做地质公园的地区,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对册亨县秧庆万重山喀斯特地貌景观区旅游资源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为册亨县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文杰  杨光忠 《贵州地质》2017,34(3):218-222
本文列述了雷山大塘九十九水库的由来、民俗节庆活动和生态茶园示范园区,以及旅游观光开发现状,根据旅游资源大普查重在价值发掘的要求,发现九十九水库位于雷公山的一个次级分水岭上,其前身为沼泽和山塘,可同时向北东和南西侧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流,俨然两江共源水,其独特罕见的水文地理位置使其具有极高的珍稀奇特性和科教旅游价值,加之水库坐落在区域性断裂构造带的地质特征等,使其成为集水文地理、地学科普、民风民情和生态旅游观光等多重旅游资源属性价值于一体的高品位旅游目的地,体现了我省"多彩贵州风,地质公园省"及其"全域旅游"的资源禀赋特征,加大九十九水库的旅游开发,必将成为极贫困乡镇的大塘镇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和旅游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3.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65-173
大构造孕育大交通,大交通孕育大文化。锦江构造带、沱江构造带、长江构造带孕育着成渝古驿道,成渝古驿道孕育着巴蜀文化,如三星堆、资阳人、锦官驿、朝天驿、北周文王碑、资中文庙、隆昌石牌坊、大足石刻、三毛故居。结合"古道学"、"线性旅游",本文研究了成渝古驿道地理环境和旅游资源特色。成渝古驿道属长江所在的扬子板块,与长江中下游链接,经过成都-资阳-内江-重庆4个市的16个地区,有三大地质地貌区: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川东平行岭谷;形成旅游资源单体119个,主类8个,亚类17个,基本类型36个。其中五级旅游资源17个,四级旅游资源33个,三级旅游资源达49个。成渝古驿道旅游资源数量与类型丰富,山水与人文旅游资源相辅相成,体现着"天人合一",为不可多得的了解巴蜀文化的旅游主路线。本文建议成渝古驿道结合巴蜀文化走廊带建设实行"三区三江"开发,编制精品旅游路线,已编制的《千年古驿道,一脉双城会-巴蜀文明地学研学6日游》获得了首届"双城杯"比赛第一名。  相似文献   

14.
牟阳古城景区旅游资源具有独特魅力。以突出自然资源特色、挖掘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与紧扣时代为原则,设计出以特色鲜明观光旅游产品、特殊内容生态旅游产品、特色专题旅游产品、科考教育旅游产品为主体的"生物宝库米仓旅,红叶之乡牟阳游"旅游产品整体形象,以提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西藏地质旅游资源概况及开发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丽萍 《地质通报》2006,25(1):302-307
西藏地区孕育了如地貌、水体、地质构造、地层剖面和地质灾害遗迹等种类繁多的地质遗迹资源,使得西藏发展地质旅游成为可能.在概述西藏地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论述了开发西藏地质旅游资源对西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西藏投资环境和提高招商引资环境容量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总体原则及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周莉  陶奎元 《江苏地质》2006,30(1):74-76
雨花石不仅具有特殊的美学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从旅游产品开发角度阐述雨花石开发为旅游产品的优势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余波  黄正文  艾南山 《江苏地质》2011,35(3):332-336
2008年,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给川西地区留下了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完整独特的地震遗迹资源。这些遗迹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通过野外考察,对主要重灾区的地震遗址、遗迹景观进行分类,分析了该地震旅游资源的特征。根据地震遗迹旅游资源特点和区域特征提出了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并就整个川西地区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开发的协调互补与整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冰川作为现存最壮观的自然景观之一,其旅游活动在过去几十年里发展迅速。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不断消融,冰川变化受到了全球政府部门和游客的广泛关注,冰川旅游价值也在不断升高。我国冰川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可观,但一直以来缺乏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没有统筹规划区域内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开发缓慢,且同质化严重。基于此,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岗日嘎布米堆冰川为例,分析了米堆冰川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景区应坚持保护优先的旅游开发策略,立足"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开发思路,在妥善解决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整合区域内民俗文化资源,挖掘多元化旅游项目与产品,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与此同时,应关注景区内旅游安全问题。研究旨在提升人们对我国冰川旅游资源的认知与保护意识,形成冰川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地方经济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9.
贵州绥阳红果树景区地质遗迹特征及探险、洞穴养生旅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普及绥阳红果树景区旅游科普知识,为其它喀斯特旅游区提供探险、洞穴养生等旅游产品的科普示范,文章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并结合景区地质背景,阐述了贵州绥阳红果树景区地质遗迹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景区“飞拉达”攀登、SRT(单绳技术)升降、洞穴养生等旅游产品,及其产品开发方式。研究表明,绥阳红果树景区地质遗迹丰富、美观、有特色,具有较高的观赏、旅游及科普价值;开展探险、洞穴养生等旅游产品开发在红果树景区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其娱乐性、功能性强,发展潜力较大,绥阳红果树景区的探险、洞穴养生项目可作为其它喀斯特旅游区多元化开发之范本。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是世界旅游的热点区域之一,地质公园已成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至2009年8月,青藏高原已建有17家国家地质公园.青海和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本文以青海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分析了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条件,提出了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6项原则: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民生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公园实际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