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杭州湾沿岸平原晚第四纪沉积特征和沉积过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林春明  李从先 《地质学报》1999,73(2):120-130
本文采用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以海平面升降旋回为主线,根据300口钻井,静力触探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探讨了杭州湾地区晚第四纪地层层序,沉积特征,控制沉积的主要地质作用及沉积层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该区晚第四纪地层底界面为区域不整合面,是末次冰期海面下降时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杭州湾地区15000a以来层序地层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林春明 《地质论评》1997,43(3):273-280
本文从杭州湾地区末次冰期以来的地质背景入手,分析了该区晚第四纪地层层序、深切河谷形成和演化等。末次冰期低海平面时河流侵蚀切割老地层,在本区形成40-110m深的河谷,谷底为区域不整合面,自海向陆方向和平行海岸线方向均为一不等时面,是I类层序边界。冰后期地层为一个完整的I类层序,但存在多个小的间断面。初始海泛面也是穿时的,在深切谷地带是滞流沉积物与溯源堆积物之间的界面,在河间地则为古土壤层的顶界面;  相似文献   

3.
根据D1A段单道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发现了南海东南部晚第四纪地层不整合,并被第四玫钻ZK3孔岩心的岩性、古生物和测年所证实。上部不整合造成中更新统顶部至上更新统上部间的缺失。该不整合主要是由于末次冰期盛冰期海平面下降形成,其次是受末次冰期前局部构造变动的影响。据测年推算,15.6kaB.P.海平面相对现代海平面下降了146m,当时的古海岸线位于距今海岩约170km处。这就为南海东北部末次冰期盛冰期海平面下降幅度提供了实际证据。  相似文献   

4.
八所组是琼东北晚第四纪一个重要地层单位,同时也是河流Ⅱ级阶地(T2)的主要沉积地层,其形成年代对该区域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及地壳运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为了限定其形成时代,文章采取ESR的方法,对广泛分布于琼东北珠溪河及古三江河一带的八所组地层进行了系统的测年。结果表明:该套地层形成于晚更新世中晚期(64.36 ka~18.40 ka BP);沉积时代对应末次冰期MIS4~MIS2阶段;河流的下切与T2阶地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时期琼东北海平面的频繁波动及地壳的间歇性抬升;此外,分布于现代海岸风沙强烈作用地带的老红砂与八所组属同期异相的风成堆积,应与八所组地层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5.
江苏南通地区晚第四纪下切河谷沉积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以海平面升降旋回为主线,根据钻井岩芯、古生物、测年和分析化验等资料,探讨了江苏南通地区晚第四纪地层层序、层序界面、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的演变。结果表明,研究区晚第四纪发育三期下切河谷,形成了三套沉积层序,自下而上三个层序的地质时代分别相当于晚第四纪早期、晚第四纪中期和晚第四纪晚期。由于后期河流的强烈下切破坏,早期沉积层序往往被剥蚀殆尽,仅残留下部的河床相粗粒沉积,造成不同期河床相的叠置;相对而言,晚第四纪晚期形成的下切河谷沉积层序以不同的沉积相组合被保存下来,自下而上划分为河床、河漫滩、河口湾、浅海和三角洲5种沉积相类型,表现为一个较完整的沉积层序。晚第四纪晚期下切河谷底界面,是末次冰期海面下降,河流下切形成的侵蚀面,与河间地古土壤层顶面的沉积间断面同属一个地史期的产物,一起构成区域不整合面,界面上下岩性突变,其上的冰后期地层属同一个海平面变化旋回,可互相对比,因而具有年代地层学意义。三期下切河谷层序的套叠结构表明,晚第四纪以来,研究区存在三次"低海面-海侵-高海面-海退"周期性海面变化。  相似文献   

6.
第四纪以来,受全球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影响,海岸带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强烈的海陆相互作用和海侵—海退等地质事件,包含了丰富的沉积环境演化和海平面变化等信息.选用珠江三角洲西缘台山地区的30个地质钻孔,通过14C、光释光、地球化学特征、底栖有孔虫、磁化率数据,建立了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框架,重建了最大海侵古岸线的位置.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首都地区规划建设工作主要分布于平原松散地层之上,第四纪地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依托近几年来在北京地区开展的平原覆盖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活动断裂专项调查项目成果,系统总结了平原区第四纪区域地质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工作手段和技术方法,及其在解决第四纪基础地质问题及生态环境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平原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可查明第四纪精细地质结构、含水层分布特征,精确厘定活动断裂位置及其活动时限,探讨自然环境演化序列与人类活动关系等,为城市规划、重大工程建设和应急水源地水资源合理开采提供基础地学数据。研究成果对首都城市减灾防灾、生态环境演变研究具有重要地学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首都地区规划建设工作主要分布于平原松散地层之上,第四纪地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依托近几年来在北京地区开展的平原覆盖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活动断裂专项调查项目成果,系统总结了平原区第四纪区域地质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工作手段和技术方法,及其在解决第四纪基础地质问题及生态环境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平原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可查明第四纪精细地质结构、含水层分布特征,精确厘定活动断裂位置及其活动时限,探讨自然环境演化序列与人类活动关系等,为城市规划、重大工程建设和应急水源地水资源合理开采提供基础地学数据。研究成果对首都城市减灾防灾、生态环境演变研究具有重要地学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
杭嘉湖平原第四纪地层高精度对比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标准孔古气候旋回宏观识别标志的研究,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解决了杭嘉湖平原第四纪地层划分和200余个钻孔的等时对比问题,在此基础上制作了高精度对比的剖面图及准瞬时岩相古地理图,为研究杭嘉湖平原第四纪地层划分、古地貌变迁提供了更为精确的资料。运用“基准面旋回”作为层序地层的划分依据,以古土壤层及其可与之对比的暴露面和河流冲刷面为边界,将平原第四系划分为9个亚层序,并发现亚层序与气候旋回呈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札达盆地及周缘高山区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分布广泛,类型齐全、发育连续.特征的冰碛及冰水堆积地貌有:冰水堆积平原或冰水堆积平台、冰碛丘陵等.挤压构造遗迹有:褶皱、断裂表皮构造、压坑、压裂构造、变形砾石等.ESR年代测定结果表明,冰碛形成的最大年龄为2.33Ma.依据冰碛、冰水堆积的特征、分布和形成年代等,区域冰川发育由老到新可划分出:7次冰期、6次间冰期、1次冰缘期、1次新冰期.该区是目前所知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遗迹发现最多、保存最全和发育最连续的地区,为青藏高原地区的第四纪冰川演化研究、冰期的划分和对比、古气候古环境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际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藏西南纳木那尼峰地区第四纪以来经历了多阶段的冰川演化,遗留了各个阶段不同类型的冰川堆积地貌和冰川侵蚀地貌。文章通过对各阶段冰积地貌的分布范围、特征的描述,并根据保存程度确定其相对地貌年龄,初步认为本地区第四纪以来倒数第3次冰期发育了规模最大的冰原冰川,倒数第2次冰期时冰原缩小并逐渐解体,末次冰期以来完全解体为山谷冰川。根据本地区槽谷的形态特征及冰川堆积物的分布,认为本地区末次间冰期前后有一次活跃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2.
北京─通县平原地区的第四纪环境演变,主要取决于气候变化和新构造运动。早更新世时,古永定河尚未形成自西向东穿越本区的河道,新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变化,控制和影响了海侵事件的规模和范围。中更新世本区湖沼广布。晚更新世是本区平原化的主要时期,塑造了北京平原现时地貌的基本格架。晚更新世末,受末次冰期气候的影响,本区发生了地史时期的最后一次大事件,造成了物种迁移和绝灭,全区广泛发育黄土堆积。进入全新世,本区环境变化以河流作用最为显著,沉积物主要分布在各大水系的河谷中,构成一、二级阶地和近代河床与河漫滩淮积。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海西部吕宋岛岸外MD98-2188钻孔揭示末次冰期以来发生过数次浊流沉积事件。研究发现浊流沉积层具有密度高、颜色亮度大等物理特征,含有较多粗沉积组分和翼足类化石碎片,说明其来源于浅海沉积物。本文运用AMS 14C测年和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建立精细的年龄模式,发现浊流沉积层段主要与末次盛冰期、冰期Heinrich变冷事件以及氧同位素4期等低海平面时期相对应,推测与千年尺度北半球气候冷期相关的海平面快速上升可能是西菲律宾海浊流沉积的触发原因。这对于认识快速气候变化的环境后果和开展西菲律宾海晚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菲律宾南部MD06-3075和婆罗洲东北部MD98-2178两个深海钻孔的孢粉分析,结合氧同位素记录以及西太平洋地区已有的孢粉记录,得到末次冰期研究区域海洋孢粉中的红树林花粉和蕨类孢子含量比间冰期时要低,特别是在末次冰盛期.这可能体现了冰期时海平面较低,湿度较低等环境和气候条件.同时,西太平洋一系列海洋孢粉记录的对比发现,南海南部陆坡地区冰期时的红树林含量仍然较高,巽他陆架等地区冰期时的蕨类孢子含量则表现为明显高值.这些记录的差异可能说明了由于不同地区的地形分布特征不同,在冰期海平面下降时,导致陆架出露的幅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陆架较宽,则海平面波动会显著改变植被分布范围和孢粉传播距离等,从而对孢粉数据的气候、环境指示意义产生影响.因此,海洋孢粉数据解释时需要结合多种沉积记录指标以及地球物理调查等,提高海平面变化以及相应的沉积环境演化对孢粉搬运沉积的了解程度,增强海洋孢粉中古气候、古环境信息的有效提取.  相似文献   

15.
贾国东  谢宏琴 《地学前缘》2006,13(1):199-204
氧同位素剩余值(Δδ)是指从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中扣除温度和全球冰量效应后得到的剩余值,它一般被用作海水古盐度变化的代用指标。文中给出了南海北部三个柱状样在氧同位素6期至5期(MIS6-5)和MIS2-1期间Δδ的变化曲线。末次冰期与全新世和倒数第二次冰期与末次间冰期的对比表明,Δδ在冰期比随之而来的间冰期低。冰期海平面下降和海岸线前移可能是冰期Δδ及盐度相对降低的原因。但在定量了解海平面下降、珠江口前移及现代盐度的分布情况后,笔者否定了海平面下降对Δ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此,冰期南海地区降水相对增大和气候变湿可能是导致冰期Δδ偏低的主要原因。末次间冰期与全新世相比,Δδ明显增大,表明海水盐度增加。这可能与末次间冰期期间由于表层海水温度较高,厄尔尼诺事件频繁和海水蒸发量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16.
北京平原构造断块划分及微断块第四纪活动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北京平原地区地质构造特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近年来在活动断裂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本文提出对北京平原区进行构造断块划分的方案。将北京平原区划分为7个"断块",即马池口—沙河、小汤山、顺义、平谷、丰台—来广营、大兴—通州及房山断块。据断块内次一级活动断裂和第四纪地层沉降发育情况,进一步可划出活动微断块,把以研究单一活动断裂重点转变为以控制微断块边界的交汇活动断裂组相互作用为中心。从而揭示出第四纪以来微断块边界交汇活动断裂组的特征、活动方式及其规律等,可为首都城市建设规划和减轻地质灾害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保障城市地质安全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部陆架第四纪古河道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寇养琦  杜德莉 《地质学报》1994,68(3):268-277
南海北部大陆架浅部地层内,广泛发育有第四纪的埋藏古河道。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沉积层序,构成了本区低水位沉积体系域和海进沉积体系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河流切割充填、三角洲角积楔状体,陆架边缘扇的块体滑坡等沉积特征的平面变化和空间组合,反映了南海北部区域海平面下降时期的古地理环境。笔者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反射资料,结合钻井地质资料,综合解释了区内浅层第四纪的古河道,研究了古河道的空间分布、地震相反射标志、岩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代珠江三角洲地区QZK4孔第四纪沉积年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地质环境变迁迅速的现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对于第四纪沉积的年代存在多种认识。结合南中国海的海平面变化记录,通过AMS14C和光释光测年发现,珠江三角洲腹地QZK4孔第四纪岩心底部最老年龄约为43.71ka BP。岩心记录的第四纪环境对南中国海海平面变化有着良好的响应:岩心下部陆相河流沉积和暴露风化层发育于末次冰期至早全新世的低海平面时期,上部滨海—河口湾沉积发育于早中全新世以来的高海平面时期。根据钻孔岩心的环境分析,推测现代珠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的底界可能较本钻孔记录的更老。  相似文献   

19.
赵悦  丁旋 《第四纪研究》2011,31(2):265-275
对苏门答腊海域BAR9432岩芯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氧碳同位素、AMS14C测年、浮游有孔虫组合及其所反映的古生产力、温盐及温跃层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132kaB.P.以来气候变化的特点,明显受冰期间冰期海平面波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还与23ka岁差周期引起的北半球高纬太阳辐射变化密切相关.末次间冰期阶段,海平面较高...  相似文献   

20.
江苏刘圩幅(I50E015017) 1∶50 000地质图数据集由系统库、地质图及空间数据库、成果报告及附图附表组成。该图幅在充分利用前人调查研究资料基础上,采用遥感地质解译、地球物理与地质钻探勘探、路线地质调查、实测剖面和大比例尺填图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内郯庐断裂带空间结构、新近纪与第四纪沉积特征、构造活动性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构造地貌解析、构建地球物理和地质钻探联合剖面、露头尺度解剖,查明了郯庐断裂带泗洪地区深部及地表出露特征、新近系与第四系三维结构,结合年代学研究,发现F2断层晚更新世活动证据。恢复了区域晚中生代以来构造和古地理古环境演化历史,划分了区域白垩纪断陷沉降、古近纪挤压隆升、新近纪伸展断陷和晚第四纪以来的再次挤压隆升共4期构造演化阶段。提出晚第四纪区域由伸展断陷向挤压隆升的构造转换事件。图幅数据库是刘圩幅区域地质调查的综合性成果,由主图和角图构成,并附简要说明,涵盖了区内新元古代、中生代、新生代沉积(岩)地质体及其构造属性特征,充分反映了该地区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与沉积响应过程、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特征,为研究郯庐断裂带深部结构与构造演化、活动构造与地震防灾等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