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南部推(滑)覆构造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梅勇文 《江西地质》1997,11(3):51-59
江西南部有北北东向和东西向两大推(滑)覆构造系统。北北东向推(滑)覆构造系统包括石城-会昌推、滑覆构造带、宁都-定南推(滑)覆构造带、崇义-大余推覆构造带;东西向推(滑)覆构造系统包括大余-信丰推(滑)覆构造带、于都-瑞金推(滑)覆构造带、铁石口逆冲推覆构造、安远推覆构造、寻乌推覆构造、龙南推覆构造等。在分别描述各推(滑)覆构造特征基础上,论述了推(滑)覆构造类型、形成时期与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初论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基本结构样式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在构造类型上具有褶皱推覆体和冲断推覆体之分,在形成方式上具有推覆和滑覆两大类型,在形成序次上具有前展式和后叠式的扩张方式,在组合形态或结构上具有推覆滑覆叠加样式,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推覆构造的普遍特征之一,在形成机制上与扬子地台,特提斯构造带的演化密切相关,是我国陆内造山带的典型推覆构造带。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庇山-温泉街一带的推覆构造、滑覆构造、断块构造的特征及成因机制,指出温泉街推覆体下、河西陈及湾子街-庙下滑覆体下是找煤的有利块段。  相似文献   

4.
太白维山逆冲推覆构造是太行山中北段多金属矿的主要控矿因素,前人对该逆冲推覆构造的变形特征、演化机制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而对南东侧神仙山逆冲推覆构造的研究较少。根据野外第一手资料,对神仙山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特征进行了统计,对各组成单元(飞来峰、逆冲推覆断裂、外来岩系(推覆体)及原地岩系)的展布特征、产出形态和变形机制进行了分析,根据组合样式、地层厚度及各逆冲推覆断裂与切割地层之间的几何关系,对其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神仙山逆冲推覆构造总体推覆方向为由NW向SE,总推覆平均距离约为23.3 km。结合该推覆构造切割的地质体与被覆盖、被改造的先后关系,探讨了神仙山逆冲推覆构造的发展与演化过程,该逆冲推覆构造经历了华力西中、晚期—燕山早期的初始活动,燕山中、晚期的主期发展和喜马拉雅期的后期改造3个阶段,为进一步研究神仙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上地层、岩浆岩、矿产与构造的关系提供了构造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5.
秦岭南缘大巴山褶皱-冲断推覆构造的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董云鹏  查显峰  付明庆  张茜  杨钊  张燕 《地质通报》2008,27(9):1493-1508
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大巴山巨型逆冲推覆构造主要是在秦岭造山带板块俯冲碰撞造山与中、新生代以来陆内造山过程中长期复合作用形成的。详细的室内外构造研究表明,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可以巴山弧形断裂带为界划分为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和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北大巴山自北而南依次由安康-武当推覆体、紫阳-平利推覆体、高桥-镇坪推覆体和高滩推覆体逆冲叠置而成。南大巴山则以镇巴-阳日断裂为界,分为北部的前陆冲断褶皱带和南部的前陆褶皱带。北大巴山主要是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和燕山期陆内逆冲推覆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南大巴山则主要是燕山期递进变形过程中的产物。构造变形北强南弱,北以冲断褶皱变形为特征,南以皱褶作用为主;北部褶皱紧闭复杂,向南渐变为宽缓的薄皮构造。逆冲作用在时序上具有由北向南扩展传递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龙门山双石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文章详细描述了龙门山双石推覆构造两个主要单元-双石断层和双石推覆体,根据它们的变形特征,探讨了双石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认为该推覆构造是由不同级别,不同期次逐次发育的台阶式推覆构造组合而成。  相似文献   

7.
张八岭推覆体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八岭推覆体位于扬子板块的前陆地带,属皖南推覆构造的一个单元,沿NNE向延伸,根据地质,钻探及地球物理等资料,可确定张八岭推覆体为-向东南推覆的复合叠置构造,其推覆距离大于16km,是中生代华北与扬子两板块陆陆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在野外考察、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清平飞来峰的构造特征、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清平飞来峰具有明显的叠覆式特征,共分5层。各层峰体特征、成因各具特色,下部两层为推覆体,上部三层为滑覆体。推覆体与滑覆体共同构成同一飞来峰,为龙门山飞来峰中所少见。从而证实了龙门山飞来峰先发育推覆体,后发育滑覆体的地质景观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不少学者认为存在广宁一岑溪推覆构造带,其中带的大绀山推覆构造为震旦系一下古生界变质岩系推覆在上古生界的结晶灰岩(或大理岩)之上,而我国最大的大降坪黄铁矿床就产于大绀山推覆体中。但最新的深孔资料显示,结晶灰岩(或大理岩)为震旦纪大绀山组变质岩系中的夹层。笔者认为云浮大降坪硫铁矿区不存在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10.
扬子地台北缘武当推覆体结构模式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物理资料和地质研究结果揭示了扬子地台北缘南秦岭造山带当地区基本构造特征为巨型推覆构造,命名为武当推覆体,该推覆体由北向南可分为汉江推覆岩席、十堰推覆岩席、杨坪推覆岩席,三台推覆岩席及银洞沟推覆岩席。各推覆岩席表现为由印支期前伸展环境下水平滑脱剪切作用所造成的堆垛的武当群岩系在印支期以来南、北两大陆碰撞造山过程中,历经褶皱-韧-脆性推覆和脆性推覆阶段的构造变形,形成由北向南逆冲推覆呈前展式结构的  相似文献   

11.
浦市—辰溪浅层叠瓦状推覆构造特征及地质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绍祥  余沛然 《湖南地质》1995,14(1):31-33,30
浦市-辰溪浅层叠瓦状推覆构造位于雪峰山弧形构造带的北西侧,主要由浦市、水井湾、辰溪三条推覆构造带组成,推覆体地层时代为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及侏罗纪。推覆滑动面呈缓波状弯曲,总体倾向南东,倾角5-40度不等,推覆滑动面呈叠瓦式排列。原地岩层在推覆构造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的褶皱。  相似文献   

12.
正1地质背景里伍铜矿床构造上处于康滇地轴西侧,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缘,北东向木里—锦屏弧形推覆构造带北西侧后缘(图1)。区域地质构造主要由从北向南推覆的木里—锦屏山弧形推覆构造带及其北西侧后缘拆离出露的一系列由变质核杂岩穹隆体所形成的穹隆链组成(颜丹平等,1997;刘肇昌等,1996)。锦屏山推覆带以锦屏山主峰西侧的锦屏山-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色尔腾山──大青山地区推覆构造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内蒙古包尔腾山──大青山地区推覆构造,随着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在原来发现的几个孤立的推覆构造的基础上,相继识别出一些新的推覆构造,从而使我们有可能纵观本区推覆构造的全貌。它们呈近东西向展布,主要发生在东西向侏罗纪成煤盆地的南北两侧,前中生代地层及侵入体做为外来系统逆冲推覆在中生代盆地之上,并发育大小不等的飞来峰、构造窗。它们形成于中侏罗世末和早白垩世末,是在南北向水平挤压的统一的构造应力场中发生发展的。推覆构造研究,对认识本区地质构造的演化和地壳的层圈式结构将是十分有益的,对指导找矿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的变形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龙门山三大推覆体和推覆面的构造变形特征,认为耿达一汶川推覆体为褶皱冲断推覆体,映秀一白水河推覆体为冲断推覆体,彭灌推覆体为冲断褶皱推覆体,并将其划分为两个次级推覆体,而相应的推覆面分别为韧性变形为主叠加后期脆性变形;脆一韧性变形以脆性为主及脆性变形的特征,其形成次序由北西向南东,即前展式扩张方式,主要活动时期为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15.
<正>西范坪斑岩铜矿床产于扬子板块西缘过渡带的盐源盆地西南缘,木里-盐源推覆构造体前锋,隐伏的东西向和近南北向构造交汇处,产于晚碰撞走滑构造环境,发育于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陆-陆碰撞之后的陆块相对运动阶段(侯增谦等,2004;2013),与喜山期碱性斑岩体在空间上有密切的关系(曾普胜等,2006;李泽琴等,2007;宋昊等,2015)。已有研究表明,成矿构造是控制热液金属矿床就位的主导因素,因此研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逆冲推覆构造基本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井冈山逆冲推覆构造位于华南板块北缘,由一系列规模不等,方向基本一致,倾向南东的叠瓦逆冲推覆断层组成。卷入地层有寒武—震旦系、泥盆系—三叠系及侏罗系和白垩系,空间上具双冲型推覆特征,推覆方向早期由南东向北西,晚期由东向西。据各推覆体的叠置关系及40Ar/39Ar同位素测年结果(184.16Ma),认为该推覆构造主要活动于燕山期。该推覆构造的发现,可能反映出该区中生代存在一定规模的陆内造山,是本区中生代陆内变形的主要方式;同时也为本区寻找隐伏煤矿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为寻找与构造蚀变岩(推覆面附近)有关的贵多金属矿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安徽的推覆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的推覆构造十分发育,几乎遍布全省,推覆体多掩盖了原地系统的地质构造面貌,因此,查明推覆构造,对研究区域构造和普查勘探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推覆构造简介目前,已初步查明:宿县黑峰岭、夹沟,滩溪县青龙山,肖县相山,淮南洞山,大别山南缘二郎河,来安县凉子山,无为县香泉,巢县银屏山,怀宁县张家山,宿松县破凉亭、河西山,芜湖县火龙岗,宣城县狸头桥—九连山,广德县安凌村—白茅岭,青阳县木钲—泾县摇头岭—宣城县青峰山,祁门—休宁—屯溪—歙县月潭一线等地,均有推覆构造产出,现介绍8个典型实例。 (一)黑峰岭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18.
苏南推覆构造及其对煤田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南地区系指长江下游以南部分,包括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宜溧山地和苏锡平原。本文讨论的推覆构造是依据历年来煤田地质勘探各种手段所获得的资料及一些部门所施工的深井和物探的数字处理成果综合而成。通过综合研究,认为苏南地区广泛存在着推覆构造。推覆构造席体的展布方向,从南往北由北东逐渐转向北东东,直至东西向,它是沿着一个广泛的逆掩断裂面由外地推来的推覆席体。推覆构造在整个中生代都有活动,所有古生代及部分中生代地层都卷入了这一场构造活动。席体长距离的倾斜褶皱或叠瓦状组合,使地层的水平长度几乎缩短了五分之二。   相似文献   

19.
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研究的主要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研究是造山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造山带外带即前陆褶皱冲断带(主要发育盖层冲断推覆体,一般遵循薄皮构造变形规则)与造山带内带(主要是基底褶皱推覆体,呈现厚皮构造变形规律)结晶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形成机制也不相同,但其间仍有紧密的联系。近20年来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研究的主要新进展为:①前陆褶皱冲断带逆冲断层及其相关褶皱的几何学特征分析已趋定量化,对其组合类型与演化时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且对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发展演化模式取得了新的共识,即遵循临界库仑楔模式;②平衡剖面技术在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应用已从二维平衡与复原演进到三维平衡与复原,且日渐计算机化;③对造山带内带结晶基底逆冲推覆构造的主要类型(C型与F型逆冲岩席)及其特征已有较深的理解;④对前陆褶皱冲断带与结晶基底逆冲构造的相互关系及其形成演化模式有了新认识。目前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①造山带内带结晶逆冲推覆构造的研究比较薄弱;②造山带晚期走滑构造及伸展构造的叠加与改造使得造山带内结晶逆冲推覆构造更为复杂化,致使其研究难度加大;③全面、精细的造山带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较缺乏;④造山带内结晶逆冲岩席变形变质历史与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机制及折返过程之间的关系尚未揭示清楚。在今后研究过程中应加强对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汉南—米仓山区叠加东西向隆坳的北东向推覆构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汉南-米仓山存在印支晚期和燕山期形成的东西向构造及喜马拉雅期形成的北东向构造。前者与秦岭造山带有关,以隆起坳陷为主,但向西向龙门山区同类构造联合成弧形。后者为斜交东西向构造的断裂、隆坳和褶皱,并与四川盆地西部和荣经地区的北东向构造相连,构成龙门山推覆构造外缘带。其深部形态可依据现今不同地段的不同层位出露的构造形成予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