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川北九寨沟地区隆康熔结凝灰岩锆石 LA-ICP-MS U-Pb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县-琵琶寺-南坪构造带内出露的一套变质沉积-火山岩系与勉略洋的构造演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在该构造带西段九寨沟塔藏-隆康地质剖面东端出露近百米厚的安山质熔结凝灰岩、层凝灰岩,在隆康、牙扎沟附近采集了熔结凝灰岩样品(JZG-L),选出百余颗锆石.锆石LA-ICP-MS U-Pb分析结果表明,锆石发育典型的岩浆锆石韵律环带,U和Th含量分别为35×10-6 ~750×10-6和31×10-6~717×10-6,Th/比值介于0.44~1.30之间,为典型的岩浆锆石,该样品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46.2Ma+2.8Ma(MSWD=2.6,n=12,2ó).此外,样品中还包括其他多种类型的碎屑锆石,其中最老的碎屑锆石的谐和年龄为(2481+33)Ma,表明九寨沟地区存在前寒武纪基底.结合区域地质及该区火山岩的发育特征,246Ma的锆石U-Pb年龄的获得为勉略缝合带西延至南坪一带提供了重要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LA-ICP-MS)对浙东南松阳县枫坪组地层底部的细砂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及稀土元素分析。样品中大部分碎屑锆石具有较好的振荡环带且Th/U值大于0. 1,表明其为岩浆成因。碎屑锆石中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大,(La/Yb)_N值为0~0. 29,LREE/HREE值为0. 003×10~(-6)~0. 977×10~(-6),表明样品中锆石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小且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具有轻稀土元素含量低、重稀土元素含量高的左倾模式且具有负Eu异常、正Ce异常的特征,表明碎屑锆石主要以岩浆锆石为主,同时存在少量的变质锆石。碎屑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193 Ma,显示枫坪组沉积岩成岩年龄不晚于193 Ma。碎屑锆石年龄可分为4组,分别为2 461~1 743 Ma、887 Ma、435和422 Ma、330~193 Ma。碎屑锆石的主要年龄区间分别与已知的构造-岩浆热事件时间相对应(吕梁期、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海西期),表明本区的构造岩浆活动与中国大地构造运动相一致,并具有幕式发展的特征。通过对枫坪组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龄的系统分析并与可能物源区的年代学对比研究,认为枫坪组沉积岩物质来源主要是周边出露的中条期侵入岩体和浙东南出露的印支期花岗岩体。  相似文献   

3.
段瑶瑶  唐渊  秦雅东  巩小栋  刘函 《地球科学》2020,45(8):2920-2931
三江北段贡觉三叠纪火山岩是金沙江古特提斯洋向西俯冲消减及随后的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主要由玄武岩、安山质熔结凝灰岩和安山岩等组成,对探讨金沙江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对贡觉火山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主、微量元素研究.其中代表性样品安山质熔结凝灰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锆石23个分析点的206Pb/238U年龄为243~233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38.3±1.3 Ma(MSWD=1.7,n=23),代表了岩浆的结晶年龄为中-晚三叠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火山岩以低钛(0.52%~0.91%)、中镁(3.38%~7.22%)、富钠(3.63%~4.66%)、贫钾(0.09%~4.05%)、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4.09~13.27)和大离子亲石元素(Th、U、La、Sm)、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Nb=2.51×10-6~24.5×10-6、Ta=0.22×10-6~1.89×10-6)为特征,La/Nb值(2.13~2.89)较高、Nb/Th值(1.12~1.62)相对较低,具有与岛弧型或晚碰撞造山型火山岩相似的主-微量元素组成特征.贡觉中-晚三叠世火山岩代表了金沙江古特提斯演化过程中晚碰撞造山阶段的岩浆响应,推测是晚碰撞过程中残留的金沙江洋壳物质与岩石圈地幔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弄清楚勉略构造带中三岔子岛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及源区特征,对南秦岭勉略缝合带三岔子岛弧蛇绿混杂岩中的辉绿岩墙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及微量元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三岔子辉绿岩中的锆石主要包括2个年龄区间:有8颗锆石记录古生代年龄信息,其n(205Pb)/n(238u)年龄为264~487Ma,Ⅷ(Th)/w(U)为0.4~0.8,其中有6颗锆石的N(176Hf)/N(177Hf)初始值为0.281934~0.282292,埘应的EHf(f)值为9.4~-16.4,为典型的壳源岩浆锆石,另外2个测点(BQG-014,BQG-021)的N(176Hf)/N(177Hf)为0.282722~0.282798,对应的εHf(f)值为4.5~6.3,为典型的幔源岩浆锆石;有15颗锆石记录厂元古代-太古代的年龄信息,N(207Pb)/N(206Pb)年龄主要为1713~2559Ma,N(176Hf)/N(177Hf)初始值为0.281288~0.282263,对应的εHf(t)值为-1.3~8.7,绝大部分锆石的εHf(t)值大于2,显示出幔源岩浆锆行的特征。根据锆石Hf同位素组成,BQG-014和BQG-021样品为典型的幔源岩浆锆石,因此,其形成年龄(264~295Ma)应代表了勉略洋消减过程中一次重要的大陆弧岩浆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阴极发光研究结合SHRIMPU_Pb法精确定年,发现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含矿斑岩中的锆石由残留、变质、岩浆3种类型组成,其年龄分别为(51.1±4.8)Ma、(21.1±2.6)Ma和(14.47±0.5)Ma。LA_ICP_MS分析表明残留锆石的特点是Y(1121×10-6)、HREE(641×10-6)和MREE(182×10-6)含量高,U(207×10-6)、Th(171×10-6)和Hf(0.96%)含量低。与残留锆石和岩浆锆石相比,变质锆石Th/U比值明显降低(0.54)。在3种类型的锆石中都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和正Ce异常,但岩浆锆石以Ce异常变化大为特征。冈底斯铜矿带含矿斑岩中识别出的这3个锆石阶段与冈底斯碰撞造山带演化中的3个重要构造事件相对应。作为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拼贴的主缝合带,这种一致性允许我们提出这样一个构造模式:50~60Ma之前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期间发生地幔镁铁质岩浆底侵,形成了含矿斑岩的源区;约21Ma前,由于软流圈物质上涌,同时造成了底侵镁铁质岩石部分熔融形成含矿岩浆和地壳快速隆升;约15Ma前,伴随着高原南部地壳隆升后的伸展塌陷,含矿岩浆侵位,形成了冈底斯斑岩铜矿带。  相似文献   

6.
对措勤地区则弄群熔结凝灰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所测的2件熔结凝灰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12.7Ma±1.0Ma和108.6Ma±1.6Ma。根据已有的年代学数据、地球化学资料和最新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认为中冈底斯北部的则弄群火山岩很可能与班公湖一怒江特提斯洋向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西南"三江"造山带中段的兰坪盆地内,由于露头状况不好,盆地基底岩石出露状况不详,导致地层划分、归属相当混乱。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揭示,盆地东缘马登地区出露的基底岩石主要由2个构造地层单元组成,上部为火山-沉积序列,下部为浅海相泥岩、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上部火山-沉积序列出露厚约1200m,可分为4个喷发-沉积韵律,由英安质熔岩、流纹质熔岩与晶屑凝灰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流纹质凝灰岩、火山碎屑岩及少量泥岩相间组成。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数据显示,岩浆活动始于250Ma,持续至244Ma,总体处于早三叠世,构成江达-维西-云县弧火山岩带的一部分。强烈变形的海相地层与火山岩二者呈断层接触,其时代老于250Ma。结合砂岩中碎屑锆石年龄结果(大于260Ma)判定,这套沉积岩应属于晚二叠世,其与早三叠世-中三叠世火山岩一起组成兰坪盆地的基底岩石。  相似文献   

8.
辽东半岛东北部宽甸地区出露大面积南辽河群变质表壳岩系,本文通过对其中黑云石英片岩、含电气石浅粒岩和花岗质片麻岩进行精确的锆石LA-ICP-MSU-Pb定年及微区痕量元素分析,并结合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研究来制约其原岩形成时代和变质时代,进而探讨胶-辽-吉活动带的大地构造属性。Cl图像显示锆石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无核边结构,呈灰黑色均质特征;第二类发育核边结构,核部不发育或具弱生长环带,第三类锆石整体或者核部发育明显生长环带或具条痕状吸收特点,而后两类多数发育灰色均质边,与第一类特征一致。微区痕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灰色均质锆石或边部具有高U(731.2×10-6~1383×10-6)、低Th(51.09~85.15×10-6)和Th/U(0.06~0.07)等特征,为变质成因;第二类锆石核部具有较高Th(97.68~219.7×10-6)和Th/U(0.21~0.27),为岩浆成因;第三类具有高Th(249.6×10-6~469.4×10-6)和Th/U(0.60~0.74),为岩浆成因。定年结果显示,所有测点均位于谐和线上或附近,三类锆石207Pb/206Pb年龄分别介于1878~1903Ma,2011~2043Ma和2082~3285Ma,前两者峰期年龄分别为1885Ma和2035Ma,表明该区南辽河群的原岩形成于~2035Ma之后,而峰期变质作用应发生在~1885Ma,其沉积作用应发生于2035~1885Ma之间;第三类锆石年龄区域上与古元古代辽吉花岗岩、火山岩及古老结晶基底年龄相吻合,暗示它们为南辽河群提供重要物源。结合前人有关辽吉花岗岩及区域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等资料,本文研究认为辽东半岛东北部宽甸地区南辽河群应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本巴图组的野外地质特征、岩石类型、岩石组合、锆石年代学等进行了研究。镜下特征显示本巴图组砂岩主体为岩屑晶屑含砾砂岩;碎屑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它们多具有震荡生长环带或条痕状吸收.Th/U比值为0.06~1.03(平均0.55),具有岩浆锆石的典型特点。应用LA—ICP—MS测年技术对本巴图组进行了碎屑锆石分析.其^206Pb/^238U年龄可以分为5组:①319~451Ma,峰期年龄为363Ma;②457~543Ma,峰期年龄为513Ma;③724-996Ma,峰期年龄为945Ma:④1031~1836Ma,峰期年龄为1572Ma;⑤2469-2505Ma,峰期年龄为2487Ma。年龄分布的意义:研究区本巴图组沉积的时间下限应为319Ma之后;457-543Ma发生泛非期构造热事件,沉积物源主要来源于佳~蒙地块;另外几组峰值年龄945Ma、1572Ma和2487Ma主要反映了佳-蒙地块基底的年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梁明娟  杨天南  史鹏亮  薛传东  向坤  廖程 《岩石学报》2015,31(11):3247-3268
青藏高原东南缘"三江"复合造山带南、北两段发育若干火山-岩浆岩带,随着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数据的积累,其时空关系渐趋清晰。但由于中-新生界沉积覆盖,这些火山岩带向南常终止于兰坪盆地附近,致使火山岩时空构架不明。兰坪盆地东部弥沙地区出露盆地基底岩石,由两个构造层组成,上部为碎屑岩及生物碎屑灰岩,下部出现大量火山碎屑物质。含火山岩段出露厚约150m,可分为三个喷发-沉积韵律,由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晶屑岩屑熔结凝灰岩组成的火山碎屑岩与紫红、灰黑色泥岩、大理岩组成的沉积岩相间组成。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数据表明,岩浆活动始于或早于258Ma,一直持续到248Ma。锆石原位Lu-Hf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岩浆包含较多幔源物质,而晚期岩浆则几乎完全由古老地壳局部熔融形成。本文提供的新数据表明,兰坪盆地东缘火山岩与三江造山带其它地区古特提斯洋俯冲阶段火山岩具有一致的年代学组成、相同的Hf同位素变化规律,可能属于发育在扬子板块西缘之上江达-维西-云县弧火山岩带。  相似文献   

11.
在详细观察描述含砾砂岩宏观特征基础上,利用偏光显微镜和LA-ICP-MS对蒙其古尔地区八道湾组出露的含砾砂岩开展碎屑骨架组分及碎屑锆石U-Pb定年分析,初步解析岩石学、年代学及物源特征等信息。结果表明:碎屑锆石多具良好的振荡韵律环带,Th/U值大于0.1,为岩浆成因锆石;样品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289±4)Ma,可限定八道湾组砂岩沉积下限为早二叠世;初步将碎屑锆石年龄分为3组,分别为1588~807 Ma、603~410 Ma、350~289 Ma,该年龄区间与已知构造-岩浆事件时间(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海西期)基本对应,表明研究区构造岩浆活动与中国大地构造运动基本一致。据QFL与QmFLt图解,结合构造背景及盆地演化过程,认为八道湾组砂岩物源经历了由相对稳定的石英再旋回造山带区向过渡再旋回造山带,再向岩屑再旋回造山带区演变的过程。碎屑物源可能主要来源于南部乌孙山、那拉提山出露的石炭—奥陶纪火山岩及中酸性侵入岩。  相似文献   

12.
赤峰地区中生代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赤峰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由流纹岩、粗安质熔结凝灰岩、粗安岩组成。通过LA-ICP-MS技术对赤峰地区中生代火山岩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研究,该区中生代火山岩中的锆石呈半自形—自形晶,发育振荡环带,Th/U值较高(0.50~2.26),为岩浆成因。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2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56±2)Ma(n=24)和(157±3)Ma(n=19),形成于晚侏罗世;玛尼吐组火山岩样品中的锆石U-Pb年龄为(147±2)Ma(n=18),形成时代属于晚侏罗世;白音高老组火山岩2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2±1)Ma(n=23)和(138±3)Ma(n=18),形成时代属于早白垩世。赤峰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应形成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后的伸展环境中。  相似文献   

13.
布朗山位于西南三江南段勐海地区,大面积出露澜沧岩群。澜沧岩群主要由低级变质作用的砂泥质岩石和少量变中基性火山岩组成,其形成时代、物质来源以及地质意义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选取该地区澜沧岩群上部层位不含变火山岩地层的浅变质岩开展碎屑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分析和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明显的环带和较高的Th/U比值表明4件浅变质岩的大部分碎屑锆石是岩浆成因。年代学结果显示,该套地层浅变质岩中的锆石记录了与罗迪尼亚、冈瓦纳超大陆拼合及原、古特提斯洋俯冲有关的岩浆作用信息(1182~1104 Ma、593~560 Ma和378 ~328 Ma),其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328 Ma),暗示该套地层形成不早于早石炭世,而非以往认为的新元古代。结合其岩石组合特征,推测该套晚古生代浅变质岩系可能为泥盆-石炭系南段组。在澜沧岩群的年龄频谱特征图中,年轻的550 Ma左右峰期年龄与特提斯喜马拉雅碎屑锆石年龄峰期相同,说明其物源主要为东冈瓦纳北缘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与原特提斯洋和古特提斯洋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辽东半岛古元古代胶—辽—吉活动带内辽河群变质火山岩和辽吉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变质安山岩的锆石具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和较高的Th/U值(0.5),锆石U-Pb年龄为(2 182±6)Ma和(2 229±22)Ma,该年龄可代表安山岩的形成年龄。辽吉花岗岩的锆石同样具有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和较高的Th/U值(0.3),锆石U-Pb年龄为(2 199±10)Ma,代表花岗岩的侵位时代,在误差范围内与辽河群火山岩喷发时代一致,表明辽吉花岗岩并不是辽河群的基底,二者可能为同一次岩浆作用过程的产物。辽东半岛~2.2Ga岩浆事件的识别及性质,对于正确认识古元古代胶—辽—吉活动带的属性至关重要。结合前人有关辽东半岛前寒武纪岩石的研究成果,本文研究认为胶—辽—吉活动带的形成演化可能与弧-陆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15.
滇中玉溪—昆阳一带广泛出露的中元古界昆阳群是一套与晋宁运动密切相关的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其形成时代、沉积充填序列及大地构造属性一直存在争议。出露于峨山县美党地区的昆阳群黑山头组富良棚段发育有厚近百米的安山质熔结凝灰岩、晶屑凝灰岩、玄武岩及岩屑凝灰岩。对样品D0121-1及D0121-2进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007±13Ma和1005±18Ma;同时,样品D0121-2中还获较多的2200±15Ma继承性锆石,推测滇中地区应存在古元古代的地质体。2件样品锆石的Th/U值均大于0.3,均具清晰的振荡环带结构,均为岩浆成因的锆石,表明黑山头组富良棚段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属于与造山作用相关的火山岩系,可能是罗迪尼亚超大陆事件在扬子陆块的响应,是全球格林维尔期造山过程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浙江神仙居濒临西太平洋火山岩带,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堆积了巨厚的火山沉积地层,是研究晚中生代大陆边缘形成演化动力学过程的重要窗口之一。区内主体为一套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岩石SiO_2含量为74.17%~78.38%,Al_2O_3含量为11.16%~13.14%,全碱(K_2O+Na_2O)含量为6.44%~8.76%,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ΣREE)介于144.5×10^(-6)~247.1×10^(-6)之间,ΣLREE/ΣHREE=5.58~6.81,LaN/YbN=5.17~8.59,δEu为0.17~0.23,弱富集K、Rb,亏损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U、Th,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神仙居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同位素年龄集中于(113.4±1.4)Ma^(114.4±1.5)Ma,是早白垩世晚期区域伸展拉张的构造背景下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诱发的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层位归属小平田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石的锆石Hf同位素和稀土组成。两个古元古代晚期(1.9~2.1 Ga)变质碎屑沉积岩样品中碎屑锆石的(n(176Hf)/n(177Hf))c、tDM1(Hf)和tDM2(Hf)分别为0.281079~0.281502、2548~3000 Ma、2612~3153 Ma和0.280916~0.281451、2533~2717 Ma、2600~3404 Ma; 一个古元古代早期(2.37 Ga)变质辉长岩样品中岩浆锆石的εHf(t)和tDM1(Hf)分别为1.50~6.68和2449~2647 Ma,表明大青山及邻区在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存在强烈的构造岩浆热事件,既有地幔添加又有壳内再循环作用。三个样品的边部变质锆石εHf(t)、tDM1(Hf)和tDM2(Hf)分别为-9.49~3.91、2201~2686 Ma、2285~2887 Ma;-7.29~-2.42、2350~2540 Ma、2499~2740 Ma和-5.46~-0.53、2319~2507 Ma、2443~2687 Ma,Th/U比值普遍小于01。与核部锆石相比,边部变质锆石tDM2(Hf)变小,Th/U比值和稀土含量降低,但稀土模式十分类似。研究表明,变质锆石增生边的形成及其Hf同位素、稀土和U—Th组成受核部锆石和变质作用的双重制约。变质增生边的形成至少部分与核部锆石溶解以后的再结晶有关,变质流体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侏罗统直罗组地层矿产资源的勘探中,于其西缘部分地区的直罗组地层发现油气及铀矿的相关性显示,以此判定其物源区对进一步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作用。应用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方法准确分析和确定直罗组地层物源区位置,实验样品选取直罗组中碎屑锆石所得年代学结果显示缺少加里东期碎屑锆石,且锆石Th/U比值均0.1,结合CL图像确定锆石均为岩浆成因,测定结果表明其年龄可以分为3个年龄段:1230 Ma~310 Ma年龄段,峰值年龄为268.8 Ma;属于天山-兴蒙褶皱带在晚海西—印支期提供大量沉积物源。2340Ma~400Ma年龄段,峰值年龄为391.2 Ma;碎屑锆石少,海西早期构造热事件不强烈,该时期物源由天山-兴蒙褶皱带供给。31 600 Ma~2 600 Ma年龄段,表现出3个峰值年龄,分别为1 912.9 Ma,2 134.7Ma和2 494.1 Ma;对应吕梁—晋宁时期,存在3期构造热事件,物源来自于华北板块结晶基底及贺兰山杂岩。综上所述,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直罗组存在3个物源区,以天山-兴蒙褶皱带作为主要的物源区。  相似文献   

19.
方城碱性正长岩岩体产于秦岭造山带东段北秦岭构造域,侵位于新元古界栾川群黑云母、绢云母石英片岩中,主要由霓辉正长岩、霓霞正长岩、黑云母正长岩和角闪霞石正长岩组成。具有轻微绢云母化的霓辉正长岩中的锆石为无色透明的短柱状晶体,其阴极发光图像显示清晰的振荡韵律环带,锆石的LA-ICPMS分析表明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 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844.3±1.6)Ma(MSWD=0.86)。而靠近断裂带的糜棱岩化和强烈绢云母化霓辉正长岩中的锆石则为淡黄-黄褐色半透明颗粒,其阴极发光和背散射电子图像显示其裂隙非常发育,有时为钾长石穿插呈海绵状,仅个别颗粒的局部区域仍可见残留的岩浆锆石的环带结构。LA-ICPMS分析结果表明,交代蚀变所形成的热液锆石的Pb、U、Th含量显著增高,而且成分极不均一,含量变化范围很大,U、Th含量分别在32-1550μg/g和188—4059μg/g之间。锆石Th/U比值具有很大的变化范围,Th/U=0.7—44.9。热液锆石。^ 206 Pb/^238 U表面年龄与其U、放射成因Pb及普通Pb含量成反比。由于岩浆锆石U、Th含量较低,其α衰变放射性剂量较小(Dα=3.65×10^14-2.04×10^15/mg),因此扩散作用所引起的放射成因铅的活动性可忽略不计,所以糜棱岩化、绢云母化霓辉正长岩中锆石U—Pb体系的扰动应是糜棱岩化对锆石晶体结构的损伤和强烈热液交代的结果。由于热液锆石的形成经历了溶解-再沉积等复杂的过程,其U-Pb年龄(不一致线下交点年龄)的地质意义并不明确。  相似文献   

20.
对出露于松潘-甘孜褶皱带四川茂县渭门一带的渭门组的形成时代一直令人关注,但迄今为止未见其形成年龄的报道,在开展1∶25万绵阳幅区域地质调查(修测)时,在渭门组中上段发育近100 m厚的具地层意义的凝灰岩中采集高精度SHRIMP测年样品一件,获得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530.1±4.3 Ma(MSWD=1.5)。样品中的锆石Th/U介于0.36~1.09 Ma之间,并具清晰的振荡环带结构,均为岩浆成因的锆石,表明渭门组形成于早寒武世,为准确地界定渭门组的时代和层序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对正确认识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地层格架和构造濱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