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纪与新近纪沉积相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数十口井的电性、岩性及分析化验资料,将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纪与新近纪沉积相划分为七种相和亚相:洪积锥、水下冲积扇、河道和泛滥平原、滨湖、浅湖、较深湖和三角洲。沉积相的空间展布概括起来分为三大带:(1)阿尔金山前西段陡坡带洪积锥-水下冲积扇-扇三角洲-河道和泛滥平原-湖相 (2)阿尔金山前中段陡坡带洪积锥-水下冲积扇-湖相;(3)昆仑山前洪积锥-河道和泛滥平原-三角洲相。沉积相不仅影响着碎屑岩的成分和结构,而且也影响其物性与含油性。由洪积锥到水下冲积扇,到河道和泛滥平原,到三角洲,到湖相,石英和胶结物含量逐渐升高,岩屑和杂基含量逐渐降低,分选及磨圆变好,颗粒的粒级变细。浅层以河道和泛滥平原及三角洲相的物性最好,深层以三角洲相的物性最好,次为冲积扇,湖相最差。碎屑岩的油气富集以河道、泛滥平原和三角洲相最好,滨浅湖相油气富集最差。  相似文献   

2.
月球哥白尼纪地层是月球演化历史中最年轻的地层单元,哥白尼纪撞击坑数量较少,但其形成的哥白尼纪地层却是全球性的、非常显著的,大多学者普遍认为哥白尼纪基本没有岩浆活动与构造活动。通过对月球哥白尼纪地层进行地质填图,认为月球高地地区撞击坑辐射纹相对月海地区辐射纹发育更好,推测其原因可能为高地与月海岩石性质不同,或撞击的小天体体积、能量、物质特征以及撞击的角度、速度不同等原因导致的;哥白尼纪地层可划分为早哥白尼世地层(C_1)、中哥白尼世地层(C_2)和晚哥白尼世地层(C_3),通过对各世典型撞击坑的分析与研究,阐述了哥白尼纪各世地层的特征,为开展月球晚期撞击作用特征与效应的研究提供了资料。对哥白尼纪-爱拉托逊纪地层界限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月球年代学多源数据综合判别法方案,以重新厘定哥白尼纪年代下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青海通天河盆地古、新近纪地层层序、沉积特征、物源区及沉积环境分析,建立其垂向相序,总结出该区具冲积扇相、三角洲相、湖泊相的特点,并得出通天河盆地古、新近纪物源区主要为北部开心岭隆起区的结论。根据石膏、灰岩夹层及粒度特征等环境标志推测:中始新世气候炎热湿润,晚始新世气候炎热干燥,渐新世气候炎热湿润,中中新世气候温暖潮湿;青藏高原的隆升具有阶段性。  相似文献   

4.
张理刚  黄斌 《地球化学》1976,(4):292-296
Based upon the geological data on some geoehronologieally well-defined rock bodies and relative isotopic date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robability statistics of 182 isotopic geochronometric values, the author has suggested that in the Nanling Region,the Upper Permian-Lower Triassic boundary should be placed at about 250 m.y. and the Upper Triassic-Lower Jurassic at 190--195 m.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unreasonable division of the age bounderies is one of the reasons which gives rise to the endless dispute on the problem concerning the age-division of the Nanling granites. Recent work on geochronology of the Nanling Region by means of statistics leads to a better knowledge that the Nanling Triassic granites occur widely whereas the Permian granites are discattered about in Guangdeng, Guangxi, Fujian,Jiangxi and Hunan provinces.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前寒武纪地质时代及年代地层的划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讨论了前寒武纪地质时代和年代地层划分的原则和命名,提出建立隐生宙、原生宙和显生宙。隐生宙包括冥古代和太古代;原生宙分始元代、中元代和新元代。划分中的重要改变是根据新的年龄值数据将五台群归入太古代,将长城系底界改为1700Ma;并根据蠕虫-须腕动物群的出现,将震旦纪归入古生代。文中还阐述了作者对前寒武纪时代划分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6.
震旦系(纪)的涵义屡屡变更,争论不断,出现过许多问题。系名Sinian(震旦系)和系的“层型剖面”都是在选取“末元古系”的正式名称和“金钉子”的国际竞争中没有得到多数国际学者支持的候选名称和候选剖面。我国最新正式修订的“震旦系(纪)”与全球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埃迪卡拉系(纪)的概念完全相当。系一级的全球单位一旦正式...  相似文献   

7.
王伟华 《地质科学》1989,3(4):338-347
本文运用现代沉积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位于华北晚古生代聚煤区中北带的阳泉,井陉煤田含煤岩系的岩相类型、沉积环境及古地理演化。提出,阳泉、井陉一带石炭纪中、晚期及早二叠世早期沉积的古地理类型均属滨海平原型,北部边缘的阴山古陆为聚煤区陆源碎屑沉积物的主要供给区,同时,五台、太行、吕梁隆起区也可提供部分陆源碎屑沉积物。  相似文献   

8.
长江源美杜塘一带发现古近纪双壳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位于唐古拉山北部。大地构造位置属东特提斯构造域北部,居拉竹龙—金沙江板块结合带与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之间的羌塘地块,北与可可西里盆地相接。在各拉丹冬西部赤布张错周缘分布有大面积的时代有争议的暗红色砂、砾岩地层。笔者在开展1:25万赤布张错幅野外  相似文献   

9.
黔中—川南石炭纪铝土矿的地层及成矿时代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10.
塔中石炭系碎屑岩深埋藏优质储层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塔中地区石炭系碎屑岩为一套次生-原生孔隙型深埋藏优质储层。储集岩为中细粒-细粒石英砂岩,储层形成于古地温梯度低、沉积物浅埋时间长、深埋时间短、孔隙水矿化度高及较早被油气占居的条件下,致使原生孔隙保存较好。同时,塔中地区石炭系目前刚进入80℃-120℃的强溶成岩阶段,次生孔隙正在发育,距离碳酸盐岩沉淀带和后期石英次生加大带尚有较大深度,因而储层的孔渗性维持在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1.
1400Ma前的后生动物实体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13.
五台群长期被多数学者作为新太古代地层,自下而上分为石咀亚群、台怀亚群和高凡亚群,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给出了一些古元古代年龄,致使五台群形成时代及地层划分对比方案悬而未决.全面收集了五台群已有同位素年龄数据,仅锆石U-Pb谐和年龄数据就有800多组.数据显示,高凡亚群包括洪寺组和羊蹄沟组,沉积时间不早于2 331±38 Ma,属于古元古代层侵纪.台怀亚群包括柏枝岩组和鸿门岩组,鸿门岩组结晶年龄约为2 435±64 Ma,柏枝岩组沉积年龄为2 435±64~2 468±61 Ma,故台怀亚群形成于2 435±64~2 468±61 Ma,属古元古代成铁纪.石咀亚群自下而上分为板峪口组、金岗库组、庄旺组、文溪组,其中,文溪组和板峪口组缺乏同位素年龄数据,庄旺组形成于2 468±61 Ma,金岗库组形成于2 468±61~2 494±29 Ma,属于古元古界底部.结合五台花岗绿岩地体之花岗岩类的年龄(>2 520 Ma),认为五台群之下存在花岗质岩石基底.五台地区锆石年龄还表现出了~2.7 Ga和~2.5 Ga的年龄峰值,指示新太古代发生了两次地壳快速生长.五台地区2.52~2.56 Ga的花岗质岩石显示岛弧特征,表明板块俯冲作用在新太古代地壳生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循化盆地、临夏盆地和贵德盆地沉积相和沉积充填速率演化的对比分析,提出研究区新生代4个构造隆升阶段。①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25~20Ma),3个盆地沉积相和沉积速率的变化表明青藏高原新生代向北东的增生作用在渐新世已抵达西秦岭北缘地区,同时,22Ma拉脊山强烈隆升,区域上整体地势差异不显著。②中新世中期(17~13Ma),随着高原东北缘盆山耦合的相互作用,湖盆进一步扩张,14Ma左右积石山的隆起及西秦岭、拉脊山的持续隆升,使得研究区转变为盆地周缘型。③中新世晚期(11~6Ma),8Ma左右沉积相的转变、沉积速率的增大及不整合面的存在,都说明高原在该段时间内存在强烈的构造隆升活动,裂变径迹热年代学证据反映的构造隆升与沉积响应也是一致的。④上新世(5Ma以来),沉积速率继续增大,区域上地势差异增强,湖盆逐步萎缩消亡。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近纪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研究区新近系露头及钻井剖面的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的综合分析,将柴西地区新近系沉积相划分为5种相和亚相:扇三角洲、河流-泛滥平原、滨湖、浅湖、半深湖。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大体以茫崖和大风山为沉积中心,到盆地边缘依次发育半深湖相、浅湖相、滨湖相,并呈环带状分布。扇三角洲相和河流泛滥平原相发育于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前。古地形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物源来自阿尔金山和昆仑山,气候炎热干旱。下油砂山组为较好的烃源岩,储层主要为孔隙性碎屑岩储层和裂缝性非常规储层两种。  相似文献   

16.
关于甘肃长城纪地层划分的新认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甘肃的长城纪地层划分以岩石地层为主。地层区可划分为北山地层区、祁连—北秦岭地层区(包括祁连山西段分区和兰州—天水分区)、华北地层区陇东分区及扬子地层区摩天岭分区。甘肃省长城纪岩石地层共分为7个群级单位(铅炉子沟群、古硐井群、朱龙关群、托来南山群、兴隆山群、碧口岩群、贺兰山群)、7个组级单位(熬油沟组、桦树沟组、南白水河组、葫芦河组、阳坝岩组、秧田坝岩组、黄旗口组)和6个组级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各单位特征明显,反映了甘肃省长城纪古地理轮廓和地层格架面貌  相似文献   

17.
新近纪以来中国黄土高原的风尘记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黄土高原中部两个典型的风尘堆积序列的岩性和磁性地层研究 ,认为中国黄土高原风尘堆积的开始发育年龄至少约为 7.2 Ma B.P.。以红粘土和黄土—古土壤交互出现的风尘沉积 ,不仅真实地记录了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演化 ,而且可能包含了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北半球冰盖形成演化及大冰期发生等构造气候事件的印记。反映粉尘源区的干燥度及携带粉尘的大气环流强度的风尘沉积速率自 7.2 Ma B.P.开始、尤其是 4.5 Ma B.P.以来逐渐增大 ,似乎暗示了自新近纪以来亚洲内陆粉尘源区干旱化的逐级发展和东亚冬季风环流强度的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8.
笔者对腮林忽洞组的岩石地层特征、层序地层、生物(叠层石)地层进行了深入研究。将腮林忽洞组划分为4个岩性段、7个三级层序;根据叠层石组合特征,建立了3个叠层石组合;结合前人获得的两件同位素年龄(207Pb/204Pb)数据,认为腮林忽洞组的时代应归属中元古代长城纪—蓟县纪。  相似文献   

19.
20.
东海瓯江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威尔(P. R. Val)等人层序地层学的新慨念,对瓯江凹陷下第三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和研究,确定了四个区域不整合面,三套层序,每一套层序又可划分出低水位体系域,海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每个体系域,在钻井上可以发现相应的各种沉积相和生物化石。沉积环境的变化,生物化石带的演变反映了海平面变化的控制作用,并能同全球海平面变化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