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一、新构造及新构造期“新构造”是由于新构造运动出现所产生的地壳的构造,这种构造运动影响了并往往决定了现代地形的形成。因此,由新构造运动所控制的在地形上明显地或隐蔽地表现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古地形恢复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讨论分析地质方法进行古地形恢复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古地形恢复的技术方法。针对古地形恢复的几个技术关键问题:等时基准面的选取、压实校正系数的求取及差异构造校正进行讨论分析。综合利用各种基本地质成果,同时结合古构造、现今构造特点等,确定出研究区背景校正经验系数为0.2。就研究的方法对实际研究区目的层段进行了古地形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构造地貌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构造地貌学(Tectonic Geomorphology)是一门介于地貌学、地球动力学和构造地质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由地壳新构造运动直接形成的一种动态的、积极活跃的地貌(或地形),称为构造地貌(Tectonic Landform,Morphotectonics)。台湾省文献称为造构地形,日本文献称为变动地形。该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构造地貌(包括相关沉积)的形成过程与发育规律,并藉此反推在一定的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地壳运动特征,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多波束测深技术在国际上是海洋科学研究、海底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基于对国内外多波束 地形数据的广泛调研,对洋中脊附近洋底构造地貌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文中利用不同扩张速率洋中脊附近的50 m分辨率的多 波束地形数据,基于数字地形空间分析方法,利用不同滑动窗口和阈值自动识别来提取洋中脊附近地形面的最大、最小曲率 以及坡度,并以此对洋中脊进行构造解译。对中大西洋洋中脊和东太平洋洋隆两个实验结果的定量分析表明,基于地形曲面 曲率和坡度的洋中脊构造解译方法是有效且可行的,其结果为洋中脊构造样式解译提供重要参考。但是相比之下,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东部弧形构造控制的地形和水系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构造地貌学的研究方法,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对四川盆地东部大巴山和川东-湘鄂西弧形带的地形特征和水系样式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1)弧形构造变形机制控制了大尺度地形特征.在大巴山弧形带的逆冲推覆机制作用下形成高海拔-高起伏地形,而在川东-湘鄂西弧形带的拆离滑脱机制作用下形成高海拔-低起伏地形.2)弧形构造扩展模式控制了水系样式.大巴山弧形带“推土机”式扩展模式导致山脉前缘发育横向水系,而川东-湘鄂西弧形带则表现为“三维”构造扩展,即在垂直构造走向递进式扩展的同时,还伴随有平行构造走向从中央向两侧的扩展,此种模式导致弧形带发育由中央分水岭分隔的纵向水系.弧形构造控制的地形和水系发育规律还暗示了长江三峡的成因.长江三峡很可能是在川东-湘鄂西弧形构造变形阶段首先发育先成河,而后由于构造叠加作用伴随河流下切而形成的深切峡谷.  相似文献   

6.
陈磊  王平  张怀 《沉积学报》2022,40(4):894-911
大河既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大陆地貌乃至地球表层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河水系形成与演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大陆构造演化引起地形的改变。传统观念认为,大河水系的演化主要受板块构造的影响即“构造地形”,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地球地形并非单纯由板块水平运动塑造,还包括由地幔对流造成的“动力地形”的影响。从深部地幔对流控制下的动力地形与地貌演化模型两方面,分别介绍了其概念,模拟计算以及模型验证。并以北美、澳大利亚、南美以及非洲的大河水系演化为例,阐明了大河水系的演化与长波长动力地形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相对于构造作用的局部影响,长波长动力地形能影响甚至改变大陆尺度上的水系演化模式。最后简要综述了亚洲的构造背景及动力地形研究进展,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从侏罗世开始就受到了多阶段板块汇聚与俯冲的影响,动力地形情况复杂,但最近的研究表明东亚地区的水系演化与动力地形之间存在相应联系,这对亚洲地区的构造—沉积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5,(5)
根据黄土丘陵区的地形及水文地质条件,需要在地质资料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物探方法探测隐伏基岩构造,并在构造带上选择供水井位。指出把沟壑视为断裂带的片面性,通过勘测成果,讨论山前黄土丘陵区阶梯状断裂构造与次级小构造的勘测方法、构造特点及井位选择,并提出山前第四系黄土倾斜地形与阶梯状断裂构造的发育有关。对同类地区的基岩地下水勘测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月球表面构造对于理解和重建月球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月岭、月溪等线性构造的形态及分布特征与月球内动力构造运动密切相关。极为有限的样品和难度极高的野外勘察使得遥感成为行星科学研究的最主要手段。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先后发射的多颗新型探月卫星获取了大量高质量数据,尤其是高分辨率的数字地形数据(DTM,Digital Terrain Model)。高分辨率的DTM为月球表面构造特征的自动提取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中利用多种分辨率的DTM数据,基于多尺度数字地形定量分析方法,识别和提取月球表面的线性构造。使用的地形数据包括500 m分辨率“嫦娥一号”激光高度计数据,100 m分辨率LRO-WAC广角相机数据,60 m分辨率的LRO-LOLA激光测距仪数据以及分辨率高达5 m的LRO-NAC窄视角相机数据。文中使用地形曲率来识别月溪月岭等线性构造,并利用不同滑动窗口大小和阈值进行线性构造的自动提取。对研究区试验结果的定量分析表明,文中提出的基于地形曲率的月表线性构造自动提取方法是有效且可行的,其结果可为月球表面线性构造解译提供重要参考,提高构造解译时效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9.
李婧  陈建平  王楠  何姝珺 《地学前缘》2014,21(6):223-228
月岭作为月球表面上最常见的线性构造之一,可以反映月球区域性的构造特征和应力状态,对研究月球地质演化有着重要意义。前人对线性构造的解译方式通常是以人工目视解译为主,应用遥感影像数据和激光高度计数据等对月表线性构造进行解译和提取。随着数据精度的提高,以及对研究效率的要求,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线性构造自动提取方法具有必要性。文中以地形曲率为原理,借鉴前人应用地形曲率提取地表特征线的方法,以“嫦娥一号”CCD2C影像数据和LOLA激光高度计数据和LRO的宽视角影像数据为基础,以澄海为研究区域,进行线性构造的自动提取。研究区试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基于地形曲率的方法是可行的,并与人工解译的月岭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精确度更高,反映地形变化更为明显,为进一步研究构造演化提供基础,提高解译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描述地形起伏特征的数据模型,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即地形表面形态的数字化表示),为研究地表的演化过程提供了数据基础。文章归纳梳理了DEM在基本地形因子、流域地貌特征、古地貌面的重塑、构造地貌发育模式、地貌分类与制图以及地形特征提取算法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总的来看,DEM研究对象以陆地为重点,以河流地貌和山地地貌为主要内容;研究过程从早期对地貌形态的定性描述向多种地貌参数的半定量、定量分析转变;研究尺度空间上从某个小流域到整个造山带,时间上从数小时向百万年扩展。构造地貌演化时间序列的不确定性、地貌参数获取的复杂性、地形模型算法的多样化以及DEM生成过程中的误差因素,这些均影响构造地貌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在归纳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同时,对DEM在构造地貌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精度的SRTM 数字高程模型(DEM),定量勾画出青藏高原东南缘大尺度地形地貌的特征。分析表明,高原东南缘地貌特征为“负地形”,即海拔高程与地形坡度,与地形起伏度之间均为负相关关系,与高原中部的“正地形”--海拔高程或地形坡度与地形起伏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形成鲜明对比。但是,在高原东南缘,在河谷之间保留有高海拔、低起伏的残留面。这些残留面与高原内部的平坦面具相似的渐变地貌特征,从腹地的正地形逐渐变为川西的高海拔平坦面与深切河谷相间的负地形。虽然随着河流下切深度往南逐渐增加,残留面虽越来越少,但仍然可以识别,最终终止在雅砻江逆冲断裂带附近,该断裂带以南地区没有明显负地形特征。北东向展布的雅砻江逆冲断裂带对应着50~200 km宽的地形相对陡变带。综合区域新构造和构造地貌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 1)雅砻江逆冲断裂带可能代表着现今正经受侵蚀改造和弱化的高原老边界,该边界以北和以南地区抬升历史不同; 2)三江地区的峰值抬升期已过,目前以侵蚀为主。虽然不能排除与河流侵蚀对应的均衡反弹抬升作用,但具有真正意义的地壳增厚型的构造抬升较弱。国际上流行的高原东缘下地壳流动模式的依据之一是从高原内外流分界线到南中国海,存在一个区域上延伸数千公里的抬升前低海拔“类夷平面”的残留面。地貌特征,构造和地质综合分析都表明高原东缘不存在这样的类夷平面,不支持解释高原东缘地形演化和相应构造变形的下地壳流动模式。  相似文献   

12.
构造地貌与低温热年代学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伟 《地质学报》2021,95(1):214-226
构造地貌主要是结合地球深部构造活动与地表过程来研究地质地貌塑造和演化过程,探究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简述了构造地貌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如地幔对流的动力地形效应,定量研究古高程方法,气候、侵蚀和构造之间的相互反馈作用,侵蚀作用与岩石强度、地应力等定量研究问题等。同时,介绍构造地貌演化研究中主要测年方法之一的低温热年代学方法原理和进展,讨论了低温热年代学方法在构造地貌应用中的地形效应和热冷却对侵蚀速率的影响以及低温热年代学数据限定下的构造地貌演化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3.
利用DEM进行地形高程剖面分析的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会平  刘少峰 《地学前缘》2004,11(3):226-226
地形分析是地质地貌研究的重要手段,是以地形、地质图,数字图像资料以及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等为研究基础,在新构造研究中,特别是活动构造地貌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行地形地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高程剖面分析,坡度、坡向分析以及流域分析等。  相似文献   

14.
李瀚波  潘蔚  毛玉仙 《铀矿地质》2010,26(5):301-305
在简要介绍变差函数的原理、算法和研究区地质情况的基础上,将变差函数引入火山岩型铀成矿作用与地形相关性研究中。详细描述了赣杭构造带中不同成矿规模矿田(床)区地形高程变差统计的过程,初步分析了变差统计结果的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地形高程值变差函数的长轴方向可以反映研究区的主要构造方向,变差函数的长短轴半径与铀矿床的成矿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遥感、数字高程模型评估(DEM)、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实地测量技术的综合应用研究厄立特里亚地下水条件。对遥感数据进行解译以绘制岩性图和线性构造图。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绘制线性构造图和地貌图。通过实地研究开展构造研究,并把这些构造与线性构造解译相关联。在现场根据钻井记录和抽水试验数据,对泉和水井的水文地质背景开展调查。在地理信息系统中集成和分析了所有专题图层。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的存在受到岩性、构造和地形的控制。由于原生孔隙度和次生孔隙度致使玄武岩的出水量最高。高出水量的水井和泉一般与大规模线性构造、交叉线性构造以及相应的构造特征有关。在崎岖地形的变质岩和火成侵入岩中,地下水主要存在于拥有河谷堆积物的排泄通道内。地下水潜力巨大区域一般为上覆于红土化结晶岩的玄武岩层、拥有密集线性构造的平坦地形以及在结构上受限并含有河谷堆积物的排泄通道。所有研究结果证实,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是研究地下水资源和开发相应的勘探计划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梁飞达 《福建地质》2023,(2):119-125
寿宁境内属于闽东典型的基岩山区,受地形(地貌)和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存在局部村庄缺水的情况。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钻探施工结果,提出不同区域的找水方向。在研究区内发育压扭性构造、张性构造、风化裂隙的区域,寻找相对应的压扭性构造裂隙水、张性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局部处于补给区和径流区的缺水村庄可以考虑跨区域调水,在构造发育地段还可以考虑水平隧洞开发地下水。  相似文献   

17.
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对象是地球表面,是通过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完成的.构造活动通过所形成的地形地貌影响到区域和局部地区的气候;而气候变化的反馈作用表现为风化、剥蚀夷平地形来促使高原和造山带均衡上升.列举了目前国内外重点研究的地貌单元实例,如地峡、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湖盆、河流和海岸线(台地),介绍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动态.指出耦合系统的研究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地表地形是研究耦合系统的关键切入点,能精确定量测量地表地形的仪器设备和高精度的年代学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耦合系统的研究可以分为:构造事件时间序列、气候时间序列、地形演化的定量研究,以及耦合系统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王宁  刘福臣 《地下水》2014,(5):135-137
探讨了地形对电测深找水的影响机理、视电阻率变化规律;针对沟谷、山坡等不同的地形地貌,全面分析了沿构造走向布极、垂直构造走向等不同布极方式对电测深的影响;探讨了了岩层不同产状要素电测深成果的影响;提出了减少地形、岩层产状对电测深成果干扰的应对措施,提高电测找水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1 大地构造背景 陕西省陇宝一带位于北祁连构造带、北秦岭构造带和贺兰-六盘山断陷带三大构造单元,与华北板块相邻,是陆缘东西向构造带与南北向构造带的交汇部位,地域呈三角地形,其大地构造位置十分特殊.  相似文献   

20.
通晓地貌构造及地貌学原理,能够正确的帮助地貌的描绘,使得地貌逼真及易读。因此,优秀的地形测量员必须精通地质构造学及地貌学原理。目前关于描绘地貌方面的参考书较少,很难掌握地形构造规律及解决野外所碰到的困难。为此,我愿根据两年来的野外描绘经验,来谈淡这一方面的问题。地貌的描绘,完全取决于地形测量员的理论基础与实际工作中对地形特征的认识及其熟练的技术,并不单依靠足够的依据点。因此,每个测量员必须创造性的去完成工作任务。我们知道,地形点的控制对正确描绘地貌有着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