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浙江火山岩区金矿床黄铁矿的找矿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文给出了中国浙江火山岩区金矿床中黄铁矿的微量元素、形态和物理性质找矿标型特征.例如.(在许多)浙江火山岩区重要金-银矿床中黄铁矿相对富含铅、锌、钼、锡、砷、锑、铋而贫钴,镍、硒、碲:并且S/Se、Ag/Au、Pb/Ni、Se/Te、(As+sb+Bi)/(Se+Te)比值较高,Co/Nj、Ag/Pb、Ag/Zn、Cu/Zn和(Co+Ni)/(Pb+Zn)比值较低,再如含金黄铁矿比不含金黄铁矿的反射率低.总之,黄铁矿的标型性研究对于寻找金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烧锅营子金矿床的黄铁矿形成于早、中、晚3期,是主要的矿石矿物和载金矿物,其中以中期黄铁矿为最主要的载金者.黄铁矿的化学成分为:TFe43.34%~45.52%,S46.58%~48.86%,与标准黄铁矿相比显示亏铁、亏硫特点.黄铁矿内含丰富的微量元素,有Au、Ag、As、Sb、Bi、Cu、Zn、Pb、Co、Ni、W、Mo、Se等.其中Au、Ag、Cu、Pb、Zn、Bi含量较高,而As、Sb低,Se极低.其Au/Ag(多大于0.5)、(Cu+Pb+Zn)/(Co+Ni+As)(4.26)、Co/Ni(>> 1)比值表明其属中温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
山西高凡银金矿床黄铁矿的微量元素标型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凡银金矿床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研究发现富Au、Ag、Pb、Zn、As、Sb,贫Co、Ni、Se,且S/Se较大,S/As和Fe/(Pb+Zn)较小,As/(Co+Ni)、(Pb+Zn)/(Co+Ni)>10。同时高凡矿田中的滩上铜钼矿化点的黄铁矿则显示相反的特征。总结出一套区分两类矿化黄铁矿微量元素的标型特征,对高凡矿田和五台地区各矿化点的判别和评价中显示了一定的适用性,可作为本区寻找同类金银矿床的找矿标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江西银山矿床是一个与火山—次火山有关的多金属热液矿床。通过对其黄铁矿的化学成分特征表现出西山-九区具有富集Cu、Au(Ag)、Bi、Se的特点,向南北两侧黄铁矿中Pb、Zn、Ag、Te、Sb等元素增加,具有亏(损)硫现象;黄铜矿的化学成分特征表现出九区含As、Co比较高,贫Zn,银山区黄铜矿富Ag、Zn、Bi、Te、Ni。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山东招远大尹格庄金矿床中微量元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床围岩、矿石等微量元素的研究,表明大尹格庄金矿围岩中微量元素以富含 Bi,Au,Pb,W,Ag,Sn 为特点,矿体和矿化体中元素组合为 Au,Ag,As,Sb,Hg,B, Cu,Zn,Bi,Mo,Mn,Co,Ni,W。在5个成矿阶段中,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较明显,表现为 Au, Ag,As,Co,Bi,Cu,Pb,Zn 等的富集,成矿元素可分为2个分带序列,主成矿元素为 Au Ag Cu Pb Zn Bi 组合、头晕元素 As Sb Hg 组合和尾晕元素 Co Ni 组合。  相似文献   

6.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的成矿与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有关,并至少受3个玢岩岩枝控制。主成矿元素为Cu,伴生元素为Au、Ag、Zn、Pb,其他微量元素Mo、As、Ba、Bi、Cd、Co、Mn、Ni、Sb含量较高。元素在垂向上具有分带特征,即从矿体中心向外可依次划分为Cu、Au、Ag、As、Sb、(Bi)→Co、Ni→Mo→Mn→Ba→Pb、Zn、Cd、Bi、(Sb),上述元素的异常和组合是寻找和评价该类矿床的重要地球化学标志。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早期Cu—Au—Ag成矿和晚期Zn—Pb—Cu—Au—Ag成矿两个阶段:早期成矿阶段形成了Cu—Au—Ag主矿体,晚期叠加Zn—Pb—Cu—Au—Ag矿化。Cu与Au、Ag呈显著的正相关,Cu主要呈独立矿物黄铜矿产出,Au、Ag主要赋存于黄铜矿中。矿石的K/Na值为6.9、Rb/Sr值为0.8,显示出矿床矿富K、Sr和贫Na、Rb的成矿环境;而Au(平均品位0.6×10-6)0.4×10-6、Au(0.6×10-6)/Cu(0.4%)1和n(Cu)/n(Au)(为20678)40000以及Mo(19.7×10-6),说明该矿床富金而贫钼。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成矿与偏中性的斑岩有关,元素组合特征,异常元素在垂向上的分带特征,主成矿阶段的Cu—Au—Ag矿化和晚期叠加的Zn—Pb—Cu—Au—Ag矿化,富Cu、Au、Ag和贫Mo的成矿元素组合及富K、Sr和贫Na、Rb的成矿环境,均表明矿床具有产于岛弧或类似岛弧环境的斑岩型铜金矿床的特征且叠加斑岩成矿系统晚期呈脉状产出的浅成低温热液型Zn—Pb—Cu—Au—Ag矿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相关元素的分配和地球化学理论,讨论了各种热液成因黄铁矿中的Co、Ni、As、Sb、Cu、Pb、Zn、Au、Ag、Mn、Te、Se含量和Fe/S、Co/Ni、Pb/Zn、Au/Ag比率及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向,并得出黄铁矿的化学成分在探索矿床成因、划分成矿阶段、研究矿床分带和矿化评价等方面具一定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在胶东莱州吴一村地区完成的3266.06 m深钻,是目前焦家金成矿带最深见矿钻孔,研究钻孔揭露的深部矿石中金矿物及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对探讨深部成矿作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采取深钻中2420~3206 m垂深的岩(矿)芯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相学研究,结合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研究了矿石中金矿物的赋存状态和成分。对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黄铁矿进行了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深部矿石中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石英、黄铜矿、方铅矿,可见金主要以自然金和银金矿的形式存在,以晶隙金和裂隙金为主,其次为包体金。与浅部金矿床比较,深部金的成色较高。黄铁矿分为6种类型,第Ⅰ成矿阶段形成富Co型黄铁矿Py1,第Ⅱ成矿阶段形成富Ni型黄铁矿Py2a和Py2b,第Ⅲ成矿阶段形成富Au、As型黄铁矿Py3a和富Au、Ag、Pb、Bi型黄铁矿Py3b,第Ⅳ成矿阶段形成贫微量元素黄铁矿Py4。其中,Py1和Py2a发生强烈破碎,裂隙表面对热液中的Au络合物产生吸附作用,对金沉淀富集起重要作用。黄铁矿中Co、Ni、As等微量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而Au、Ag、Cu、Pb、Zn、Bi等主要以纳米级、微米级矿物包体形式赋存。Pb+Bi、Cu+Pb+Zn、Te+Bi与Au+Ag呈明显正相关,而Au与As相关性较差。黄铁矿中Co、Ni含量较低,而Au+Ag+As或Au+Ag+Pb+Bi+Cu含量较高指示成矿有利。另外,黄铁矿中Co、Ni含量较高,并且破碎强烈,成矿相关元素含量较高也指示成矿有利。  相似文献   

9.
矿床原生晕的垂直分带研究是寻找隐伏矿体和盲矿体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 30余种元素的分析 ,研究元素的分带指数、变化系数和变化指数梯度差 ,由此得出矿床原生晕由上至下的垂直分带为 :Mn Cd Zn Sn Cu Au Hg As( 1 82 0中段 ) ;Bi W Co Sb( 1 730中段 ) ;Mo Y( 1 70 0中段 ) ;Ni V Nb Sr La Sc Ti Yb Be Ag( 1 6 4 0中段 ) ;Pb Ga B Ba( 1 5 2 0中段 )。 30种元素的分带序列为 :Mn Ag1 Pb1 Cd Zn Sn Cu Au Hg As Bi W Co Sb Mo Y Ni V Nb Sr Cr La Sc Ti Yb Be Ag2 Pb2 Ga B Ba。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黑龙江省东宁县金厂特大型金矿床角砾筒型和蚀变岩(石英脉)型两种矿化类型的关系,系统采集样品,利用LA-ICPMS方法对4个成矿阶段黄铁矿微量元素进行了原位点分析和面扫描。结果表明,金厂金矿黄铁矿富含As、Co、Ni、Cu、Pb、Zn、Au、Ag、Sb、Se、Te、Bi,含少量W、Mo、Sn。两种类型金矿化,从第一成矿阶段到第四成矿阶段,黄铁矿微量金属元素成分及其变化具有相对一致的脉动演化规律,总体表现为从高Co、Ni低As向高As低Co、Ni演化,Au、Ag、Cu、Pb、Zn集中在第二、第三成矿阶段。研究认为,金厂金矿区不同矿化类型、不同金矿体属同一斑岩系统、不同空间位置产物;黄铁矿中As、Au+Ag、Cu、Pb+Zn含量,微量元素总量以及成分环带发育情况是评价金(多金属)矿化强度、伴生成矿元素以及富矿部位的有效指标。LA-ICPMS方法对黄铁矿微量元素的面扫描能高效经济地识别不同阶段黄铁矿,并简单量化其微量元素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位于上黑龙江盆地内的虎拉林金矿床为区域重要的金矿床之一,关于该矿床的成因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为厘清虎拉林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赋存状态,确定矿床成因及形成机制,作者运用LA-ICP-MS原位测试技术,分析了矿床中不同期次黄铁矿的元素组成.结果表明,该矿床存在PyI、PyII和PyIII三期黄铁矿,不同期次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组成差异明显,PyII为金主成矿期,其Cu、Pb、Zn、Ag、Au、Bi、As、Mo、V、Cr、Mn、Sb、Sn和Ga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在PyI、PyII和PyIII三期黄铁矿中,Co、Ni、As、Se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而Cu、Pb、Zn、Bi及Te、Mo、V、Cr、Mn、Sb、Sn、Ga分别以金属矿物微粒及纳米微粒金属矿物包体存在于黄铁矿颗粒中或间隙;Au、Ag以银金矿微粒形式存在于黄铁矿晶体及间隙中,且As在Au的迁移、富集和沉淀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三个不同期次黄铁矿的Co/Ni值均小于10,且在Co-Ni成因判别图中PyI主要分布于沉积区,PyII与PyIII则主要分布于沉积改造区及岩浆区.结合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认为虎拉林金矿床首先经历了早期沉积作用,之后受到来自含Au、Ag、Cu、Pb、Zn、Bi等元素成矿流体的热液叠加改造,成矿物质源于早白垩世深部岩浆,且成矿过程中存在岩浆热液与早期沉积地层的混染作用,是典型的斑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对高凤矿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高凤矿区金矿床有以下分布规律:1金矿床元素基本组合为Au、As、Pb、Zn、Co,伴生元素为Ag、Bi、Mo、Cu、Sb等,w(Co)/w(Ni)值可作为寻找隐伏含矿带的依据。2高凤矿区两个矿床的微量元素相关组合关系不同,高凤金矿床是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微量元素相关组合为Au、As、Bi、Cu、Sb、(Co、Ni);邓屋金矿床是以石英复脉网脉型矿化为主,微量元素相关组合为Au、As、Pb、Zn、Cu、(Co、Ni)。3利用格里戈良法得出高凤矿区垂直分带特征为:矿前晕Pb-Zn-Ag—矿中晕As-Au-Cu-Ni—矿尾晕Bi-Mo-Co。这些地球化学特征为矿区深部和周边地区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太行山区土岭、石湖金矿区地球化学及其找矿标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了土岭、石湖金矿区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标志。认为该矿区成矿物质—Au具有多源性;As、Sb、Ag、Au、Cu、Pb、Zn、Co、Ni为找矿指示元素;Hg是远程指示元素,而Au则是直接指示元素。指示元素的轴向分带序列为:As—Ag—Sb—Cu—Zn—Au—Pb—Ni—Co,并以此建立了预测矿体埋藏深度关系式:H=38.790As/Co+442.842 LnH=0.0923Ln[(As.Ag.Sb)/(Au.Co.Ni)]+6.3116  相似文献   

14.
南岭及其邻区两种不同成因类型铅锌矿床中方铅矿的微量元素标型较为明显,热液型方铅矿富Ag、Sb、Bi、Te、Se;层控型方铅矿含上述元素较低,而Au、Mo、Ge、In稍高。热液型方铅矿的Sb/Pb、Ag/Pb比值比层控型大,Sb/Bi、Se/Te、S/Se比值则比层控型小。此外,热液型方铅矿的比重、硬度、反射率、比层控型大,晶胞常数热电系数比层控型小。  相似文献   

15.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是一种固体微区分析新技术。用该技术来分析矿床中硫化物的微量元素组成可以为研究成矿流体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勘探提供有关的科学信息。文中以安徽铜陵矿集区内新桥Cu-Au-S矿床中的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的基础上,将矿床中的黄铁矿分为具有沉积特征的胶状黄铁矿(PyⅠ)、具有变形重结晶和热液叠加作用特征的细粒他形黄铁矿(PyⅡ)和具热液成因特征的中—粗粒自形黄铁矿(PyⅢ)3种类型。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测定结果显示,PyⅠ中相对富含Ti、Co、Ni、As、Se、Te;PyⅡ继承了PyⅠ中富含Ti、Co、Ni、As、Se、Te、Bi的特征,同时还含有不均匀分布的少量成矿元素(Cu、Pb、Zn、Au、Ag);PyⅢ中成矿元素Cu、Pb、Zn、Ag、Au以及Bi元素的含量较高,Co、Ni、As的含量较低。在元素赋存状态方面,Co、Ni、As、Se和Te均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进入到了黄铁矿的晶格中;Bi在PyⅡ中主要以含Bi矿物的微细包裹体形式存在,而在PyⅢ中的Bi还部分取代了Fe而占据了晶格;Cu、Pb、Zn、Au、Ag这些成矿元素中,Cu和Zn分别以黄铜矿和闪锌矿的矿物包裹体存在于黄铁矿中;PyⅡ中所含的少量Au、Ag,可能分别以自然金和自然银的形式存在,而在PyⅢ中Au可能主要以银金矿的形式存在,Ag除了以银金矿的形式存在以外还可能赋存于黄铁矿中含铋的矿物包裹体内;Pb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的方铅矿或含铋矿物的包裹体中。在综合分析黄铁矿的结构形态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的基础上认为,PyⅠ型黄铁矿可能形成于前人提出的晚古生代海底沉积或喷流沉积环境,PyⅡ和PyⅢ型黄铁矿分别形成于中生代区域构造变形-热液叠加改造的过渡环境和热液环境,PyⅡ和PyⅢ的形成时间相近。新桥矿床的形成可能经历了晚古生代海底沉积或喷流沉积期和燕山期热液期,胶黄铁矿主要形成于沉积成矿期,而矿床中成矿物质Cu、Pb、Zn、Au、Ag等主要来自燕山期岩浆侵入作用形成的热液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丛源  李雪梅  董庆吉 《世界地质》2007,26(4):435-440
应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讨论了黄埠岭矿床中指示元素的组合特征。综合对该矿床具有代表性的7号矿脉和10号矿脉的分析结果,确定了黄埠岭金矿床Au的富集与Ag、Cu、Pb、Zn、Bi密切相关,矿体原生晕头晕组合为As、Sb、Hg,主成矿元素组合Au、Ag、Cu、Pb、Zn、Bi,尾晕元素组合为Co、Ni。为矿床的深边部成矿预测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7.
小贺毒砂~多金属矿矿石中部分样品的含金品位可达≥0.3g/t,明显具备伴生金矿产地特征,矿床赋存于晋宁晚期的灵山片麻状花岗岩岩体的断裂带中,岩体遭受强烈挤压破碎和广泛的矿化蚀变,岩石Au、Ag、Pb、Zn、As及Sb、Bi、Cu、Mo异常显著,Au/Ag比值0.03,Co/Ni比值>1,Pb/Zn比值>2,Sb/Bi比值>2,反映出良好的含金性,剥蚀程度较低,具备寻找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地质条件。特别值得指出的是1号矿体矿石含金达工业品位,尚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矿化蚀变带的存在,小贺毒砂~多金属伴生金矿值得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不少韧性剪切带金矿床已由勘探转入开采,当前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矿床深部矿体延深评价。对河台金矿床矿山资料进行了二次开发,并在矿床沿垂深及横向剖面进行了系统取样分析,研究了河台金矿床Au与伴生微量元素在垂深及横向剖面上的地球化学行为。结果表明,Au及伴生微量元素在垂深及横向上含量变化具有不均匀性。矿床垂深剖面Au品位自上而下升高,Ag趋向于下降,Au/Ag比值升高,大部分变化范围为0.5-4.0,0m以下为0.38-7.0。据此判断目前揭露矿体属中上部。在矿床垂深剖面Au及伴生微量元素Bi,Se和S具有自上而下高的趋势;Ag和W自160m至0m则下降,Au/Ag,S/Se和Bi/Au比值自上而下升高,这可以作为矿体延深评价及找矿地球化学的指示剂。本矿床特征元素组合为Au-Ag-Bi-S-Cu-Se-As-W。矿床横向剖面中,Au,Ag,As,S,Cu,Bi,Se和W具有升高的规律,Au/Ag,S/Se,Cu/(Pb Zn)和W/Sn比值在上述序列岩石中具有升高的规律,而W/Au,Pb/Zn和Bi/Au则下降,这可以作为本矿找矿找矿地球化学指标。根据本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综合Au及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诸因素分析,本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混合岩,并与基底建造具密切关系。可以认为在0m中段往深部仍有具工业价值的矿体,河台金矿可发展成为超大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浩布高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黄岗-甘珠尔庙成矿带,该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目前,浩布高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赋存机制尚不清晰,矿床成因类型亦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手段,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对浩布高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特征、赋存机制以及矿床成因类型进行了探讨。LA-ICP-MS分析结果表明,浩布高矿床中闪锌矿以富集Fe、Mn、Co、Cu、Se、Ag、Cd、In、Sn等元素,贫Ni、Ga、Ge、As、Mo、Sb、Au、Tl、Pb、Bi等元素为特征。其中,Fe、Mn、In等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的方式替代Zn赋存于闪锌矿中,Cu、Ag、Sn等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可能部分以微粒包裹体的形式存在。In与Cu含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推测In在闪锌矿中富集机理可能为Cu++In■3+2Zn2+。Cd与Fe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性,而与Zn含量呈负相关性,这可能暗示在闪锌矿中Cd主要以类质同象的方式置换Zn元素而非Fe元素。通过穷举闪锌矿微量元素图解发现,...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阳高县堡子湾金矿床矿物标型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成因矿物学及找矿矿物学观点,系统研究堡子湾金矿床黄铁矿、金矿物、方铅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等金属矿物,石英、碳酸盐、绢(白)云母和金红石等非金属矿物的产状、形态及化学成分标型,结果表明:①矿床中矿物组合复杂,硫化物种类多,有少量硫盐矿物出现;②矿物中微量元素成分复杂,富含As,Sb,Bi,Se,Te等Au活化、迁移有利的矿化搬运剂,Cu,Ph,Zn,Au,Ag等成矿元素和Cr,Ni,V等深源元素;元素矿物组合及其特征比值指示金矿化与深源(下地壳或上地慢)浅成岩浆热液活动(斑岩系统)有关,燕山期石英二长斑岩(角砾岩)是成矿的主导因素;③矿石中大量出现铁白云石、富铁闪锌矿,粒状、富Ti金红石的大量分布,反映矿床剥蚀深度较大,目前可能已揭露至中深部中温带,位于斑岩系统的中下部,深部金矿化不利;④矿石含丰富的铜矿物,其他硫化物矿物中含铜量大,指示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Cu(Au)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