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云南个旧锡矿是全球最大的锡多金属矿床之一,但矿区内同时代花岗岩成锡矿潜力差异显著,其控制因素仍不清楚。本文选取贫矿的龙岔河似斑状花岗岩和成锡矿的老厂-卡房(后文简称老-卡)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岩地球化学成分和黑云母成分分析,系统研究个旧矿区不同花岗岩成锡矿潜力差异的控制因素。测试结果表明,龙岔河花岗岩和老-卡花岗岩具有相似的、以表壳物质为主的岩浆源区以及较高的初始熔融温度,表明岩浆源区和熔融条件不是控制二者成矿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黑云母成分显示老-卡花岗岩和龙岔河花岗岩均具有较低的氧逸度,岩浆演化过程中锡为不相容元素,有利于锡在残余熔体中富集,表明氧逸度条件也不是导致成矿潜力差异的关键因素。龙岔河花岗岩发育角闪石、榍石、黑云母,而老-卡花岗岩发育岩浆白云母,指示后者分异程度更高。此外,与龙岔河花岗岩相比,老-卡花岗岩具有富硅,贫钛、铁、镁、钙和稀土元素特征,稀土元素呈现“海鸥式”配分模式,并且具有较低的Nb/Ta、Zr/Hf、K/Rb和较高的Rb/Sr比值,同样指示老-卡花岗岩具有更高的结晶分异程度。并且相比于龙岔河花岗岩为准铝质的特征,老-卡花岗岩的过铝质特征有利于锡分配进入岩浆出溶的流体相中富集成矿。因此,岩浆性质和演化程度是导致个旧地区不同花岗岩成矿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龙岔河花岗岩形成锡矿化的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2.
北山柳园地区分布大量的花岗岩类岩石,岩石类型有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 定年分析结果为:花岗闪长岩的侵位年代为423±8Ma 辉铜山以东(HT-)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分别为436±9Ma 和397±7Ma。该区花岗质岩石都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K、Ni、Ta、P 和 Ti 负异常的特征,属于准铝质到过铝质的高 K 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无 Sr 和 Eu负异常的特征,ε_(Nd)(t)=-2.5~-0.8,其岩浆源于岩石圈地幔或是软流圈与岩石圈地幔相混合的岩浆熔融,并受到了含有火山弧组分的年轻地壳的混染。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具有 Sr 和 Eu 负异常的特征,ε_(Nd)(t)值分别为 1.4、-4.0~-2.0和-2.7~-0.3。HT-钾长花岗岩岩浆主要源于由于岩石圈地幔岩浆作用而导致上覆年轻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花牛山附近(HN-)钾长花岗岩岩浆主要源于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可能受到了部分年轻地壳物质的混染;二长花岗岩岩浆主要源于年轻地壳的部分熔融。柳园地区4类花岗岩类岩石都是后碰撞构造背景下的岩浆产物,岩浆形成可能与俯冲板片断离有关。  相似文献   

3.
刘斌  余昌涛 《地质与资源》1993,2(2):118-126
营口地区印支期花岗岩为Ⅰ型(同熔型)花岗岩,燕山期花岗岩为S型(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印支期花岗岩是造山运动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岩浆来源于深部。燕山期花岗岩是与燕山期造山运动同构造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岩浆来源于浅部。金矿床的形成主要与印支期次碱性二长花岗岩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在600~850℃,75~300MPa条件下对与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密切相关的个旧复式花岗岩体,和与大厂长坡-铜坑、龙头山2个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密切相关的龙箱盖复式花岗岩体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其结果表明,不仅形成这2个著名复式花岗岩的岩浆性质及岩浆的演化规律有明显的差异,而且形成同一个复式岩体的岩浆的性质及其演化特点亦有明显的不同。个旧花岗岩浆中,形成老卡岩体的岩浆固相线位置低,具有共结岩浆性质,而形成马松、龙岔河岩体的岩浆固相线位置稍高,具有近共结花岗岩浆的特点;形成龙箱盖复式花岗岩的岩浆在性质上有所不同,其固相线位置较高。这些研究结果表明,2类超大型锡矿床的成矿花岗岩浆的性质、起源与演化规律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造成这2个复式花岗岩体在超大型锡矿床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西藏南部过铝花岗岩的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西藏南部过铝花岗岩的岩带划分、空间分布和岩浆活动的峰期、规模等方面,总结了西藏南部过铝花岗岩时空分布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过铝花岗岩岩浆活动始于早侏罗世,在中新世达到峰期,且主要集中在20~10Ma;岩石类型主要有电气石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冈底斯带过铝花岗岩岩浆活动具有由东到西、由南向北的迁移活动规律;西藏南部过铝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可划分为5期。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块北缘西段巴音诺尔公—狼山地区的牙马图岩体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岩体中广泛发育岩浆暗色包体,二者界线明显。包体为岩浆结构,大多数具有塑性外形,发育淬冷边、反向脉,存在多种不平衡结构和矿物组合,如斜长石环带、石英眼斑、针状磷灰石等,显示岩浆混合特征;包体的SiO2含量为48.40%~55.40%,寄主花岗岩SiO2含量为65.03%~72.85%,具有明显的SiO2含量间隔;与寄主花岗岩相比,包体的Fe、Mg、Ca、Ti含量较高;包体和寄主花岗岩的主要氧化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相似。包体和寄主花岗岩的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明显的岩浆混合趋势。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暗色包体是基性岩浆侵入到酸性岩浆淬冷的产物,牙马图岩体存在两种岩浆的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朱永峰 《岩石学报》2012,28(7):2113-2120
在新疆西南天山科桑溶洞地区,新厘定出一套斜长角闪岩-花岗岩地质单元:侵入斜长角闪岩中的新元古代白云母花岗岩(片麻状构造)、以及侵入上述古老岩石单元的早奥陶世花岗岩(块状构造)。片麻状白云母花岗岩中锆石具有热液锆石边、岩浆锆石幔和碎屑锆石核(边-幔-核结构),剔除被热液锆石和碎屑锆石混染的SHRIMP测点,获得岩浆锆石幔的加权平均年龄752.3±5.1Ma(MSWD=0.95),代表岩浆的结晶年龄。块状花岗岩的锆石具有边-核结构,热液锆石边的U-Pb年龄(419.5±5.7Ma)明显偏低。剔除热液锆石和碎屑锆石,获得岩浆锆石的平均U-Pb年龄481.1±4.4Ma(MSWD=0.88),代表花岗岩的结晶年龄。早奥陶世早期,岩浆侵入新元古代片麻状白云母花岗岩中。在晚志留世或者更晚时期,两类花岗岩共同经受了变质热液改造,变质流体交代岩浆锆石,导致锆石溶蚀再生长。  相似文献   

8.
胶东文登岩体—二长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登岩体的主体位于胶东半岛文登市境内,出露面积约450Km ̄2,该岩体具有多阶段(期)侵位演化特征。早期由细粒二长花岗岩、含斑中粗粒二长花岗岩构成;晚期由斑状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巨斑状中粒二长花岗岩构成。早期岩浆源于上地壳部分熔融;晚期岩浆是早期岩浆发生以斜长石、黑云母为主的矿物相分离结晶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9.
新疆蒙库地区位于阿尔泰山南麓,南接准噶尔盆地。该地区花岗岩分布广泛,主要为华力西中、晚期花岗岩。对蒙库地区华力西中期(石炭纪)花岗岩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该区花岗岩处于华力西期大陆边缘造山带环境中,具有汇聚、造山期花岗岩的特征。岩浆沿断裂带上侵就位,为板块俯冲作用、陆—陆碰撞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弧。深入研究蒙库地区花岗岩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时期该地区区域构造、岩浆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文登岩体的主体位于胶东半岛文登市境内,了露面积约450Km^2,该,岩体具有多阶段(期)侵位演化特征。早期细粒二长花岗岩、含斑中粗粒二长花岗岩构成;晚期由斑状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巨斑状中粒二长花岗岩构成。早期岩浆源于上地壳部分熔融;晚期岩浆是早期岩浆发生以斜长石、黑云母为主的矿物相分离结晶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浆作用的时间和期次的确定对讨论东北地区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激光ICP-MS技术进行锆石U-Pb年龄测定的结果表明,大兴安岭中部乌兰浩特-索伦地区的中生代花岗岩浆活动可以划分为3期:中-晚三叠世花岗岩岩浆侵位结晶年龄为235-225Ma;早-中侏罗世花岗岩岩浆侵位结晶年龄为182-175Ma;早白垩世花岗岩岩浆侵位结晶年龄为140-125Ma,与该区广泛分布的中生代火山岩时代一致。该区花岗岩的年代学格架与松辽盆地东缘的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地区完全可以对比。花岗岩中的捕获锆石具有与额尔古纳地块新元古代花岗岩一致的的年龄信息(-800Ma),反映该区曾经具有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结合岩石学特征和邻区的其它地质资料,该区三叠纪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闭合造山后的岩石圈伸展体制有关,侏罗纪花岗岩可能是佳木斯地块西缘洋壳俯冲及与松嫩地块拼合作用的产物,而早白垩世花岗岩的形成则与板内拉张性构造体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湖南瑶岗仙钨矿床与成矿有关的碱长花岗岩岩株中发育多种类型包体,包括花岗岩、石英闪长斑岩、黑色包体及云英岩析离体等。这些包体的地质地球化学性质不同,来源和演化路径不同,记载着瑶岗仙花岗岩成因和岩浆分异演化的历史。对这些包体岩石学、地球化学的研究,结合岩体本身和区域燕山早期花岗岩基的对比研究,明确了花岗岩包体(Ⅰb)来自深部岩浆房中早期结晶的花岗岩,性质与区域花岗岩相近;石英闪长斑岩和黑色包体为前寒武纪变质岩在重熔时的残留;云英岩析离体是由花岗岩Ⅰ的岩浆晚期进一步分异形成的浆液过渡态流体结晶沉淀而成;产于石英斑岩中的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包体(Ⅲb)捕获自岩浆房中分异的补体或补体上升时初步分异形成的花岗岩。形成瑶岗仙岩体的花岗岩高度富含挥发分,致使其中的包体强烈同化混染,并富含萤石、云母、电气石等以及硫化物矿物。瑶岗仙岩体是区域花岗岩基所代表的岩浆房高度分异的岩浆上侵的产物,石英斑岩岩浆直接来自于岩浆房结晶分异残留岩浆,而非瑶岗仙岩体的分异产物。建立了瑶岗仙地区燕山早期岩浆演化序列:岩浆房主体(二长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补体)→碱长花岗岩岩株→浆液过渡态流体成矿→石英斑岩脉侵入。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块北缘西段巴音诺尔公—狼山地区的牙马图岩体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岩体中广泛发育岩浆暗色包体,二者界线明显.包体为岩浆结构,大多数具有塑性外形,发育淬冷边、反向脉,存在多种不平衡结构和矿物组合,如斜长石环带、石英眼斑、针状磷灰石等,显示岩浆混合特征;包体的SiO2含量为48.40%~55.40%,寄主花岗岩SiO2含量为65.03%~72.85%,具有明显的SiO2含量间隔;与寄主花岗岩相比,包体的Fe、Mg、Ca、Ti含量较高;包体和寄主花岗岩的主要氧化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相似.包体和寄主花岗岩的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明显的岩浆混合趋势.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暗色包体是基性岩浆侵入到酸性岩浆淬冷的产物,牙马图岩体存在两种岩浆的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麻棚岩体花岗岩类岩石主要的副矿物组合(磁铁矿、榍石、磷灰石、锆石等)和相应的含量以及矿物的形态、成分,特别是花岗岩中330粒和石英闪长岩中316粒锆石群形态学的研究,结合岩相学特征,探讨了花岗岩的成因、岩浆演化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确定麻棚岩体为岩浆成因,岩浆物质组成以壳源为主,有幔源物质混入,为Ⅰ型花岗岩;副矿物在相对氧化环境下结晶,锆石在900℃~600℃范围内结晶。锆石结晶温度跨度大以及斑晶具有黑云母等含水矿物,表明侵位前岩浆富含水分;锆石结晶温度的峰值变化以及岩石的斑状结构表明,岩浆在侵位时曾经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气—液分离。岩浆结晶过程中的相对氧化环境和岩浆的气—液分离对金矿的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松潘-甘孜地体中的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印支晚期至燕山初期,其主体是扬子地块沿龙门山构造带向松潘-甘孜地体内楔入导致松潘-甘孜地体中下地壳低速层发生部分熔融的结果.虽然在松潘-甘孜地体中多数岩体长轴走向和矿物定向均呈北西向,但过去区调中划分的北西向的金川-理县构造岩浆带不能代表这种楔入作用的产物,而应重新划分为北东向的道孚-金川-小金-黑水构造岩浆带,四姑娘山岩体是这个北东向构造岩浆带中的典型岩体.四姑娘山花岗岩属高Ba-Sr的钙碱性岩石,具有碰撞花岗岩的特征和岛弧花岗岩的某些特征,而非A型花岗岩;其岩浆成分以中下地壳为主并有幔源特质的加入,其锆石普遍具有岩浆锆石的特征.通过对四姑娘山花岗岩体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的23粒锆石激光探针U-Pb定年,确定其岩浆结晶年龄为燕山早期(191±1)Ma.此年龄对解决龙门山断裂带形成的初始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西雅山花岗岩岩浆演化及其Ta-Nb富集机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李洁  黄小龙 《岩石学报》2013,29(12):4311-4322
雅山岩体是华南地区著名的富含钽铌矿的稀有金属花岗岩。从早阶段到晚阶段花岗岩中的云母的Li、F和Rb2O含量逐渐升高,其类型变化为“黑鳞云母→Li-云母→锂云母”。锆石的Zr元素被Hf、U、Th、Y和P等元素的置换比例随着岩浆演化程度升高而增大。云母和锆石矿物成分变化特征与全岩体系的Zr/Hf、Nb/Ta比值不断下降而F、Li和P2O5含量逐渐升高的趋势一致,将可以用于指示岩浆演化程度。在岩浆演化过程中不断富集的P、F、Li元素增加了熔体中非桥氧数(NBO),促使钽-铌元素在岩浆中的溶解度加大而逐渐富集,在最晚阶段的黄玉锂云母花岗岩具有最高的Ta、Nb元素含量。因此,雅山花岗岩具有较高的F、Li、P2O5含量是其岩浆演化及其Ta-Nb富集的重要机制。西华山花岗岩中的云母与雅山花岗岩中的锂云母相比,具有明显较低的F、Li、Rb2O含量,表明西华山花岗岩的岩浆演化程度相对低于雅山花岗岩。西华山花岗岩中的钨富集与流体作用密切相关,体系氧逸度的降低促使了钨成矿。因此,岩浆演化程度的不同可能是造成华南稀有金属花岗岩发生不同成矿作用(如Ta-Nb矿和W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吴才来  雷敏  吴迪  张昕  陈红杰  李天啸 《地质学报》2016,90(9):2276-2315
南阿尔金花岗岩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西部的且末县南依干村花岗岩体年龄分别为352’4Ma、349’2Ma、343’3Ma,东部的白干湖村北花岗岩体的年龄分别为447’4Ma、444’5Ma、448’2Ma,茫崖镇西花岗岩为444’6Ma、435’4Ma,阿克提山花岗岩为265’2M,柴水沟花岗岩为406’5Ma,常春沟石英闪长岩为469’3Ma,茫崖镇北花岗岩为462’8Ma。根据花岗岩的定年结果,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本文将南阿尔金花岗岩类划分出为五期:第1期岩石组合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Ⅰ型花岗岩的属性,时代460Ma;第2期岩石组合为石英二长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具有S型号花岗岩的特征,时代为435~450Ma;第3期岩石组合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属性,时代为404~411Ma;第4期花岗岩组合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时代为343~352Ma,具有S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属性;第5期花岗岩组合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具有Ⅰ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时代为265Ma。根据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我们认为第1期(465~469Ma)花岗岩浆活动可能与洋壳的俯冲作用有关;第2期(435~450Ma)岩浆活动可能属碰撞后岩浆活动;第3期(404~411Ma)岩浆活动可能与板块碰撞后造山带块体均衡调整有关,第4期(343~352Ma)岩浆活动可能与特提斯构造活动有关,第5期(265Ma)岩浆活动可能与阿尔金断裂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
梁磊  董业才  高嵛飞  张玲  徐桃 《地质论评》2021,67(1):67020021-67020021
关于稀有金属花岗岩的成矿流体来源及与岩浆演化的成因关系长期存疑。现以华南稀有金属花岗岩的典型代表广西栗木花岗岩为例,通过对成矿地质体花岗岩垂向分带的岩相学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的深入研究,分析岩浆—热液的形成演化路径与成矿过程。研究表明,岩浆演化除了结晶作用外,还有大规模的气—液分离,岩浆—热液的形成主要与其中的气—液分离有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岩浆残液。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均来自第二次气—液分离形成的二级残余富气流体相构成的岩浆—热液,岩浆—热液系统由三个不同空间分布的分支系统组成,每个分支系统在不同环境下以交代、结晶等不同形式与上部地质体作用,演化形成成矿流体,最后形成岩体接触带及附近的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和以细晶岩为底部边界的成分分带。研究成果还原了岩浆演化形成岩浆—热液的详细路径,构建了成矿模型,对深入认识花岗岩的岩浆演化与成岩成矿作用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芙蓉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W-Sn多金属成矿带中部,是近几年来发现的具有巨大找矿潜力的锡矿田(黄革非等,2003),与骑田岭A型花岗岩有密切时空关系,但锡成矿与骑田岭花岗岩成岩间是否具有成因联系尚存在分歧.本文从研究骑田岭花岗岩岩浆演化特征和岩浆演化过程中的成矿流体人手,探讨成矿与骑田岭花岗岩成岩之间的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电子探针分析对采自泰国北部成矿(沙蒙矿床)和贫矿(Tak岩体)花岗岩体中的黑云母开展了对比研究,以期厘清花岗岩制约锡成矿的控制因素。结果显示,成矿和贫矿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均属于岩浆成因,前者偏铁质,具有S型花岗岩黑云母成分特征;后者偏镁质,与I型花岗岩黑云母成分一致。利用机器学习拟合的黑云母温压计,估算成矿花岗岩早期岩浆结晶温度和压力分别为812~858℃(平均835℃)和702~882 MPa(平均781 MPa),而贫矿岩体对应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795~833℃(平均811℃)和188~373 MPa(平均226 MPa)。两类花岗岩具有明显不同的侵位深度、岩浆氧逸度和初始挥发分。研究表明,在伸展构造体制下,深部地壳的富F变沉积岩高温熔融形成的还原性岩浆,经长距离运移至较浅的深度侵位更有利于锡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