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世纪的首届国际矿物学大会于 2 0 0 2年 9月在英国爱丁堡举行。继上届首次增设环境矿物学专题后 ,环境矿物学问题成为本届大会的一个重要论题 ,提交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会议收录了 2 3个国家 (上届 14个国家 )的环境矿物学方面论文 91篇 (上届 32篇 ) ,提交论文较多的国家有英国 (2 3篇 )、美国、意大利 (各 9篇 )、日本 (7篇 )和中国(5篇 )等。论文主要分为 4个主题 ,分别是矿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6篇 )、生物矿化作用与有机成因矿物 (18篇 )、环境矿物与人类健康 (2 8篇 )及矿物学和污染地球化学 (39篇 )。1 矿物与微生…  相似文献   

2.
地质微生物学中几项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海良  于炳松  吕国 《地质论评》2009,55(4):552-580
地质微生物学是地质学和微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该研究领域涉及全球许多种极端环境,例如从地下深部结晶岩、古沉积岩、到现代超盐度湖泊、干旱的沙漠和热液喷口系统等。因为地质微生物学进展的综述可能要用一本专著方可阐述清楚,作者在此仅对地质微生物学几个活跃的前缘研究领域进行了综述,包括大陆深部、盐碱环境、干旱沙漠等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白云石的微生物成因,古代沉积岩中的微生物古DNA及其环境意义以及海洋地质微生物学等几个方面。这些研究证明了将地质过程和微生物作用联系起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正为构建高层次的中文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华语世界地球科学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度交流,打造中国的"CGU"会议,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China)专家委员会决定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定于2014年7月2~4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第三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会议第一号通知发出后,得到海内外同行的热烈响应,对会议专题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经大会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设置6个主题、19个专题。超越专题范围的内容,可以列入第七主题。  相似文献   

4.
分形(Fractal)理论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科学方法论,是探索复杂性的一种新工具。为了交流全国分形理论与地质应用方面的成果,推动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将于1992年5月中旬,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主办召开第一届全国分形理论与地质科学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承办。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地质环境调查与区划主要研究成果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地质环境区划研究,对有效保护地质环境、履行地质环境保护管理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既是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开展全国地质环境区划的试点,又是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的支撑性工作,是在国内尚无成功的范例,又没有成熟的理论研究体系下开展的。项目在分析地质环境区划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明确了江苏省地质环境区划“六专(专题区划)一综(综合区划)”的区划思路;从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层面考虑,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山体资源保护、地质遗迹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等6个专题区划评价指标体系;以MapGIS的空间分析模块为评价平台,进行了6个专题区划评价;基于6个专题区划成果,建立地质环境综合区划评判体系,以地质环境问题为导向进行一级区划,以地质环境功能为导向进行二级区划;从地质资源保障及地质环境安全角度,提出了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协办的“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于2005年4月25-29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来自国内的3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4月30日至5月2日组织了4个野外考察小组,分别对武当山、三峡、神农架、庐山的地质进行了考察。会议交流分主会场和11个分会场。孙枢、裴荣富、於崇文、张本仁、贾承造、翟裕生、谢先德、刘嘉麒8位院士在主会场作了报告。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加拿大地质调查所联合组织,由国际数学地质协会(IAMG)、国际地质数据委员会(COGEODATA)、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同发起的矿产资源统计预测国际学术讨论会(IWSPMR’90)于1990年10月20日至25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澳大利亚、印度、西班牙和中国的11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8.
今年七月下旬在夏威夷举行了第五届环太平洋能源和矿产资源会议.会议由以下几个单位联合组织: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AAPG)、亚洲近海矿产资源联合勘探协调委员会(COOP)、南太平洋海域矿产资源联合勘探协调委员会(COOP/SOPAC)、国际地科联(IUGS)、太平洋科协(PSA)及夏威夷大学东西方中心.会议于1990年7月29日~8月3日进行.提交大会的论文有250余篇.整个会议分十个专题进行,其中包括①大洋钻探计划,②国际编图计划和新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编图技术,③海洋矿产,④非海洋矿产,⑤环太平洋构造,③油气,⑦太平洋海洋新领域,⑧遥感,⑨海下滑塌,⑩地热等.每个专题中的论文除了在会上宣读外,还分别以展报形式进行讨论及交流.会议组织的现代火山地质考察颇有特色.除此之外还举办了几个专题讨论会和短训班,如:①东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能够通过改变细胞膜脂类成分而灵敏地响应地质环境条件的变化,使得人们建立了一系列微生物的古环境代用指标。应用比较广泛的古温度定量化指标包括藻类的长链烯酮U_(37)~k、古菌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的TEX_(86),以及细菌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的MBT/CBT等。然而,由于缺乏生理学和生态学分析,人们在应用微生物的环境代用指标时不断发现适用性问题。论文重点从微生物对环境响应的化学过程、生理范围和生态效应这三方面分析了一些环境代用指标在应用时需要考虑的多指标相互验证、线性范围和灵敏度,以及地区性差异等问题。微生物通过脂类响应环境变化有多种化学方式和途径可以实现,使得许多代用指标可以相互验证。微生物对地质环境的生理响应是有线性范围的,这决定了微生物脂类的环境代用指标的灵敏度大小。而微生物对环境因子的生态响应则决定了代用指标的应用存在地区性差异。某种环境的微生物活动往往受到一些限制性因子控制,相应地一些微生物脂类的环境代用指标也主要响应这些限制性环境因子的变化。微生物的古环境代用指标的应用不仅需要了解微生物通过脂类响应环境变化的化学机理,更要了解相应微生物的生理学和生态学原理。  相似文献   

10.
1992年5月18~21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分形理论与地质科学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同主办的,共8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本次会议的专题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综述,对城市地质环境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地质矿产部地质矿产科技情报网西北分网举办的这个会议于1983年8月21日至9月2日召开。参加会议的共27个单位,60名代表。会议期间,代表们首先参观考察了察尔汗钾肥厂和达布逊、小柴旦、茶卡等盐湖;会上交流了29篇论文(其中大会交流16篇)。武汉地院研究生部霍承禹、韩蔚田老师在会议上作了学术报告;部情报所项仁杰、矿床所吴必豪、青海地质一队杨谦等同志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盐类矿产(主要是钾盐)的研究、开发现状;西藏、内蒙、河南、山西、四川等省(区)的代  相似文献   

13.
梅冥相 《古地理学报》2014,16(3):285-304
微生物席是一个特别的微生物群落,构成了地球上形成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生态系,这已经成为共识。但是,由于微生物席生物构成的复杂性、发育环境和产物的多样性,对微生物席的属性还存在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答案意味着不同的研究领域,因为对一个基本问题,即“究竟什么是微生物席”,要获取一个单一的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微生物席定义的多重性答案,最终就成为地球生物学框架下一个年轻的沉积学分支——“微生物席沉积学”的概念体系和理论基础。最为重要的是,要穿越成岩作用“过滤器”,去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微生物席建造物的生长机理和发育过程,还存在若干的困难,这些困难表现在几个重要的现象之中,如:(1)寒武纪叠层石中的底栖鲕粒;(2)中元古界灰岩层面上特别的MISS(微生物诱发的沉积构造);(3)中元古界叠层石白云岩序列中的凝块石。因此,基于微生物席的属性和特征所蕴含的微生物席的多样化定义,介绍微生物席沉积学的理论体系,对于深入理解这一年轻分支学科的现状和进一步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识别新技术:地质微生物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当前国内外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评价发展趋势要求有更多具有精细探测和评价功能的技术,这给地质微生物水合物探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出了需求和挑战。简要介绍了当前水合物成藏或沉积环境研究中所涉及的主要微生物类别及其主要关系,它们绝大多数是适应海底深部低温高压环境的厌氧极端生物。其中重要类群是为天然气提供气源的产甲烷古生菌、参与甲烷厌氧氧化过程的甲烷氧化古生菌和硫酸盐还原细菌。介绍了国内外几个地质微生物探测技术的实例,包括历史悠久的"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微生物计数法、群落结构和标志类别法;另外,对新露头角的微生物生物标志物法等其他方法也给予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全国环境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研讨会于2006年5月20~22日在武汉举行。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举办。会议旨在交流和研讨前一阶段全国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工作成果,介绍多目标地球化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地质环境综合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可避免地对地质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影响到地质环境作为人居环境的功能。因此,合理划定地质环境保护区域,对有效保护地质环境、履行地质环境保护管理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地质环境调查成果为基础,基于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建立了包含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山体资源保护、地质遗迹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等6个专题区划的地质环境综合区划。具体划分的地质环境专题区划包括,地质灾害划分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矿山地质环境划分为重点治理(防治)和一般治理(防治)区、地下水(土壤)划分为修复治理区、重点防护区、一般防护区、自然防护区、山体资源划分为特殊保护区和适宜开发区、地质遗迹划分为重点保护(开发)区和一般保护(开发)区、地质环境综合区划划分为保护区、控制开发区、修复治理区和适宜开发区。  相似文献   

17.
杨孝群  李忠 《沉积学报》2018,36(4):639-650
第33届国际沉积学会议于2017年10月9日-12日在法国图卢兹召开,微生物碳酸盐岩专题受到持续关注。在总结会议成果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微生物沉积学文献以及现代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考察,分析了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前沿及进展,包括:1)微生物席矿化产物及序列,认为矿化产物包括方解石(低Mg、高Mg、超高Mg)、文石、含铁、锰和钙的碳酸盐岩,镁-硅和黄铁矿等产物,矿化序列多样。2)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元素记录,其中碳、氧、氮、磷、硫、铁、硅、砷等元素及同位素特征可能保留了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和早期成岩的信息。3)纹层、凝块等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结构机理及指示意义。4)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环境,认为潮坪环境,特别是平均低潮面附近及其以上叠层石灰岩、凝块岩等微生物碳酸盐岩最为发育。依据国际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学发展特点,本文针对国内相关领域进一步探讨了研究趋向,提出分类认识微生物碳酸盐岩现代沉积机理、重建古老微生物碳酸盐岩早期成岩过程、分类认识古老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标志,这在当今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中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1月25日-27日,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承办的"第十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赵平副所长致开幕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焰新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教授等分别向大会致辞。来自国内地质系统、大专院校和地质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15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2016年10月20~24日,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ISMEG 2016)在中国青岛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是在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架构下,由海洋工程地质委员会(C34)主办的第一届全球规模的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为“海洋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防护”,设置了海洋沉积物工程特性、海洋地质灾害、海岸带工程地质、海洋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和数据分析、海洋沉积物-工程结构相互作用、海洋新能源开发过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等6个专题。研讨会共设13个会议特邀报告、57个专题口头报告、15个优秀展板报告,还安排了会前短期课程、会后考察等会议内容,为全球海洋工程地质工作者搭建了一个交流学术思想、分享科研进展、促进全球合作的平台。研讨会在中国召开,体现了我国在国际海洋工程地质界的学术地位与号召力。总体而言,我国以及世界海洋工程地质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初期阶段。我国的海洋工程地质研究应顺应国家战略需求,着力解决海洋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广泛发育一套微生物碳酸盐岩。以磨溪8井区灯影组四段(灯四段)为例,通过精细解析高频向上变浅序列的岩石学特征,发现灯四段微生物云岩及序列建造具有如下特征: (1)向上变浅序列主要由凝块石云岩、叠层石云岩和(含微生物)泥晶云岩3类构成,伴以少量微生物粘结颗粒云岩;(2)完整的典型向上变浅序列自下而上由(含微生物)泥晶云岩(A段)、平直状叠层石云岩(B段)、小型丘状叠层石云岩(C段)、分散状凝块石云岩(D段)、格架状凝块石云岩(E段)、微生物粘结颗粒云岩(F段)等6个岩性单元构成,但大量的序列由A-C-E、A-C-D、B-D、B-C-D-E等不完整的岩性单元构成,且序列顶底皆以凝块石云岩/(含微生物)泥晶云岩、叠层石云岩/(含微生物)泥晶云岩等不平整的岩性突变面或暴露面区分;(3)埃迪卡拉系微生物碳酸盐岩发育于浪基面之上至平均海平面附近的相对高能区域,且凝块石云岩较叠层石云岩形成的环境能量高。该研究结果不仅揭示出较高能的浅水环境控制了规模性微生物岩分布这一规律,而且对区域储集层预测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因建立了有别于现代微生物的环境分布模式而具有重要的沉积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