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8年塔里木河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量241.8×108m3,比多年平均值216.4×108m3多24.9×108m3,偏多11.5%,属偏丰水年;塔里木河阿拉尔站以上3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量202.5×108m3,比多年平均值多19.6×108m3,偏多10.7%,属偏丰水年;开都河-孔雀河为38.83×108m3,比正常年份多5.33×108m3,属偏丰水年.四条源流入塔里木河总水量为29.52×108m3,占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总量的12.2%.其中,阿拉尔站以上3条源流入塔里木河水量为24.74×108m3,占三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总量的12.2%.2008年塔里木河干流上游段耗水量21.11×108m3,占阿拉尔站年径流量的72.3%,是塔里木河干流最大的耗水区段;中游段耗水量7.63×108m3,占阿拉尔站年径流量的26.1%;下游段耗水量0.46×108m3,占阿拉尔站年径流量的1.6%.四条源流出山口来水量为偏丰水年,但由于源流耗水严重,入塔里木河水量减少成为特枯水年,2008年暂不向干流下游应急生态输水.  相似文献   

2.
2006年塔里木河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量268.9×108m3, 比正常年份偏多17.4%, 属偏丰水年. 其中, 阿拉尔站以上的三条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出山口天然径流量为228.6×108m3, 比正常年份偏多18.0%;开都河-孔雀河为40.33×108m3, 比正常年份偏多20.4%, 属偏丰水年. 四条源流入塔里木河总水量为50.26×108m3, 占出山口天然径流总量的18.7%. 其中: 阿拉尔站以上三条源流入塔里木河水量为47.58×108m3, 占三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总量的20.8%. 2006年塔里木河干流上游段耗水量33.55×108m3, 占阿拉尔站年径流量的58.8%, 是塔里木河干流最大的耗水区段;中游段耗水量16.56×108m3, 占阿拉尔站年径流量的29.0%, 比多年平均耗水量22.51×108m3减少5.95×108m3;下游段耗水量6.97.16×108m3. 上游耗水量在增加, 中游耗水量在减少, 下游耗水量接近多年平均值. 2006年第8次向干流下游输送生态水2.33×108m3, 其中由博斯腾湖下泄0.26×108m3, 由塔里木河自身来水下泄2.07×108m3. 此次输水由前7次的应急输水转变为功能性输水, 由以往输往塔里木河尾闾台特玛湖, 转变为以扩大下游生态灌溉面积为目的, 尝试以激活天然种子库, 高效利用水资源, 进一步恢复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植被范围. 2000-2006年连续共8次生态输水, 已累计由大西海子水库向塔里木河下游输送生态水22.75×108m3, 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河流域2003年"四源一干"河川径流及输水运行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2003年塔里木河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量258.21×108 m3,偏多12.8%,属偏丰水年.阿拉尔站以上的三条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出山口天然径流量为221.19×108 m3,偏多14.0%,属偏丰水年;开都河孔雀河为37.02×108 m3,偏多6.0%,属平略偏丰水年.四条源流入塔里木河总水量为47.66×108 m3,占出山口天然径流总量的18.5%.阿拉尔站以上三条源流入塔里木河水量为44.08×108 m3,占三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总量的19.9%,叶尔羌河是惟一无水输入塔里木河的源流.2003年塔里木河干流上游段耗水量20.51×108 m3,是干流最大的耗水区段,中游段耗水量16.89×108 m3,下游段耗水量11.16×108 m3.上、中游耗水量在减少,下游耗水量在增加.从2003年3月3日至7月11日第5次应急输水历时132 d,从博斯腾湖调水入塔河干流水量3.58×108 m3,而塔河干流到达恰拉水量7.58×108 m3,干流来水量继2002年后再次超过了博斯腾湖调水量.可以确定,2002年塔里木河向下游输水属于由博斯腾湖调水为主转为干流为主的转折年份,但是2003年干流向下游输水的比例更高.2003年大西海子水库向最下游下泄水量为3.455×108 m3,首次打通了145 km的老塔里木河,采取其文阔尔河和老塔里木河双河道输水,水再次流到塔里木河尾闾--台特玛湖,加上车尔臣河水的汇入,年内在台特玛湖区最大形成了约200 km2的水面.长期确保向塔河下游输水以干流来水为主,加大对塔河的综合治理,特别要加大对干流上游段和主要源流区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2002年塔里木河流域"四源一干"地表径流情势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2002年塔河流域内平原及山区气温都明显偏高, 平原降水偏多, 山区降水略偏多.3~10月 0 ℃层高度接近常年.塔里木河4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量273.9×108m3, 比多年平均值227.0×108m3多46.9×108m3, 偏多20.7%, 属丰水年.其中发源于天山山脉的阿克苏河和开都河-孔雀河径流增幅大, 水量充沛, 属丰水年; 而发源于喀喇昆仑山脉的叶尔羌河和源于西昆仑山的和田河径流量保持多年均值年.4条源流入塔里木河水量为54.82×108m3.在塔里木河干流上游段耗水量25.42×108m3, 是干流最大的耗水区段, 中游段耗水量24.55×108m3, 下游段耗水量7.38×108m3.上、中游区间耗水量49.97×108m3, 占阿拉尔站年径流量的90.8%.从7月20日至11月10日共计114 d由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应急输水, 从博斯腾湖调水12.67×108m3, 恰拉水库分水闸向塔里木河输水2.339×108m3, 大西海子水库下泄3.313×108m3, 年内台特玛湖形成了28.74 km2的水域面积, 下游沿河地下水位普遍回升, 影响范围达800 km2, 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河流域2001年四源一干河川径流运行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4,他引:7  
2001年塔里木河流域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量计266.5×108m3, 比多年平均值多40.70×108m3, 增加1%.源流区在进入塔里木河干流前总耗水量为220.0×108m3, 与多年平均值比较多43.4×108m3, 增加24.6%, 而入塔里木河水量为46.4×108m3, 比多年平均4.12×108m3减少1.64×108m3.塔里木河干流龙头站--阿拉尔站2001年年径流量为45.72×108m3, 接近多年均值46.00×108m3, 属平水年.干流上游区间耗水量24.77×108m3, 占阿拉尔站年径流量的54.2%; 中游区间耗水量1.94×108m3, 占阿拉尔站年径流量的41.4%; 下游区间耗水2.025×108m3(纯塔里木河水), 仅占阿拉尔站年径流量的4.4%. 2001年从开都河-孔雀河的博斯腾湖和塔里木河向下游绿色走廊的应急输水于11月16日水流到台特玛湖, 从而结束了塔里木河下游近30 a干涸的历史, 使下游绿色走廊恶化环境开始恢复.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河2007年"四源一干"供输水运行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上游段耗水量21.88×108m3,占阿拉尔站年径流量的69.4%,是十流最大的耗水区段;中游段耗水量6.12×108m3,占19.4%;下游段耗水量3.51×108m3,占11.1%.源流在山前平原及十流上游段耗水量在增加,中游耗水量相对减少,下游耗水量接近平均状况.至2007年共9次向最下游输水量22.59×108m3.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河流域2009年4—8月0℃层高度平均为4290 gpm,较12 a平均值偏低52 gpm,偏低幅度位居近19 a(1991—2009年)同期第5位.而夏季(6—8月)4站平均高度偏低129 gpm,偏低幅度位居近19 a(1991—2009年)同期第1位.2009年阿克苏河流域年径流量69.28×108m3为偏枯水年;经两支流灌区后,阿克苏河西大桥站年径流量为52.34×108m3,为枯水年.由于塔里木河阿拉尔站以上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条源流2009年入塔里木河水量仅为12.01×108m3,使阿拉尔站年径流量仅为14.08×108m3,为历史最小值,属特枯水年.新渠满站年径流量仅为8.374×108m3,为历史最小值,属特枯水年,并于6月1日—7月22日河道断流52 d,该站至台特玛湖河道断流长达1 100km,占塔里木河干流总长1 321 km的83%,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8.
2004年塔里木河流域平原的年平均气温特高,山区偏高.平原与山区年降水量均正常略偏多,流域内春夏季0℃层高度偏低.2004年塔里木河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量224.0×108m3,属平水年.天山南坡的河流水量偏丰,阿克苏河偏多15.9%,为丰水年;开都河-孔雀河偏多4.2%,为平略偏丰水年.而喀喇昆仑山及昆仑山北坡的河流水量均少于多年均值,如叶尔羌河偏少10.8%,为偏枯水年;和田河偏少17.9%,为枯水年.四条源流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开都河-孔雀河入塔里木河总水量为27.02×108m3,占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总量的12.1%,叶尔羌河全年无水输入塔里木河.2004年塔里木河干流上游段阿拉尔-英巴扎耗水量为19.19×108m3,是干流最大的耗水区段;中游段英巴扎-恰拉耗水量为7.530×108m3,为治理前的30.3%,是输水堤工程竣工和加强管理的效益.2004年4月22日至6月25日,实施了第6次从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历时65 d从博斯腾湖调出水量1.600×108m3,大西海子水库泄洪闸向下游输水量1.020×108m3,水头再次到达台特玛湖,多年来的调水已使下游河段两岸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2002年塔里木河流域四条源流区间耗水分析   总被引:6,自引:16,他引:6  
2002年塔里木河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量273.9×108m3, 比多年平均值多46.9×108m3, 偏多20.7%, 属丰水年.其中发源于天山山脉的阿克苏河和开都河-孔雀河径流增幅大, 水量充沛, 属丰水年, 而发源于昆仑山脉的叶尔羌河和和田河径流量保持多年均值年.2002年度, 四条源流区总耗水量219.1×108m3, 占出山口天然径流量的80.0%.其中阿克苏河流域总耗水量为65.90×108m3, 占出山口天然径流量的60%; 叶尔羌河流域耗水量61.92×108m3, 年内无水量进入塔里木河干流; 和田河流域耗水量36.45×108m3, 占出山口天然径流量的80.9%.开-孔河流域内耗水54.76×108m3, 占出山口天然径流量的95.9%.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7,(3)
阳霞河位于轮台县阳霞镇境内,发源于南天山支脉科克铁克山南坡。阳霞河流域悬移质泥沙主要来源于径流形成区,洪水泥沙导致阳霞河河床频繁变迁,对沿河水利工程构成极大的威胁。由于阳霞河流域无泥沙观测资料,迪那河水文站与阳霞河流域同属相同气候区,将其作为参证站,基于多年水文资料,对阳霞河泥沙来源和输沙量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径流量和输沙量关系以及泥沙形成原因及防治途径等方面水文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对阳霞河年悬移质输沙量的估算,借用流域输沙模数推求设计流域工程场址处的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估算出阳霞河引水枢纽断面处多年平均输沙量为89.63×10~4t,其多年平均年输沙总量为107.56×10~4t。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河水质盐化及改善途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河在1958年前是一条淡水河,河水的矿化度在各段及不同季节均未超过1.0g/L,现全河段各月平均矿化度除8月洪水季节<1.0g/L,其余各月都在1.0g/L以上。上游阿拉尔水文站平均每年有5个月为1~3g/L,4个月为3~5g/L,2个月超过5g/L,最高5月份达到6.3g/L.阿拉尔的淡水所占比例不足年平均径流量的35%.下游卡拉全部为微咸水。造成塔里木河水矿化度升高的原因,除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土壤含盐量高等自然因素外,主要是灌溉、排水不合理,上游三条主要支流灌溉引水增加,使补给干流的淡水资源量由1960年前的50.0亿m3减少到1990年后的42.0亿m3;与此同时大量农田排水泄入塔里木河,每年带入盐量达467.4万t.要改善塔里木河水质,必须减少农田排水泄入,实行咸、淡分流,退耕还林;并在源流区适度开发地下水,使三源流向塔里木河输水量每年不少于46.0亿m3。  相似文献   

12.
加强塔里木河阿拉尔生态系统综合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流域,流域总面积102×104km2,水资源总量为429×108m3,水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阿拉尔生态系统监测站位于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河和塔里木河交汇处的肖夹克,是平原区重要区域代表站,其生态环境直接关系着塔里木河干流上、中、下游生态和环境安全.查阅模清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变化规律和演变趋势,对指导塔里木河综合治理,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极其重要.该站始建于1996年7月,监测项目有水文气象;地下水动态;乔、灌、草;土壤、水盐;沙漠化动态5类监测项目.野外监测设施有河道水文断面、气象观测场、第一监测剖面(长22 km).除水文气象监测项目在综合系统监测站附近外,其余4个监测项目均在第一剖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流域2005年四源流对干流供水径流情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2004年塔里木河流域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量272.1×108m3,属丰水年,比多年平均值224.9×108m3多47.20×108m3,增加21.0%;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241.9×108m3多30.20×108m3,增加12.8%,在1957-2005年49 a水文系列中排名第5位.其中,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3条源流与多年均值比较,增幅达22%~25%,开都-孔雀河为平略偏丰.四条源流入塔里木河总水量为56.88×108m3,占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总量的20.9%.根据现今塔里木河综合治理,仍需要制定长远的全面流域规划,以生态系统建设为根本,从工程上、宏观水量控制管理上、经济上和科技手段上,保障实现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流域内水循环各环节的水量及其时空分布是不断变化的,掌握流域水循环与水平衡状况是进行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以2000—2019年黑河流域水文显著变化期为研究时段,综合应用TRMM与GPM卫星观测的降水量、遥感估算的蒸散发量等数据并结合气象站点、水文站点等观测数据,对流域降水、蒸散发与径流等水循环要素的水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区是主要产流区,向中游年均下泄水量约为45.11×108 m3。其中,消耗于中游的年均量约为29.92×108 m3,约占66%;补充下游的年均量约为15.19×108 m3,约占34%。民乐—张掖盆地是黑河中游水资源消耗的主要区域,年均消耗的上游来水和当地降水量达43.97×108 m3,约占中游消耗量的75%;中游农田蒸散发年均消耗水量约20.3×108 m3,占总消耗量的35%;上游区降水量增加是黑河干流出山口径流量增加的主因,对径流量增加的贡献率为96%,导致年均径流增加0.35×108 m3,潜在蒸散发对径流增加几乎没有贡献。根据目前黑河干流上游径流量变化与中游水资源消耗现状,如果未来水文周期变化导致上游径流减少,中下游用水矛盾凸显的风险较大。地表水循环遥感观测可作为流域水平衡分析的方法之一,分析流域地表水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揭示水资源变化趋势与原因,支撑水资源合理配置,陆面实际蒸散发是水平衡分析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准确估测不同类型下垫面实际蒸散发量是提升分析可靠性的关键。基于互补相关的陆面实际蒸散发估算方法相对简单,但其中用于计算湿环境蒸散发量的Priestley-Taylor公式中乘性经验系数受地形影响空间变异很大,区域上采用统一数值会对结果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中游滞洪区的形成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16,他引:16  
塔里木河位于我国新疆内陆干旱区,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全长1321km.近40a来,在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开都河 孔雀河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来水量未减少,且在20世纪90年代增加7%的情况下,由于源流区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粗放型农业,补给塔里木河水量以年平均2500×104m3的速率减少,加之中游区新生滞洪区耗水严重,进入下游的水量锐减.20世纪70年代以来又被大西海子水库几乎全部拦蓄,导致最下游320km河道断流近30a,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衰退,沙漠化进程加快,"绿色走廊"危在旦夕,生态环境恶化,已影响到流域人类的生存安全.  相似文献   

16.
高宗军  冯国平 《地下水》2020,(1):147-151
自2000年以来,黄河中上游河道非汛期出现变清趋势,黄河呈现"枯水枯沙"的新水沙特征。本文依据黄河干、支流24个主要水文控制站1950-2016年实测水沙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法和趋势分析法,分析了60多年来黄河干、支流水沙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1950-2016年黄河干、支流各站年均径流量、年均输沙量和年均含沙量随时间总体呈减小趋势,其中2000-2016年(Ⅲ时段)各站年均输沙量和年均含沙量降幅最大。(2) 1950-2016年黄河中游流域干、支流各站年均中数粒径随时间呈减小趋势,黄河水沙状况枯丰期差异显著,但随时间呈减弱趋势。(3)黄河水沙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黄河中游河道变清是泥沙锐减造成的,其中水保措施、水库工程、河道采砂及流域调水调沙引水引沙是主因,且人类活动影响的比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上游近期水沙变化特点及其趋势分析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长江上游主要控制站水沙量进行了统计分析。近期长江上游水沙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与1990年前相比,1991-2002年宜昌站年均减少沙量约1.3亿t;金沙江屏山站年均增加沙量约0.35亿t,其占宜昌站的百分数由51.8%增加到71.9%;嘉陵江北碚站年均减少沙量约0.985亿t,占宜昌站的百分数由25.7%减小至9.1%。采用滑动平均法以及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和线性回归检验等方法,对屏山、北碚和宜昌等3站水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宜昌站径流量无趋势性变化,但输沙量有减小趋势;北碚站水沙减小趋势均较为明显;屏山站径流量无趋势变化,但输沙量有一定的增大趋势。另外还对影响长江上游水沙变化的降水量、水土保持措施、水库拦沙以及人类活动增沙等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长江源区径流年内分配时程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也发生变化,直接影响人类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根据长江源区1956-2000年河流月径流资料,分析了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完全调节系数、集中度、集中期、变化幅度等特性.结果表明:长江源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在1960年前后与1988年前后径流年内分配较为相近,1970—1976年与1993年以后径流年内分配较为相近.沱沱河站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集中度以及相对变化幅度都高于直门达站.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上游径流变化及其对三峡工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远东  魏加华 《地学前缘》2010,17(6):263-270
长江上游1881—2006年径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宜昌站1990年之后的径流量比1990年之前明显降低,其中9、10两个月份的降幅最为显著。究其原因,主要是上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所致。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分析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6年间,上游地区的年用水量平均以6亿m3/a的速度增长;随着上游地区未来用水量的增加、许多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建设以及调水工程的实施,三峡水库的来水量及径流过程将发生进一步变化,进而可能对三峡水库未来汛后蓄水、枯水期通航、发电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枯水年份。梯级优化调度模型评价结果表明,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增加,将对三峡电站的发电效益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