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区域洪水资源利用综合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于水库、蓄滞洪区以及河渠槽蓄等区域洪水资源利用方式及其防洪风险产生方面的特征,针对形成区域洪水资源利用风险的各子区及各利用措施的风险项,采用风险等级与风险度相综合的方法加以评估.依据子区和利用措施风险项与区域洪水资源利用总风险的结构关系,运用模糊评价原理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基于风险评价模糊特征的区域洪水资源利用综合风险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并阐述了模型的结构及其求解步骤,给出了风险等级与风险度的模糊合成计算方法以及各风险项考虑主客观因素的权重确定方法.以海河流域北三河水系的洪水资源利用风险分析为例,计算了该区域洪水资源利用的综合风险值.  相似文献   

2.
姚莎  党志良  吴波  赵琰 《地下水》2009,31(1):111-114
对水质进行合理的评价有助于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控。针对汉江安康段8个监测段断面的监测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水质进行评价,采用隶属函数确定评价因子的隶属度以及改进的层次分析法(IAHP)对评价因子的权重进行确定,克服了传统层次分析法中权值计算和一致性检验的检验的复杂性,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程瑶  孙倩  马建琴  邱林 《水文》2008,28(1):28-31
针对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问题,结合模糊对向传播神经网络分类灵活、算法简练的优点,本文提出区域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模糊对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文章采用随机模拟技术生成评价指标序列,并和其所属的评价等级值构建训练样本,基于模糊CP网络结构建立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应用.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合理,可操作性强,模型具有普适性,可用于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  相似文献   

4.
裴颖  孙丽荣  王萍  王剑  张译心  陆宝宏 《水文》2022,42(2):48-53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构建了包含自然条件、生活用水压力等11个要素及19个指标的供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鄂北水资源利用情况与供水特征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耦合得出指标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研究区供水安全程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2019年和2...  相似文献   

5.
潘峰  梁川  王志良  付强 《水科学进展》2003,14(3):271-275
在模糊物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欧氏贴近度的概念,提出了基于欧氏贴近度的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在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时,把各地区各开发利用阶段作为物元的事物,以它们的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模糊量值构造复合模糊物元,通过计算与标准模糊物元之间的欧氏贴近度,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实现对各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与排序.该模型被应用到西安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西安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薛刚  李智民 《地下水》2010,32(6):167-169
用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模糊物元分析法进行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改进和运用,结合欧氏贴近度实现不同评价分区的量化比较,得到各分区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及其优劣次序。实例表明,相对于常规的灰色物元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该方法更能反映问题实质,评价结果合理,有助于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1,(4)
新疆阿拉尔市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对水资源系统进行全面有效地评价,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等角度构建了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阿拉尔市水资源系统进行评价:根据建立的判断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影响水资源的各指标权重,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对未来10年阿拉尔市水资源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区域人口的增加,阿拉尔市将于2020年面临水危机现象。所以在有限的水资源储备下,需要更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使其得到更理想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8.
以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变异系数的模糊物元分析处理分类界限多层次、多因素的模糊边界问题,对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变异系数法得到的权重客观合理,物元分析法通过欧氏贴近度判定评价对象和标准之间的贴近程度,能比较客观、有效地对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水资源、社会、经济和其它资源环境作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因素,建立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根据国内有关法规并结合天津市的实际情况,划分各个基本指标的评分标准,将指标划分为五个等级,选取典型年,运用模糊数学中以相对隶属度、相对隶属函数为基础的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李湘姣  王先甲 《水文》2005,25(6):12-17
按照复合系统理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是一个由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且各子系统包含多个要素。由此,本文构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层次结构多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珠江三角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各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对珠江三角洲各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黑河中游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5  
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黑河中游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演变过程.辨别了历史上不同时期黑河中游水资源管理的状况,分析了兴衰的原由,探讨了水资源管理演变的趋势、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历史上可资借鉴的经验,说明资源管理问题与社会问题和其他问题相互之间是不断转化的,对策措施集合也是不断调整的.简要论述了部分历史经验在建立水资源利...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的水文学指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及水资源合理利用一直是该流域研究的焦点问题。文章首先从土地沙漠化分布范围、种类、面积、沙漠化程度等方面,分析了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的现状:土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尤以额济纳绿洲沙漠化形势严峻;其次,从地表水、地下水之水质、水量方面分析了黑河流域水环境变化的状况: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黑河流域水资源环境恶化,具体表现在地下水、地表水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在此基础上,从黑河流域地表水及地下水着手,初步提出了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的水文学指征体系:其中,地表水主要包括蒸发与蒸腾的消耗、径流和渗漏3个部分;径流部分又分为地表水流经区域及水量变化、干流水量的系列变化以及泥沙沉积3方面;地下水则主要有水质变化及水位的连续变化2方面。  相似文献   

13.
1985-2013年黑河中游流域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 黑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 研究水系统演化及其驱动机制对流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非常关键. 基于甘肃河西黑河中游流域地下水位动态、水文气象、土地利用和灌溉统计数据, 研究了1985-2013年黑河中游流域地下水位时空变化. 结果表明: 地表水的不合理分配和耕地的扩展导致了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地下水位的剧烈变化. 1985-2004年区域地下水位以下降为主; 2005-2013年呈现下降和回升两极发展趋势, 冲洪积扇群带地下水最大下降达17.41 m, 而黑河干流沿岸地下水位最大回升了3.3 m, 地下水埋深普遍增加了1.0~3.0 m. 尽管地下水位在2005-2013年表现出回升趋势, 但干流中游盆地地下水系统处于严重负均衡状态, 制定合理的“生态分水”方案和水资源综合管理规划非常紧迫.  相似文献   

14.
黑河中上游段河道渗漏量计算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河道断面法对黑河中上游河段河道渗漏量进行了比测试验,结果表明:河床岩性组成、河流平面几何形态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输水方式的改变等对河道渗漏量影响显著.黑河实施全流域调水前后河道渗漏量发生显著的跳跃性变化,莺落峡至312桥区间河道渗漏量调水前为1.2543×108 m3,调水后为4.3747×108 m3,调水后较调水前河道渗漏量增加3.1203×108 m3;河道流量越小其相应损失率愈大,河道流量越大,其相应损失率愈小,由此得出各河段不同流量单位河长的损失率服从倒数函数分布.研究结果是在黑河中上游实体河道上进行上下断面流量比测试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符合该河段的实际情况,可作为黑河中游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分析、地下水流系统模拟、流域水资源重复利用、水量调度计算各种模拟模型验证河道渗漏量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地下水及其环境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地下水及其环境评价模型体系为支撑的、基于GIS的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系统(HSIS),由空间数据管理、应用模型管理、空间分析、数据转换、空间数据查询与检索、系统管理6大模块组成。应用于河西走廊地下水及环境评价,实现了对地下水及其环境信息的动态管理,得到了区域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及分布规律。计算、分析了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及开采潜力与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集成,实现了计算过程的自动化、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利用HSIS提供的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黑河流域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黑河中、上游环境质量较好,下游额济纳盆地环境质量较差,基本反映了区内地质生态环境现状。  相似文献   

16.
黑河流域水资源及现阶段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余广  白福  张太岭 《冰川冻土》2006,28(4):485-491
黑河是我国西部较大的一条内陆河,近30多年来,由于中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使进入下游额济纳平原的地表水逐渐减少,导致下游生态环境发生恶化.为了拯救下游绿洲,改善生态环境,自1992年起对黑河中、下游用水实行计划调度,1999年开始实施国家定量分水方案.根据近几年的最新调查研究成果,计算评价了黑河流域的总水资源、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利用现状及开采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中游以加强引输水工程改造、提高地表水资源利用率和推广田间节水灌溉工程,发挥水利用效益;下游以适度开发利用地下水、加强地表水和地下水综合开发利用,改善生态环境.为中、下游科学分配地表水资源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流域尺度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其有限性、可变性和上下游关联性的角度,探讨了黑河流域下游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阈,阐明了不同水文年中游区的安全引水量和不同目标下下游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对水资源的需求阈。基于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37.8×108m3/a的安全引水量为13.97×108m3/a和枯水年份(95%保证率)的安全引水量为10.14×108m3/a,下游区初步改善生态环境的生态需水量为8.01×108m3/a。提出了中游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保障阈,即未来20年生产生活安全需水量介于22×108~23×108m3/a之间。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在中游区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目标约束下确保黑河流域下游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80~2005年地下水观测资料,对黑河流域中游张临高盆地与下游额济纳绿洲地下水资源变化特征及未来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近几十年来黑河流域中下游盆地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过程主要分两个阶段。2000年黑河实施调水之前,中游盆地地下水资源主要受地表径流和阶段性土地开发利用的影响,出山径流与地下水资源的关系相对稳定,下游盆地地下水资源受中游用水的影响十分明显;从2000年实施调水后,中游盆地地下水资源与出山径流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中游盆地地下水平均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资源量呈减少趋势,而下游额济纳旗盆地由于流入地表水数量增加,相应对地下水的补给量也增大,地下水水位则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为此,建议在水资源的利用中,应当充分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多次转化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的总体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黑河流域中游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盖迎春  李新 《冰川冻土》2011,33(1):190-196
针对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各决策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决策支持系统三库结构为基础,构建了黑河流域中游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HD).系统采用了客户端/服务器(C/S)和浏览器/服务器(B/S)两种架构,并根据黑河流域中游水务管理决策部门之间的行政级别,设计了系统功能访问权限控制机制和数据审核机制.基于C/S结...  相似文献   

20.
Water resources have been overexploited for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northwestern China. Due to inadequat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the runoff entering into the lower reaches has been continuously reduced in recent years. The Heihe River is the primary recharge source for the groundwater of the lower reaches, so the decrease in runoff has caused the groundwater level to decline. As a result, a serie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s now appeared in the lower reaches, including river-flow interruptions, drying up of associated lakes, degeneration of vegetative cover and so on. In view of these issues, the National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was put into practice in July 2000. It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quantity and frequency of flows entering into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and has recharged the groundwater and improved the water quality to some degree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river. The water deliveries have had obvious influences on the groundwater in the lower reaches. The groundwater level increase and ground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have been of great benefit in restor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at was destroyed in past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