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地球物理的磁法和电法勘探技术,因其具有无损探测、快速、成本低廉和探测深度大的特点,已成为国内外考古前期调查的理想方法。笔者介绍了使用高精度磁测和高密度电阻率法2种方法在商代遗址——盘龙城进行考古调查的经过,介绍了物探考古工作的原理、数据采集及质量评价;重点讨论了对所发现的2个新的异常的场源性质分析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用传统的考古勘探手段“洛阳铲”进行钻探取样,虽然要求工作条件比较简单、结果直观可靠、成本也比较低,但其效率低,探查深度小、容易触伤文物,如果遇到砂层、石块或地下水位区,,可能无法进行工作,而且,难以解决大范围的文物普查问题.近年来,许多国家应用磁测、电测、浅震等地球物理方法探查古人类遗迹,取得了很多成果,充分显示了物探方法应用于考古有快速、无损、低成本和便于宏观决策的优点.物探方法用于考古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已取得了好的成果,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小热泉子铜矿区物探找矿效果及综合找矿模式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在小热泉子铜矿区进行了一系列综合物探方法的试验研究工作,其中高精度重力、高精度磁法、激发极化法综合物探勘查对矿床的进一步勘探发挥了重要作用,综合找矿模式的建立在2000年矿区勘探工作中取得了重要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于1997年4月19日至24日在河南开封召开了“南方地区第八次石油物探技术研讨会”。近30个单位的代表在会上交流了各类论文共36篇。会议主要围绕南方复杂构造地区的地震勘探方法、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和其它物探方法的应用等展开了讨论。其中,有关海相地层油气勘探技术方法研究和前景分析的部分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5.
综合物探方法在天津地区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常用物探方法分析天津地热勘查的基础上, 建立了适宜天津地区地热勘查的物探方法组合: 对砂岩孔隙型热储层, 宜采用重力勘探、人工地震勘探和大地电磁测深的物探方法组合; 对基岩岩溶裂隙型热储层, 宜采用重力勘探、磁法勘探、人工地震勘探和大地电磁测深的物探方法组合, 建立的物探方法组合在天津周良庄地区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同时探讨了深部地热勘查的有效物探方法, 大地面波(微动) 测深在深层基岩地层勘探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电磁法是寻找矿产资源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随着浅部资源的日渐枯竭,大深度高精度的电磁勘探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技术难题,也是勘探地球物理学的研究热点。针对原有的人工源频率域电磁法深度浅、精度低等问题,从理论、方法、技术到应用,开展了系统研究,发明了广域电磁法。为频率域电磁法由粗放到精细的发展,跨越了一大步。由此形成了"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成果,2018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广域电磁法为油气勘探、深部找矿、煤矿水害探测、地质灾害防治、压裂监测、城市物探等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有力地支撑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深地探测"战略。本专栏收集的论文,主要分布在固体矿产、页岩气和地热探测,压裂监测与航空物探应用等技术研究领域。本文重点围绕这些论文,对广域电磁法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综合物探在滑坡地质灾害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利用多道瞬态瑞利面波勘探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的综合物探方法在滑坡体勘察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精度磁测在长江马当要塞沉船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使用磁法在长江上探测抗战时期沉船的方法技术及应用效果,重点对Mz沉船磁异常综合水上磁法、地震勘探作了解释,指出在工程勘察和矿产资源勘察中物探工作的差异及综合物探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黄群 《物探与化探》2012,(Z1):107-110
云支线旧高山段某处出现大面积的采空塌陷区。为确保安全运输,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通过方法有效性实验,确定了勘探方法及工作参数,决定主要采用工作效率高、探测效果好的直流高密度电测深法,在有条件的地段辅助瞬变电磁法探测,进一步确定异常区的范围和性质。勘探结果表明,物探方法的综合应用确保了解释结果的可靠性,提高了物探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0.
综合工程物探技术在川藏公路102大型滑坡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反射波法、拆射波法、瞬态瑞雷面波勘探法、直流对称四极电测深法、联合剖面法、高密度电测深法六种物探方法在川藏公路102大型滑坡勘察中应用,充分表明综合工程物探方法这门新兴技术所具有的良好探查效果。  相似文献   

11.
It is widely recognised that natural disasters emerge in the interplay between extreme geophysical events and the human communities affected by them. Whilst detailed natural scientific knowledge of a given event is critical in understanding its impacts, an equally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affected communities, their economies, ecologies, religious structures, and how all of these have developed over time is arguably as important. Many extreme events leave methodologically convenient traces in the geological and archaeological records in the form of discrete stratigraphic layers often associated with both accurate and precise dat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volcanic eruptions and draws on matched case studies to illustrate the usefulness of a two-step, quasi case–control comparative method for examining vulnerability and impacts in the near- and far-fields of these eruptions. Although issues of data resolution often plague the study of past disasters, these limitations are counterbalanced by the access to unique long-term information on societies and their material expressions of livelihood, as well as a similarly long-term perspective on the critical magnitude/frequency relationship of the geophysical trigger(s) in question. By drawing together aspects of contemporary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research, archaeology, and volcanology, this paper sketches out a methodological roadmap for a science of past disasters that aims to be relevant for not only understanding vulnerabilities and impacts in the deep past, but for also better understanding vulnerability in the present.  相似文献   

12.
14C加速器质谱(14C-AMS)测年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速度快以及样品需求量少的特点,为考古年代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通过对中国考古学中的一些断代难题,例如夏商周断代工程、城头山遗址的环境考古、江西瑞昌铜岭冶铜遗址的14C-AMS测年分析,以及周原黄土地层学与年代学相结合的研究,总结了14C-AMS测年技术在提供可靠的年代、解决考古年代学中微量样品的测年难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指出考古学的研究既要与地层学相结合,更重要的是与现代高灵敏度的测年技术相结合,并认为14C-AMS测年将成为未来中国考古年代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于考古中可提高对地电结构的分辩率。文中简述了改进的佐迪反演方法,给出了数值模拟的实例,并用该方法对商丘周朝古城遗址的两条高密度探测剖面进行了处理,反演后得到了与考古资料较为接近的结果,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探地雷达在金沙遗址考古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沙遗址是四川地区继三星堆之后又一重大发现。介绍了探地雷达方法在金沙遗址地下文物和文物文化层探测中的应用,其研究成果与开挖验证结果相吻合,肯定了探地雷达方法在科学考古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环境考古学是一门介于考古学与第四纪环境学(或古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出现于20世纪之初,经过近1个世纪的摸索和实践,在理论和方法上日趋成熟。中国环境考古学出现较晚,但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以人类生态系统理论为依据,以聚落和遗址古环境分析为主要手段,以探讨古代人类行为及其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环境背景为目标的新型交叉学科。目前,它已经逐渐得到了中国考古学家的广泛认同,并成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涉及人类起源、MIS3阶段旧石器晚期文化革命、旧—新石器文化过渡以及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环境考古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十几年来,环境考古学在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回顾十几年来的研究实践可以发现,我国旧石器时代的环境考古工作,主要集中于古代人类生存环境的重建,在研究方法上经历了传统分析阶段和多元分析阶段,现在试图进入综合研究阶段。而新石器和铜石并用阶段的环境考古工作,则集中于探讨考古文化的兴衰、更替、中断和转移的环境背景。实践证明,现阶段的环境考古学需要考古学和地学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紧密结合,需要基础理论上的突破与研究方法上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古代生物分子与分子考古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别论述了从古DNA,古蛋白质,类脂化合物等古代生物分子的尺度去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迁移,动,植物的家养和驯化过程及早期农业的发展,考古点动植物骸的精确鉴定,新的定年技术以及古气候的变化等与考古学相关的许多重要问题,对分子考古学及其应用进行综述,并就在我国开展分子考古学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阎桂林 《物探与化探》1996,20(2):141-148,140
60年代质子磁力仪问世,磁力勘查成为探查古遗存空间分布的主要地球物理方法之一。同时,古地磁学的发展使磁性地层学成为确定古遗存、古人类化石时代的重要手段。随着第四纪沉积物磁性特征研究的深人,又为环境考古提供了新的途径。作者通过实践研究,认为以古遗存本身及所处的地层的磁性特征为基础,从磁学机制出发,可将上述空间、时间及环境考古诸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统一的考古磁学。文中以祥硕的数据、实例介绍了应用的效果,并阐述了具体的工作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主要综述了古 DNA研究进展以及结合古 DNA序列和基因库中的数据构建系统发育树。这些研究能解决许多有关演化生物学、考古学、人类演化及迁移、动植物的家养和驯化过程及早期农业的发展、考古点的动植物残骸的精确鉴定及地质演化等问题。另外 ,还列举了一些重要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第四纪科学与环境考古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第四纪包含了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全部历史,第四纪研究成为环境考古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纪科学作为环境考古的一种研究手段,对于考古学家而言,其目的是获取更多的考古资料和更多的考古学信息,对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法则提供更多的帮助;对于第四纪科学家而言,古人地关系的研究只能通过环境考古学来实现。在环境考古研究中,第四纪科学主要承担3个方面的研究内容:①重建古人类活动区域自然环境演变的历史;②探索遗址形成和废弃的自然原因;③包括农业考古、人类起源与现代人起源等的专题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可基于不同空间尺度进行,不同尺度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于小尺度环境考古,采用主题研究;中尺度、大尺度和超大尺度研究,采用对比研究。所有的高级尺度研究一定是建立在低级尺度研究基础之上,就像一座金字塔。低级尺度研究是基础,是高级尺度研究资料和证据的积累;同时不同研究尺度可大可小,它的界定根据研究主题而决定。第四纪科学在环境考古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但环境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考古学家与地学家的精诚合作,需要双方多进行学科之间的交流。我国环境考古学的发展还处在资料积累阶段,应该循序渐进发展环境考古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