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居环境是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量化人居环境适宜性有助于引导区域人口规划,促进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本文基于大数据,运用GIS技术,从居住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1 km栅格为基本单元,对上海市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空间测度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79~45.57之间,空间分布上呈现中心城区向周边区域递减的态势,整体分布趋势与人口密度相关性较高。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一带,土地面积较小,人口密度大,承载压力较大;发展潜力较高的中等适宜区主要涉及外环及新城区域,土地面积大,是未来人口导向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2.
遇晓滢 《地下水》2011,(4):192-194
在分析城市人居环境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架了滨水城市人居环境的定量化评价思路和框架,对大连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为建设宜居城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贵州岩溶山区城市人居环境及其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苏维词 《中国岩溶》1999,18(4):353-360
在阐述贵州岩溶山区城市人居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剖析了其人居环境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探讨了岩溶山区城市人居环境优化的原则,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改善对策,为贵州岩溶山区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和RS的黔南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用GIS和RS技术,建立包括地形起伏度、温湿指数、水文指数和植被指数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系统评价黔南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与限制性。结果表明:①黔南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以临界适宜和一般适宜为主要特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程度大致呈现出由山地向丘陵、河谷、平原递增的趋势,其中43%的地区为一般适宜区,57%的地区为临界适宜区。②黔南州人居环境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和植被不同程度地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其中气候对人口分布的限制性最强,其次是地形条件。科学评价黔南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能够引导该区的功能定位、人口分布,促进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探讨鄂西南岩溶石山地区人居环境容量为目的,通过对地质环境,资源环境和环境问题分析,按城镇所处地形地貌特征,将全区城镇划分为溶丘洼地盆地型,临沟傍河型和岩溶槽谷洼地型三种类型,最后对各类型典型城镇的人居环境容量评价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勘察设计》2011,(2):26-26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交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2010年联合国人居署“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评选工作已经结束,由我部推荐申报的广东省梅州市龙丰垃圾填埋场CDM综合治理等6个项目荣获2010年“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全球百佳范例称号,现予通报。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针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改造中出现的问题等,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  相似文献   

8.
本方案在2000—2001年度由美国国际建筑院校联合会(ACSA)组织的OTIS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中取得一等奖第一名,荣获GRAND PRIZE奖;方案设计围绕坎儿井展开构思,以沙化土地的改造和城市的再生主题,讲述了一个沙化土地上创造人居环境的连续变化过程;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环境治理、城市发展、人居环境等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新闻资讯     
正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国务院发布《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  相似文献   

10.
张博 《地质论评》2023,69(4):1415-1422
地质文化村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背景下衍生出的乡村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新概念,目前正在全国多地推广设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分析和规划设计方面,其具体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路径参考。本研究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视角出发,首先,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地质文化村归类于人居环境“景区化治理”的一种形式;其次,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将筛选的39篇“人居环境治理”主题文献作为研究资料,利用NVivo11对文献内容进行编码,构建了“人居环境治理”主题分析框架;最后,在归纳和借鉴人居环境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响应国家战略”、“建设思路”、“保障措施”“建设手段”四个方面提出了地质文化村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1.
张博 《地质论评》2023,69(1):2023010012-2023010012
地质文化村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背景下衍生出的乡村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新概念,目前正在全国多地推广设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分析和规划设计方面,其具体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路径参考。本研究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视角出发,首先,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地质文化村归类于人居环境“景区化治理”的一种形式;其次,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将筛选的39篇“人居环境治理”主题文献作为研究资料,利用NVivo11对文献内容进行编码,构建了“人居环境治理”主题分析框架;最后,在归纳和借鉴人居环境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响应国家战略”、“建设思路”、“保障措施”“建设手段”四个方面提出了地质文化村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2.
节约能源与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密不可分,本文通过技术和非技术两个层面,分析了当前建筑节能设计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建筑节能与人居环境相互促进,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方案在2000-2001年度由美国国际建筑院校联合会(ACSA)组织的OTIS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中取得一等奖第一名,荣获GRAND PRIZE奖;方案设计围绕坎儿井展示构思,以沙化土地的改造和城市的再生主题,讲述了一个在沙化土地上创造人居环境的连续变化过程;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环境治理、城市发展、人居环境等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城市居住环境是城市本土性的重要载体。旧居住区环境改造应以场地固有的地域特点、历史文化沉淀为基础,培育小区本土化的环境格局和多样化的景观空间体系。本文以农展南里环境改造规划为例,来探讨如何提升住宅老区活力,挖掘居住环境的本土性,实现一个有机、舒适、便捷、安全、美观、有地域文化和特色的现代复合型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花岗岩大面积出露,导致土壤中的放射性核素普遍高,从而使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也较高。近年来,人居环境安全越来越受重视,较高的γ辐射剂量率是否存在风险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本项目选择永安罗坊、武平忠地两处重点区开展1∶5万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量,并在同点采集配套土壤样品。通过研究土壤放射性元素238 U、232 Th、40 K比活度与γ辐射剂量率的关系特征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利用福建省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的31303个表层土壤U、Th、K测试成果换算福建省2 km×2 km网格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编制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图。得出福建省γ辐射安全区(无风险)约12.1万km 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9.64%,风险区(可能存在风险)433 km 2,占0.36%,管制区(存在风险)仅4 km 2,天然放射性人居环境优良。  相似文献   

16.
观点链接     
正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组副组长杨尚勤: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要建立长效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任务十分繁重,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必须作好长期艰苦努力的思想准备,建立起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浙江等地的经验表明,党政一把手的高度重视、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多年的坚持不懈是做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的关键所在。各级党委、政府要  相似文献   

17.
李霄  王晓光  何海洋  王长琪  朱巍  蔡贺  陈麟  唐楠 《地质通报》2023,(12):2165-2173
为促进中俄边境同江—抚远地区地质资源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查明区域资源禀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会商法和GIS技术,建立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进行地质资源环境承载本底和状态评价。通过耦合承载本底和状态评价结果进一步实现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同时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地质资源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整体为中等—强,占全区面积的98%,地下水环境质量问题是制约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界河塌岸等地质灾害风险和易发性较低。基于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型、宜居型和农业型3类地质资源环境功能区,提出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改善人居环境、加强面源污染源头管控等措施,为促进边境地区特色旅游产业和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村环境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龙泉市建设局紧紧围绕服务“三农”,以优化农村的生活环境、生产环境、投资环境为宗旨,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三项举措狠抓落实农村环境整治。  相似文献   

19.
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学合理地进行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是正确处理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阐述了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内涵及其评价步骤的基础上,研究了地质环境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原理与方法,并以河西走廊地区为例进行了具体应用,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有待研究的评价标准、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评价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山东水资源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瑜  庄会波  宋秀英  孟祥彬 《水文》2003,23(2):37-41
研究提出了水资源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定量方法与分级标准;按协调程度对山东省水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划分为7个类型区。为实现山东省水资源与环境、经济的协调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探讨水资源综合评价方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