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郭盛乔  张祥云  葛云 《江苏地质》2013,37(4):509-514
以淮安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为背景,总结了第四系深覆盖区的野外地质调查方法。主要步骤为:(1)根据已有资料总结区域地质特征,通过踏勘、遥感解译和地貌分析布置野外路线;(2)应用点线法确定调查路线方向与精度;(3)根据居民点分布、地形变化和野生草本植物组合准确判断地质界线;(4)针对不同地层时代、微地貌、成因类型确定槽形钻揭露深度;(5)地质观察点布置在地层时代、微地貌类型、成因类型等界线上,用槽形钻揭露,垂直界线两侧各打1个槽形钻来确定地质界线点位置。  相似文献   

2.
王翔 《地质论评》1990,36(2):118-124
本文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从化学地层角度探讨苏皖北部上元古界的地质特征、各地层单元及地质界线附近地球化学信息的变化,以及元素在时间域中演化的波浪式特征。同时提出在原青白口及震旦化学阶段内部划分出三个次级的化学亚阶段。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生物和应用的角度,对国际盛行的多重地层划分“界线层型”提出质疑。认为“界线层型”划分的人为性很大,不利于在生产、科研中推广使用。主张采用以自然界线来统一划分地层的观点。根据近年来对事件地层学的研究成果,论证了以地质事件为基础的自然地层界线的理论性和普遍性以及在构造地质和层控矿床等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呼吁地质界积极开展事件地层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地层单位的划分是地质工作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它是一项具体的地质业务工作,也涉及一些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地层单位划分原则的合理运用及其合理划分,关系到地层的合理乃至正确对比、以及能否获得符合客观情况的古地理环境的推断或结论.划定地层界线的最早依据是明显的自然界线,如不整合、假整合、岩性突变等.由于化石广泛分布在一定时代的地层中,化石在地层垂向的变化,也可用来划分地层,因而出现了生物地层学,它被地质学家普遍地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前人对山西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做了大量的地质,地层及古生物学基础和研究工作,本文从多重地层学方面对山西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作全面的论述和研究,对系、统级的地层界界线、组、段划分和时代厘定,着重研究各门类古生物群的组合特征及各时期的生物地层界线。  相似文献   

6.
对比确定地层界线是地质研究中的一项基础工作。本文基于已知标准剖面与待对比剖面的地层岩性序列结构,运用句法模式识别技术,提出了一个确定标准剖面中某地层界线在待对比剖面中的位置的新方法。该方法亦可用于两剖面岩性段之间的相似性的对比。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研究区地质构造活动特征,以四川道孚县惠远寺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1:5万区域地球化学扫面工作,将典型元素的异常分布和背景值特征与区内已知断裂构造、出露岩体、地质界线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元素(或异常)分布特征与断裂活动、岩体和地层分布相匹配,表现出受已知地质构造(鲜水河断裂带)的影响很大; 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和迁移与成矿期的构造作用密切相关,相关资料可用于反演推断地质构造活动特征; 在已知断裂的基础上,结合化探资料和地质观察,对地质体空间分布和构造界限的位置做出推测,初步厘定区内存在推测断层6条。该研究对未知地区和隐伏性地质构造提出推断,为后续找矿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查明研究区地质构造活动特征,以四川道孚县惠远寺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1∶5万区域地球化学扫面工作,将典型元素的异常分布和背景值特征与区内已知断裂构造、出露岩体、地质界线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元素(或异常)分布特征与断裂活动、岩体和地层分布相匹配,表现出受已知地质构造(鲜水河断裂带)的影响很大;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和迁移与成矿期的构造作用密切相关,相关资料可用于反演推断地质构造活动特征;在已知断裂的基础上,结合化探资料和地质观察,对地质体空间分布和构造界限的位置做出推测,初步厘定区内存在推测断层6条。该研究对未知地区和隐伏性地质构造提出推断,为后续找矿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古生物大量绝灭——地质历史发展阶段划分的基本标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显生宇中最重要的三个地层界线是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和白垩系—第三系界线。对中国和世界上这三条界线的研究表明,它们具有下列相似特征:许多生物门类大量绝灭、铂族元素的正异常、稳定同位素(δ~(13)C)的突然变化等。这些观象很可能是由于地外的稀罕事件造成的。因此,上述三次生物大量绝灭可看成为显生出地质历史阶段划分的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10.
浙江长兴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系列剖面侧向追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金南  殷鸿福 《现代地质》1996,10(3):325-329
在浙江长兴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研究中,人们通常将该区侧向出露宽约1km的界线地层分解成7个相互平行、独立的小剖面进行各种地质研究。这不仅导致了研究资料的分散,而且引起了关于候选层型剖面位置的不必要的争议。沿露头剖面的野外追索观察和分析表明,露头区界线地层完全可以精确地追索,各种沉积记录的侧向变化是十分轻微的。已有的地层学研究也表明,各区段(小剖面)的沉积记录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果。当某些化石在一处采获后,在另一些小剖面上也肯定能找到,只要工作足够细致和深入。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将这些侧向上连续分布的采石场露头作为一个剖面来对待。这样亦符合国际地层委员会方针和章程中关于界线层型剖面露头完整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华南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及动物群》一书是由中国地质大学杨遵义教授等人论著,《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华南二叠—三叠系之交的地层界线、过渡层及其生物群地层划分、国内外对比、岩相古地理、海洋生物的演替及其地质事件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  相似文献   

12.
以华蓥山涧水沟PTB界线地层剖面为例,对地层学界长期争论但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的全球性地质难题PTB界线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探讨,可从该剖面中识别出生物地层和岩性地层两类T/P界线,两者相距约4.56m,所有的海平面下降、生物绝灭、火山喷发和古海洋由正常海向非正常的高Sr海转化等复杂地质事件,都发生在两类T/P界线...  相似文献   

13.
三维剖面地质界线是构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重要基础数据,其不确定性会影响三维模型的几何形态和属性分布。以单一分布为假设前提的统计学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掩盖了其他概率分布特征对模型的影响。突破单一误差分布条件的假设前提,本文使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不同概率分布情况下地质剖面数据中地质界线的抽样采集,以及地质界线空间分布的不确定性;依托地质界线空间位置与地质属性的耦合关系,提出了用地质属性概率分布实现地质界线空间不确定性的定量可视化,并结合实际地质剖面探讨了多种概率分布条件下地质界线的空间不确定性。实例研究表明,基于Monte Carlo模拟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可以突破单一误差分布假设条件,结合地质属性概率可充分揭示出建模数据的内在不确定性与模型外在要素形态之间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王泽九  黄枝高 《地质论评》2006,52(6):747-756
近10余年来,特别是2000年召开第三届地层会议后,中国年代地层研究得到很快发展。首先,在全国地层委员会主持下,经各断代工作组专家们的共同努力,编制完成了《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系统建立了从震旦系至第四系中共102个阶(其中包括52个陆相地层区的阶)和新建3个系级单位。从2001年开始,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大力支持下,由全国地层委员会主持,组织全国知名地质科研院所、高校和部分地质调查院的专家,围绕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开展了系统的建阶研究。5年来,共涉及45个阶,9个界线层型和2个新建系及2个统级单位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先后已有4个全球界线层型(GSSPs)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建立在中国,还有3~4个全球界线层型正待国际地质学科学联合会批准建立在中国,另有3~4个界线层型剖面有望争取成为全球的界线层型。其他研究所涉及到的阶、系、统等单位,也有明显进展,成熟度明显提高,为《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的广泛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富勒烯(Fullerene)为除金刚石和石墨外碳元素的第三种同素异形体,自Kroto等1985年发现以来,对富勒烯的研究一直是世界性的热点话题,并在多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它具有稳定的封闭笼状结构,被认为在星际空间广泛存在。富勒烯的形成条件特殊,普通的地球环境和地质过程不利于富勒烯的生成。1992年天然富勒烯在俄罗斯前寒武纪地层桑加岩(Shungite)中被发现,引起了人们对天然富勒烯研究的兴趣。随着富勒烯在陨石和撞击构造中的发现,人们更加关注事件地层中富勒烯存在的可能性以及它们的可能来源。二叠纪—三叠纪(P-T)之交发生了地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因此,学者十分关注P-T界线地层中是否能检测到天然富勒烯的的存在。文章回顾了富勒烯在陨石、撞击构造、K-T界线地层和P T界线地层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对P-T界线富勒烯的存在问题进行讨论,指出从样品采集到样品测试,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富勒烯的检出。P-T界线地层富勒烯可能源于陨石撞击、天然大火等极端地质事件,而包裹在富勒烯碳笼的稀有气体的同位素组成提供了进一步区分的重要证据。事件地层中普遍存在富勒烯,表明天然富勒烯可以作为地层中发生过重大灾变事件的重要的地球化学指标,而具有异常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的富勒烯则是地外撞击事件的最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6.
新书介绍     
<正> 广西桂林南边村一带出露齐整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是反映和体现界线定义的一条理想的界线层型剖面。本书汇集丰富的资料和数据,包括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岩石地层、沉积学、地球化学、磁性地层、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等方面,是作者等运用地层学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对南边村剖面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进行全面、综合研究的结果。出版专著的目的是对南边村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型候  相似文献   

17.
论国际奥陶—志留系的分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正> 有关地质历史时期中各大时代(如代与纪)的界线问题已经成为地质研究领域里的重大课题。地层与古生物学者采用多种手段(如化石分带、绝对年龄数值和磁性反向等)来确定系级界线的精确位置。自从国际地层委员会所属志留—泥盆纪界线工作组首先于1972年向第23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交确定志留—泥盆纪分界的报告以来,其它多数系间的界线工作组亦在不同程度上大致如同他们的做法,来解决各自的界线问题。其方法是:先择  相似文献   

18.
地质人员经常依照V字型法则连接地层出露界线,但因其随意性和局限性容易出现误差和错误.基于GIS的机助地质填图系统中,基于等高线求取界线由于等高线的不连续性有着明显的局限性.为此,在DEM形成的三维空间中通过求解DEM与空间平面交线的方法来获取地质界线,可以有效地提高精度.文章分析探讨了基于不规则三角形网的地层界线求取思路,并通过实际例子对V字型法则给以实现,结果证明该方法执行速度较快、精度高.  相似文献   

19.
“V”字型法则约束下基于GIS的地层界线计算机辅助连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算机辅助地质填图系统中,如何在数字化的地形图上进行地层界线点的连接,并使之符合“V”字型法则,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该问题的数学模型,借鉴多元统计方法中的趋势面分析方法,探讨在GIS系统中实现符合“V”字型的地质界线点的连接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总结陆相侏罗-白垩纪地层界线的研究成果和工作方法,结合国际地层委员会“修订准则”和国际地层指南的规定,论述了建立“陆相层型”的紧迫性、理论和方法。我国陆相地层极为发育,但研究明显滞后于海相地层,主要问题是缺乏划分对比标准。目前以海相地层研究建立的层型尚不能应用于陆相地层,况且一些地质断代还未建立层型。陆相地层研究要先建立自己的标准。与海相地层比较,陆相地层在同位素测年、磁性地层划分和事件地层学研究方面具备建立层型的优势,同样可以找到分布广泛和利于大范围地层对比的化石门类。建立陆相层型的关键是找到沉积连续、化石丰富和暴露完全的剖面。陆相层型可以“单位层型”与“界线层型”建立并举,有条件的地质断代还是要重视建立“界线层型”。生物地层学研究一定要以恢复演化谱系或发生序列为基础,界线化石标志应该选在其“首现”层位。“陆相层型”的建立应强调多学科、多门类、多方法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